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3 23: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巩应勤

来源:《甘肃教育》2016年第24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10—01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想象,引起学习欲望,进而使这种欲望升华为积极的思维。数学知识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不易理解,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差,集中时间短,“学”与“教”都很困难。但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就不同了,他们就会把学习数学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和渴求。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兴趣则是知识的萌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二、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疑”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思维活动高潮迭起。

三、巧用学具,以动导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s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