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更新时间:2024-04-14 2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05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李春生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但其中更以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描写中体现出谋略的应用。 关键词: 军事思想 谋略的应用 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是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善于描写战争,提供封建社会战争的某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是《三国演义》具有积极意义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这本书在描写军事战争的同时,也不失文采。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
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如下来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性。 一、《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 《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因为三国军事家们个个皆稍通兵学,因此在他们指挥的冬季战役中,兵学理论与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 “心战、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苫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纷运用,特别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彝陵之战,军事
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连环计
按历史记载,公元191年,东汉大臣王允等人联合董卓的心腹部将吕布,诛灭了独揽朝政的董卓。
《三国演义》把这个故事加以扩充,又新增貂蝉这个虚构人物,演变成后来「连环计」的故事。 挑拨离间
《三国演义》第八回写道,貂蝉原是王允的侍婢,王允把她充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并先将她许配吕布为妻,然后又将她赠与董卓为妾。吕布进董卓府打探她的消息时,貂蝉假装出悲伤的样子,要求吕布救她脱离苦海。然而貂蝉又对董卓说,自己遭到吕布调戏,欲投水自尽。吕布本是董卓的义子与亲信,但在貂蝉的挑拨之下,二人反目成仇,董卓终于被吕布刺死。这就是连环计的妙用。 巾帼英雄貂蝉
貂蝉不只能歌善舞,而且重义气,有主见,沉着冷静,手腕灵活,将两个位高权重、武艺超群的男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证明巾帼确实可
以压倒须眉。 奇袭乌巢
公元200年8月,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得不到袁绍的信任,转而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南)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以弱胜强
在这场战争中,袁军的数量与后勤供应均占优势,但曹军坚守阵地以逸待劳,发现对方弱点即迅猛出击。袁绍则死按老计划办事,对确保乌巢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结果吃了大亏。当时袁绍是中原最强大的军阀,经此一役,他便日渐衰落,相反曹操却声威大振,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草船借箭
借箭故事的由来根据史书记载,公元213年,孙权乘船在长江上观察敌情,船的一侧被曹操军队放箭射中。孙权下令掉转船头,使另一侧也被射中,以便船身保持平衡。这就是后代「草船借箭」故事的来源。
《三国演义》的借箭故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写道,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命令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同时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时间,使诸葛亮难以准时完成
任务。诸葛亮算定三日之后长江上将有大雾,所以前两日按兵不动,第三日带领二十条船驶往长江北岸,上面装有布幔柴草等物。曹操见大雾弥漫,下令赶快射箭。这些箭纷纷落到诸葛亮的船上,共计十万余枝。周瑜收到箭后大感惊奇。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使东吴得到十万枝箭,又挫败了周瑜消灭异己的阴谋,可谓一举两得。 苦肉计 历史上的诈降计
黄盖是东吴的大将,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实行火攻,并且写信给曹操,假称愿意投降。至于曹操为什么会受他的骗,史书上缺乏记载。 小说中的苦肉计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写道,黄盖事先与周瑜计议妥当,然后公开顶撞周瑜,被打五十军棍。阚泽代表黄盖到曹操营寨献诈降书,恰巧曹操从另一途径得到了黄盖受刑的消息,于是中了圈套。小说的写法,构思精巧细密,使曹操受骗的过程显得合情合理。 苦肉计的优点
所谓苦肉计,指的是违反常理地自我伤害,然后宣称这是发生内讧造成的。这种计策往往与反间计相辅而行。如果我方内部有敌方的间谍,我方内讧的消息就会变成假情报传递出去,迷惑敌方。 水淹七军 关羽破曹军
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附近(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打败过曹操的军队。后世「水淹七军」的故事即由此演化而来。 《三
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写道,关羽仔细考察樊城以北的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曹军将领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善用天时地利
这个故事表明,为将者必须善用天时地利。关羽注意到当时正值秋雨连绵之际,河水容易上涨,就将自己的军队移向高处。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结果遭到关羽暗算,全军覆没。 火烧连营 年轻的大都督
公元219年,关羽被吴军偷袭,兵败被杀。刘备为了复仇,在公元221年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初时连获小胜,东吴朝野人心惶惶。在此危急时刻,孙权采纳阚泽的建议,大胆起用年仅三十九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赴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北)前线指挥作战。陆逊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决定坚守营垒,避免交战。 以弱胜强
蜀汉军队跟陆逊相持半年之久,斗志开始懈怠,再加上天气炎热,便将营寨迁往林木茂盛的阴凉之处,犯了易被火攻的大忌。陆逊抓紧时机,命军队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焰硝,各带火种,夜间潜入蜀汉营寨,顺风放火。蜀汉军队阵脚大乱,东吴军队全力追击,连破四十余营,直到巫县为止。这是古代历史上一个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诈病夺权 迷惑对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后,大将军曹爽专权,小皇帝曹芳成了傀儡。曹爽对政敌司马懿放心不下,派人到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 发动政变
公元249年年初,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祭扫曹叡陵墓。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由上可见,司马懿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善于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制造假象迷惑对手。一旦找到机会,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烈进攻,务必将对手置于死地。他的手段极其凶狠,但效果十分显著
二、《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相同谋略的不同应用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描写战争的艺术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战役,又都不得是用火攻,但写来却毫不重复。一者是火烧连船,二者是火烧粮草,三者是火烧连营;或以逸待劳,或出奇致胜,或静以待变。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数十万渡江南下,孙刘联军抵御。两军隔江对峙,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巧用火攻,火烧连船,大败曹军。曹险被俘,后华容道遇关羽义释之,才得以重返中原。 例如袁曹官渡之战,战争一开始,双方的力量对比、客观条件的
优劣差别都不利于曹军。但由于曹军这一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火烧粮草辎重,一战而胜,乘胜再下,各个击破,取得击溃和全歼主力的胜利。
吴蜀彝陵之战,吴军连败十馀阵之后,陆逊下令坚守不出,采用战略退却的方针,促使蜀军向骄傲、焦躁、疲惫、松懈、轻敌方面转化,以至刘备移营夹江,横占七百里,下四十馀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第八十四回),造成吴军战略反攻的极好条件,后火烧连营八百里,结果刘备全军覆没。
三、《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人物塑造上。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曹操、关羽、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之为“三绝”,从艺术上来说,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通过才智相当的人物之间的较量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是《三国演义》重要的艺术手法。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首要特点就是他的武勇神威,世称\万人敌\是也。关羽的武艺高强、威勇盖世是无庸置喙的,从他的出场开始,作者对这一点的着力描写就没有停止过。请看关羽首次独出大显身手、\温酒斩华雄\这一段——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第5回 )何其震撼!何其神勇!作者并没有描写关羽如何奋勇厮杀,但通过这种气氛的渲染、背景的烘托却足以使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跃然纸上,同样收到了传神的效果。
《三国演义》大约有十八回是着重写关羽的,反映了他出生入死,纵横倥偬的戎马生涯。但大部分回目,并没有直接描写惊险曲折的战斗行动,而是运用\神似\的手笔,以精炼的笔墨,渲染人物的精神威力。这一特点在\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章节中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不同角度的体现。 其次,作者把\义\的品质倾注于关羽的一生,赋予了这一英雄形象以独特的鲜明个性。
关羽之超越众将、妇孺皆知,独具深远影响者,莫过于\义\了。作者苦心孤诣地描写了他的义重如山,舍生取义的重义品质,把他塑造成\义\的化身。在\屯土山约三事\这一情节中,作者便突出地表现了关羽在生死危难中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品质。当时,徐州失陷,兄弟离散,关羽被围困于土山,迫于无奈,他向曹操提出\三约\并要曹
操答应之后才肯就降。\三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还有一约是\降汉不降曹\,表现了他的忠中有义,义中有忠。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为了收服他,费尽心机,赠送金银美女、封侯赐爵,都丝毫无法令他动心。当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便毅然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直寻刘备而去,表现得何等光明磊落!而这正是关羽,在他身上绝无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财色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不管在任何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不改变他的初衷。“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先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为他的忠义作了最好的注解。
此外,作者又通过\义释曹操\、\义释黄忠\等情节表现了关羽另类的\义\,这是深化关羽重义品质的重要笔墨,反映了关羽性格的复杂性,使关羽这一\义的化身\更趋丰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
曹操的伟大之处。
四、《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再现当时“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的悲惨图景。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野蛮的大倒退,董卓迁都长安而焚洛阳,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这把火比起秦末那位项羽在阿房宫放一把火,烧了三个月也不灭的气势,可能略差一点点,但其残暴程度,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董卓杀富豪,徙贫民,富者或死于非罪,贫者庾毙于徙途,即或幸免于难,也难逃蹂躏践踏的虎狼之军。于是,洛阳一片焦土,赤县千里,夷为平地,数屡不覆。哪怕是局部的短期倒退,也是一场灾难。(《三国演义》:第6回 )
又《 三国演义 〉 第四回写道: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又如第十回写曹操为报父仇,悉起大军,洗荡徐州,“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还有 《三国演义 》第74回中写道:“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其会水者料无去路,亦皆投降。”及第九十回“火烧藤甲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口已被干柴垒断,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兀突骨见无草木,心尚不慌,令寻路而走。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
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这些描写集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一面,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反战思想。
此外,《三国演义》在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来描写,采用对比方式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等方面,都有成功的艺术经验。但是,应该指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这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造成的。作者所描写的那些人物生来就非常了不起,看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同当时社会环境及人物切身遭遇的内的联系,一出场就定型化,而且在人物活动中还包含着不少迷信成分。并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三国演义》的思想糟粕,给它的艺术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成分。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罗贯中 著 2、《兵家权谋》…………………………………………………李炳彦 著 3、《三国演义 ——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教出版社 4、《〈孙子兵法〉辩证思维研究 /王向清著著》………岳麓书社,2002. 5、《用兵的艺术——军事智谋通鉴 /林岩夫等编著著》山东友谊出版社。
6、《三十六计 /王冲 沙雪良著》.………沈阳出版社,2000年11月
正在阅读: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04-14
清华大学数据结构讲义ch312-27
爱护树木作文400字07-05
中国现代史试题库11-03
工会主席上海交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3-31
关于印发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组发24号)04-03
专题15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与能源-备战2019年中考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10-30
儒家提倡作文800字02-05
草地资源10-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三国演义
- 描写
- 战争
-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 炼钢厂车间级安全教育资料
-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查办案件四分离规定
- MAX038信号发生器
- 磁阻尼
-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
- 基础会计模拟试卷(一)
- 土方分包合同范本
- 华图数量关系模块宝典(李委明)
- 传统医学名言锦句
- 蜂巢芯密肋楼盖设计套路
- 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8-12章习题与答案
- 用友软件财务报表分析 - 图文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自测试卷资料
-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08届本科毕业生“创优”活动先进个人名单
- 全国一级建造师初始注册流程
- 司考2016真题-卷三答案与解析
- 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