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新人教版5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更新时间:2023-03-09 23: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版 五 年级 语文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教 学 内 容 1白鹭2落花生 3桂花雨4*珍珠鸟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5搭石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习作:漫画老师 语文园地 课时数 5 6 6 6 4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备注 国庆节 8猎人海力布9牛郎织女(一) 10*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11古诗三首 12少年中国说13圆明园的毁灭14*木笛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15太阳 10 期中复习考试16松鼠 习作例文 11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7慈母情深18父爱之舟 12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口语交际 习作 13 语文园地20古诗三首21四季之美 14 22鸟的天堂23*月迹 习作: 即景 15 语文园地24故人谈读书25忆读书 16 26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7 习作:推荐一本书 语文园地 18 总复习 19 总复习 20 总复习 21 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1 白 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 等12个字。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 等12个字。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

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1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

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 )→( )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

收花生

2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

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五、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3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出示课件5)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 “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出示课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流。

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写下来。 板书设计:

珍珠鸟→怕→喜→近→亲→爱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 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 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 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出示课件7)

5. 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出示课件8)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习 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心爱之物的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 (部编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

【新教材】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镜匣(jiá xiá) 长喙(huì yuán) 石榴(liú liu) ...趴下(pā bā) 眼睑(liǎn jiǎn) 垂蔓(màn wàn)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20分)

1.补充词语。(4分)

( )中不足 天色入( ) 不动( )( ) 香( )十里 ( )气十足 ( )( )点点 2.词语搭配连线。(8分)

精巧的 香气 使劲地 寻找 迷人的 绒毛 默默地 摇桂花 茂盛的 诗 仔细地 享受 细腻的 吊兰 淘气地 陪伴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5分)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 ) ..

(2)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 )( ) ..

(3)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 ( )( ) 4.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在括号里。(3分) (1)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 )。

(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3)祧子、石榴、苹果( )可爱,但花生更可贵。 四、读一读.选一选。(10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嘻好 寻常 天色 好处 B.青色 致少 茶叶 木兰花 C.结构 榨油 忘确 清晨 D.黄昏 恩惠 文毫 台风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色素的 ,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全年,整个村子都 在桂花的香气里。 (3)我笔尖一动, 下一时的感受。

A. 搭配 浸 写 B.配合 泡 流泻 C.搭配 沉 写 D.配合 浸 流泻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B.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C.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D.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4.对下列句子描写事物所运用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对比)

B.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比喻)

C.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反复)

D. 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夸张) 5.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浓郁。 B.母亲的乡情很浓。

C.母亲的这句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D.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在用情感体味桂花。 五、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照样子,根据“成熟”的不同意思写句子。(4分) 例: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成熟 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 2.发挥想象,将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8分)

(1)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 。 (2)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 。 (3)白鹭是 。 (4)从鸟笼里传来珍珠鸟 又细又亮的叫声。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白鹤太大而 ,即使如 的朱鹭或 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了。(4分)

2.《白鹭》一文中,作者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写出小标题: 、 、 。(4分)

3.《落花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花生讲述了种花生、 、 、 。其中详写的部分是 。(4分)

4.由《珍珠鸟》一课,我得到了启示: 。(1分) 5.垂緌饮清露, 。 , 。(3分) 七、口语交际。(4分)

五年级(2)班正在讨论制定班级公约,雏鹰小队几位队员针对学习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国家为了保证我们青少年的休息时间,取消了早读。但我认为,早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呼吁同学们:一日之计在于晨,进入教室即早读。

乙:阅读是提高我们习作的重要保障,我提议班级公约里写上:勤读书,勤积累,定时交流促提高。

丙: 八、阅读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落花生(节选)(10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片段的作者是 。(1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可贵——( ) 分辨——( )

3.父亲议论花生时,是着眼于花生的 来讲的,并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4.读句子,再谈谈你的体会。(3分)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5.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在片段中用“——”画出来。(2分)

(二)又是荠菜花开时(15分)

许博渊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

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于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是灰紫色的,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是在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玩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让我去挖点荠菜来,晚上包园子吃,我就兴高粟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花开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挖荠菜的妇女、孩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狭窄——( ) 有趣——( ) 2.按要求写词语。(2分)

形容心情愉快的四字词语:兴高采烈 3.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5分) (1)在作者的童年记忆中,作者喜欢做的事情是 ,不喜欢做的事情是 ,这是因为 。

(2)荠菜的特点是 。荠菜之所以让“我”兴奋激动,是因为 。

5.“又是荠菜花开时”,对于这个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是烟花三月、荠菜花开的时候了。 B.“我”在感叹时光流逝,一年又过去了。 C.又是三月,“我”忆起童年时光以及寻找荠菜的快乐,心生感触。 6.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或发挥想象,回答问题。(2分)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请你说说这个活动室里会开展哪些活动。

九、习作。

在本单元中,我们从作家的笔下领略到了平凡事物的美好。请选择一种具体事物,可以是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儿……写出你对它的感受。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5 搭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

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课。

1.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①(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

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②(出示课件11)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美?

③(出示课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乡亲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

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教学过程: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2.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13)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生答,师总结: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出示课件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个小故事。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6)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16)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出示课件19)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6 将相和 渑池之会---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

安排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人 鸵鸟 猎豹 游隼 声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速度 二十四千米 名称 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 光 速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看一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出示课件11)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 ⑥第六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