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十年战略规划

更新时间:2023-11-30 1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攀枝花学院十年战略规划

2011级材料科班

一、攀枝花学院简介

攀枝花学院由成立于1983年的攀枝花大学,在2001年批准改制成立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先后合并攀枝花教育学院、攀枝花卫校、攀枝花工程技术学校,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 1. 历史沿革

攀枝花学院座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专科层次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攀枝花学院”。1998-2007十年间,攀枝花卫生学校、攀枝花高级技工学校、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并入或划归我校。学校实行“(四川)省(攀枝花)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校级领导班子由省、市共同管理,教育业务工作由省教育厅指导,党的组织和行政工作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办学经费主要由市财政投入,学校发展纳入省、市两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改建本科院校六年来,学校实现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等由专科到本科的转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李铁映、杨汝岱、费孝通,教育部领导杨海波、张保庆,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杨超、周永康、张学忠、张中伟等先后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方毅、费孝通先后为学校题写校名;杨汝岱、杨海波分别为学校题词:“把握办学方向,服务西部开发”、“坚持改革,求实创新,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攀大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学”;李铁映殷切期望学校“办特色大学、育创业人才”。

二、外部环境分析——PEST

2.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对于攀枝花学院来说,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作为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综合型大学,攀枝花学院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我校的支持。这也意味着政治环境的变化给我校的教育和师资水平、以及专业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和访问,深化我校与兄弟院校的友谊,为今后长期合作提供了平台。

法律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受到了制约,学校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有关高校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使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保障。例如,前期清华大学8亿元“真维斯楼”冠名权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依照1997年《国家教委关于学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各类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属国有资产的校(园)舍、教室及其他建筑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拍卖其冠名权。校(园)内各类教室、各类建筑物不得以捐资者名字命名。如遇特殊情况,高等学校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报国家教委)审批。但是这项规范性文件已于2004年6月取消。这就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后台。所以,有关高校的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保障。保障的同时,也会受到制约,随着各高校违法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高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对于学校违法的行政人员要追究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2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

国家经济目前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阶段,国家的政策支持,四川的经济建

设得到了很发展。攀枝花学院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引进外部专家,加强与周边团场的合作,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我校知名度添砖加瓦。同时经济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学校未来的发展情况,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2.3 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念,他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攀枝花学院的校训是“明德砺志,博学笃行”在长期不断办学实践过程中,我校一直奉行这样的价值观,一直指导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卡布特学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大学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川北医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和校企协作委员会,以人才培养和攀枝花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平台,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及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校地、校企的紧密协作。学校在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4个。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励精图治”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建设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学校充分利用攀枝花独特的气候特点,精心打造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是攀枝花享有盛誉的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校园。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培育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族艺术团等文艺团队积极参加各类调演和比赛,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在200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中,我校选手获四川赛区校园戏剧总决赛一等奖、歌曲总决赛民族组十佳歌手和优秀选手。

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园林

式单位”和“攀枝花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单位”等称号,是攀枝花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窗口单位。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四川日报》、《四川教育导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2.4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交通条件等的影响,攀枝花地处祖国西南部,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爷爷评价说“这里得天独厚”。

攀枝花市西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攀枝花市东部为小相岭——螺髻山——鲁南山系,中部为牦牛山——龙肘山系,西部为锦屏山——柏林山系,山脉走向近于南北。境内最高点为西北部盐边县境内的百灵山穿洞子,海拔4195.5米;最低点是东南部仁和区平地镇的师庄,海拔937米。城市区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主要农业区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三源河及其支流深嵌在山地之间,形成雄伟的川西南峡谷区。攀枝花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类,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幅员面积的88.38%。

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江在此汇合,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境内分属金沙江、雅砻江水系。攀枝花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省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其中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最冷月1月均温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但夏季的气温却不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26℃左右,夏无酷暑,全年无冬,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秋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2.5 技术因素

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因素也属于机会。

通过以上宏观环境分析,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机遇稍纵即逝,只有从战略上把握机会,乘势而上,才能求得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其次,独立学院的微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者分析

高等教育行业增长势头迅猛,但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独立学院的竞争者有“老牌”的国有高校、普通民办高校、国外高校,还有独立学院本身之间争夺生源之战。无论是价格战(学费)、条件战(教学条件、生活条件、管理)、知名度之战、还是招生广告战,都时刻威胁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即存在威胁T。

2.6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矿产资源产业的吸引力

攀枝花铁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探明储量的钒钛磁铁矿达近百亿吨,其中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87%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有“世界钒钛之都”之称。矿石中还伴生有铬、钪、钴、镍、镓等多种有用矿物。现攀枝花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是全国四大铁矿区之一。属于内生矿床中基性、超基性岩浆矿床类型。

于攀枝花市和西昌地区的米易、德昌、会理、会东、盐边、盐源、冕宁和喜德等县。主要为岩浆型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其次有接触交代-热液型和沉积型铁矿床。有大、中、小型矿床66处,其中大型13处。合计保有铁矿石储量(A+B+C+D级)51.6亿t,V2O2储量1282万t,TiO2储量3.34亿t。已开采的重点矿山有攀枝花的朱家包包、兰家火山、 尖包包和西昌的太和北矿区等,1996年末铁矿开采能力1420万t。另外,可供设计与规划建设的大型铁矿床有米易白马及及坪(TFe品位27.8%,铁矿石储量5.5亿t,伴生TiO2品位6.29%,TiO2储量1600万t,V2O5品位0.27%,V2O5储量149万t);白马田家村(TFe品位25.3%,铁矿石图3.2.6攀枝花—西昌地区铁矿分布示意图储量3.14亿t,伴生TiO2品位6%,TiO2储量922万t,V2O5品位0.25%,V2O5储量76.5万t);攀枝花红格(TFe

品位27.4%,铁矿石储量18.4亿t,伴生TiO2品位10.5%,TiO2储量2亿t,V2O5品位0.24%,V2O5储量448万t)。

? 产业竞争与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当今产业界较为流行的管理新概念,它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高层次竞争能力,指产业保持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成长能力,在产业内部各系统相互协调和耦合的系统整合能力上产生的一种持续竞争优势,使产业保持长期动态的发展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产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攀枝花钒钛产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钒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制

境下攀枝花钒钛产业迫切需要将其目标指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培育和发

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 学院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内容在国际问的相互兼容;高等教育学历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活动在

教师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信息合作,跨国联合办学,联合研究科研项目等。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即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附加承诺,国际教育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汇入到世界范围的大交流、大竞争、大角逐之中。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共有约70多万人出国留学,前往,108个国家和地区学习或研究。2004年,仅高校就有超过3万的毕业生留学海外。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2004年达到9万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层次也不断深化,从学生的互换培养、高层次学术合作、教师的互聘,到合办高水平的实验室、联合攻关等等,各种交流合作的方式不断出现。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会更大,更广阔。面对高等教育的高度开放和走向国际参与竞争的趋势,我国高校要充分利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

手段在参与竞争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实现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

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人才竞争和意识形态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主要是优秀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竞争,主要是优质生源的竞争。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同样,没有优质的生源也不可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的差距。我国高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把学校办好特别是要办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决定的力量还是教师。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等教育的开放,又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人才流失和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挑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又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流失。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战略必须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培养适形势的改变。

三、内部环境分析

3.1资源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8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50.2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3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1.46万平方米、图书馆1.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5.0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57.8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1.34万册、电子图书56.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5.7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478万元。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7个,含6个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其中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11个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183个实验室。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生活区域。教学基础设施能完全满足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3.2核心竞争力

学科专业

学校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专业29个,其中工学类专业14个,基本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法、经、管、医

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品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需要。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能满足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4人,专任教师7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5人,博士、硕士301人。学校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8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有111人次参加各级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其中27人次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绝大部分市级专业学会(协会)均有我校教师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学校返聘、外聘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外籍教师3人。

人才培养

学校一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学产研结合,育应用型人才,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兼行高职高专和继续教育两项职能。现设13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2个教学部,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生源主要来自四川省,其中攀枝花生源占招生计划总量的15%。2007年初在校学生总规模12383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8987人、专科学生2897人,成教生折合数499人。24年来,学校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普教本专科毕业生两万多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我校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勤奋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科学研究

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承担校级以上科研课题215项,其中省部级19项、地厅级78项、横向课题15项、校级103项;国家专利授权1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55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7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部;获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71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67项。以钒钛材料研究为代表的“学产研”结合模式实践,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熔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工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8月,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

教学成效

2001年来,学校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和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2项,奖励校级教学成果80项,编著出版教材42部。2003年以来,学校批准立项建设重点课程10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和校级精品课程32门。近三学年来,学生138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或学科竞赛中获奖61项,申请专利16项(已获专利授权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39篇(EI源刊2篇),出版诗集2部;学生2617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个别专业2007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8%。2006-2007学年,在校学生党员1748人,占普教本专科学生的14.7%。2001年以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SWOT分析

? 学校现有的优势与劣势 4.1

Strengths

学校作为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它应有的优势;川西南地区的企业对我校培养的人才的肯定和良好印象,使我校在川西南地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和在川西南地区的地位提升;我校的工学学科有一定地位,学校应继续加强优势学科的发展,加强与兄弟高校和外部企业的联系;在同等院校中,我校各项费用在同等高校中是最低的;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4.2 劣势(Weakness)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所处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同时学校的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中排名不高;自身研发水平较低;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选择方向上的失误;缺乏核心竞争力;过高的财务成本等。

Strengths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劣势(Weakness) Oppotunities Threats 4.3

Oppotunities

新增专业,提高我校在四川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4.4

Threats

近年来各大高校特别是四窜高校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职业院校,减少了生源,使内地生源受到了很大影响,学校专业设置和在各省招生情况也使学校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地处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使得攀枝花学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五、学校未来十年发展目标

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价值追求与发展选择,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不仅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攀枝花学院的未来发展应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与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载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强化特色培育,不断探索特色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六、学校发展战略选择

大学的发展,无论是地方大学还是部委属大学,必然会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