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更新时间:2023-09-10 04: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将近一半学生来自海外,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大因其学科健全、优势学科明显,同时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学校名牌专业以新闻,经管为主,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8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显示其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薪酬在全国排名第十三。1995年,「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在台湾复校。 从此暨南大学在海峡两岸开始了共同发展之路。 学校主页: http://www.jnu.edu.cn 中

暨南大学

名: 外

Jinan University

名:

简称: 暨大,国立暨南 校训: 忠信笃敬 创办时1906年

国家重

4个

点学科: 硕士点:2 22个 博士点:8 6个 院士: 5人 主要奖华侨最高学项:

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

型:

综合

主管部

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学校属

性: 211工程

现任校

长:

胡军

知名校

友:

李岚清,吴学谦,李光前

所属地

区:

中国广东

主要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

系: 际学院,经济学院,华文学院等目录

近年暨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学校简介 组织结构 校园环境 国际交流 历任校长 暨大校训

首批211工程大学 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

目标定

海内外知名

位:

的高水平大

学 现任董

事长:

钱伟长

教师数1650名专任量:

教师

学生数

量:

3.41万人

校园面169.52万平方积:

校徽释义 暨南精神 百年校庆致辞 研究生院 学院专业 学院 本科 科研机构 其它相关信息 校长致辞 侨校文化

“四大家族”当校董 暨大与港澳回归 “暨大首创” 多元文化 珠海校区 历史沿革 回顾 暨南出处

暨南大学第六届董事会 近年暨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学校简介 组织结构 校园环境

国际交流 历任校长 暨大校训 校徽释义 暨南精神 百年校庆致辞 研究生院 学院专业 学院 本科 科研机构 其它相关信息 校长致辞 侨校文化

“四大家族”当校董 暨大与港澳回归 “暨大首创” 多元文化 珠海校区 历史沿革 回顾 暨南出处

暨南大学第六届董事会 展开

近年暨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年份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2 2001

-- -- 602 570 602 663 638 640 -- --

636 645 650 634 657 851 881 -- -- --

612 623 620 600 618 695 684 -- 676 667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业名称

暂无数据

最低

最平均 高

-- 600 -- 661 -- 584 -- 604 -- 481 -- 994 -- 985 -- -- -- -- -- --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本科一批 不详 不详 不详

最低

文科生源地: 最高

广东年份: 投

2009 平均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档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

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111计划重点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由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三方联合共建。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设有25个学院,49个系,140个研究机构和84个实验室,76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11个。

校园环境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4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6.21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99.7万册。 五大校区

广州本部:研究生院 理工类 经管文(大三、大四)

广州华文学院:主要发展华文教育,预科班

珠海校区:经管文(大一、大二) 珠海特区定向部分 深圳校区(深圳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广州大学城校区(在建)

学校设有13所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深圳医院、附属珠海医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江门中医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附属深圳华侨城医院、附属黄埔中医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附属东莞医院。13家医院共有职工11425人,病床8277张。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180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美国、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尼、越南、泰国等3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历任校长

暨南学堂创办人 端方

端方

暨南学堂堂长、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郑洪年(1907-1909.1,1927.6-1934.1) 暨南大学学堂堂长 杨熙昌(1909.1-1911.10)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赵正平(1918-1920夏,1921秋-1925夏)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柯成懋(1920夏-1921秋) 国立暨南学校校长 姜琦(1925秋-1927夏) 国立暨南大学代代校长 沈鹏飞(1934.1-1935.7)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何炳松(1935.7-1946.5) 国立暨南大学校长 李寿雍(1946.6-1949.5) 暨南大学校长 陶铸(1958.6-1963.1)

胡军校长

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廖承志(1963.2-1970.3,1978.6-1983) 暨南大学校长 陈序经(1963.1-1964夏)

暨南大学校长 杨康华(1964.3-1970.3,1979.8-1983.10) 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荣毅仁(1985.1-1994.1) 暨南大学校长 梁灵光(1983.10-1991.6)暨南大学名誉 校长(1991.6至今) 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长(1994.1至今) 钱伟长(1912.10-2010.7)暨南大学校长 周耀明(1991.6-1995.12) 暨南大学校长 刘人怀(1995.12-2005.12) 暨南大学校长 胡军(2005.12-至今)

暨大校训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篇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

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是很全面的。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这是毫无疑义的。“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校徽释义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暨南精神

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百年校庆致辞

【百年暨南,是一阙海外赤子与祖国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的悲壮浩歌。】

从晚清的金陵薛家巷到今天的广州石牌,“暨南”,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整整走过了100年。 伴随着三落三起、五次播迁的风雨传薪之路,有关暨大的毁誉,形形色色、不止一端。 窃国大盗袁世凯说:“暨南都是些革命党。”

著名作家王蒙说:“我与闻名遐迩的暨南大学?相见恨晚?。”

知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说:“没有校址仍坚持办学,这正是中国人奋斗的缩影。” ……

对这所中国第一侨校的种种评价,应该说,都是“所出有之”。

但当你穿行于暨大百年历程的时光隧道时,她带给你的将是更深沉的历史撞击和家国感怀。 当年,粤籍探花陈伯陶为这所专门招收侨民子弟的近代学堂取名暨南,典出《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从这个命名,可以体味出晚清政府虽处风雨飘摇,但仍抱负“泽被四海”的中央帝国政治文化心态。一个已步履蹒跚的羸弱大国,依然无法忘怀海外的游子,暨南学堂就在这令人喟叹的回光返照的“浩荡皇恩”中,扎进华夏母亲的襁褓,并在天崩地裂的历史变局中一路走来。

整个20世纪,沧海横流,各种力量斗争纷繁复杂。暨大赢得历史敬重的,就是她在家国蒙难和

历史变革中的坚毅与勇敢。

在共和与帝制的对决中,接受了近代民主思想的暨南学子,舍生死、从大义,慨然加入到黄兴的起义队伍中,招致袁世凯咬牙切齿的恨;在抗日的烽烟中,暨南千里移址福建建阳,战乱中弦歌不辍,培养大批抗日救国英才,暨南学子前仆后继,共赴国难。

雄鸡一唱,一个新的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尽管是百废待兴,但共和国总理仍在最困难的岁月下定决心重建暨南,因为她,已是远在海外的游子对故乡无法舍弃的深情眷恋,直接关联着新中国在国际上日渐兴隆的声誉和影响。

百年暨南起起落落,就如同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时光流转,1978年,曲折前行的中国终于摸索着向世界毅然打开了开放的窗口,而暨南,这所沐栉风雨的大学,也在中华民族迈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征程中再次复出。

百年暨南,是一阙海外赤子与祖国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的悲壮浩歌。 在众声喧哗的历史大舞台上,背负“宏教泽而系侨情”使命的暨南,在“宏教泽”的同时,也天然地成为了飘洋而至的域外文明的“西来初地”。暨南园里既有“两马分缰”的文化冲突与撕裂,更有超出常人想象的多元与兼容。

在暨南讲坛上,我们可以惊奇地看到:“五四先锋”许德珩大声传播马克思主义,昆曲大师俞振飞潇洒传授学生甩水袖;“新月翘楚”梁实秋、叶公超西装笔挺教外国文学,而鲁迅先生三次来校演讲倾倒无数师生……

无论所谓的“中西”还是“左右”,暨南都有一种器宇去容纳,都有一种真诚去倾听。而正是在这种多元热烈的争论、交锋乃至共生中,暨南人孜孜探求,在崎岖中不断获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其中,最堪回味的是,何炳松、陈序经,这两位曾在不同时空彪炳暨南的校长,在同一时空内那场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著名论战。一个是中国本位派,一个力主全盘西化,而由此掀起的一场席卷上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思考,余音至今犹在回响。

每一段历史都给这所大学打下不可磨灭的文化胎记,“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已成为这所泱泱大校最鲜明的精神。如今,在暨南的校道上,内地生与外招生平分秋色,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但

在这里,大家和谐相处,相融相洽,相亲相爱,好一个色彩斑斓的地球村小世界,堪称中国高校一绝。

考察百年暨大的轨迹,其与众不同之处,还落脚在经世致用的务实办学思想上。

暨南诞生之初即定位为华侨子弟服务,当时的华侨虽大多经商,但商业教育却不发达,缺乏商业人才。于是,参与首次复办暨南的黄炎培,就敏锐地意识到“盖今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力促建立中国第一所商科大学。建校之初,时任校长的赵正平就提出,“离社会,无教育,处何种社会,施何种教育”。

在国内高校尚处“闭门办学”的象牙塔时代,贴近社会实情务实办学的风气就已在这里兴起;而当众多高等学府意识到服务社会的时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打造专才、分流教学、全英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早已在这里实践。

一个世纪以来,暨大正是秉持这样的精神,开启了一页又一页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篇章,成就了暨大之为暨大的鲜明特色。

从1906年到2006年,天翻地覆。今天的中国,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不是50多年前的中国,也不是20多年前的中国。

凤凰,在一次次的涅盘中新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景,就在眼前。

百年暨南已进入换档加速的崭新轨道:跨入21世纪中国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行列,文、理、工、医、经管、法等各类学科门类齐备,宏彦俊才遍布全球五大洲114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特色日益凸显,暨南还开始走出国门办学,在海外传播中华文明…… 站在百年的历史关口,天风猎猎,涛声阵阵。 “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暨南的声音……” 声音从暨南大学新掌门人口中传出,清晰,宏远。 “声教讫于四海”的史脉,绵延不绝。

研究生院

2011年4月16日,中国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在广州举行共建暨南大学协议签约仪式。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代表三方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

2011年7月,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1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同年暨南大学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

暨南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方针,在全国率行面向境外招收兼读制研究生,同时也率先在海外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面授点)。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目前拥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临床医学博士、EMBA、MBA、MPA、MAPcc等21种专业学位;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35人,教授423人,副教授590人。在校研究生11000多人,其中来自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千余人。

暨南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重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暨南大学具

所和5个实践中心,即:包装工程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香山文化研究所、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外语实践中心、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法律与政策实践中心、以及ACM程序设计训练基地。校区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由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组成。校区实验中心包括“包装工程实验室”、“电子与信息科学实验室”、“新闻与传播实验室”、“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和“普通物理实验室”,其中,“包装工程实验室”和“电气自动化实验室”成为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

珠海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13213.45平方米,目前拥有中外图书约40万册,期刊1600种(含报纸)。馆内已实现与广州本部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读者可通过网络检索本部图书200多万册的丰富馆藏以及丰富的电子资源。

珠海校区在校学生近7000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各种竞赛,连连获得佳绩,充分体现了暨南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珠海学院数学建模竞赛队伍连续3年参加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际一等奖6项、国家一等奖10项的骄人成绩。2008年,珠海学院代表暨南大学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世界475所著名大学参赛队伍中名列第14位;同年,珠海学院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在全国1022所参赛大学中荣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双第一的桂冠。除此之外,珠海学院代表队还曾获得全国“泰豪杯”大专辩论赛亚军;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和全球金铅笔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和银犊奖;第五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并且在珠海市首届大学生运动会中一举夺得了62枚金牌中的36枚,荣获团体总分第一。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与校本部实行“同一招生标准” 、“同一培养方案”、“同一管理模式”以及“同一评价体系”;紧密围绕学校“ 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思路;强化“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办学原则,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2]。

历史沿革

回顾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学校发展定位为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

位于台湾南投的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亦简称暨南大学,且与大陆暨南大学同根同源,共同为中华侨教作出巨大的贡献。[3] 暨南出处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朝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1906年,“暨南学堂”创始于南京;后迁沪上,1927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国立暨南大学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国立大学,培养名流无数;抗日战争起,转徙上海租界和闽北建阳;1946年复归上海;1949年8月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并;1958年重建于广州;“文化大革命”间停办八载;1978年再复于原址;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

暨南大学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8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338人,教授454人,副教授626人。

截至2011年9月,有各类学生42195人,在校研究生108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91人、硕士研究生792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707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055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1410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佀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

同学邓传楷徐亨黄开禄杨叔荪袁丛美邓明治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

海外华侨

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暨南大学第六届董事会

副董事长:马万祺 朱小丹 刘 谦 李 刚 李本钧 何厚铧 佀志广 宋 海 宋 涛 赵 阳 胡 军 崔世安曾宪梓 董 事:马有恒 王敏刚王赓武 方小榕 孔健岷 石汉基 叶惠全朱孟依 任克雷 刘 辉 刘人怀 刘宇新 刘泽彭 刘皇发 刘晓航 许智明 李秀恒 李国华 李沛霖 李思廉 杨 钊杨孙西 杨华根 杨国强 何世柱余国春张 力 陈本显 陈永棋 陈有汉 陈有庆林光如 周泽荣 郑河水 赵 广 柯为湘 钟立雄 贺一诚 贾益民 郭全强 唐志坚 黄智隐 符易亨 梁仲景 梁志斌 彭磷基 曾智明 蒙德扬 蔡冠深 廖泽云 廖锡麟 潘永华 颜开臣 霍震寰 戴肖峰 戴国坤 戴德丰魏 苇 秘 书 长:胡 军(兼)

副秘书长:马有恒(兼) 余国春(兼) 贾益民(兼) 永远名誉董事:王华生方润华李子诵陈学忠陈焜旺 郑裕彤唐翔千薛君度

软件工具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生物工程研究所 生殖免疫研究所 生物矿化与结石病研究所 血液病研究所 创伤外科研究所 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基因组药物研究所 脑科学研究所 华文教育研究所 计算机工程研究所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临床医学研究所(第一临床学院) 包装工程研究所

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企业发展研究所 香山文化研究所 华人留学文化研究所 系统工程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中印比较研究所 侨务研究所 国际移民研究所 中外关系研究所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所 翻译研究所 社会保障与保险研究所

临床医学研究所(第二临床医学院) 新药研究所 光子技术研究所

马万祺研究所 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所 金融工程研究所 骨科疾病研究所 微创外科研究所 真菌病研究所 研究中心

研究咨询中心 品牌战略与传播中心 投资咨询(研究)中心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 企业资源规划中心 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

旅游研究开发中心 美国研究中心 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分子生物研究中心 管理人才培训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水生生物研究中心 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 伤害预防与控

制中心

现代流通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华盛顿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开发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化学合成药物研究中心

科恒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韶关研究院 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海外华人社区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抗体工程研究中心 领导行为研究中心 产业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欧盟研究中心

快递业研究中心 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公安安全研究中心 田家炳医学实验研究中心 港澳台侨青年学生研究中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高级秘书和公务人员培训与研究中心 非洲研究中心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区域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 港珠澳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翻译研究中心 研究室

网络商务法研究室 眼科研究室 发热研究室 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 其它相关信息 校长致辞

百年沧桑,弦歌不辍。巍巍暨南,展焕新颜。1906年,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六朝古都南京,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学府“暨南学堂”由此诞生。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播于五洲四海,寄寓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崇高的办学使命。 1996年进入“211工程”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以来,暨南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建校一百周年庆祝活动。2007年,我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结论。一百多年来,暨南大学为海内外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侨务工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为弘扬中华文化,联系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做出了重要贡献。“暨南”这一寓意深远的名字,日益享誉海内外。 现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吸引着海内外学子纷至沓来。目前,学校在校学生42195人,其中海外及港澳台学生达11410人,他们来自全球五大洲85个国家和港澳台三个地区,港澳台侨和海外学生总数多年来高居全国高校首位,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展望未来,在暨南新百年的征程上,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

支持和关心下,全体暨南人将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爱国爱校”的传统,践行“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贯彻“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早日把暨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侨校文化

2001年7月14日,时任国际创价学会名誉会长,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日友好的奠基人之一的池田大作先生,高度评价暨南大学对国际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他了解到暨南大学体育人才辈出后,盛赞暨大为培育“世界市民”的文武双全的“人类文化大学堂”。

今天我们特别收集了各种最具特点的评价,让你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所百年名校。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暨南所积蓄的不只是思想和学术,还有数不胜数的趣事和典故。对于这所经历了战火洗礼,克服了重重阻力却仍不断发展的百年高校,社会各界人士从来都不吝褒奖之词,也从不忘记给暨大留下一些有趣的别称。

暨南大学的别称很多,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精练中肯。而这些别称,也从侧面反映了暨南大学这所百年高校的历史和特色。

现代化的校园,彰显百年名校的活力。

除了“东南民主堡垒”和“人类文化大学堂”之外,暨大也被称为“小联合国”大学。其实说的是暨南大学的师生,不但有来自祖

国各地的,更有来自五洲四海的。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暨南园中共同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在暨南园中撞出火花,也“撞”出了这个“杂烩”大学的别称。

暨大还被称为“中国第一侨校”。1906年,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六朝古都南京。20世纪60年代,许多东南亚华侨青年来暨南大学学习汉语,其中以印度尼西亚侨生最多。其中每4个人中就有3个是来自东南亚的侨生,当时暨南大学就被誉为“华侨学生的摇篮”。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14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无愧“中国第一侨校”之称。 “四大家族”当校董

暨大是全国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学校之一,国立暨南学校校董会是暨大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成立于1922年3月。史量才、黄炎培、张謇等教育界、侨务界、实业界的著名人士成为第一任校董,由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出聘书。 “暨大董事会规格、层次之高,涉及面之广,从一开始就是独一无二的。”暨南大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叶虹评价说,虽历经三起三落五次搬迁,校董会几次停办,但董事会管理学校的特点始终没改变。廖承志、荣毅仁曾长期担任暨大校董会的董事长,霍英东、曾宪梓曾长期担任副董事长,钱伟长1994年担任董事长一职至今。 暨大与港澳回归

上个世纪末,香港和澳门这两颗“宝石”回归祖国怀抱,是轰动世界的两大盛事。

作为华侨第一学府,暨大师生特别是港澳师生,都对港澳回归投入巨大的关注,不少人还躬亲奔走,贡献力量。在港澳回归发展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散落的是暨南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在港澳治理中,也有不少暨大校友各司其职,为市民谋福祉,为社会献良策,成为港澳繁荣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校董力争主权 最早提出澳门须驻军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曾是暨南大学的校董,也是暨大的名誉博士。1988年9月5日,他被任命为《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回忆起澳门回归的前前后后,他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马万祺介绍,在起草《澳门基本法》的过程中,委员们对某些问题存在争议,例如《澳门基本法》第四章第七节增加的第一百零二条,条文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立法会主席、终审法院院长、检察长在就职时,除按基本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宣誓外,还必须宣誓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马万祺和部分委员一致认为,必须增加这一条才能表达出对国家的尊重并将影响全体同胞对祖国的认同。经过深入讨论和征询各界意见,起草委员会最终决定加入这一条。马万祺在澳门第一届主要官员宣誓仪式前告诉江泽民同志,仪式中增加了向中央人民政府宣誓的内容,江泽民对此表示肯定:“澳门同胞的觉悟很好,把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位。” “暨大首创”

一所位处改革前沿之地的侨校,一座活力四射的校园,没有理由在中国高教改革的浪潮中沉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暨南大学就在教学改革领域创造出了数个“第一”。这所南国学府在教育变革之路上不断制造惊喜,让人看到创新的希望。 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暨南大学也在全国先行一步。他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去年首批毕业生走进社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首创并不是为了“出位”,而是想用更务实更科学的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这才是暨大教学改革数个“第一”的核心内涵。以往学生没通过考试只需再补考就行了,这样难以达到督促学生补习的目的。暨大率先在全国取消补考,实行重修制度,逼着学生不得不从头修读这门课程。这项改革受到许多高校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已在全国推广。在考试形式上,暨大与国际接轨,在国内率先实行大考场形式,大考场设立在体育馆,一次能容纳800名学生考试,对于加强监控、学生自律起到良好的作用。

用“墙内开花墙外香”来形容暨大在医学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无疑是非常贴切的。前几天,澳门卫生局离岛卫生中心主任方健坤告一个消息:澳门的政府医生七成来自于暨大医学院,整个澳门的执业医生约一半是暨大的校友。曾经在香港工作过的暨大驻澳门办事处副主任谢明天也对记者说,暨大医学院的学子在香港就业情况良好,口碑也很好。特别是抗非典时期,暨大医学院的毕业生、广华医院医生张汉明收治了该院第一例非典病人,并进行近距离面对面诊治的事迹,让港人对暨大学子留下了深刻

印象。另据介绍,香港拥有医生执照的1100余人中,有100多位毕业于暨大医学院。实力。

暨大医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综合性大学设立的第一所医学院,其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参加世界各国的“临床医生执照注册考试”,因此成为内地以及港澳台、海外学子热衷报读的学院。根据统计,在毕业的2000多名本科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确立了外向型医学院的国际地位。

多元文化

吃在暨大

全球化浪潮涌动,地球村的居民在结集新的网络,仿佛是另一项“巴别工程”。但在华侨最高学府,很久很久以前,说着各种语言的人们就已经挽手歌舞,群聚而居,他们不需要寻找那传说中的“同一种语言”,如果要说统一,这里只有一种“统一”的文化,那叫多元。

巍巍中华和而不同,于侨文化尤甚。“一个下午吃遍半个地球”,可以说,暨大的学生都有着最幸福的味蕾。他们甚至在校园内“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风味美食,而这一幸福时刻出现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聚暨南”学生活动中。 “一个下午吃遍半个地球!”有人这样兴奋地说。这个兴起于学生创意的活动,立志于让在校就读的多国学子展示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当然,各国美食是其中吸引人的部分。 但这决不仅仅是“风味美食节”这么简单。在今年的活动中,学生们把他们的建阳篮球场装饰成集现代与古典于一身的“飞机

场”。数架 “飞机”带领参观者游览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情。有静态的各国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介绍展板,有活跃的游戏和现场表演,有最直接的味觉刺激,也有深厚的文化感染。

一项学生活动搞得像“小世博会”,让人拍案叫绝。但这对暨大学子来说,并不是特别吃力的事情,就像活动的名称一样,在这个华侨学府,“国际文化”蓬勃得自然而然,他们做的只是“聚一聚”而已。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股股年轻的力量携带着家乡的特色和民族的风格,走在一起,以青春为圆心,以蓬勃为半径,囊括起文化相通的元素,构筑起属于暨南大学特色的城堡。”这是暨大校友的评论。

一种博大而多元的文化理念,并不需要隆重的宣告,在流连忘返的游园中,在“马来西亚摊位”向“缅甸摊位”报以一个微笑的时候,在活动准备期纯洁的耳鬓厮磨间,早已润物细无声。 不知道暨大新闻系的校友沈宏非的美食专栏这样出名,是否受了暨大“美食环境”的影响。但“吃”在暨大的确是形成了一种“文化”!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早在60年代,暨大学生开始实行吃饭不定量,菜的品种在高校中也算是最丰富的。1978年复办之后,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也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习惯。国内各个地方的地方菜,香港、澳门的粤菜系,还有东南亚各国的菜式,在暨大学子中得到了自发的“融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全校性的美食节日——暨大校园美食节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是因为暨大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嘴可能比较“刁”,因而暨大的伙食一贯都搞得比较好。在1988年“蒙古包”拆除之后,学校又建了马蹄型的两层四大食堂(一、二、四、五),以及不远处的第三食堂。各食堂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学生们的评价是“一食的菜,二食的汤,三食的点心,四食的快餐,五食的小炒”。[1] 珠海校区

2000年4月29日,暨南大学与珠海市政府签订进一步合作建设珠海学院的协议,将学院从唐家湾迁至距离澳门仅十分钟车程的前山镇,校园占地面积近900亩。经过十年的建设,如今的珠海学院风景秀丽、设备齐全:多功能的教学综合大楼、舒适的餐饮中心、别致的学生活动中心、整齐化一的学生公寓、绿草茵茵的运动场所以及潺潺山泉汇聚而成的日月湖,为在校莘莘学子提供了宁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09年4月1日,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未来几年,珠海校区将全面实现校区化管理模式,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学院,走国际合作办学道路,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目前,除了珠海学院原有的2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管、经、法、工等学科门类)和3个硕士及2个博士招生专业之外,珠海校区还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应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国际关系学系等十个院系在珠海校区开设的33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产、学、研发展,珠海校区设有5个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