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11-15 22: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

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C.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试题分析:ACD选项的词语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B中“卑鄙”应该解释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选项中的意思“人格低下,举止不端”是该词语的现代意思。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

D.后值倾覆值:遇到,逢着。

2.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牙善鼓琴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C.万钟于我何加焉 B.能谤讥于市朝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伯牙所念 念: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

【小题4】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甲】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 ① ,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听之人。【乙】文中邹忌用 ② 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 “ ③ ”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得“ ④ ”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 【答案】 【小题1】B

【小题2】(1)念:想 (2)私:偏爱

【小题3】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小题4】①能领会其中的旨趣 ②与徐公比美 ③王之蔽甚矣 ④战胜于朝廷(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虚词“于”,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止于岩下”中“于”是在的意思,只B“能谤讥于市朝”的“于”是在的意思,所以选择B。A中的“于”是比的意思, C中“虽”是即使的意思,D中“于”是对于的意思。D中的“于”是向的意思。因此答案是B。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当中,一定要积累一词多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伯牙所念”中的“念”是想的意思,“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中的“私”是偏爱的意

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面刺”、“过”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旨趣,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听之人。【乙】文中邹忌用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 “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附加题(10分)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

“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③

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问涂焉 涂: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 再: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总结小童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这件事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通“途”,路。 (2)两次。

【小题2】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题3】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小题4】示例:对有损国家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中“涂”为“通假字”,同“途”,道路;(2)中的“再”为“两次”,不能理解为“第二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为“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根据划分句子的意思原则,节奏划分为“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夫”为“句首语气词”,“为”是“治理”的意思,“奚”是“什么”的意思。除了抓住这些关键字以外,还要使整个句子在翻译时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小童为皇帝指路,意思是让皇帝选择贤才、去除庸才。这个故事让我们获益匪浅,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庸才,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并将其驱逐出人才的队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分析出获得的启示即可。

4.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茍富贵,无相忘 ( ) (2)会天大雨,道不通。( )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4)大楚兴,陈胜王。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3】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小题4】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5分)

【答案】

【小题1】(1) 假如、如果 (2)恰逢、正赶上 (3)通“倡”,首发 (4) 称王(4分) 【小题1】①如今逃跑(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② 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看着陈胜。(4分) 【小题1】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 ,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分)

【小题1】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2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迷信树立自己的威信。这表现了他们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亡、等、往往、指”等词语的理解。

【小题1】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与原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答案】

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

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言”“市”“信”“乎”“罢”“质”“果”“见”等。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11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及鲁肃过浔阳(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结友而别”中的“而”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而”的用法相同( )(2分) A.学而时习之 C.跪而拾之以归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黄鹤楼》) 【小题5】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1)成为 (2)等到 【小题1】A

【小题1】大 兄 |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小题1】(1)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2)略

【小题1】(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2)读书能提高修养,增长见识。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 (4)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答对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例句与A中“而”的用法都是表并列关系。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窃糟(12分)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之,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1道理:指宋元道学、理学。2驾:驾驭、统摄。 3方:酒方。 4仕:做官。 【小题1】下面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A.主酒家() C.索而饮之()

B.以鲁酒渍之() D.今子以佛夸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小题4】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3分) 【小题1】主管、掌管 浸泡 索要、索取 夸耀 【小题1】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2分) 【小题1】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

8.【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②③

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⑧⑨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小题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小题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分)

【小题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小题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答案】

【小题1】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小题1】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小题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分)

【小题1】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小题1】《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 【解析】略

9.文言文阅读(12分)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小题1】下面句中的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被以黑衣被:穿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2)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张巡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 (2)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小题1】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10.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回答问题。(8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学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气之所形( ) ②气可以养而致( ) ③见乎其文( ) ④北顾黄河之奔流( )

【小题3】.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分)

【小题4】.作者认为写好文章的条件是“养气”,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他举了哪几个例子?(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回答此题,注意第(1)小题“支”是通假字,要解释出来;第(2)小题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小题2】A项“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CD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小题3】第(1)小题注意“再”的解释为“两次”而不是“第二”,第(2)小题注意“于是”翻译为“因此”。

【小题4】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甲乙两文段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古人十分重视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然后举古代某作家的例子,将其作品与其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文言文词语理解 “之”字的用法 翻译句子 整体把握

点评: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在文言文学习中,“之”字的理解方法应该是最多的几个字之一,而且是最常见的多义字。以下罗列的几种用法是最常见的:(1)【代词】他,她,它(们)。(2)结构助词,译为“的”。(3)【动词】往,到......去。(4)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15.三峡(14分)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著名的 家、 家。(4分)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3】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3分)

【小题4】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翻译(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答案】

【小题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题2】C

【小题3】连绵不断、隐天蔽日;季节

【小题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小题5】⑴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名为《水经注》。这部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另须注意作者“郦”字的书写。

【小题2】A项 形容词,陡峭的;动词,消失。B项介词,从;表假设,如果。C项“其”是代词,它们,代上文出现过的两个地名。“其间”就是它们之间。 “其”,代词,它们,代上文出现过的两个事物。其间,它们之间。D项。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表确数;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小题3】⑴节写了高山岭连,绵延不断,遮天蔽日;⑵⑶节夏水急猛,多险;春水潺潺,冬季水竭,富有趣味,写不同季节的景象。

【小题4】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抒发了作者眼见“林寒涧肃”景象,耳听“高猿长啸之声”的感受,哀伤悲然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生计,渔民船夫在凶险的波涛中挣扎,苦不堪言,结尾渔歌与开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引起读者深思.

【小题5】⑴翻译时要注意“回清倒影”的翻译,“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岸上各种景物的影子”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 一词多义 翻译 概括景物特点

点评:文言文阅读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加强文学常识的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