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指导
更新时间:2023-09-09 04: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教育学原理》心得体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0021《教育学原理》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一)说明
本门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题型及各题型所占分数和相应的答题技巧
1. 简答题(每题10分,共8题,共计80分)
答题技巧:简要写出答案的要点,适当扩展知识点,不需要展开详细的论述。 2. 论述(每题20分,共1题,共计20分)
答题技巧:答题时注意结合相关的知识点,首先找到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再阐述自己的对其的认识,然后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一般来说,最好分几个方面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需要比较详细的展开论述。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 学校的性质、价值与目的
1.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学校的概念
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根据“教育”的定义,也可以将“学校”定义为: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3.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的专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专门的教育职能;第二,专门的教育人员;第三,专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第四,专门的评价方式;第五,专门的经费支持。
4. 学校的价值
根据学校意图服务的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将学校的价值分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三个维度。
5.学校的社会价值
(1)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农业社会中表现的还不是很明显,许多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仍然可以过他们的社会生活。但是当人类进入到现代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进入到知识社会以后,学校就越来越重要,有助于个人获得公共生活必须的态度、知识、技能和信念。
(2)学校是社会团结的纽带,学校特别是现代学校消除或至少致力于消除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或种族的不平等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致力于共同文化基础的学习和公民的培育。
(3)学校是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具,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政治领域的变革、经济领域的繁荣、文化领域的昌盛以及人类生活领域的幸福等各方面表现出来。这诸多方面的改良或改善,没有哪一方面能够离开学校。
6.如何理解学校是增进人类理解的工具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无论他们所在的国家或民族历史上因为种种的原因与别的国家或民族发生了什么样的战争、结下了什么样的冤仇,他们都应该在完整、正确地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超越历史、努力缔造新的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种族关系。从学校的社会价值来说,学校确实应该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把他们培养成为民族主义
者和爱国主义者。但是,学校同样应该小心谨慎地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防止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不适当地泛化为民族优越论和国家至上论。在全球化的今天,学校教育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用更加积极的、建设性的眼光来重新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进理解,和谐共生。
7.什么是“学习化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部报告中,重新定义了“学习化社会”,即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
第二章 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与政治:主张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传播到民众中去,从而对政治发生影响。
(2)教育与经济:一方面教育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优先于经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统治者取得民众的信任。
(3)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才智不是先天获得的,主要靠后天习得的,无论什么人,只要肯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4)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没有贫富、贵贱、地域等区别。
(5)教育方法论:强调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下,有求知的欲望或动机而又发生困难时,教师再去启发他,这样自然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
(6)道德教育原则:第一,立志乐道,即教育学生确立远大目标和理想,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理想,要有崇高的精神、道德追求。第二,克己自省,即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贵在严以责己,培养道德自觉,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合符道德规范。第三,改过迁善,孔子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称作发扬优点、长处和改正过失、克服缺点的过程,闻过则喜、见过自讼。第四,身体力行,主张慎言敏行、言行一致。
(7)教师观:第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诲人不倦”是一名教师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最宝贵的品格。第二,关爱学生,无私无隐。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又主张把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做到无私无隐,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第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
2. 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智力和道德。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
形式。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即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以儿童为中心。杜威尖锐地批判了传统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儿童的做法,强调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学校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3.“六三三”学制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六三三”学制分 3 段 5 级:( 1 )初等教育段 (6 年 ) ,分初小( 4 年义务教育)与高小( 2 年) 2 级。( 2 )中等教育段 (6 年 ) ,分初中 (3 年 ) 和高中 (3 年实行普通﹑师范﹑职业分科制 )2 级。此外,下设蒙养院不计年限。除去上述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六三三学制”的颁布实施正值杜威访华,它的基本理念蕴含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它的优点就在于:首先,它将缩短了小学年限,同时将小学分为两个阶段,有利于实施义务教育,这是与当时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第二,它将中学分为两个阶段,有助于当时中学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三,它的分段基本上与中国当时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第三章 学校的结构、体系及类型 1.学校的基本构成要素
学校的简单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目标、活动参与者以及教育技术。学校组织目标是学校组织预期中且力图实现的某种未来状况。学校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是为学校组织做出贡献的个体,也是构成学校组织的重要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管理者和学习者。学校组织的技术要素就是各种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物的(空间的、设备的)、经费的、知识的(或经验的、技巧的、策略的)、程序的、方法的、工艺的因素或特征,它们都是作为客观资源而存在。
2. 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绩效结构( accountable structure )是组织中的技术取向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学校追求以市场为导向的某种绩效标准,来自学校组织之外的科层控制被削弱, 韦伯结构( Weberian structure )是指那种专业取向、科层取向和效率取向很好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其中效率的标准是一种专业精英的标准。
专业结构( professional structure )是由专业人员做出重要决策的结构,群体的成员被认为是拥有专业知识、有能力作出重要组织决策的专业人员。
权威结构( authoritarian structure )则是在牺牲专业性的同时强调科层权威,权威是建立在职位和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混乱结构( chaotic structure )是一种科层化水平与专业化水平都很低的组织结构,其典型特征是每天的运行过程中都会充满着混乱与冲突。
3. 新中国所颁布的教育文件中对学校教育目的的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既是合格的经济领域的生产者,也是各个的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还要全面地提高国民素
质。
第二,人才理想的素质结构是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反对只重视智育弱化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的做法。
第三,人才素质结构的重点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章 学校组织与文化
1.学校组织取向
学校组织的不同取向是指蕴含在那些相互约束但又相对独立的学校组织亚结构之中的不同价值立场,主要包括技术取向、规范取向和行动取向三种。
学校组织中的技术取向,最主要强调学校运作中的“工具合理性”,也就是需要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学校的组织目标。因此,技术取向实际上就是一种绩效或效率取向。学校组织中的规范取向是指蕴含在学校组织的规范结构中的价值取向,然而并非某种单一的取向。行动取向可以界定为参与者的知识与利益取向,行动者的知识及其对利益的追求成了学校组织的主导原则。
2.学校组织文化的独立性
不论学校组织文化的根基在哪里,它们毕竟首先还是学校组织的意义或取向系统。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不是一种纯粹的从观念到观念的运动。大多数学校文化的构成基础是与集会、教师会议、运动竞赛、社区活动、自助餐、报告卡、奖励与奖品、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一般装饰等有关的人造器物、礼节、礼制、仪式。正如威廉·大内对组织文化的定义:“借以将组织的潜在价值观和信念传递给组织成员的符号、礼仪、典故”。这种事实和多少有些片面的定义突出了组织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组织结构而言)。确实,尽管学校组织文化是以结构为根基的,但那种超越现实的结构约束的文化符号或现象始终是不可消除的,它们是组织结构运作与更新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第五章 课程、教学与学习
1. 课程的概念
最典型的课程定义主要有三种:(1)课程是学校中的教学科目和活动;(2)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的总和;(3)课程是文本和复杂的会话。 2.“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理论,它的内容主要是: (1)学校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2)为达到这些教育目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我们如何决定这些教育目的正在得到实现?
3. 影响学习的因素
(1)学习者自身的特征:包括智力因素、认知策略、学习目标、毅力和学习动机、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关系、焦虑水平等。
(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教师的期望和榜样、学校文化和家庭教育等。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学生认知领域的评价分为六个范畴
( 1 )知识:就是指记忆所学教材。
( 2 )理解:是指对学习内容最低层次的理解。
( 3 )应用: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 4 )分析:把所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并明确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构成的
方式。
( 5 )综合:要求学生将若干分散的知识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
( 6 )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方法做出价值判断。 5. 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
( 1 )智力的技能:知道“如何”组织和使用语言和数学符号,通过规则和问题解决形成概念;
( 2 )信息: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描述为“知道什么” —— 关于事实、名字和日期等知识;
( 3 )认知策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组织所需要的技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学习策略”或者“学习技能”;
( 4 )运动技能:这些协调移动和复杂运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伴随着实践和指导过程产生;
( 5 )态度:通过积极和消极的经验所习得的情感和感情。
第六章 学生、教师与校长
1. 《儿童权力公约的基本规定》
18岁以下的任何人都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都拥有生命权、存活与发展、参与社会、文化、教育、健康以及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须的其他活动的权利。这个公约反映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 学生的教育法律义务主要是什么?
学生作为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享受法定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43 条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教师的法定涵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在《教师法》未颁行以前,“教师”通常是对在学校中工作的人员的总称。随着《教师法》的实施,赋予了“教师”以特定的法律含义。《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一规定表明:
( 1 )教师是社会上的一类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经政府认定许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人员。“专业人员”是我国社会职业分类中的一大门类,同律师、医生、会计师等一样,教师也是一类从事专门活动的专业人员 ,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 。
( 2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 教师的职责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 。
( 3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就教师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4.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
( 1 )校长专业信念发展。校长专业信念是关于校长专业的根本理念,如关于校长角色的理念、关于校长领导作用的理念、关于校长素质的理念。这些信念在校长那里并不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能力而存在,而是作为根深蒂固、毫不怀疑的观念而存在。因此,校长专业性的提高必然包含校长专业信念的发展。
( 2 )校长专业知识发展。校长专业知识是从事校长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如关于
正在阅读:
0021《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指导09-09
“话廉洁、守初心”研讨交流发言材料4篇09-08
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03-20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01-15
初中一年级模拟题02-06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 图文11-10
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05-08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作业答案03-24
《人生寓言》02-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考试指导
- 教育学
- 期末
- 原理
- 0021
- 2016年春季学期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16这儿真好同步练习3
-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 公证书真假
- 公共心理学
-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1时空逻辑类(含答案解析)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导学案
- 先进制造技术离线作业3 答案
-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学习总结
- APIspec11D1 第3版2015版中文 - 图文
- 销售技巧分享总结
- 2016护士资格考试试题解析免费下载
- 路基A、B料填筑交流材料 - 图文
- 第三届电子商务三创大赛湖南省特等奖作品《聚众网商业策划书》 - 图文
- 单层门式刚架厂房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 一汽大众Formel Q培训考试题
- 蒸压灰砂砖的性能
- DK—1型电空制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的一般方法
-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12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方法技巧
- Oracle总结
- 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