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财局管”的探索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18 18:43: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校财局管”的探索与分析

平塘县教育局计财中心 黎秀忠

摘 要:“校财局管”是新时期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下提出的新理念。目前主要有“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模式,各种管理模式都取得相应的工作成效,都有优缺点,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完善措施,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达到管好、用好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目的,充分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校财局管 探索 模式 分析

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经费得到了保障。但以往各中小学独立财务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体现在财务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严,监督机制力度不够,信息反馈迟缓,固定资产流失加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为此提出了“校财局管”的新理念,明确县(市)教育局作为监管的主体,学校作为资金使用的主体,切实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外部监管,着力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增强预算编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探索模式

1

“校财局管”顾名思义就是学校的财务和资产由县(市)教育局直接或间接管理,是规范学校“收”、“支”、“拨”、“购”、“督”的有力举措,在保障学校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财务规范、专业和科学管理,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学校的会计工作秩序,优化收支结构,预防和制止学校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使会计职能真正得到发挥。目前,“校财局管”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大体分为“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一)集中核算模式。集中核算模式指在县教育局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乡(镇)中心学校设报账会计,村级学校设报账员,乡(镇)中心学校负责所辖中小学报账事务,并定期到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由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员负责经费审查和账务核算,实现对学校经费进行统一预算、统一账户、统一收支、统一核算、统一归档的一体化管理,这是最理想的管理模式,也是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校财局管”。

集中核算模式对于边远山区的县(市)来说,一时难以实现,主要受报账时间、地域空间和编制政策的限制,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增加人力成本,学校需要加大报账往返费用,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首先,教育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增加10人以上的财会人员,加之受政策的限制,编委又没有给予县教育局这方面的编制和岗位,大都是借调或兼职人员,难以保障工作的稳定性和

2

积极性。其次,层层分级报账,运行成本太大,周期过长,工作效率不高。如报账流程:边远村校→片区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局支付中心。再次,这种模式完全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负责预算、核算和分析,剥夺了学校会计的职能地位,难以保障学校的经费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得到真正体现。

(二)分散核算模式。分散核算模式指在乡镇中心学校(独立中学)设臵核算点,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核算点对所辖各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进行集中核算,每月向县教育局计财股报送会计报表。中心学校所辖的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取消银行账户和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及时向中心学校报账。分散核算模式可以减少乡(镇)学校的报账成本和报账周期,增强学校预算、执行和分析的自主权,发挥了核算点的会计职能作用。但这种模式会出现信息反馈不及时,监督管理不强,事前、事中得不到有效控制,达不到“校财局管”的“监管”目的。

鉴于分散核算模式的缺陷,可以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弥补和辅助,能够实现“数据集中、应用分散、分校核算、动态监管”的管理功效。具体构建如下:一是数据集中,在县教育局设立一台应用服务器,安装电算化网络版软件,全县所有中小学的财务数据全部集中存放在服务器电脑中;二是应用分散,在全县各乡(镇)设会计核算点,学校通过本机(远程客户端)访问教育局应用服务器,可在学校进行远程登账核算,由会计电算化软件自

3

动生成相关账表;三是分校核算,全县教育系统设立一个总账套,设中心学校(独立中学)一级核算单位账套,各中心学校下设二级核算单位(设部门)账套。各学校的账务是独立核算的,没有改变学校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只是小学、初中和乡(镇)幼儿园在中心校报账而已,仍保持会计主体的法律地位;四是动态监管,利用数据集中、网络及时的特点,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各学校、各乡(镇)乃至全县教育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可监督到各中心学校是否划拨经费到位,也可监督到各学校是否按规定开支,实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模式。单位领导也可以随时查询账户可用余额,便于预算开支安排。

三、主要举措

我局成立了“计财中心”财务管理机构,配足配强财务人员,切实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财务指导、工程管理和经费督查等工作。同时县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共同制订并印发了《平塘县“校财局管”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实施“校财局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采取了“分散核算”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举措上。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在各乡(镇)设立会计核算点,对学校会计单位进行重组,把独立中学的财务工作从中心学校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把乡(镇)小学、幼儿园合并以中心学校为一个会计单位进行核算。同时,撤销各乡(镇)小学和

4

幼儿园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有35个会计核算单位,共68名专(兼)职的财会人员。

(二)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县直学校(幼儿园)、独立中学经费实行“独立核算”,接受教育局的统一管理。乡镇小学(幼儿园)的财务纳入中心学校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统一在中心学校报账。中心学校负责为学校登记会计账和出纳账,并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具体管理指导层次为:财政局和审计局→教育局→中心学校(县直学校、独立中学)→乡(镇)小学(幼儿园),上级财务机构有权对下级的财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过程监管。同时实行财务资料审查制、财务信息公开制、财务责任追究制,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全县学校财会人员管理权统一收归县局管理,实行局管任命制、定期培训制和会计从业上岗资格制,着力培养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效化的会计队伍。自实施“校财局管”工作以来,共调整和任命财务人员65人次,参加各种培训200人次,到计财中心跟班学习5人次,参加资格考试25人次,切实保障财会人员的稳定和均衡,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严格财务收支行为。高举监督之剑,严格财务收支行为,把守财务收支大门,堵塞经费管理漏洞,实行“八严”:一是严禁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二是严禁用学校公款吃喝、支付各种娱乐性消费,三是严禁举借新债,加强预算开支,四是严禁挪用、截留、

5

挤占公用经费,五是严禁虚报、冒领、克扣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助学金,六是严禁非财务人员的收支行为,七是严格票据签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八是严格控制差旅费报销标准。每年,计财中心对全县中小学财务进行一次审查,对存在的业务问题加强指导,对存在的违规违纪事件严肃处理,着力规范财务业务和加强纪律教育。

(五)启动会计电算化。2011年,我局启动了会计电算化,正式使用北京用友政务软件R9i产品进行账务管理,包含账务处理系统、电子报表、出纳管理、财务集中查询与分析系统等六个功能模块。通过政府采购、调试安装、培训学员、数据初始化、业务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目前系统工作稳定,各种功能正常作用,实现了“数据集中、应用分散、分校核算、动态监督“的分散核算管理模式,为我县的“校财局管”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县的“校财局管”迈入了一个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的崭新阶段。

四、工作成效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和改革,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开创了“校财局管”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财务管理体系试行良好。各学校按照《平塘县“校财局管”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开展财务财务核算和分析,计财中心能动态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运转机制走入正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各会计单位设有独立的财务室,添臵计算机、

6

打印机、档案柜等会计资料基本齐全;二是出纳员保管支票,会计员保管负责人印章,开出支票须有支出凭证和负责人签字及相关印章;三是备用金实行年初首次暂支,中途实报实销,年终归还,有效避免重复暂支和核销,造成账务混乱;四是工资一律由各会计单位统发,各中心学校下属报账员不再办理工资业务,每月须公示教师工资发放清册,减化账务程序;五是票据的签批流程基本规范、软件操作基本正确,账务核算基本合理,达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六是财务人员人事上由教育局直管任命,业务上接受教育局计财中心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上服从单位领导的安排,职责上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二)财务处理进一步规范。学校会计能做到分类列账、借贷记账,科目设臵合理,报表试算平衡。如凭证内容填写完整,签批手续完备,佐证附件齐全,凭证粘贴规范、装订整洁,支出程序符合规定,能够使用软件填写会计分录,学会冲销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定期打印会计报表和会计账薄,严格按照会计电算化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规范、统一。

(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财会人员外出学习、县内培训、自学考试、业务交流、上挂学习等方式,不断增强财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会计核算能力,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办公软件,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今后,各校还要用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力争通过两年的自学和培训使

7

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实现“收支”两条线,效果明显。单位所有收入一律存入银行存户,支出一律用银行存款支付,不得坐收坐支。局机关各股室没有擅自向学校收取任何款额,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款项一律经过计财中心入账。教育事业收入、食堂和门面承包收入、捐赠收入等款项一律先存入银行账户或上缴财政,再按规定支出。各学校的经费收支均由财会人员办理,没有发现其他非财会人员代收代管的违规行为。

(五)防止腐败滋生,促进校风廉政建设。实行“校财局管”,单位只保留一个银行账户,经费收支一律通过银行账户,所有单位不再设立现金科目,统一设臵银行存款科目,做到程序规范、操作透明,及时向教职工公示有关经费情况。各项财务活动都能通过会计报表集中反映,计财中心动态监督,有效防止克扣、挪用资金,乱收、乱支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滋生,促进学校廉政建设。

五、相关建议

诚然,不管何种管理方式,不管任何工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议完善以下几个问题,促进“校财局管”健康发展。

(一)对会计单位定编定岗。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许多县(市)教育局撤销了计财股,迫切需求恢复“计财股”职能股室,给予编制和岗位,履行财务管理的职权。也就是说,有了编制和人员,“校财局管”才得以深入的推进和实现高效的管理,否则一切只能成为一

8

句空话。建议由省级相关部门出台“校财局管”工作的编制和岗位,县(市)编委部门按依据落实编制,教育部门落实人员,大力开展工作。

(二)改变职称、绩效评定模式。大家深知,教育系统实行“事改”后,主要从事非教学的财会等管理人员,即使所干的工作再出色,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和绩效量化上都上不了线、沾不上边,明摆着“吃亏”,导致许多年轻、优秀的教师不愿从事财会工作。建议出台非教学人员的评价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更多年轻、优秀的教师从事财务工作。

(三)对财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系统财会人员都是身兼两职,一方面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建议由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县(市)选派年轻的财会人员利用假期进行集中、统一培训1-2个月,并进行过关测试,颁发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切实提高教育系统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及时划拨专项经费。各种贫困生补助和生均公用经费等专项经费应及时预算、划拨到位,否则学校落实学生补助和工作运转比较困难,会造成前面吃紧,后面紧吃的无奈现象,也不便于财务核算和年终决算。如生均公用经费专款,分别由中央、省级、州级和县级共同匹配,层层筹措资金和下达文件,各种请示、审批、划拨手续繁琐,经费到校时间严重滞后,造成学校工

9

作正常运转十分困难。建议由中央和省级先垫付并直拨资金,州、县匹配资金年终再与上级进行清算。同时,应简化申报、审批流程,节省办理周期,重点放在学校的管理和督查,而不要过多的在计划和审批上大费周折。

(五)统一管理模式。目前,“校财局管”没有统一规定的管理模式,主要为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模式,各有成效和缺陷。建议全州乃至全省应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统一规定管理模式,搭建软件管理平台,便于业务交流和数据统计。我个人主张采取“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实行会计监督前移,实现“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管理目标。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有三条原则不变:第一必须在教育局的直接或间接管理下,第二以提工作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为目的,第三学校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能改变。坦白地说,提出“校财局管”的理念根源,笔者认为国家是基于三点“不放心”:一是对学校领导在资金使用上不放心,二是对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核算能力不放心,三是对现行的财务监督机制不放心。为此,通过反馈“校财局管”的实践与分析情况,呼吁各位同仁积极探讨和总结,希望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台政策支持、解决实际困难、完善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学校领导对经费管理的重要认识,增强学校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完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实现“校财局管”的目的和意义。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s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