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经济联合体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07 2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措并举 成果丰硕

――加信镇党群经济联合体工作总结

近年来,加信镇党委为了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将党群经济联合体工作做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在全镇各级努力下,党群经济联合体得到了健康长足的发展,现全镇共有联合体14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建筑、劳务等行业,参与党员34人,联系群众271余人,每年增收150余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联合体有新建村的阳春米业,加信村的劳务工程队,太和村的水稻合作社等。

镇党委工作思路是一手抓新联合体的组织创建,一手抓老联合体的成长壮大,提档升级。创建联合体,首先是选好带头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逐户上门走访,把全镇致富能力强、家庭经济状况好、有实用技术的农村党员干部纳入“党员能人”范畴,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镇党委综合权衡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群众

中的号召力及威信、协调组织能力及帮带能力,确定其中的优秀分子做为创建带头人。其次是确定项目,各村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优势产业,在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论证,选择出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确定联合体努力方向。再次是吸引帮带户。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分步推进。首先,在组建的准备阶段,实行“领办人选群众”。由领办人根据所选项目自主选择一批思想进步、敢闯敢干的群众以及一些定点帮扶的困难户,耐心地向他们阐述组建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目的和意义,深入细致地说明所发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效益分析,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统一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为参与创办联合体的骨干。其次,在全面启动阶段,实行“群众选领办人”。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建立起一批联合体。通过它们不断发展,逐渐显现“亮点”,吸引群众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领办人,自觉加入联合体。

在促进联合体的成长壮大,提档升级上,镇党委为了保障联合体正常运行,时刻与各联合体保持密切联系,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指导扶持。一是政策倾斜。为了给联合

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优越条件,我们在不违背国家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尽量为联合体协调好土地承包问题、荒山开发问题、项目引进问题及相关手续的办理问题,并在有关税费的减免上给予足够的优惠。如新建村桑蚕联合体,需要山地种植桑树,镇党委领导出面协调林业部门,将山地优先承包给联合体,收取最低的山地使用费,并积极办理承包使用权属证,尽可能使他们享受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镇党委、政府还多次为联合体用地、申办相关执照证件等事项,同土地、工商、卫生、劳动、公安、畜牧、林业等部门协商,不但为他们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节省了约50万元资金。二是人员培训。为使联合体成员能够尽快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镇创建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领办人和从业人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重点聘请了林业、农业、畜牧、粮米加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对各业联合体进行了专业培训,累计举办培训讲座8次14项内容,培训人员350多人次,大大的提高了联合体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掌握了专业本领。三是资金扶持。我们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党

员干部出资和协调贷款等形式,先后向各联合体注入资金达一百多万元,其中养殖业一项就投入60多万元。为薛云昌养猪等3个联合体分别投入5—8万元不等,切实解除了发展产业经济遇到的资金困扰。四是技术服务。在联合体经营过程中,党委经常组织和邀请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水产站及省农科院、蜂蚕协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到联合体实地指导,帮助各联合体同米业协会、蜂蚕协会各种养殖协会等组织建立固定联系,以电话及网上联系为主。各联合体在专家及技术人员指导下,解决各行业遇到的难题60多件,挽回损失约10万元。

随着联合体的逐步壮大发展,组建初期结构松散的低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镇党委便及时引导联合体提档升级,向产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党群经济合作组织转型,太和村的信和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2007年,太和村的村村大学生党员张书鸿,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姚洪亮以及镇农技站干部赵焕强三名有志青年,利用太和村得天独厚的优质水稻主产地优势,研究探索新兴项目有机水稻生产,在小规模试验取得成功后,

为了将这一新兴的致富增收项目推广普及,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在镇党委的支持指导下,三人组建了延寿县信和有机稻米合作社,股份制经营,注册资金148万元,吸收合作会员86户以土地入股,共有水田面积300垧,合作社规范化运作,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确定了业务范围和合作宗旨。

合作社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研发水稻生产新技术。新技术研发实验是合作社一项主要业务,现合作社已经被省农科院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以及6个化肥生产厂家确定为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基地,由合作社提供试验田和劳务人员,由试验单位出资金和技术、设备共同搞研发试验。今年,合作社40亩试验田中,省农科院进行2008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中的12个试验项目;县推广中心进行水田配方施肥和良种培育项目试验;6个化肥生产厂家进行有机肥对比试验。合作社通过以上试验,不但从中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还赚得了合作伙伴提供的一笔收入,同时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试验成果进行推广利用,产生客观经济效益,算得上一举三得。县推广中心为合作社提供30台机动喷雾器,每台

价格只是市场价得一半340元,一下为合作社节省了1万多元。

2、推广种植有机米。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有机米的身价倍增,合作社抓住这一增收商机,独创了覆膜有机稻米种植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采用覆膜技术虽然每亩地成本达到1000元,是普通水稻成本的1.5倍,但是生产出的有机米市场最高价卖到7元钱一斤,平均亩效益达到5000元,是普通水稻的2-3倍,合作社今年种植了37.5亩的覆膜有机稻米,预计年底可增收近14万元。为了打破覆膜有机米技术对人工需求过多,不利于大面积种植的限制,合作社计划待试验田中6个有机肥厂家对比试验结果出来后,明年选择优质有机肥进行大规模有机米种植,届时,合作社的收入将大幅增加。

3、签订订单农业。今年,合作社经过努力,与中央储备粮哈尔滨直属库隆鼎福制米厂和省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签订了三方农业订单,由合作社为隆鼎福米厂种植1500亩优质水稻“龙稻五”,由省农科院栽培研究所负责种子提供和技术支持,收获水稻由隆鼎福制米厂全部按照

市场价收购。“龙稻五”水稻产量高,亩产较其他水稻高出200斤,按照市场价出售,1500亩地仅高出的产量预计就可以增收24万元,再加上由省农科院栽培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持,种植过程中因技术原因出现问题,由研究所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合作社就以最小的风险换回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总体来看加信镇的新型党群经济合作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主管理出“亮点”。在组建过程中,镇党委坚持自愿联合,群众是否加入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确保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联合体内部所有成员均享有知情权、议决权、受益权等权利。二是合作方式出“亮点”。可以是松散型、扶贫帮困型、股份合作型,也可以高级点的协会、合作社。例如信和有机米专业合作社,土地、劳力、技术、资金多元化入股投资,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每年年终收入扣除生产投入、发展基金等后,盈利按股分红,运行方式采取“五统一分”。即统一计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供应、统一销售,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三是产业发展出“亮点”。选定的联合体都是依托各自地方的优势产业或者是为开发新产业而组建,领办人均制定了

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涉及种、养、加等多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规划性强,产业化方向十分明朗。四是科学技术出“亮点”。在组建联合体时,镇党委十分注重科技人才优势、产品科技含量、科技手段运用等因素,致力以高科技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吸引农户。 信和有机米专业合作社走的就是完全依靠科技发展的路子,与省农科院、县农技推广中心等权威技术部门合作,依靠他们雄厚的技术资源借力发展。

加信镇的新型党群经济合作组织除上述亮点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合作组织的规模都较小,缺乏大中规模的合作组织,影响了其辐射带动作用的最大发挥;二是合作形式还处于较初级形式,除有机米合作社外,大多数还是简单的联合体形式,提档升级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合作组织数量还偏少。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强,使新型党群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成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度。

中共加信镇委员会 2008年5月5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t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