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5.8)--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习题)

更新时间:2023-05-06 23: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伤寒论

第五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

1.引起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脾阳亏虚 饮食内停

B.脾气下陷 阴血不足

C.湿邪内盛 脾胃不和

D.脾运失职 清阳不升

E.中阳不足 寒湿内盛

2.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大法是:

A.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B.升举脾阳,祛散寒湿

C.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D.健脾和胃,利水

祛湿 E.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3.“脾家实”是指:

A脾虚水停 B.宿食内阻 C.脾阳恢复 D. 实热壅脾 E.燥屎内结

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是:

A.时腹自痛 B.腹满而痛 C.下腹部疼痛 D.上腹部疼痛 E.下利腹痛

5.阳明中寒证与太阴病的鉴别在于:

A.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

B.前者虚寒较轻,后者虚寒较甚

C.前者仅见不能食,后者还有下利腹痛等

D.前者为胃中虚冷,复感寒邪,后者为脾虚不运,寒湿中阻

E.前者为小便不利,后者为小便利

6.太阴中风出现四肢烦疼的机理是:

A.风寒束表,营阴郁滞

B. 太阴里虚,营血不足,肢节失养

C.太阴病兼表,湿邪留着

D.脾

阳素虚,感受风邪,脾阳与风邪相博 E.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肢节失养

7.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

A.脾虚失运,寒湿弥漫

B.太阴虚寒,里有寒饮

C.里无热邪,津液未伤

D.脾肾阳虚,水湿

内生 E.下利后饮水过多

8. 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

A.误下邪陷,寒痰结于胸膈,波及腹部

B.邪陷阳明,腑气不通

C.脾虚湿阻,气机不利,阳气时通时闭

D.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

E.太阴脾虚,饮食停积

9.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

A.温阳散寒,健脾燥湿

B.温补肾阳,利水退黄

C.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D.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E.健脾和胃,行气利水

10.桂枝加大黄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汤中芍药加量,再加大黄

B.桂枝汤原方加大黄

C.桂枝汤去芍药,加大黄

D.桂枝汤加桂枝再加大黄

E. 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大黄

(二)A2型题

1.患者,男,56岁,平素体弱,饮食不当则极易腹泻,饭后腹胀,前天感受风寒,今恶寒发热,汗出恶风,二便正常,舌淡脉浮缓。最佳辨证应是: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大黄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E.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患者,男,35岁,发热恶寒无汗2日,自服复方感冒灵后周身汗出,此后汗出不止,觉腹中胀满,遇冷愈甚,小便清长,大便未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乏力。辨证当是:

A.桂枝汤

B.桂枝加大黄汤

C.桂枝加芍药汤

D.桂枝加附子汤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3.患者,女,36岁,进食冰淇淋后腹部胀满疼痛,腹中寒冷,大便泄泻日十余次,呈稀水样便,无粘冻,无明显里急后重感,饮食乏味,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辨证当是:

A.桂枝加芍药汤证

B.理中汤证

C.四逆汤证

D.白头翁汤证

E.小建中汤证

4.患者,男,47岁,素易腹泻,此次来诊因腹部胀满,时有疼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小便如常,大便便软。舌淡脉弱。辨证当是: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芍药汤证

C.理中汤证

D.小建中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5.患者,男,72岁,目黄身黄尿黄已一周,口不渴,饮食乏味,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辨证当为:

A.湿热发黄证

B.寒湿发黄证

C.瘀血发黄证

D.火劫发黄证

E.萎黄证

(三)B型题

A.理中汤

B.四逆汤

C.桂枝人参汤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E.白头翁汤

1.太阴病,见腹满而吐,腹痛,食不下,自利益甚者,宜选用

2.少阴病,见脉微细,但欲寐,恶寒蜷卧,下利清谷者,选用

3.厥阴病见腹痛,发热,口苦,渴欲饮水,热利下重者,治用

A.身、目、小便俱黄,黄色鲜明,身无汗,小便不利,口渴

B.身、目、小便俱黄,黄色晦黯,腹满,便溏

C.身目小便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恶寒,无汗,身痒

D.身、目、小便俱黄,黄色晦黯如薰,惊痫、抽搐

E.身、目、小便俱黄,色暗,其人如狂,少腹急结硬满

4.湿热发黄湿热并重者症见

5.蓄血证发黄者症见

6.风温误火引起的发黄者症见

A.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B.桂枝人参汤主之

C.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D.小承气汤主之

E.大承气汤主之

7.太阳病误下兼太阴症见腹满时痛,宜用

8.太阳病误下兼太阴症见腹满大实痛者,应选用

A.桂枝二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B.桂枝四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四两.

C.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D.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E.桂枝二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二两

9.桂枝加芍药汤的组成是

10.桂枝汤的组成是

(四)X型题

1.太阴病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

A.寒湿直犯中焦

B.忧思劳倦伤脾

C.饮食伤脾

D.先天禀赋不足 脾阳素虚

E.三阳病失治误治

2.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A.自利不渴

B.时腹自痛

C.腹满而吐

D.不欲饮食

E.胸下结硬

3.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

A.太阴兼表证

B.太阴兼呕吐证

C.太阴兼腹痛证

D.寒湿发黄证

E.湿热发黄证

4.太阴病的转归主要有以下及个方面:

A.脾阳恢复,疾病向愈

B.过用温燥,或寒湿久郁化热,阳复太过,转出阳明

C.因失治误治,病邪内传少阴或厥阴

D.寒湿不化而发黄

E.脾阳下陷而呕吐不止

5.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鉴别点是:

A.前者发热,后者不发热

B.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C.前者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

D.前者大便硬,后者大便溏

E.前者口渴,后者口不渴

6.下列哪些是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证的共有症状:

A.发热

B.但头汗出

C.腹满

D.腹痛

E.便秘

7.下列对太阴病所见脉象的解释,正确的有:

A.脉弱是脾胃虚损,湿阻气滞 B.脉阳微阴涩而长是阴血不足,阳气衰微

C.脉浮是太阴兼表 D. 脉浮而缓是伤寒病情涉及太阴 E.脉迟是肾阳虚衰,内有寒邪

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若小便自利者,可有如下转归:

A.发黄 B.大便硬,为阳明病 C.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D.但头汗出  E.自利而渴

9.下列属寒湿发黄的脉证有:

A.身黄、目黄、小便黄 B.黄色晦黯 C.手足自温 D.脉迟缓 E.小便清长

10.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胸下结硬:

2.脾家实:

3.脏有寒:

4.四逆辈:

5.阳微阴涩而长:

6.大实痛:

7.胃气弱,易动:

(二)填空题

1.太阴病的提纲为 , , , 。

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故也,当 之,宜服 。”

3.“太阴病,脉浮者, ,宜 。”

4.“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 ,属太阴也, 主之。大实痛者, 主之。”

5.“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 故也,以为 ,于 中求之。”

6.“伤寒脉浮而缓, 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 ,若 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 ,必自止,以 , 故也。”

7.“伤寒脉浮而缓, 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 ,若 者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 ,为阳明病也。”

8.“太阴中风, , 者,为欲愈。”

9.“太阴病,欲解时,从至 上”。

10.对于太阴病而言,当以 、 为大法,禁用 。

(三)判断说明题

1.太阴病属里虚寒证。

2.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

3.太阴病腹满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腹胀满病机相同,都属虚满。

4.太阴病提纲证的表现有胸下结硬

5.四肢(肢节)烦疼可见于太阴中风,亦可见于少阳兼太阳证。

6.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这里“易动”是易于行动之意。

7.太阴病发黄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8.太阴病下利而口渴,是由脾不散精所致。

9.太阴中风脉见阳微阴涩为阳虚而营血不足。

10.太阴病的病机是“藏有寒”。

(四) 简答题

1. 试述太阴病的成因、主要脉证、病机、治法、方药。

2. 太阴虚寒与阳明中寒证如何区别?

3.太阴病下利的特点是什么?

4.太阴病发黄的特点是什么?

5.太阴腹痛证当用“大黄、芍药”时,为何要“减之”?

6.太阴中风与太阳伤寒证均见四肢疼痛(烦疼),应如何鉴别?

7.太阴病脾阳来复,病情向愈之兆是什么?

8.太阴病“食不下”的病机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太阴病欲愈和转愈有哪些具体表现?试阐述其机理。

2.试述太阴病发黄的病机、主要脉症、治则、主方。

3.太阴病发黄与阳明病发黄如何鉴别?

4.怎样正确辨识脾阳恢复下利与阳虚寒盛下利?

5.阳明病腹胀满与太阴病腹满有何区别?

(六)病例分析题

1.林某,男,52岁。

主诉:反复腹痛、泄泻1年。

现病史:1994年4月18日就诊。大便下利达1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菌素不效。每日腹泻3~6此次,呈水样便,伴有里急后重感,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低热,舌

红苔白,脉沉弦。

检查: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唐某,女,27岁。

主诉:小腹疼痛剧烈6天,便秘5天。

现病史:产后15天,大便不行5天,小腹疼痛急剧,恶露6天已尽。刻下腹痛剧烈,急迫

难忍,夜间尤甚,无便意,舌淡苔白,脉象沉弦。

检查:下腹部拒按,压痛明显。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3.李某,男,54岁。

主诉:腹满疼痛伴呕吐、泄泻三天。

现病史:患者素有胃病,常吐清涎,食欲不振。某日不慎受凉,头痛项强,身热恶寒,体痛,用火熏法治之,病虽缓不愈。三天后,见口干而苦,头昏眼花,往来寒热,一日数次,身体疼痛,上腹部胀痛,大便三天未解,苔白根部黄腻,脉弦细数。某医诊为少阳兼阳明腑实,与小柴胡调胃承气汤。药后吐泻不止,腹满更甚,有时腹部剧痛,四肢厥冷,周身疼痛,恶寒蜷卧,苔白滑,脉沉微。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汪某,男,39岁。

主诉:慢性腹泻1年。

现病史:腹泻已逾1年,经常肠鸣,大便稀溏,日下八九次,食欲欠佳,完谷不化,曾经数医少效。诊时面色惨白无华,精神疲乏,腹部稍胀而喜按,舌苔黄厚而腻,脉细迟。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t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