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_以汉长安城为例

更新时间:2023-06-08 01: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9卷第1期上饶师范学院学报Vol 29,No 1

2009年2月JOURNALOFSHANGRAONORMALUNIVERSITYFeb 2009

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

!!!以汉长安城为例

张 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 要: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内聚落发展现状、趋势及对消极影响的分析,研究聚落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通过城市化不断减少大遗址内居民、多方筹措搬迁经费、加强宣传教育等四项具体对策。

关键词:汉长安城;大遗址;聚落;搬迁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9)01-0058-07

一、研究背景

关于汉长安城的利用与保护,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如刘科伟、牛栋(1999)[1]提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对策;权东计、霍小平(2001)[2]探析了大遗址保护的旅游业问题;杨海娟、周德翼(2002)[3]提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权东计、朱海霞(2003)[4]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实施战略的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村镇景观建设对策、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对策;张祖群、赵荣等(2005)[5]探讨了汉长安城保护中的破坏因素与环境保护。

但是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对遗址保护中最重要的问题!!!移民搬迁进行详细分析,导致了大遗址保护措施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如汉长安城保护总体规划投资共388685.2万元(表1)。其中移民搬迁费212079.6万元,占总投资的54.6%。

表1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投资估算总表

序号1234

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遗址土地征用费遗址绿化与环境整治费移民搬迁考古调查发掘费

计价(万元)35811.632514212079.6

6948

备 注占9.2%占8.4%占54.6%占17.9%

收稿日期:2008-11-10; 修回日期:2009-01-07

基金项目:江苏省2006年 青蓝工程 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陕西渭南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

第1期 张 宏: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以汉长安城为例

续表1序号56789

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保护措施费基础设施程费道路征地其他项目费合计

计价(万元)35737.6766.820721.544106.1388685.2

备 注占9.2%占0.2%占5.3%占11.3%

1

59

汉长安城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遗址,其暴露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特别是移民搬迁问题,难度最大,影响也最大。能否处理好移民搬迁问题,是牵涉到大遗址保护能否落实到实处的一个大问题,对我国其它大遗址类似问题也有借鉴作用。

二、汉长安城遗址内聚落现状

1.现状

汉长安城建筑遗址大多由夯土组成,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用地需求的增大,土地开发尤其是住宅基地的扩大,使遗址受到严重威胁。

一般保护区内有三个街道办事处,54个行政村(建设控制地带有14个村庄),11262个农户,村庄占地面积571.2公顷。以城墙内的六村堡乡中官亭村为例,从单体建筑构成、户型和各种户型占地面积三方面分析汉长安城内村庄农村聚落发展现状。

(1)单体建筑构成 单体建筑有6种,在单体建筑中,混凝土平房比例最高,接近70%,也就是说,现在农村的单体建筑绝大多数属于混凝土平房;其次为2层的混凝土楼房,大约占总数的1/4,两者合计占总数的88.2%。砖瓦平房和2层砖瓦楼房合计占总数的11.1%。还有一些类型很少见,比如纯土坯房和3层混凝土楼房,当地只能偶尔发现(图1)。

(2)户型 农村中基本户型有6类:最常见的是以一间2层混凝土楼房再加上一间混凝土平房型,占40%以上,接近1/2;而两间混凝土平房型次之,接近30%;如果将单混再包括一间混凝土房和一间再加上一间砖瓦平房以及一间混凝土平房和一间2层砖瓦房加上,比例97%。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在的户型以混凝土占绝对优势(见图2)

图1 中官亭村单体建筑构成

2.各种户型占地面积

图2 中官亭村户型构成

无论哪项指标,单层砖瓦房型占地面积最大,而就平均值来说,两间混凝土平房型最小,后者只有前者的55%;就最大值来说,一间混凝土平房再加上一间2层的砖瓦楼房面积最小;就最小值一间混凝土平房再加上一间2层的砖瓦楼房面积最小。就总体而言,普通家庭每户平均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见表2)。

60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表2 各种户型占地面积

类 型混凝土2+混混+混混+砖2砖+混单混单砖

平均226175189209216318

2009(第29卷)

面积(平方米)

最大

271255210240233340

最小180169157181190286

3.发展趋势

(1)住宅面积不断扩大

住宅面积变化可以从速度和规模反映出来:

速度 以中官亭为例,1999年占地面积为41888.67平方米;2002为53530平方米,3年发展速度27.8%,平均每年9.3%。

规模 2003年三个乡住宅占地总计662.21公顷,占城墙内面积的18.4%。

按照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如果不加控制,25年后,整个汉长安城墙内36平方公里都将被住宅占据。(2)房屋类型日趋复杂

原来农村的房屋都是土坯房,质量和功能差别不大。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农村的房屋类型越来越多,现在多达6种以上,原先的类型已经很难发现。

其演变次序:土坯房子!!!单层砖房!!!2层砖瓦楼房!!!混凝土平房!!!2层混凝土楼房,从左到右其成本也依次上升。社会越发展,后面的种类出现的机会就越大,图1就反映出目前当地的单体建筑以混凝土占绝对优势。可以预料的是,如果当地对住宅用地进行严格限制,2层混凝土楼房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高。

(3)房屋价值不断上扬

住房面积的迅速扩张、结构日趋混凝土化和楼房化,使房屋成本迅速上升。

根据未央区对城墙内六村堡乡6村60农户进行的两次抽样调查见表3显示:从2001年到2003年住房面积增加了10.9%,钢筋混凝土比例增加了大约10%,房屋价值增加了54%。

出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动机,人们在住房装修上的投资也不断上升(见表3)。

表3 2001年与2003年住房成本的比较

人均住房消费(元)

2001年2003年增长率(%)

252.73382.4651.3%

户均住房装修(元)

342.657146%

表3反映出人均住房消费2年内上升了50%以上;户均装修成本上升了46%。两项指标都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进行增长。如此一来,建筑成本的升高和装修投入的增大会导致搬迁成本不断张高。

三、聚落发展对遗址影响

1.破坏长安城环境风貌

逐年增加的农业人口所占住宅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农户住宅基地面积比80年代初增长2.1倍,而群众建房用地取土和修坟则直接构成对汉长安城环境风貌的破坏,而无意中出土的一些文物则为农民占据为自己所有。

如今的汉长安城遗址已面目全非,一些市民和附近的村民将这儿当成自由墓地,竟将亲人尸体埋在这古,103

第1期 张 宏: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以汉长安城为例61

城墙北段原来很高,城门都依稀可见,经历历史风霜已损坏严重。而且经常有小孩来此挖城墙砖、打洞等;更有甚者竟将古城墙铲除修渠,致使部分城墙浸于水中。

2.破坏地下文物

汉长安城遗址内到处都是遗址,未探明的遗址距离地面深则一二米,浅的只有50厘米,甚至20厘米或30厘米,一动土就碰上遗址。原先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现在当地偶尔也可以发现,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居民再修建这种房子,所以显得破败不堪。这种结构虽然对地下文物有一定影响,但资料显示,这种民居在当地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它对文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目前的房屋结构以混凝土为主,混凝土楼房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同土木结构的平房相比,混凝土对地下文物的破坏更为严重:

首先,对地下的压力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楼房对地表的压力要明显大于土木结构的平房,这种压力的加大能对地下的文物造成接触性破坏;其次,是将钢筋打入地下造成的粉碎性破坏。由于城墙内有36平方千米,国家又财力不足,地下大部分都未经过深入考古发掘,谁也不清楚何处究竟有什么文物,这种盲目建设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增大搬迁成本

由于房屋结构日趋复杂和其价值不断上扬,导致随后移民搬迁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见表4)。

表4 需要搬迁村庄的基本情况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村名罗寨 柯家寨 黄庄 周家河湾大刘寨 东张 庞马 惠东 吴高强 席王 三官庙 惠西 相家巷 六村堡 曹家堡 关庙 相小堡 后所寨 高南 高北 高中 北玉丰

人口数字(人)

82348355086717207134021040108314686261500174214501010891466503995520759557

村庄占地面积

64936384254312992968231439555269890011790018000025710014160018210038350026230012320099200793006580011240087400107000191000

位 置

罗寨遗址

未央宫9、11号遗址桂宫6、7等15个遗址未央宫未央宫未央宫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北城墙其它城墙

62

续表4序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村名李上壕 青西 东扬善 铁锁 民娄 东席 西席 天禄阁 将武殿北将武殿南西唐 东唐 张家巷 阁老门 东查 西查 雷寨 樊寨 南玉丰 东叶寨 中查 夹城 袁家堡 施寨 合计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第29卷)

人口数字(人)

6084701278643

300 39300

35754666258668457035449413146097931086836638712368548480157936683

村庄占地面积

87200102100202800107100其它城墙

305006480015190011430090300899003450081900181100692001218001619001521007864010920049500796401073002365005548121

位置其它城墙其它城墙其它城墙其它城墙

其它城墙其它城墙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长乐宫 东市 北宫

第一、二期搬迁涉及到46个村庄:即未央宫内的全部村庄,罗寨遗址、桂宫遗址上的6个村庄在近期内搬迁。中期将城墙保护范围内,包括城墙、长乐宫、北宫、东西市等遗址上的40个村庄全部搬迁。其中北部城墙15村庄直接向北外迁100米至一般保护区以外的空地,其余村庄逐步向遗址以外的六村堡组团、未央组团、草滩农业开发区和城区迁移。

四、聚落发展动力机制

1.西安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用地的增多,汉长安城保护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汉长安城已处在城市建成区之中,其东为西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西为六村堡化工组团、南为西安老城区、北为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对城墙内影响最大的是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40%以上的经济增速,入区企业达1260多家,包括13家世界500强企业。围绕汉长安城遗址,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正日益崛起。

;

第1期 张 宏: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以汉长安城为例63

生活、生产活动给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庄基地的扩大,使遗址保护受到严重威胁;遗址保护区域内分布有大量的荷塘、鱼池,都对地下遗存造成严重破坏;遗址城墙外100米内现有各类企业百余家,城内有企业100多家,共占地710亩,平均用工人数14人(工人指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群众),这些企业对遗址保护区域的空气、土壤、水质造成污染,有的建筑已对遗址环境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2.管理方式紊乱

2004年据文管所反映:虽然文物部门只在遗址内依法批准了一家搞花卉的企业,但实际上却有200多家企业在没有经过文物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在遗址内建厂投产。这些违规进入的企业肆无忌惮地在遗址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直接破坏了遗址风貌,甚至对遗址造成污染损坏。

汉长安城遗址区内,近几年农民占用大量土地修建楼房,改善居住环境;作为大城市近郊,他们又把大量土地出租,承租人则在遗址之上兴土木、搞开发,他们少者几十亩、大者数百亩。实事求是地讲,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也十分头痛,不管失职,管又管不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至于那些或圈地或建厂房的百余家企业,文管所一家都没有批准。除一小部分企业知难而退外,大部分企业是在区、街道办等各级 招商 ,甚至村组的默许下进来的,一般都是几个人投资的几十人的小厂或小作坊,多数连土地审批手续都没有。对此,虽然文管所进行了努力,但是执法情况很不理想。

3.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交通发展,媒体增加,居民与外界交往交流频繁。外来信息产生强大社会作用力,促使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方式改变。而传统的住宅由于年久失修,往往显得破旧不堪,不仅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还给人以落后感,与城市宽敞明亮的居民楼对比鲜明,更增加了居民们对新居的渴望。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居民们力图改变居住现状。只要经济条件许可,盖新房就是首要的目标,最起码也要加建扩建以增加居住面积。

从可能角度看,虽然同周边地区比仍然存在收入差距,但与过去相比有明显改善,这为当地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了经济基础。这种需求和可能的结合是房屋类型日趋复杂的根本原因。

五、聚落搬迁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汉长安城墙内聚落发展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这要求我们在解决大遗址聚落问题时,必须紧密结合西安市城市化进程,同时最大限度保护遗址内居民切身利益,以求实现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 双赢 局面:

1.成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

成立汉城管理委员会,按照国家文物法和大遗址保护条例对村落发展的要求,严格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空间模式和景观风貌,对与遗址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展示建筑和保护设施,应加以拆除。对拒不听从管理委员会的劝告,执意修建非法建筑或拒绝拆迁的集体或个人,需配合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严厉的法律、经济处罚。

对区域内农房建设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对于不协调建筑物予以拆除,限制其进一步扩张对遗址造成新的破坏,并按照规划类型逐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汉长安城遗址特色的中国乡村景观。保留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整饰,色彩、造型要与遗址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内。

2.通过城市化不断减少大遗址内的居民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用区域整体开发机会使农民群众从原来一宅一户搬入配套设施齐全,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提升的多层或高层住宅。不仅符合农民需要,也符合郊区城市化大趋势。而汉长安城周围北郊经济开发区的迅猛发展,导致当地的地价不断上升,从根本上讲,有利于政府节约搬迁的成本。

由于当地居民为保护大遗址长期做出了巨大牺牲,应该向当地居民在税收、贷款、就业等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缩短同其他地方收入的差距。先期是否可以考虑逐步减少向城墙内的居民所征收的各种税费甚至可以考虑最终全部取消,但这种优惠应该优先同搬出城墙相联系。

只有千方百计使城墙外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有了根本改善,才能对城墙内居民产生吸引力,各种旨在保护大遗址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就会很容易地得到执行。

3.多方筹措搬迁经费

,

64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第29卷)

的基础上,作为2000多年前保留至今的我们汉族、汉语、汉字的珍贵遗址,它的保护应该是国家而非西安市甚至陕西省的任务,它对提高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至关重要。国家可以考虑从财政、信贷、就业等方面,对汉城遗址保护给予倾斜,改变以往保护仅靠未央区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紧张的被动局面。

土地置换 近期可以迅速将遗址内绿化,为周围提供充足的氧气,带动周围地价的上涨,同时将遗址外围的工厂用地按照 曲江模式 进行改造,使这种置换达到遗址保护和经济发展的 双赢 目标。

分期搬迁 大遗址保护中由于要搬迁的聚落太多,出于经济原因,只能分批解决,这也是眼下大遗址要分区保护的根本原因。在汉城规划分期中,近期目标是2005年-2010年将城墙内的地上遗址周围的聚落全部搬迁到建设控制地带之外;远期目标是2010年-2020年将城墙内的居民全部搬迁,将里面的用地全部转换为文物用地。

4.加强宣传教育

汉城保护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同地区保护的措施和内容都有很大差别。特别需要注意重点保护区的边界,很多保护措施首先是针对这个地区的。但是由于专家意见不统一,对同一个大遗址,会得出相距很大的结论。如汉城原来做移民搬迁时并没有将城墙划在重点保护区内,导致搬迁数字出现了巨大差距:原来是6个,后来是46个,对先期工作影响很大,很多基于这个范围的统计都产生了很大问题,耽误了规划的进行。所以,在做移民搬迁前,必须从文物部门得到明确的重点和一般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准确范围,避免重复劳动。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巨大的历史财富,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还没有认识到这笔财富的重要性,还在把古代都城遗址当作经济发展的障碍,严重破坏了这些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址。今后应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使大家对破坏遗址不想为;同时,让各种保护法规和政策深入人心,对各种破坏行为执法严明,使其不敢为。另外,积极向当地群众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和培训信息,向政府反映群众的心声,当好政府和百姓的传声筒。

参考文献:

[1]刘科伟,牛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1999,5(19):110-113.

[2]权东计,霍小平.大遗址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规划[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1,4(18):65-69.

[3]杨海娟,周德翼.西安汉城遗址保护区内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32):105-109.[4]权东计,朱海霞.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3,3(23):410-414.

[5]张祖群,赵荣,等.大遗址保护中的破坏因素!!!汉长安城案例与思考[J].建筑知识,2005,(2):5-8.

[责任编辑 李未醉 校对 许婴]

AnStudyofVillagesMovementinPreservation

ofLargeHistoricCites

!!!OntheCaseofHanChang#anCity

ZHANGHong

(SuzhouInstituteofTrade&Commerce,SuzhouJiangsu21502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presentdevelopingsituation,trendandnegativeeffectsofvillagesinlargehistoricsitesofHanChang#anCity,theimpetusbehindthevillage#sdevelopmentisstudied,fourconcrete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estab lishingamanagementcommitteetoprotectanddevelopHanChang#anHistoricSites,reducingtheinhabitantslivinginthesitesbyurbanizationcontinually,raisingmoneyforthemovementineverywayandreinforcingpropagandaandeducation,andsoon.KeyWords:HanChang#anCity;largehistoricsites;villages;movement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u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