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意志 -

更新时间:2023-10-24 0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哲学 宗教 生活

关键词:命运,意志,宗教,尼采,叔本华,逻辑,爱 这篇文章围绕命运与意志展开,以如何生活为落脚点,分别对哲学中的尼采和叔本华关于命运与意志的观点,宗教中的命运的意义及意志的作用进行一定的讨论分析,最后联系现实生活,给出我自己的理解。

先随便分析一下人,命运,意志,生活四者之间的关系。人在得到或失去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分别会赞扬或者悲叹自己的命运。有人说意志没有改变命运,意志造就了命运的一部分,意志并非与命运抗争,而是承认命运的有效性,或者顺从或者在反抗中领受命运的安排。哲学中谈论理性,意志,与情感。我觉得这三样东西不是有严格间断的,而是连续的。在后面我分析认为理性中注重的是逻辑上的喜悦,这其实是感性上的一种情绪。当人的感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去行动的意志,这些感情里爱的比重最大,历来就有很多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在其感情的指引下去产生了行动意志。当三者非常相协调时,即承认其中任何一个时,生命会变得精彩。并谈了理性,意志,情感怎样会变得协调。首先要在感性上爱,爱美好事物,进而爱自己,再产生去行动的意志,去生活。

尼采学说特别强调意志,他认为意志是生命的本质,比理性更能决定生命。人类进化的目标是超人,超人就是强力意志,源于生命而又超越生命。谈起意志,首先要有一个志,在尼采这里最后的志就是成为超人,为此所做的事情构成了人生的命运,这其实是认为命运

的位置是低于意志的,但是没有否认命运的不可料性。难免会有人说尼采的哲学是行动哲学,是将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哲学。因为人的大部分行动是在意志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尼采这里意志的运行有了根本的目标,不再与命运的无常对抗,把更大的行动作用在行动上。这是尼采哲学的命运观与意志观。

叔本华是尼采的先导,他的悲观主义以及关于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给予尼采巨大的影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叔本华是彻底的悲观主义。叔本华举过例子说,人生就像是在操场上不停地奔跑,跑道上满是烧红的煤炭,只在几个小角落是没有的。其意指是人生是悲剧的,只有极少时间有快乐的感觉。这其实是认为人所做的意志的行动是不能避免人生的不幸的,即认为命运是高于意志的。

宗教中的命运观和意志观。对于信任宗教的人,他们面对命运和意志是怎样的呢?这要从宗教的产生开始说起,起初人们畏惧大自然的威力,缺乏安全感,并且发现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而当人们有共同的意识的时候,安全感就会产生了,毕竟人都怕孤立,宗教可以使得人们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他们真的就不会有畏惧,忧虑等情绪吗?难道宗教真的解决了人们当初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起码现在从理性的角度,从逻辑上分析来看是没有的。信宗教的人,他们很多的教规是经验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没有经验的东西,对于未知的新事物,以及事物新的观点,他们在理性上是不会停止思考的,至少不会毫无怀疑。从这个角度来看,宗教的作用是使得人们在一些已经经验的或者当下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的事物面前,可

以不用去耗费心力去顾及,从这个角度看,宗教使得人们生活变得轻松。当人们的意志或者想法与一个比自己力量大的事物上的时候,会增大自己的安全感,宗教也是这样,这也就解释了宗教为什么不可完全信。但从现实来看,信教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看确实是生活幸福一些,这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并大部分宗教可以生活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其积极的一面。信教的人也会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他们摆脱这些事物的负面影响的方法有各种修行,比如说,佛教的使自己处于无意识状态,基督教的旋转,伊斯兰教的震颤派等等。对于佛教的方法,我认为那是一种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方法,但是需要较大的修行,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逃避这些东西,是自己处于一个面对事物不去思考的状态,但毕竟与人天生所具有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情感上的感知能力是有所违背的。由此看来在宗教中命运是不能指导人们行动的,在有宗教热情的事情上意志力较强但是在某一些事情上,他们会发现,意志力没那么强。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二者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都没有给出一个完整或者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命运的不可预料性,面对命运这个词,我们更需要的是接受事实,然后找到一个方式去面对生活。

另外有一句话说,即使是宿命论者,过马路时也是要先看一下是否安全。宿命论者,其实也不是完全信任命运,因为他们有自由意志或者可以自由地进行逻辑思考,意志可以控制指导自己去做事,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运用逻辑,去思考自己的行为。

现在谈谈我的理解:在以上各个观点中,我们都无法从逻辑上,

从理性分析上得到其彻底的正确性。那我们该怎样去生活呢?现在我分析一下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结果。在面临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意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暂且抛开繁琐的讨论,在生活中找一找能够使得我们感动的东西或者场景,然后分析这里面是否包含有我们要找的答案,毕竟人类的思想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找寻答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第一个,在电影里,比如泰坦尼克号,男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爱使得他们可以为对方献出生命,在这里他们在乎命运了吗?在乎自己的意志了吗?而且我们被他们的行为打动了就说明了我们喜欢或者向往那种生活或他们的品质。第二,生活中很多人会不时抱怨自己的工作,但是还是在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工作,有很多人在抱怨生活的无聊与不如意,但是真正放弃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人总体来说是很少的,这说明什么?是不是真实的东西是与他们表象相反的,即他们其实是喜欢某种东西的,而这种东西就在他们所做的工作中生活中。那是什么呢?人在接触事物的时候,内心一定会有所反应,这是生理上的反应,至于怎么发生的,我们暂且搁置一边,接着上面的分析,他们在喜欢什么呢?由于人们的工作类型和生活内容太多了,喜欢的不可能是某一具体的事物,那就只能是关于人特性或者内心中的东西,我思考之后把他归结为逻辑上的喜悦,起码包含在人们所喜欢的东西里面。到此想起一句话:被爱和知识做激励的人生是值得读过的---伯特兰-罗素。所谓的激励,我认为就是由此产生了行动的意志。毕竟尼采以及叔本华的意志学说都强调意志的志,即目标,由此分别产生了他们的超人学说和人生悲剧学说。

同时发现一再强调命运是不能为人提供行为指导的。人类的逻辑活动实在丰富,但是可以概括生活中所有的人类行为吗?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人公感人的原因是双方无比强烈的爱情,那逻辑的喜悦算不算一种爱呢?如果是的话,那就是爱逻辑,如果是爱逻辑,那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的内心活动。分析到这,我们得到结论,人爱自己了,生活会变得更幸福。对应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他的意思就是他喜欢自己思考的能力,他认为这是很确定的本质的东西,并且由此推出了上帝的存在性。这与孔子的仁有较大的相似性。是的,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感受并且接受当下的事物与内心活动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谐的生活。

对这艺术我生来既不失聪又非盲目,因此,如果我向它献出内心和灵魂,这不是我的错误,是我光辉的命运的安排。---米开朗琪罗。从米开朗琪罗的这句话中会明白他认为艺术是他一生中喜欢的东西,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他感受到了自己力量,即在情感上,他爱艺术,正是这份爱使得他能长时间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把意志力用在其上,而没有用在一直埋怨自己的苦难以及自己的不良情绪中。因此,在艺术这件事情上,他的理性,意志,情感是协调的。正如他说的,进行艺术创作时他光辉命运的安排,他承认了自己的命运,意志力没有用在与此命运抗争,而是用在艺术上。他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艺术,即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承认命运的安排,对命运没有抗争的意思,还有微微的赞扬,因为他本质上并没有以弄明白命运和想只凭借意志去做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爱对于生活是必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s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