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0.南疆特色小城的总体城市设计创新研究 - 以援疆项目为引导的巴楚县城总规调整及喀什河两岸修规为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0 03: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160.南疆特色小城的总体城市设计创新研究

——以援疆项目为引导的巴楚县城总规调整及喀什河两岸修规为例

蔡智丹 高崎 章琴

摘要

本文以援疆项目为引导的巴楚县城总规调整及喀什河两岸修规为例,对南疆特色小城市的空间发展进行创新研究。主要有三大创新应用:一、以援建项目为引导,以民生为优先。二、特殊气候条件下彰显风土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三、以生态承载力为本,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修复、保护。四、注重保护发展南疆的特色文化,引导城市规划设计与当地居民的风俗民情相结合。通过以上创新研究,旨在形成城市空间布局的最佳方案,提升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长期指导性,规避因规划失误而导致的建设风险及南疆特色风土人情的流失,实现城市整体利益及援疆效应的最大化。

关键词

风土文脉 特色产业 生态保护 民生 援建

1

1. 研究背景

2010年4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启动,19省千亿资金让新疆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点,大量新增的城市建设项目,给新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位于喀什特区周边重要的城市巴楚将依托有利区位及政策条件随之迅速发展与提升。

目前巴楚县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是依据新疆城乡规划设计院2009年编制并于2010年获得审批的《巴楚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版本确定,但该版总规已不能满足“跨越式发展”及援疆项目的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局部调整,编制《巴楚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局部)<2011—2025>》,以适应当前形势并合理指导巴楚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保持

1

稳定的态势。

巴楚县喀什河两岸地块位于巴楚县城中部核心地段,是巴楚城市南北经济发展轴线与喀什河东西生态轴线城中段的焦点,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体现城市面貌的特色,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援疆以前,当地政府已着手针对喀什河沿岸区域进行改造准备,而随援疆建设工程的推进,则大大促进了规划区域的建设步伐。

我们认为这次创新研究是南疆特色小城市规划的先锋实践,是基于民生、生态环境以及当地风土文脉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建设,对诸如此类城市的空间发展将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2. 南疆特色小城市的空间发展的创新应用

2.1

创新一:以援建项目为引导,以民生为优先。

以县城总规调整为指引,形成援建规划体系;民生优先,公共服务设施布点完善,建立以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为主导的三大重点项目建设库;建立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市维稳;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重视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优先保证政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特色设施,多元互补,发挥长远持续效应。

2.2 创新二:特殊气候条件下彰显风土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提供特色产业的就业空间;保护原生态环境,梳理现状生态肌理;还原城市原有文脉,生长新的原生态滨水空间;营造连续的滨河开放空间,绿、河、城、田、渠环境融合。

2.3 创新三:以生态承载力为本,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修复、保护。

在充分分析研究生态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突出保留现有的生态资源,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生态系统;保护水体的自然状态,疏通河道,防止水的流失;打造系统化的生态开放界面,自然与人工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2.4 创新四:注重保护发展南疆的特色文化,引导城市规划设计与当地居民的风俗民情相结合。

挖掘、整理南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生活习俗,融入城市开放空间及城市设计之中,展现

2

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小城风貌;对历史街区进行尊重民俗的改造与更新;打造具有南疆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彰显地域文化内涵。

3. 以援建项目为引导,以民生为优先

在这次总规调整中,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决策,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我们首先考虑在已有援疆项目的基础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来编制本次以援建项目为主导的城市总规调整,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

我们在充分理解巴楚现状及上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当地政府的发展要求及援疆项目的落实可能性,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图3.1);在总规调整的大背景下,针对现状产城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的现状,进一步对巴楚县城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研究,特别是突出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

与传统一次性蓝图式的援建规划项目相比,巴楚县城的空间发展更加注重援建项目的具体实施性和长期指导性,更加关注体现民生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优先建设,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协调性。

图3.1 (县城总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图(2011-2025年)

3.1 以县城总体规划调整为指引,确定县城范围内需要近期重点开发地区的系列规划,形成援建规划体系

我们建议通过这次巴楚县城总规的调整,解决现有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分地区

3

分重点地落实城市重要公共设施项目;按照上海援建项目重点,统筹安排近、远期城市建设与援建项目,明确影响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城市内迫切需要改造的地段(图3.2),例如:迎宾路风貌改造设计、火车站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规、喀什河两岸规划设计、老城区改造修规、农贸市场片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详规等,从而引导援建有序开展。

图3.2 以总体规划为指引概念示意图

3.2 民生优先,公共服务设施布点完善,建立以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为主导的三大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库

充分考虑巴楚县城市发展现状,在近期规划中强调援建项目的具体实施性,通过具体项目的落地,突出以援建项目为主导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这一目标。

建议根据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程度,具体设立以公共设施、道路交通以及市政设施三大部分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库。

3.2.1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

我们首创以项目库形式(表3.1),上报援疆指挥部及当地政府,以作出选择性安排。依据确定的选择性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城市设计,逐步推进,以确保规划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通过项目库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与巴楚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与援疆项目相对接,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低水平的建设。

4

表3.1 (县城总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

3.2.2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库

针对当地市政建设薄弱,我们建议通过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库(表3.2)的建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管理,保障巴楚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同时注重生态节水、节源市政高科技项目的引入,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表3.2 (县城总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库

3.3 建立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市维稳

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全性。在这次总规调整中,我们提出创新性的综合防灾体系框架,其中含城市自然防灾及城市维稳两个体系。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或其他的自然灾害,建议将规划区内疏散道路、避难疏散场地及防灾分区加以整合,同时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保障、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应急标准体系以及运输、现场通讯保障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形成层次分明、安全有效的城市自然防灾体系网络(图3.3)。

在喀什河两岸修规中,在遵循城市总规综合防灾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防灾体系框架(图3.4),形成巴楚县城的防灾避难中心。对相应设施及场地进行规划,疏散道路+泄洪通道+避灾疏散场地+活动休闲区+沿河紧急避难疏散场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

6

下人防设施。

图3.3 (县城总规调整)自然防灾体系规划图

图3.4 (喀什河两岸修规)自然防灾体系规划图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巴楚县城及喀什河两岸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主要为城市维稳设施规划(图3.5,图3.6),突出抗暴防灾、城市维稳的目标。主要包括:CCTV监控系统,水、电、气、热、交通、通讯设施、信息网络系统以及铁路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布置;车站、码头、商务中心、超市以及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重要机构及场所布置;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工业场所等城市公共安全事故源的分布;应急指挥中心、安全指挥中心、生命救援系统、消防、公安、交警、医院等应急救援力量及其分布;消防站、堤坝以及各种避险场所等应急救援装备与场所规划。

7

图3.5 (县城总规调整)城市公共安全(维稳设施)规划图

图3.6 (喀什河两岸修规)城市公共安全(维稳设施)规划图

3.4 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重视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优先保证政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

3.4.1 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配套合理的公共设施网络,实现均衡分布、功能互补、就近服务

尽管南疆地区地大物博,但受制于基本的自然资源有效供给的制约,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同时,当地水资源的有限,进一步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坚持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效能最大化。在等级分配上按照城市级和居住片区级设置(图3.7),以建立具有现代特色的、适宜规模的巴楚

8

新城为目的,完善各类公共设施建设。

图3.7 (县城总规调整)公共设施分级规划图

3.4.2 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巴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们建议按服务半径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均匀布点,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合理确定公共设施(图3.8)及市政基础设施(图3.9)的位置及规模,以满足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图3.8 (县城总规调整)公共设施规划图

9

图3.9 (县城总规调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3.4.3 以人为本,体现民生,重视基层生活网点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基层生活网点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巴楚市民的基本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宜居度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建设方面提出发展策略,真正惠及百姓,使巴楚成为南疆特色宜居旅游城市。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图3.10),指导和统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保障政府公共住房的有效供应,支持中低收入家庭合理住房需求,保障低收入和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图3.10 (县城总规调整)保障性住房布点规划图

3.4.4 优先保证政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以有效供给,来满足有效需求

按照以人为本、优先保证政府主导型公共设施用地、城市资源配置效能最大的原则,配

10

置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县城总规调整中,大型公共设施发展项目的选择及其规模的确定,要有利于补充巴楚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重要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应由政府主导开发,以保证城市公共利益的均衡性,合理引导城市非公共开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障市民公共利益。

3.5 特色设施,多元互补,发挥长远持续效应

在喀什河两岸修规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以民生为优先,在保护自然资源、人与环境共融的基础上,建设商务、商业金融服务、特色商业、餐饮、休闲活动园、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设施,将喀什河两岸地区打造成巴楚城区的休闲旅游与城市生活相互交融、充满活力的特色滨水景观地区(图3.11、图3.12)。同时,规划布局充分保留保护原街巷、田埂、防护林、行道树等地脉肌理,形成有特色、有城市记忆的特色空间。

对基地内部建筑小品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多样化设计,使本区有更为多元的发展空间,以多元化带来更为强大的活力和吸引力,促进本区能够走上持续发展道路,延续巴楚历史文脉,展望美好未来。

图3.11 (喀什河两岸修规)总平面图

图3.12 (喀什河两岸修规)鸟瞰图

11

4. 特殊气候条件下彰显风土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

喀什位于新疆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西部门户城市,其重要城市巴楚地处欧亚内陆腹地,形成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酷热,气温年际变化小,日较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全年多东北风,面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沙、冰雹、春旱、夏洪。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气候要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根据南疆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进行公共空间的塑造以及历史街区的改造,力争体现南疆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尽可能保护已有树木、水渠、街巷,减少城市建设的浪费与破坏。在继承地域风土文脉的基础之上,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诉求,形成传统与现代互相交融的城市发展体系。

4.1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提供特色产业的就业空间

我们建议以具有南疆地域特色的城市特色街区空间的塑造,提供特色产业的就业空间,彰显巴楚的地域风土文脉。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图4.1),针对当地居民的特殊需求,以特色街巷为典型,其沿街住宅适当结合商业,形成外店内居的模式,成为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需求的特色产业的就业空间。主要包括:土特产一条街、特色小商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民族手工艺一条街、迎宾路餐饮一条街等特色街巷,以及特色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南疆特色生态公园等特色空间。

图4.1 (县城总规调整)特色公共空间规划图

4.2 保护原生态环境,梳理现状生态肌理

尽管南疆地区地大物博,但其自然资源的有效供给及生长条件非常有限,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因此,在喀什河修规设计中,提出保护原生态环境原则,尽可能地保留每棵

12

现状树木。

新疆的街巷肌理是当地的一大特色。通过比对研究,我们发现新疆早期居民聚居区大都为自发形成,以清真寺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开去,故其街巷曲折有序,有收有放,其宽度大都在3-5米左右。两侧住宅或院墙贴巷边而建,夏天则房屋和院内树木的阴影随街巷延伸,少有阳光直晒。冬天又因街巷曲折、宅院稠密,西北向吹来的寒风风速受阻减小,小气候温度相对增高,气温相对适宜。

在修规设计中,保护并继承城市街巷、水系、绿化、农田等原有空间肌理特征,并对现状生态肌理进行梳理(图4.2)。

图4.2 (喀什河两岸修规)现状与规划肌理比较分析图

4.3 还原城市原有文脉,生长新的原生态滨水空间,重构绿、河、城、田的生态肌理

在修规设计中,我们建议还原巴楚城市原有的文脉,将现有城市道路方格网络、纵横交错的街巷肌理、河渠水系脉络、农田园地肌理等叠加作为规划基本构架,对其进行梳理沟通,并在其基础上生长出新的景观路、水系、建筑院落等(图4.3),打造具有原生态特色的新型滨水生态景观空间。

重新构建绿、河、城、田的生态肌理(图4.4),实现田园、水渠、绿化、果园网络化、系统化,促进绿地成环、成网。建议通过良好的植物配置,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绿地景观,

13

为巴楚市民和游客打造一个绿意盎然,富有地域风情的南疆生态小城。

图4.3 (喀什河两岸修规)新生肌理概念分析图

图4.4 (喀什河两岸修规)规划肌理分析图

4.4 营造连续的滨河开放空间,绿、河、城、田、渠环境融合

在修规设计中,我们建议营造连续的滨河开放空间(图4.5),公共服务设施与喀什河连贯性的滨河绿地相结合,重要节点可以结合城市雕塑和小品形成小型绿化滨水广场,体现滨水地带的公共性与亲水性。

将绿、河、城、田、渠等环境融合,通过对基地内现有绿化、水系、城市院落空间、田园的整合、沟通,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肌理,将水的灵动、绿林的明秀、城市院落空间的包容、田园脉络的硬朗完美融合,为喀什河两岸增添更多的生气。

14

图4.5 (喀什河两岸修规)滨河开放空间概念分析图

5. 以生态承载力为本,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修复、保护

巴楚县境内主要的地貌组合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主要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属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下游冲积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给城镇的发展带来动力,但是也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带来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巴楚的环卫设施建设滞后,污染治理水平较低,使得巴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加强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以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为本,共同维护绿洲环境,保护生存基础,加强喀什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5.1 突出保留现有的生态资源,构建网络化的绿地生态系统

网络化的绿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态廊道与生态斑块两大要素构建。其中,生态廊道主要包括:滨水线性空间、特色街道空间及生态绿廊;生态斑块主要指城市公园及其他公共绿地。

在总规调整中,规划结合城市水系形成重要的生态廊道——喀什河;依托城市主干路形成城市绿楔——迎宾路等;利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两侧的防护绿地构建城市生态绿廊,形成外围绿环——铁路线及道路两侧的生态绿地;结合城市公园形成多个生态斑块。

规划尽可能地保留巴楚县城现有的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苗圃,并对其中生态质量较差的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同时,增加城市的各类绿地面积,建设防风林带,大量选用适地速生树种,与果树结合,形成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建立完善的网络化的绿地生态系统(图5.1),为生物物种迁移创造条件,营造更好的自我修复、自我管理的城市生

15

态环境。

图5.1 (县城总规调整)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图

5.2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体的自然状态,疏通河道,防止水的流失

巴楚县城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其最重要的河道——喀什噶尔河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的问题。同时,喀什河道是优越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尤其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是许多高地物种迁移等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喀什河道及河岸植被是巴楚县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

尽可能地保护城市水体、河流及湿地的自然状态;对蓝线进行合理性的、可操作性的控制(图5.2),疏通河道,对河道狭窄的区段略作拓宽,防止水的流失。

图5.2 (喀什河两岸修规)喀什河道蓝线控制示意图

5.3 打造系统化的生态开放界面,自然与人工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在修规设计中,强调保护、保留巴楚现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突出滨河景观特色,综合考虑滨水区与整个基地的生态开放空间,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成为整体(图5.3)。力图打造一个活泼灵动的系统化的生态开放空间界面,与周边生态开放空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形成虚实收放,富于变化的游览空间,为巴楚市民及游客提供饶有趣味的空间体验和感受。

16

图5.3 (喀什河两岸修规)生态开放空间概念分析图

6. 注重保护发展南疆的特色文化,引导城市规划设计与当地居民的风俗民情相结合。

挖掘、整理南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生活习俗,融入城市开放空间及城市设计之中,展现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小城风貌。规划使历史街区及建筑形象寓意古韵涵远的巴楚历史与悠久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的风俗民情相互融合。

6.1 改造历史街区,尊重民俗,保留传统精华,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针对老城区等一些历史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网建设落后,基层生活网点建设缺失,以及道路泥泞、夜间缺少路灯照明等现状情况,我们明确了对历史街区进行整治改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因此,我们提出一部分历史街区整治改造的措施建议,这些建议强调了对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提升,以及对给排水、路灯、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我们希望通过整治改造,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使这些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能够立足民生,尊重民俗,保留当地传统空间精华,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其要点如下:

? 街巷整治:街巷贯通、曲折有序、有收有放、防风避热、巷场一体。

? 院落整治:外实内敞、有廊有架、廊饰架绿、花开盆内、适度点缀、绿在院中。 ? 建筑整治:低层为主、塔台为心;外店内居、利民利己;防火防风、间隔有致;外实内

虚、窗美洞小;保温隔热、特色彰显。

? 景观绿化整治:保护林木、亮灯通水、污水收集、垃圾集收、生态回用。

6.2

打造具有南疆地域特色的建筑形象,彰显地域文化内涵

17

建筑应该源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建筑形象应物化当地的地方风貌。同时,建筑也应该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建筑形象应物化当地人的文化内涵。

这次修规设计中的建筑设计以维族的建筑形态为蓝本,注入现代化元素,形成既具有巴楚传统特色,又不失现代气质的建筑风貌(图6.1)。

图6.1 (喀什河两岸修规)融入南疆传统民族符号特色的住宅建筑立面图

我们首创将产品化的概念引入施工设计,目的是提供建筑多样化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为住宅及公共建筑的施工提供便利。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维族建筑的典型构件中的几种元素剥离、分类、归纳后形成几种元素模块(图6.2、图6.3),在设计中自由排列组合。

图6.2 (喀什河两岸修规)住宅建筑构件模块示意图 图6.3 (喀什河两岸修规)公共建筑构件模块示意图

18

7. 结语

本次南疆特色小城市的空间发展创新研究是全新认识城市的重大理念变革与创新。我们以援建项目为引导,以民生为优先,完善公共及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立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特殊气候条件下彰显风土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体现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修复及保护。

我们希望通过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并彰显文脉来谋划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大幅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通过形成城市空间布局的最佳方案,提升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和长期指导性,约束城市建设行为与环境承载力的互相适应,规避因规划失误而导致的建设风险及南疆特色风土人情的流失,提高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价值,从而实现城市整体利益及援疆效应的最大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参与人员:高 崎、周 俭、王新哲、蔡智丹、章 琴、钱卓炜、陆 地、赵 玮、林俊宁、韩旦晨、姜兰英、阎树鑫、吴晓革、龚卫兵、曹雷军、施齐、图尔洪·太瓦库力;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和课题组成员自己绘制)

注释

1

《巴楚县喀什噶尔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获2011年度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程建设“沪疆杯”立

功竞赛规划优胜奖;设计联合团体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及获2011年度喀什地区优秀勘察设计(规划)单位。

参考文献

1) 陈震东.新疆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闫小培,魏立华.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转变.规划师,2009.

4)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巴楚县县城城市总规调整(局部)(2011-2025年)说明书[R],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十所编制,2011.

5)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巴楚县喀什噶尔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R],上海同济城

19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十所编制,2011.

作者简介

姓名:蔡智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6月 最高学历:学士

工作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职务:十所副总工程师 职称:中级

姓名:高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3月 最高学历:学士

工作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职务:十所所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职称:中级

姓名:章琴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0年10月 最高学历:学士

工作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职务:十所副总工程师 职称:中级

20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u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