戴震重知哲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16 20: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戴震的哲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戴震重知哲学研究
【摘要】:在18世纪考据学的包围中,戴震哲学的出现是一个亮点。本文以戴震哲学的重知特色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背景、表现,探讨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戴震的重知表现为其哲学的基本形态,他的哲学可以称之为重知哲学,这一哲学形态的出现,具有使儒学从理学的德性本体论向以朴素实在论为基础的认识论转变的倾向。重知是戴震为彻底走出理学所采取的方式,他的努力客观上导致了哲学重心的转移,并表现出一定的近代色彩。引言戴震哲学的重知既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又有偏离传统儒学的倾向,其特点是肯定知识的独立价值,树立知识优先的思维原则,在方法上注意到了认识的客观性和表达的逻辑性。重知主要表现在,从肯定外在对象世界存在的意义出发,以求知的方式和认知的方法,探讨理学中属于道德本体论的问题,即“善”的问题、“理”的问题和“道”的问题,并旁及儒家传统哲学的几乎所有问题。它具体展开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对外物之理的正确认识,二是强调对儒家经典文献的正确解读。戴震的重知哲学没有得到其后学推动,因而哲学重心的转移没能产生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第一章戴震重知哲学出现的原因及学术背景考察。本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促使戴震哲学出现的因素,一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戴震的哲学是这一批判思潮的深化;二是考据学的兴起,它为戴震提供了反思理学的新视野、知识优先的价值原则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戴震得以从语言文字的层面拆除理学基
本概念的合理性基础;三是自然科学特别是西方科学的影响,戴震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对科学的关注为他提供了新的哲学对象和表达哲学思想的新方法,即事物的“不易之则”和形式逻辑的方法。几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致使清代学术领域出现道德理性的失落和知识理性的高扬,这是戴震重知哲学产生的总体背景。第二章对“血气心知”概念的综合考察。在戴震的哲学在中,“血气心知”概念的提出有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戴震哲学开始突破理学的德性本体论,进入认识论的形态。这一概念是戴震的人性论、天道观、认识论相互关联的扭结。它的提出最直接的原因是对抗理学的“性即理”,反对理学家在心性之内的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戴震把“血气”和“心知”联系在一起,既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然存在的意义,又强调人之为人的特点在于其自然本性(心知)的发挥,他将哲学的重心转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知”的作用,在对外物的认识中把握事物之“理”,在对文献的解读中把握圣人传达的“心志”。戴震将“心知”视为人性的最重要特点,不仅改造了传统儒家的人性论,还确立了知识相对于道德的独立价值,和以求真作为最高目标的哲学要求,在中国古典哲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改变了儒学的走向。第三章本章至第五章讨论戴震哲学重知的表现。本章重在分析戴震重知的实质:并不是要建立一个纯粹的知识体系,而是试图在求知的框架内解决儒学的道德可靠性问题,将明善视为对真理性知识的追求。戴震之所以能在求知的范围内解决明善的问题,与其认识论的特色和他对善的特殊规定有关。首先,他将可靠的认识建立在“心通其则”上,强调认知主体(心知)具有认识一切事物法则的
能力,建立起彼此独立的主体和客体概念,打破了理学“心—理”统一的结构。其次,他赋予了“善”概念以新的内涵,善作为表示人性特征的概念其含义是“自然”,作为表示法则和规范的概念其含义是“必然”,所以人扩充自身的能力(自然)和认识事物的法则(必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善的具体表现。这样,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就有了道德价值涵义,道德则成了知识的结果。求知在戴震的哲学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第四章求知(也是明善)首先表现为认识外物之理,本章将讨论戴震如何在认识论的视野内看待“理”的问题,以及“理”与“情”、“欲”的关系问题。戴震把理学的具有形而上实体意义的理(或天理)还原为事物的“分理”和“条理”。分理和条理是“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属“不易之则”,具有“虚”的特点,人们只有通过认识才能知道事物之理的存在。理不能在本体论的层面被解释,却可以在认识论的层面被接受,戴震以此排除理学理概念的合理性,建立起自己的理概念。戴震同样是在认识论的视角下讨论理与情、欲的关系。他认为情欲是“物”,有其客观法则。他把情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普遍化的,即人人都应具有的、因而是社会性的情感和欲望,属于理,是应该得到满足的;另一部分是不能普遍化的、只能存在于一己的情欲,戴震称之为私欲,是应该祛除的。惟有通过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情欲中之理。总之,戴震试图通过认知,在情、欲和理之间建立某种客观的、确定的关系。第五章重知(即明善)还表现为正确理解经典文献,“明古贤圣之道”,本章着重揭示戴震在诊释经典文献中的方法论特色。戴震首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知本始”、“求会通”、“精
于道”等具体步骤。戴震注意到知识与智慧(圣智)的不同,认为理解六经、孔、孟,不能停留在考据?【关键词】:戴震重知哲学知善理道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249
【目录】:内容提要5-7英文提要7-9引言9-18第一章重知的缘起18-39一批判理学视角的转变20-26二考据学的推动26-30三科学及西学的影响30-35四道德理性的失落与知识理性的高扬35-39第二章血气心知39-68一血气心知的提出39-43二对理学本体论的消解43-491、不言理气之辨43-462、辨形而上、形而下46-49三对性善论的融入与超出49-611、性一本论49-532、人之为人53-563、对性善论的改造56-61四知识独立价值的确立61-68第三章求知与明善68-90一认识论的特色69-74二对善的特殊规定74-811、原善74-762、自然与必然的统一76-81三明善即求知81-901、仁礼义与道德的生成81-862、智仁勇与德性的培养86-90第四章求知与明理90-124一“理”论产生的学术背景90-94二天理向分理与条理的还原94-1061、理是事物之则95-982、理的规律特征及其道德内涵98-1013、宋明诸儒对理字的误解及根源101-106三认识论视角下的理、欲、情106-1221、
遂欲与达情106-1122、情欲的客观化及私与欲的对峙112-1173、克己与不隔于天下117-122小结122-124第五章求知与明道124-139一求是与求经124-1301、实事求是124-1262、由词通道与不可躐等126-130二求是与明道130-1391、求十分之见130-1322、格物致知与思之贯通132-1343、识其迹与精于道134-139第六章重知哲学的延伸及折变139-160一延伸及折变139-1551、能知故善与重知思想的延伸140-1442、以礼代理与重知哲学的折变144-1503、重知哲学的困难或问题150-155二与近代的接榫155-160主要参考文献160-165后记16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正在阅读:
戴震重知哲学研究12-16
同事欢送会主持词02-23
县人民医院关于增加医院床位数的申请11-25
云南之旅作文800字06-23
档案知识答题01-07
数据库试验指导书10-1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五章05-22
2009年1月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企业电子邮箱(email)名录(二次开发)04-13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10-19
计算机组成原理哈工大习题集03-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戴震
- 哲学
-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