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川客家食猪习俗的文化特质及其意蕴

更新时间:2024-01-23 08: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陆川客家食猪习俗的文化特质及其意蕴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2009110089

姓 名:罗平 指导老师:陆斐

1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陆川客家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族群体,他们以种水稻和养猪为最主要的生计模式。陆川客家人的肉类来源主要是猪肉,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食猪文化特质及其丰富的多样文化意蕴。陆川客家人食猪保持着野粗杂的特质,做法也相当丰富,包含了各种吃法,食猪时还有不少的禁忌,不管是在崇拜祖先还是在招待来客,甚至在日常饮食中都处处体现着陆川客家独特饮食文化,并渗透到客家人的生活层面,体现了客家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陆川客家; 食猪习俗; 文化特质; 意蕴

I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Lu chuan hakka is a unique ethnic group, they grow rice in and pigs as the main livelihood model. Mr. Lu hakka mainly pork meat source, and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formed their own feed pigs culture trait and its rich variety of cultural implication. Lu hakka food pig maintained a wild thick miscellaneous character, is also quite rich, contains a variety of ways, feed the pig when there are many taboos, whether in the worship of ancestors or to entertain visitors, even in the daily diet everywhere embodies the lu unique hakka food culture, and infiltrate the hakka people life level, reflect the hakka people's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Keywords: Mr. Lu hakka; Custom feed pigs; Cultural traits; connotation

II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一、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文化考察 .................................. 1 (一)陆川客家的历史沿革 ........................................ 1 (二)陆川客家人的生计模式 ...................................... 1 二、陆川客家食猪文化的特质 ........................................ 2 (一)野粗杂的食猪特质 .......................................... 2 (二)陆川客家猪的吃法 .......................................... 3 (三)陆川客家食猪的禁忌 ........................................ 4 三、陆川客家食猪的文化意蕴 ........................................ 5 (一)日常饮食的食材 ............................................ 5 (二)敬重招待来客 .............................................. 6 (三)祖先崇拜的贡品 ............................................ 7 四、小结 .......................................................... 8 致 谢 ............................................................ 10 参考文献 ......................................................... 11

III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文化考察

文化是一个族群的发展见证,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可以说食的文化在一个族群的发展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角色,猪又是陆川客家人最重要的肉类来源,要了解陆川客家的食猪文化,首先应该了解的是陆川客家人的历史沿革和生计模式。

(一)陆川客家的历史沿革

陆川位于东经110°4′,北纬21°53′—22°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光热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7℃,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900mm[1]。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辖4个乡、12个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人①,绝大部分是汉族,其中客家人就有近70万了,约占总人数的78%,为广西第二大的客家聚居区。陆川县以县城为中心分为县南与县北,县南的所有乡镇都是纯客家镇,通用语为客家话(捱话),几乎全部为客家人,少数人因婚姻或工作迁入,县北为部分客家人与讲白话的广府人杂居。

大概在明清时期,客家人就不远万里,举家带口从福建来到了位于桂东南的陆川。陆川可谓七分山两分田一分水,山多田少,人烟稀少,是个丘陵地区,然而却自古以来就是进出两广的重要交通要道,北临玉林市,东北临北流,东南临广东的高州、化州,南临广东的廉江,西临博白。陆川本是壮族跟瑶族的聚居地,从北宋开始,这一带的壮瑶民族多次起义反抗统治阶级,但是均遭到统治阶级的镇压而失败。本来就人烟稀少的陆川经过战争的破坏,更是人口剧减,于是造成大量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明朝时期,闽粤赣地区的人口剧增,人口越来越多,地却越来越少,生存越显艰难,人们不得不迁徙他方以寻求生存,于是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陆川成了客家人安家乐业的首选之地,这时便形成了迁徙的高潮,他们由福建出发,途径粤西信宜、廉江、化州辗转来到了陆川。

(二)陆川客家人的生计模式

陆川客家村民以种水稻和养猪为最主要的经济模式,由于陆川是个山多地少

人民网广西频道,2012年5月23日

1

1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的地区,适用于种植水稻的土地极其有限,人们不得不充分利用田埂种植其他农作物以增加粮食总量,比如番薯、芋头、玉米、甜薯、木薯、花生等等,猪肉作为肉类的主要来源,有条件的家庭一般都会圈养一头甚至多头猪,以作为庆祝节日或者招待亲朋好友的主要食材。猪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施放在贫瘠的土地以作为植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来源,相对于化肥而言,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更加有利,对于所培养出来的食物食用更加安全可靠还有美味。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渐现代化,比如水稻的播种方式已经由插秧完全向抛秧转变、收割也由人工收割逐渐向机器收割转变。于是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剩余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这也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陆川猪是陆川客家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亦是当地特色产品”[2]

,陆川客家人把陆川猪当作逢年过节最主要的及必不可少的肉食,特别是春节,

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前最少养一头猪,准备过年用来做扣肉、腌肉、腊肉、熏肉等。客家鸡歌里唱到:“大婶叔母上坛听我龙鸡唱,子鸡蹄,早早起来煮熟饭喂饱猪鸡做其他” [3],这体现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养猪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煮熟饭喂饱猪鸡等家禽才做其他的事情,可见猪在陆川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二、陆川客家食猪文化的特质

陆川客家人作为客家人的族群,身上带有浓厚的客家文化背景,日常生活中总是体现出客家人的文化,从语言、饮食到禁忌。然而,由于是外迁而入的族群,又多多少少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改变,这恰好体现了客家人随遇而安入乡随俗的强大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食猪文化的体现上尤显突出。

(一)野粗杂的食猪特质

陆川客家饮食文化是大众文化、草根文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经常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加工食品,因此取材广泛,加工方式独特,饮食结构在于“野、粗、杂、素”,伴随陆川客家族群的形成而形成的。因为陆川客家人属于迁移族群,迁移过程艰辛,无法也没有太多的粮食携带,安定下来后又因为陆川的耕地缺乏,现实生活的艰辛条件使他们不得不吃得野、吃得粗、吃得杂、吃得素。陆川客家人即便是在吃猪肉上也体现出了他们传统的“野粗杂”的饮食

2

2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特质。“野”是因为陆川客家人属于迁徙族群,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无法养殖家禽,他们的肉类来源是山上临时猎来的野物,因为很难得,每当猎来一头野猪,他们屠宰了只舍得吃一点点打打牙祭,剩下的就做成腌肉带上路,时不时的拿以点儿出来打打牙祭而已,当他们定居在了陆川的时候,他们就会把猎来的野猪圈养起来,精心的打理着,野猪体躯矮短肥胖,头较短小,有皱纹且多有白斑,背腰宽广凹下,腹大而拖地,全身的毛稀而短,毛色为黑白花,一般八九个月出栏,约一百八十斤,屠宰后的“猪水”约有一百四十斤。由于野猪养殖比较容易,长得快,肉多而美味,所以陆川客家人都喜欢圈养野猪,这些野猪也就是现在的陆川本土猪。“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菜名不够文学化,是猪的什么部位就叫什么名字,或者在猪的各部位前加个动词,比如炒猪肉、焖猪脚、炸排骨等等;菜形不够艺术化,几乎不讲究菜的形状摆放,放下锅里炒熟或焖熟或炸熟之后就直接捞起来放盘子里,型也相对较大,比如有名的“乌石白切猪脚”就是直接把一个猪腿砍成十大块左右而已;菜料不够贵族化,炒菜过程只是加适量的盐就可以了,鸡精、味精、酱油、耗油等等这些是可有可无的;菜款不够复杂化,不讲究花色,以肉多吃饱为主,款式比较单调。“杂”,客家人尤其喜欢吃内杂,即禽畜的内脏,他们会把猪的五脏六肺一一分解出来,单独炒成一叠小菜,有时也可以跟青菜混着炒,好让青菜也可以沾些荤。陆川客家人的生活环境逼着他们不得不这样吃,他们是没有条件挑食和偏食的,所以即便是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样也越来越多,但是长期的饮食习惯他们还是一直传承着,“野、粗、杂”的食猪特征他们至今还保持着。

(二)陆川客家猪的吃法

“自清代以来,陆川猪就与北流鱼、博白蕹菜、玉林狗肉、兴业大薯一起被誉为玉林五大特产,享誉广西” [2]。陆川客家人对猪的吃法极其丰富,可以蒸煮煎炸,也可以烤烧炖炒,还可以腌闷卤拌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吃法。陆川各大饭馆的招牌菜谱必不可少的就是白切猪脚,陆川猪吃法流行最传统的加工做法有腌肉、腊肉、熏肉、烤乳猪、五花扣肉等,最新做法有炸排骨等,还有用猪的各种部位拌其他配料炒的特色菜,比如猪肉炒青菜、辣椒炒猪利、姜葱炒大肠、酸姜辣炒猪肚、黄瓜炒肉丝、茄子夹肉丝、胡萝卜炒肉片、酸菜拌扣肉、芋苗酸炒肉片等,汤类也多种多样,有肉片汤、排骨汤、白萝卜猪脚汤、莲藕猪脚汤、凉

3

3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瓜排骨汤等,以猪为原料的美味佳肴有香肠、火腿等。

刚刚迁移到来的陆川客家人他们大都喜欢吃咸而肥腻的食物,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状况决定的,他们长期生活在缺乏粮食且劳动量大的丘陵地区,咸的食物可以使他们少吃菜,并且可以满足他们由于工作量大汗水多而引起的人体所需盐分。他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杀猪,然后把吃剩的猪肉都制作成腌肉、腊肉和扣肉等等。比如腌肉,他们会用盐巴腌制,用盐巴和猪肉拌在一起放缸里腌,第二天就可以吃了,要多少割多少,剩下的继续放在缸里腌,每当亲朋好友来做客时,热情好客的他们都会拿一些来款待来客,但一到天气炎热的时候保存时间不长,所以聪明的陆川客家人后来又发现了用盐巴腌制过的猪肉拿到火灶上去烟薰、烘干,一直薰到猪肉变得干黄滴出猪油为止,熏过的猪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也更加的美味。但是熏肉必须在寒冬腊月的时候才能做,不然一到天气热的时候就会不香甚至发臭。还有扣肉,用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巴掌般大小的肉块,拿到锅里煮熟,然后用削尖的竹签在猪皮上反复戳,直到猪皮戳穿,起锅后待猪肉冷却,再拿到烧热了的油锅里煎,直到把猪皮煎得焦黄香脆,再拿到锅里蒸,把皮整软了就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各种佐料上桌了,佐料可以是酱油、糖、鸡精、葱花、香菜等等,最有特色的做法就是在两块扣肉之间夹着一块大小相当的芋头,芋头会吸取扣肉多余的油,相当的美味。

(三)陆川客家食猪的禁忌

陆川客家人在吃猪肉方面非常的讲究,猪的各个部位的叫法背后有着属于他们特有的文化禁忌,比如他们不叫“猪血”,而是叫“猪红”,因为“血”在他们的心理是不吉利的,代表着晦气、灾难,而“红”代表的是喜庆、吉祥。比如他们也不叫“猪舌”而叫“猪利”或“猪利钱”,因为客家话里“舌”是“折”的谐音,是亏本的意思,而“利”、“利钱”则是钱财的意思。再比如他们不叫“猪肝”而叫“猪湿”,因为“肝”为“干”的谐音,“干”即没有水分,他们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无水则生命将枯竭,加上陆川客家人说“地主剥削百姓”时通常用的是“地主榨干百姓”,在这里“榨干”是钱财被彻底外流之意,这是被人们所忌讳的,因此陆川客家人舍“干”取“湿”,把“猪肝”说成“猪湿”。从陆川客家人对猪的这些部位名称的改变可以看出他们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们根据谐音及正反的语言特点改编猪的各个称呼,从心理角度暗示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一定程

4

4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度上体现出了这个族群的价值追求。[2]

陆川客家人不仅在语言上表现出关于猪的禁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禁忌的,这主要体现在老人身上,年轻人因为受到外界影响,不再像过去一样严格遵循这些禁忌了,然而这些禁忌又大多数是针对小孩子和孕妇的,但是这些部位又不是完全禁忌,只是在量上要求不宜吃多。比如他们不给小孩子吃花肠,花肠长在比较偏僻的地方,陆川客家人称它为“不见天”,认为小孩子吃了花肠长大后前途会曲曲折折,特别是女孩子长大后生孩子会很困难,不见天日,因此花肠一般是留给老人吃的。猪红有去尘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小孩也是不给多吃猪红的,吃多了会使记忆力下降,多忘事。吃猪眼睛虽然可以补眼睛,但是吃多了也会使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所以也不能多吃。还有,小孩子吃多了猪尾巴会事事落后于别人,吃多了猪臀肉会发育不良,吃多了猪脑会变得跟猪一样愚蠢,孕妇吃猪肉不能放醋,否则孩子会脚软,无法走路,也不能放辣椒,辣椒会使孩子皮肤变红。

三、陆川客家食猪的文化意蕴

民以食为天,饮食充分体现出一个族群的文化意蕴。陆川客家人在食猪习俗上综合体现了他们的信仰,表现了客家人崇拜祖先、热情好客、注重健康、追求富足的生活品质等特征。

(一)日常饮食的食材

猪肉不仅在祭祀和待客上作为主要的肉类食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最重要的肉类食材。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高与低,食用猪肉的量和次数成为很重要的衡量砝码之一,家庭经济越好,吃猪肉的量和次数就越多,因此猪在他们眼里代表着财富。

在过去生活艰苦的时代,陆川客家人的日常饮食比较看重咸肥香,特别是在腌制品方面。客家人历来生活在山多地少的地方,是属于小农经济作物的族群,常常需要在田头地角种些番薯芋头玉米等辅食作为粮食的补充,他们有时需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劳作,早出晚归,早上吃完早餐出去晚上才回来,中间的午餐就只能在田边吃了。于是他们就喜欢制作干腌制品带去劳作时做午餐的下口菜。干腌制品以咸为总特征,比如咸萝卜干,也有酸的,比如酸菜,有时也会带已经煮熟了的番薯芋头去代替午餐。猪肉只是有钱地主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在平日里是几

5

5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乎不可能吃到的。陆川客家人炒菜时用的油主要是用肥猪肉提炼的猪油,炒菜时,陆川客家人把油的多与少当作判断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生活水平比较好的人家炒菜时才会放多点油,生活水平不好的就只能放一点点了。猪油是陆川客家人的主要食用油,过去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人们往往把炼完油的油渣炒青菜好让青菜也多沾些荤,或者直接拿来拌饭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也渐渐成为了普通百姓日常餐桌上的一道普通菜了,追求生活质量的陆川客家人不再把容易上火的猪油渣炒菜或拌饭了,有条件的甚至用花生油或茶籽油代替了猪油[2],但是吃猪肉的量的多少与吃的次数仍旧被他们认为是判断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砝码,或许是由于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习俗思想,即使是家家户户都能每天吃上猪肉了,但是他们始终还是认为只有生活条件好的人家才能经常吃得上猪肉。

(二)敬重招待来客

除了用猪肉来对祖先表示敬重之外,对亲朋好友的热情款待也少不了猪肉。他们爱把猪肉做成各种菜式款待客人,最常见的是扣肉、腊肉和腌肉,还有少部分熏肉,因为熏肉需要每天都用柴火来熏,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家庭一般都用电饭锅煮饭了,因此做熏肉的人家并不多,只有在农村还有少部分人仍旧使用柴火的人家才会做熏肉。热情好客是陆川客家人最大的特征之一,他们宁愿自己平时不吃,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来了却一定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款待客人。他们吃猪肉时总是爱把猪肉跟各种菜一起炒,十分的混杂。上桌的菜以量多型粗为特点,比如一个猪脚一般只切成十几块、扣肉一般都是比巴掌还要大等等。逢年过节时菜的种类讲究丰富多样,在过去一般分为六大碗、八大碗、十大碗、十二大碗的习俗,具体做多少大碗、做的是什么菜式则根据各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六大碗是顺利之意,八大碗则是发财之意,十大碗是十全十美之意,十二大碗是一年十二个月都顺利吉祥之意,具体做的是什么菜就要看掌厨的兴趣爱好了,但是在这些大碗中,木耳炒猪肉、米粉炒猪肉和扣肉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发展到今天,快餐文化越来越突出,大众更讲究的是生活效率了,所以在饮食方面已经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了,往往为了省时省事,很多家庭在逢年过节时都改为吃火锅了,只是不管怎么变化,猪肉却是绝对不可以或缺的,为了更容易熟,他们会把猪肉切成薄薄的一小片。客人吃完大餐之后,主人还会给他们留出一些猪肉或

6

6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猪肉制成品带回家,至于量的多少则根据主人的实际能力来给,可以是已经做熟了的也可以是还没做熟的。餐桌上的猪肉是陆川客家人对来客的重视与尊重,是陆川客家人热情好客的体现,不管时代如何改变,猪肉总是陆川客家人餐桌上最看重的肉类来源。

(三)祖先崇拜的贡品

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清明、七月十四和重阳是陆川客家人最重视的节日,这四个节日他们都会杀猪祭拜祖先,在外上班打工的人也会利用这四个节日回家祭拜祖先,祈求保佑。猪肉是祭祀祖先必不可少的供品,过去对猪肉有特别的要求,必须取从猪背脊割到猪腹部的肉,象征着有头有尾、顺顺利利,现在虽然没有这个要求了,但是不能是猪的五脏六腑、猪尾巴等这些特殊的部位,猪肉必须是干净的,一般是带点肥的瘦肉,两斤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宗族性质的祭祀,就会用一头完整的猪,当然五脏六肺是必须割出来的,有时也会只是猪头。祭祀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在祠堂里祭拜,一种是先一一到祖先的各个坟墓前祭拜过最后再回到祠堂祭拜,祠堂又分为公共祠堂和各家祠堂,先祭拜完公共祠堂然后接着回到自家祠堂祭拜,这些都需要在一天内完成。后者只限于清明跟重阳,而清明需要去祭拜的只是新坟墓①,重阳祭拜的是旧坟墓,清明祭拜过了重阳是不需要重复的,如果没有新坟墓,清明时就只需要在祠堂祭拜。在他们看来,对祖先的孝顺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与财富,因为他们能健康地生活,能顺利地工作都是祖先在保佑他们。陆川客家人有先“祈福”后“还福”的习惯,比如元宵节②最后一天,宗族祠堂会放烟花以示元宵结束,有些村民认为自己需要“祈福”的就会到现场去捡掉在自己身边最近的烟花炮头,他们会认为这是祖先带给他们的音讯,然后他们会择个好日子去“祈福”,在“祈福”的那一天,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他们会把一切都洗得干干净净,包括自己,然后带上用清水煮熟的猪肉来到宗族祠堂恭恭敬敬地敬上祖先们,祈求祖先的保佑。待一段时间,为了感谢祖先的保佑,他们还会再择日去“还福”,“还福”跟“祈福”需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带上干净的猪肉到祠堂去感谢祖先们的保佑。在农村,他们还有过“社日”的风俗,“社日”是群众自发形成的,缝初一和十五,全村的人以家庭为单

一般新坟墓是指还没有进行第二次拾骨葬的坟墓或第一年进行拾骨葬的坟墓。 ②

陆川客家人的元宵节一般是初六至初九

7

7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位轮流做“社头”,他们从各自的家里带到祠堂把猪肉交给“社头”,社头负责把村民们带来的猪肉剁成碎肉,然后煮成肉粥,过去男女老少的村民们会各自带来碗筷直接在祠堂一起喝粥,现在是“社头”做好之后,各家派一个及一个以上的代表到祠堂烧过香之后把猪肉粥带回家里给家人分着吃。春节、清明、七月十四、重阳这四个节日是陆川客家人祭祖成分相当浓厚,是人与祖共享的日子,“社日”则是每个月都有两次的祭祖活动,因为比较频繁,没有前四个日子那么浓厚,但初衷也是祭祖,是为了经常感谢祖先对后世的庇荫,并告诉后世要做一个不能忘本的人。猪肉贯穿于他们的每一个祭祀活动,不管大的祭祀还是小的祭祀,都不能少了一份猪肉,猪肉是他们最重要的肉类来源,不管是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能吃上猪肉才是最好的生活。

四、小结

陆川猪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优良猪种,受到养猪界的广泛关注,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信息也越来也活跃,农民进城打工也越来越热,在家务农的农民大多是劳动能力不强的老人妇女,他们一般不能从事过量的农活,因此养猪的人也越来越少,如今家庭式的养猪只是少数人为自家过年过节或起新房时需要宰杀猪而圈养一头或极少数的几头,只有极少数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圈养少则几头多则十几头,家庭式养猪能投入市场的并不多。善于捕捉商机的商人看到了陆川猪的市场价值,家庭式的圈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大规模养陆川猪的猪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几乎代替了家庭式的圈养。因为过于商业化,功利性也越来越强,商人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采取各种手段用于提高效率,比如增加生猪出栏率,由传统的八九个月一栏到如今的四五个月一栏;母猪的分娩时间也减少了,由一年两胎增加到一年两胎半;猪的饲料也由传统的潲水(米水、剩饭、薯叶、青菜、少量饲料)也变成全饲料喂养······养殖方式过于现代化的陆川猪失去了传统陆川猪肉质细腻的优点。

过去由于受生活条件的限制,人们需要吃咸肥的食物,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追求,在食物的选取上更加关心饮食的健康,更加看重食物的美感,因此过去咸而油腻的饮食方式已逐渐被清淡美味的饮食方式取代,对于猪肉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选择油多的肥肉,而是选择美味的瘦肉,猪的各个部分也被拿来做成各种佳肴。已经被改良了的陆川猪正

8

8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好满足了这种市场追求,政府鼓励农户、个体户、专业户积极养殖陆川猪,但是商人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养殖更多的不是真正的陆川猪,而是收益更大的瘦肉猪。于是政府通过补贴方式希望养殖户多养猪,以保证市场需求,多养猪,以增加养殖户收入;好养猪,以经验灌输安全养殖技术;养好猪,打造地方陆川猪特色猪种品牌,以品牌带动市场,以文化市场带动旅游业经济发展,带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

9 9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陆老师。我的论文从选题、撰写、一遍一遍的修改,一直到最后的论文定稿都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术造诣及广博的理论知识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受益匪浅;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耐心细致的个人作风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终身受用。在此,我向老师表达最真心、最真诚的谢意。

作为百色学院的一名毕业生,我要老师给我的教育和指导。在这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的影响着我。大学四年是短暂的,但是老师们的影响却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对我的恩师们深表感谢。

最后,感谢参加本次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的专家和教授,感谢论文参考文献中所涉及的全部作者。

10 10

百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春艳.陆川县客家饮食习俗的文化适应与传承困境—以乌石镇为个案.

[J] .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黄春.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研究—以乌石镇乌石街为个案. [J].广西

师范大学.2007

[3]徐赣丽、苏秀玲. 从鸡歌看客家人的精神气质. [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四期.12.

[4]孔润常.独特客家饮食. [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7-38 [5]肖莹.客家饮食的文化内涵. [J].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

院.2007.

[6]罗舜芬.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J].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图

馆.2009.

[7]蓝天.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基于建构和谐社会视角. [J].广西民

族大学.2009.

[8]谢菲.客家人宴席饮食的审美意蕴.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

院.2008

[9]冯智明.客家人食物献祭仪式的展演与分类象征——以贺州市白花村为

例.2008.

[10]黄林.客家人的灶文化——以博白县大安村客家饮食文化调查为个案.

[J].广西师范大学.2007.

[11] 罗舜芬.客家饮食中的原乡情结. [J].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2008.10-13

[12]钟声宏、黄德权.中国大陆客家人居的空间分布及群体的特质. [C]95 .

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11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u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