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4)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教案)(3)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4 18: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 题 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授课人:武夷山二中历史组 彭海中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流程

(板书)一、重温历史:追忆孔子的生平 投影:

1、尼山降圣,年轻位卑

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生下儿子孔子。孔子生来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象尼丘山的形状,故起名叫孔丘,又因他排行第二,遂取字仲尼。

讲解古人的名与字,让学生了解一点历史文学知识。 投影:

“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主要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但是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

通过孔子从事“吹鼓手”这一职业,讲解“儒”这一汉字的含义及孔子赋予它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让它来了华丽的转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投影:

1

3岁丧父 家境贫寒 17岁丧母

基层工作委吏 乘田

仓库保管员 畜牧场场长

吹鼓手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指各种技艺与耕种等体力劳动。) -----《论语·子罕》

思考:“卑”、“贱”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答:??

2、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

投影:让学生感悟孔子勤学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问礼老聃

3、收徒授课 创办私学 投影:

孔子

孔子30岁左右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他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

孔子杏坛讲学图

千,贤者七十二。

2

4、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投影:

孔子在鲁国的政治活动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王室总管)。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设。不久调任司寇,专管全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夹谷之会”后,代理宰相职务,政治生涯达到顶峰。

思考: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答:??

思考: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 答:??

5、献身文教 整编典籍

思考:孔子晚年整理了哪些古籍?记载他生平言行的《论语》是不是他所著? 答:??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课本P.25右上角“资料卡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想一想:这段名言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板书)二、重读经典:倾听孔子的心声

解读《论语》之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思考: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3

答:周礼,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思考:孔子主张如何维护“周礼”?

答:正名。(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什么是正名?) 投影:

1、“礼”的思想

①含义: 周礼,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

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地位: 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③方法: 正名 ④评价

教会学生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思想主张等。(一分为二等)

对孔子“礼”的评价: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制度,体现了思想上的保守,不符合时代潮流。积极:追求有序的社会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解读《论语》之仁

﹡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仁者爱人。”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思考:孔子认为何为“仁”?

答:爱人(仁爱、关怀、体谅等一切美德),爱有等级。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思考:孔子认为如何实现“仁”? 答:遵守“忠恕”之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思考:孔子认为政治上为政以德、施行“仁政” 的关键是?

4

答:举贤才。标准是“内圣外王” 投影:

2、“仁”的思想

①含义: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②地位: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方法: “忠恕”

④表现: 为政以德,施仁政,举贤才。标准是“内圣外王” ⑤评价: 进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局限:仁爱有等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思考:礼与仁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投影:

礼 中庸 仁 爱人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秩序

礼有仁无 ——矛盾激化 礼无仁有 ——尊卑模糊

思考:孔子认为应该用什么来协调“礼”与“仁”?

解读《论语》之中庸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t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