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大事记

更新时间:2023-09-09 19:1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IT大事记

文章来源《计算机世界》

1956 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 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8 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 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 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60年代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70年代

1972 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

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1974 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四机部联合提出的“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的建议。工程分为:键盘输入、中央处理及编辑、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通用型快速输出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印刷制版成形等,共7个部分。748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7年4月23日:清华大学、四机部六所、安庆无线电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机DJS 050。

1978年:电子部六所研制出以Intel 8080为CPU,配有工业过程控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机,这是我国第一台板级系列工控机。 80年代

1980年6月:计算机总局颁发《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计价收费的暂行办法》,我国软件产业的行业规范由此诞生。

1980年10月:经中宣部、国家科委、四机部批准,中国第一份计算机专业报纸--《计算机世界》报创刊。由此带起了IT媒体这个新兴产业。

1981年3月:《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Z 312-80国家标准正式颁发。这是第一个汉字信息技术标准。

1981年7月:由北京大学负责总体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样机通过鉴定。该系统在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达到同类产品国际水平的每英寸800/1600位记录密度的磁带机,并由产业部门定型(ZDC207)生产。

1982年8月: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华北终端设备公司研制的ZD-2000汉字智能终端通过鉴定并投产。

1982年10月:国务院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万里任组长,方毅、吕东、张震寰任副组长。

1983年8月:“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通过鉴定。该输入法后来成为专业录入人员使用最多的输入法。

1983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GF20/11A汉字微机系统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第一台在操作系统核心部分进行改造的汉字系统,并配置了汉化的关系数据库。 1983年11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千万次大型向量计算机757机,字长64位,内存容量52万字,运算速度1000万次。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银河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科研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983年12月:电子部六所开发的我国第一台PC机——长城100 DJS-0520微机(与IBM PC机兼容)通过部级鉴定。

1983年:电子部六所开发成功微机汉字软件CCDOS,这是我国第一套与IBM PC-DOS 兼容的汉字磁盘操作系统。

1984年:国务院成立电子工业振兴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任组长。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参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时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全国出现微机热。

1985年6月:第一台具有字符发生器的汉字显示能力、具备完整中文信息处理能力的国产微机——长城0520CH开发成功。由此我国微机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1985年: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出国内第一套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即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

1986年3月: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启动。

1987年:中科院高能所通过低速的X.25专线第一次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中国第一封E-mail邮件,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 的序幕。

1987年11月: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

1987年:我国破获第一起计算机犯罪大案。某银行系统管理员利用所掌管的计算机,截留贪污国家应收贷款利息11万余元。

1988年:电子工业部六所、清华大学、南方信息公司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

套国产以太局域网系统。

1988年9月8日:中国软件技术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的英汉全文机器翻译系统--译星1.0版,它装有10万个英语词汇。

1988年:计算机病毒开始传入我国。据《计算机世界》报道,在我国统计系统内部,多台IBM PC及其兼容机的MS-DOS系统通过软盘感染上了“小球病毒”。 1988年:电子部六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工作站系列——华胜3000系列。

1988年:希望公司发布超级组合式中文平台UCDOS。此后,该软件一度成为我国DOS平台市场份额最大的中文操作系统。

1989年5月:清华大学电子系推出我国最早的印刷文本识别系统产品——清华OCR试用版,该产品后来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多体印刷汉字识别系统。

1989年7月:金山公司的WPS软件问世,它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字处理软件的空白,并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1989年:我国第一个大学校园计算机网在清华大学建成。该网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制的X.25分组交换机和分组拆装机PAD,并开通了Internet电子邮件通信。

90年代

1990年: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公司的UFO通用财务报表管理系统问世。这个被专家称誉为“中国第一表”的系统,改变了我国报表数据处理软件主要依靠国外产品的局面。

1991年6月4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1年12月:中国邮电工业总工司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HJD-04程控交换机通过国家鉴定。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机型。

1991年:上海长途电信局首次开通电子邮件业务。

1992年1月17日:中美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3月17日生效。我国开始遵照国际公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

1992年 4月27日:机电部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我国正式开始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1992年11月19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国内第一台通用十亿次并行巨型机银河-II通过国家鉴定。

1992年4月:北京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率先推出了基于Windows 3.0的外挂式中文平台中文之星1.0版。中文之星一度成为应用人数最多的Windows微机环境下的中文平台。

1993年7月2日:由电子部牵头,在全国组织实施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金桥(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信网工程)、金卡(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工程)、金关(国家对外贸易经济信息网工程)等“三金工程”。

1993年5月:我国发布ISO/IEC 10646-1国际编码标准。该编码标准涵盖了各种主要语文的字符,包括繁体及简体的中文字。该标准使世界各地不同的电脑系统之间能更准确地储存、处理、传递及显示各种语文的电子文档。

1993年10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用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多处理机系统--曙光一号。

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完成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IP连接,从此,中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是接入Internet的国家。 1994年5月15日:在法国的许榕生与在美国的樊岗和在北京的安德海通过Internet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站。

1994年7月19日:电子部、铁道部、电力部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国联合通信公司,首次将竞争机制引入我国电信市场。

1994年10月22日: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CHINANET开通。

1994年10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始启动。

1995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曙光1000。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峰值速度达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内存容量为1024兆字节。

1995年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

1995年10月:我国第一张从芯片设计、生产到卡片制作全部国产化的IC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un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