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德标兵”

更新时间:2024-03-25 0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节地区“十佳师德标兵”20名候选人公示

发布者: 网站维护员 | 类型: 公示栏 | 发布时间: 2009-08-20 10:35:10 | 保留天数: 7 天| 级别: 普通 | 阅读次数: 362 1. 杨继勇 大方一中教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大方一中杨继勇典型事迹

杨继勇同志从教27年以来,担任19年班主任工作、12年教研组组长、7年年级组组长。他思想过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硕果累累。深受学生、社会和家长的拥戴,是我校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取得异常显著的成绩,成为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的明星教师。

27个春、夏、秋、冬,“以德育德,以德育智”,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年年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2001年度被授予“毕节地区优秀教师” 称号。2004年度被授予“毕节地区优秀教师” 称号。2005年10月被授予大方县首批“县级骨干教师” 称号。2008年3月被授予大方县首批“大方县名师”称号。2009年1月被授予“毕节地区第四批中小学地级骨干教师” 称号。1996、1997、2000、2005、2006、2007、2008年度7年“年度考核”被考核为“优秀”等次。

在班主任工作的19年里,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闪光。即:第一、每当接一个新班时,确定班训、塑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第二、提供参照群体,树立班级文化精神;第三、通过学生文化活动,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第四、充分运用“班级媒体”,形成、传播、加强班级文化精神;第五、设计切合学生文化的主题班会,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经他教育和辅导转化的问题学生达300多人,不少学生由后进转为先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深造。

例如:2001届兼任班主任的高三(4)班,2次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1次文艺汇演第一名,8人次获各级学科竞赛等级奖,13人获省、地、县级表彰。高考本科上线32人,本科上线率68.8%,创造我校平行班上线人数最多的历史佳绩。

再如:2007届高三(14)班,参考人数29人,上重点线25人,重点上线率为86.21%,本科上线人数29人,上线率为100%。理科综合均分231.1分,及格率100%。所教学生有12人总分超过600分,阮鹏同学以总分681分获地区“理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

2009届兼任班主任的高三(3)班,有17人次获各级学科竞赛等级奖,18人获省、地、县级奖励和表彰,其中秦新雄同学被评为贵州省2009年度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高考以总分639分获毕节地区“应届生理科状元”。2009届高考,全校一本上线140人,二本以上上线

311人,创造我校上线人数最多的历史佳绩。

杨继勇同志为了科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加速中学物理教材、教学、教法和学法的改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大胆进行课题实验和研究,进行教学创新,勇于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课题实验论文在全国、省级、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全国、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获等级奖的共24篇。改革和改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17个,自制教具164件。

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3人获全国三等奖,2人荣获地区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2人荣获省级一等奖,17人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16人分别荣获省级三等奖,因此,他多次荣获了由“中国物理学会”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我校自2000年以来,5次登上毕节地区高考本科录取率、上线率第一名、3次第二名、1次第三名的领奖台,杨继勇同志为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两次代表大方一中,在“毕节地区2004年、2006年高中毕业班复习经验交流会”上作学科组专题发言,发言稿被毕节地区教育局摘登在2004年第一期《毕节教育》上,向全地区推广介绍他在高考复习工作中卓有成效的教学和复习经验。

杨继勇同志虽然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他不愧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2.陈泽燕 大方六龙中学

学 而 不 厌 诲 人 不 倦

——大方县六龙中学陈泽燕老师典型事迹材料

陈泽燕同志于一九八七年毕节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我校,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痴情钟爱于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的精神默默奉献于三尺讲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我校优秀教师的代表,用自身的行动实践了胡锦涛同志“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的要求。她坚信: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十九岁踏上教坛的她,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数年来,她超额完成工作量,从二零零五年秋季学期开始,她每周超课时为八节以上,且兼任高中班主任。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从未因病、因事请过一次假,即使是婚假、产假期间都为了学生而坚持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教书育人成了他不懈的追求。

一、锐意进取,终身学习

陈老师自从踏上教坛以来,深受学生爱戴,课堂内外学生都围着她团团转,她总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她把一腔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但她同时也意识到:教育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是,她开始了新的学习,学习老教师们的教育经验、工作方法,学习书本报刊上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是:教师应该是万能的。一九九八年,我校缺少高中政治教师和初中英语教师,专科时学生物的她毅然挑起了高中政治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重担,没学过政治专业的她,居然把人们认为枯燥乏味的政治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对她的课很感兴趣。同时,英语教学中也取得可喜成绩,在中考总分为一百分的九十年代,她教的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可以考九十多分,纷纷进入毕节一中、毕节民中、大方一中等学校学习,现在已分配到社会各行各业。陈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她深入学生中,在学生们充满信任和渴求知识的眼神的鞭策下,陈老师认为:最大的师德是教好学生,不误人子弟。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要改变现学现教的教学尴尬现象,她于一九九二年主动申请到贵州教育学院政治本科专业进修,通过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一九九四年七月,她取得了政治本科学历,并通过了外语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二零零三年九月,学校教师已经完全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陈老师又主动提出申请到贵州教育学院进行第二本科专业进修,当时很多同事劝她:“你本科文凭有了,学位证书有了,这年头文凭达标就行,又何必花冤枉钱去进修第二本科,而且,进修的话可能会影响你的高级职称,这样,你就得不偿失了。”但是,她抱着一种信念“走自己的路,只愿青春无悔!”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求学的旅程,二零零五年七月,她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英语本科文凭。当然,中学高级职称晚评了三年,经济损失也不小,当有人问她是否后悔时,她说:“人活着得有一种信念,只要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我觉得我值!”现在,陈老师已是我校一名高中骨干教师。

陈老师是一位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二零零三年,她主动参加了毕节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新课程培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二零零九年三月,她积极参加了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举办的毕节地区第三期班主任培训,成绩优异,且被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聘为毕节地区第五期班主任网络培训辅导教师。

陈老师是一位研究型教师,她在教学之余撰写论文,1997年10月,《浅谈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贵州省中等学校第三届生物教研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02年4月,《二十一世纪的德育工作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获大方县公民道德建设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2006年10月,《我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落后的原因及对策》获贵州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07年7月,《中学英语听力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获贵州省第六届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其余的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

二、关爱学生,硕果累累

陈老师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她的教育工作。别林斯基说:“爱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陈老师认为爱是情感的基础,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当了二十多年的

教师,倾注了满腔热诚的爱,记不清有多少次到农家访问,把辍学生请回课堂,多少次解囊相助贫困生,多少次为生病的学生买药送水,每当离家学生孤独困惑时,陈老师总会送去一份温暖和关爱,更不知多少次为学生义务补课,多少次与学生促膝谈心,老师一颗爱心圆了多少学子七彩梦!

如:现在在云南大学国际贸易系就读研究生的杨昌海同学,念高中时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陈老师尽量抽时间与他沟通,用身边的实例对他进行教育,多次行几十里山路到他家进行家访,对离家求学的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让他感受到温暖,慢慢改掉恶习,努力学习,最后走进大学校门,取得成功。他每次回来都要来看看陈老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常来看陈老师?”他说:“因为没有陈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对于那些家庭生活困难和家庭矛盾复杂的学生,在经济上陈老师不断给予支助,学生们都知道没有考试报名费找陈老师,没生活费找陈老师,生病了找陈老师。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八年,陈老师为曾艳芬、杨叶琴、文建刚、尚群艳等同学捐款近两千元。其中,尚群艳同学刚来到六龙中学时,由于家庭矛盾复杂,家庭贫困,曾几度有过放弃学业的念头,陈老师连续两周陪她谈心,解了她的心结,并给她买来煤巴、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给她鼓励,渐渐地她找回了自信,学习取得进步,最后取得了进入大学的通行证。

二十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哺育了一批批骄子,有研究生毕业在高校任教的彭长文、陈文华等,有考入国家公务员的高艳、龙玉跃、龙智等,有进入银行系统的余廷亮、余萍等,有进入公安系统的陈浪蛟等,??。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在高校深造,如她带的零八届高中毕业生彭朝杰、勾文兴、潘进朝等十多名同学走进了大学。陈老师常说:“我付出的爱的收获就是学生的成功。”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陈泽燕老师担任过生物、政治、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她秉承“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原则,她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她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以己之德,育学生之德,以己之情,化学生之情,以己之行,导学生之行。学校的升旗仪式、校会、课间操,无论是烈日还是风雨,她总是在同样条件下与学生同行,从不搞特殊;学校劳动、清洁卫生等,她既是指挥者,又是劳动者,和学生一起搬石头、抬泥巴、捡纸屑、拖地板、洗桌椅、擦玻璃等。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楷模,因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自然而然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2006年春季学期,她班清洁区内有小孩的大便,同学们扫到那儿就不动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甚至有的同学用手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她走过去一看,明白了他们是怕脏,于是她没说什么,从一个学生手中接过扫帚、洋铲,去铲来一铲泥巴,把大便扫干净。她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主动过来参与,从此以后,大多数学生就不怕脏了。二零零五级的高一新生素质较低,初中时打架斗殴的同学不少,纪律观念淡薄,没有集体主义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事事讲条件,陈老师接到这个班后,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行,禁止学生不做的,她断然不沾,经过一学期的教育,该班学生懂得了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在墙报、课间操、清洁卫生评比中均获得全校第一名,该班级的同学们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堪为他班榜样。陈老师认为:“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重要。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力量,才可能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辛勤耕耘于教坛的陈老师,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1998年9月,获得六龙镇“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7月,获得六龙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7年9月和2007年9月,分别两次获得六龙镇“优秀班主任”称号;1999年9月和2006年9月,分别两次获得大方县“优秀班主任”称号;2006年11月,被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2007年9月,她所带班级高二(2)班荣获大方县“先进班集体”;2008年1月,她获得了贵州省“优秀班主任”称号。

二十多年来,陈老师在教书育人这片圣洁之地上,辛勤耕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以自身高尚的道德风范去熏陶学生,塑造灵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合格人才,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3.毛永健 金沙一中

毛永健老师系金沙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拔尖人才,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兼任学校办公室文秘,承担各种校务、党务材料的撰写。负责编辑《金沙一中》校报,承担学校网站的管理。参与编写学校德育校本教材《红色记忆》5万余字,主持课题《红色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入选2008年省教科所课题,主持的课题《红色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子子课题》于2008年被毕节地区教育局评为“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 培训项目课题成果二等奖。已在《贵州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辅导学生作文数十次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主编的40万字专著《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收入“高考领航”丛书,于2009年3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热爱文学创作,并将德育思想融进作品之中,已在《青年作家》《中国教育报》等4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并由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公开出版诗文集《守望灵魂》和短篇小说集《像鸟一样飞翔》,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金沙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教学成绩优异, 2007年语文高考,所任教的高三(8)班平均分为113.61分,及格率为100%,优生率为17.54%,超省均分为15.11分,超省及格率23.3%,高考综合成绩居全县文科语文第一名。

4.匡梦瑜 金沙一小

用心育桃李、倾心奉真情

—记金沙一小匡梦瑜老师

“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我校匡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

八年前,她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一、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2004年8月匡老师调到我校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中,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管理班级的经验,并积极参加各级班主任培训,在教育部举办的万名班主任培训中取得合格证书。工作中,她坚持把培育一代“四有”新人放在首位,随时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她关爱班上每个学生,常为贫穷学生购买文具、赠送衣物等,她以慈母班的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浓厚、秩序井然。曾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年轻的她赢得了学生的心,赢得了家长的赞许。

二、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教改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匡老师认真做好了教学中备、教、改、辅、考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她虚心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她能教善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2006年,在毕节地区《音乐》录像课评比中,她荣获小学组二等奖;2007年,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中,她荣获二等奖;2007年,在县新课改优秀成果评比中,她制作的课件荣获一等奖;2008年,她的论文《浅谈新课改实践于教学改革》被省教科所评为三等奖;2008年,她的论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之我见》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2009年,在县《品德与社会》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地区《品德与社会》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三、认真抓好少先队工作

工作需要,2005年,匡老师又兼任了大队辅导员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她的追求是:做一个擅长活动、善于研究的新型辅导员。

在她的带领下,完善了学校少先队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常规工作”、“阵地管理”、“队伍建设”、“传统活动”、“主题活动”为内容的制度管理体系。使学校少先队工作有条不紊。坚持开展了“两节(体育节、艺术节)”、“两会(冬、夏)”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雏鹰争章”、“书香满校园”、“手拉手,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及灾区人民献爱心”(仅在2008年汶川地震师生共捐款32857.00元,匡老师带头捐款200元。)等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同时,她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少先队工作产生了良好效应,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5年、2006年学校均被地区评为优秀少先队大队;2006年,在县纪念“12.9”学生运动合唱比赛中、2008年,在县“六一”文艺节目汇演评比中,她辅导的节目分别荣获县二等奖;2008年,在县读书活动中,学校荣获组织奖;2007年,学校被县评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0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匡老师“用心育桃李、倾心奉真情”的无私精神,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07年,她被县评为

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8年,她被地区评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008年,在全国辅导员远程培训中,被地区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员。

我们相信在匡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她这颗教育战线上的新秀,一定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5.杜文武 威宁民族中学

杜文武同志所教的科目在全县统考评比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所带的班级在高考评比中均属前列,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荣获“高考成绩突出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演讲比赛获奖。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他认真钻研教学,把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体会、经验整理成文。论文《谈语文课的情感投入》获贵州省中学语文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怎样上好电教课》获全县中小学教师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并获全区中小学教师电教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执著的追求》获全县“师德、师风”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面对新形式,教师该怎样做》获首届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优秀奖,并参加了地区的经验交流会。荣获第四届写作杯全国艺术作品大赛指导三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区演讲比赛获二等奖。、获“全国基础教育教研科研领域先进个人”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写作教学指导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区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县“祖国好,家乡美”演讲比赛获一等奖。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在班级管理上也有独到之处。被评为县“先进团组织”,并授牌。2005年被学校任命为语文学科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多次荣获“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年级组长”荣誉。是教师这个职业剔除了他身上的冲动、浮躁,使他走向理智、成熟;是教师这个职业坚定了他的信念,使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6.范光留 威宁三中

青年教师成长的典范

范光留,男,汉族,1976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15年的工作中他从威宁县最为偏远的村小银厂小学走出,走进县城任职、走出省城到深圳挂职;他由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高中优秀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完全中学的副校长等;通过领导、同事、学生的评价,我们得出了范光留的成长就在于他对待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范老师的教育信条是“面对课堂上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自己的工作。”这句话是他在偏远的村小工作是提出的。15年来,无论是在偏远的银厂小学还是在县直中学四中和三中他都始终如一的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正是这一信条的鞭策和鼓舞,才使得他不断提升、不断进步、不断的走向更大的成功。

范老师教过的学生对他的课堂教学评价总是和“太有趣”、“太亲切了”等词语分不开,都评价他为“微笑老师”。在给青年教师做培训工作时,他经常同年轻教师交谈的教学方法就是“每天、每堂课给学生一个微笑”。他还说道:“微笑是一笔丰富的财富,给予别人,自己不会损失,而得到的人则会感觉很满足。”这种既不损己还很利人的行为我们多做一些又何妨呢?他总是要求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要有激情,他自己也随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满激情。2005年毕节地区教育局前往威宁县第四中学做教学常规检查,对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让大家惊奇的是,他所任教的思想政治课和他一起位居榜首。在同地区领导交谈中范老师谈到,他之所以得到学生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在于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交流中微笑对待学生,课余时主动关心学生。

在“微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范老师在教学艺术、教学效果方面收获颇丰。在生源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他连续三年收获了中考政治评定县直中学“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多次担当学校和县教育局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先后获得过地级优质课竞赛荣获“第一名”,省级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等。

“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净化心灵”是范老师教学历程中的又一信条。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教书育人两不误,身教言传不放松。”他总是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身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同时又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的过程。他就是这样一个言传身教并举,为学生和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的人。

领导评价他有能力、有潜力;同事们说他人缘好、能力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学生们说他知识面广,有较强的亲和力,他的课堂很精彩,我们都很喜欢他。他15年的成长经历给青年教师展示了一幅成长坐标;他15年的成果是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结果,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他、祝福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会开创更多更精彩的几个15年,展示更为完美的坐标,树立更为崇高的榜样。

7.纳雍新房黄家屯小学 罗文康

用“双拐”撑起的山村教育

——记新房乡黄家屯小学乌纱寨教学点罗文康老师

罗文康老师生于1950年9月,1975年7月毕业于纳雍县以角民族学校。1975年9 月参加民

办教师工作,任教于纳雍县老阳长区黄家公社乌纱寨教学点,从此,罗文康老师踏上了漫长的教育旅程。

乌纱寨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彝族、苗族较多。由于历史和地里环境的原因,那里的文化非常落后,文化落后导致了经济的落后。1975年7月刚刚初中毕业的罗文康,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面对深邃的大山,贫瘠的黄土,贫穷的家乡,几多感叹,几多惆怅!作为一千多号人口的乌纱寨村的第一个初中毕业生,他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盲相比,他的学问自然也就是很高的了,思想也就比别人进步得多。他看着村里的那群放牛娃无学校可上,过着“原始性”的生活,他着急了。他决定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播给那些放牛的少年儿童。他把自己的想法去向村干部(当时称“大队长”)说了,得到了大队长的积极支持。1975年9月,乌纱寨教学点诞生了。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罗文康老师,面对着求知欲强,但只会民语而不会汉语的呀呀学子,他犯难了。他只好采取“双语”教学,先用民语教学生,再用汉语沟通。乌纱寨教学点,环境条件是非常差的,工资待遇很低,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耕耘了34载,为乌纱寨的教育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真正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真正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罗老师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努力探索,虚心求教,边学边用,边教边学,几年后,他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批又一批学生顺利地从他手下送入黄家屯小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很优异。2001年,通过各种考试考核,罗文康老师转成了公办教师,真正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他更加努力工作,他的教学成绩也急剧上升,连续几年在同级同类学校都名列前茅。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4月25日,罗老师冒着雨去上课,在泥泞的旮旯路上行走的他,不幸摔了一跤,这一跤导致他形成腰椎压缩型骨折,他不得不丢下学生去治病,治病期间,他心里惦记的依然是学生,学生和家长也惦念着他,盼望他早日康复。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罗老师因承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身体稍有好转便出院了,由于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他落下了下肢瘫痪,只能靠双拐支撑着身体挪动。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罗老师告别了曾经熟悉的去学校只要十几分钟的小路,毅然搬进了学校,靠双拐支撑着身体到黑板脚坐着上课。他的饮食起居完全由贤惠的妻子照料。罗老师上课的教态是特殊的,是全乡唯一坐着上课的教师。罗老师的板书也特别,为了不遮挡学生视线,他把椅子固定在黑板右下角,一个字一个地写,学生学了再擦去,又转过身子去写,学生学了再板书,板书字数多了他要靠双拐慢慢支撑着身体,请学生帮忙移动椅子,移到黑板中间位置坐着板书,再让学生把椅子移到黑板右边才坐下讲解。他有一根长长的教鞭,是专门作远距离教学用的。罗老师包班,除体育课让学生在室外做一些跳皮筋,踢毽子之类的活动外,其他课都是认认真真上好的。2005年秋季学期,为了方便自己,减轻妻子负担,罗老师决定将学生搬到自己的家里,以家为校,做到两全其美。他还捐资了975元人民币添置课桌凳13套,解决了学生桌凳短缺的问题。罗老师不计个人的失,2003年-2005年,他救助的贫困学生有刘涛,刘羽、杨会、孔艳、孔美、李剑、李欢等十余人,现金上千元。还有以前学生家长的赊欠的书本费,他从不过问。

罗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以情感人,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上这些成绩是罗老师坚强的毅力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是用“双拐”撑起来的。罗老师在乌纱寨教学点所做的一切,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他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边远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雷雨后一道亮丽的彩虹。

8.纳雍县阳长中心校 王丽光

留守儿童亲情站

——纳雍县阳长镇红艳小学王丽光老师典型事迹

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教育教学中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在师生中有很高的威信,是教师的概模,学生的榜样,在家长、社会中也具有很高的威信。

2007年,王老师所任班级的71名学生中就有23名留守儿童,给班级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她及时走访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将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的情况全摸清楚。建立了“留守儿童登记表”,对这些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制订出了特殊的教育和管理方案。许多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都是打王老师的电话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王老师也是通过电话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各种表现和学习成绩的。为了进一步沟通亲情,让远在外地的家长们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以取得及时的教育效果,王老师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孩子们监护人和远在外地的父母,并用自己的电话让孩子们和家长直接对话。她的这种做法在当地立即被传为佳话。于是,王老师便被家长、学校誉为“留守儿童亲情站”。

现在,每天她都会接到从福建、广东、昆明等地打过来的这样的亲情电话??

9.赫章威奢乡中心校 张静

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记威奢乡中心小学张静老师师德典型事迹

5月10日赫章宣传网作了《横祸突降乘客生命垂危 见义勇为 教师全力相救》的报道、5月11日,《毕节日报》作了《赫章女教师弱肩担道义》的报道,这两篇报道说的都是我校年轻女教师张静的典型事迹。

5月8日是威奢小学张静老师母亲的56岁生日。张静老师这天给母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蔡老师一直以来主要任数学科的教学,在长期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基础上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好评。其先进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少,独立思考能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硬灌,强迫。蔡老师总是采取快乐的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具体地讲,蔡老师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好、中、差之分,所以在同一个题目的教学中,有的解法适合好生掌握,有的解法适合差生理解。蔡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把需要动脑的方法教交给优等生,把容易理解的方法教交给中差生。总之,尽量做到好生吃得饱,差生受得了。

2、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记得有一次蔡老师给学生讲了一道鸡兔问题,同时把这种方法引申到别的数学问题中去。讲完这类题,蔡老师又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工程应用问题。有个女生很快做出来了。蔡老师问她为何这样做,她说:“我用前面你教的鸡兔问题的解法来做的。”有了蔡老师由此及彼、科学类比的方法,许多学生都学会了举一反三,教学成绩飞速提高。

3、转难为易

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应用题,学生做不了,蔡老师就教给学生转难为易的方法。比如教了“比例分配多种运用”后,她就把教学生一些很难的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来做,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4、重视直观教学

每学一个内容需要教具时,蔡老师都要设法为学生演示,随时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带很多相应的实物和教具,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要做成圆形的?假如碗不做成圆形,很多碗重叠起来时会是何样?锅、锅盖、下水道盖、车轮不是圆形又会怎样?学生听了蔡老师的问题,都不由得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他们说:“世界如果没有圆,那将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圆对人类的贡献太大了,我们一定要学好圆的知识。”在学到圆的面

积和有关圆的组合图形时,那是更精彩了。蔡老师让学生将几个圆玩出很多复杂的几何个图形。教学几何体时,要求学生亲手做长方体、正方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张铭同学还做了精致的学校教学楼,这样让学生从直观抽象出图形,再由图形抽象到大脑。然后,要求学生会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蔡老师探索出来许多有趣的路子。

二、转变中差生

为了激发中差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绩,蔡老师是这样做的。蔡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对她既极喜欢又怕。1993年,蔡老师接了一个差班,她是第七个接这个班的数学老师,最后小升初升学统考中,此班一半人数学成绩高达95分以上,均分90.8分,名列全市第一名。这班的学生捣蛋到何种程度,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有部分学生过去散漫惯了,有撒尿在老师茶杯里的,有老师刚到教室门时,就用粉笔甩到老师鼻子上的,有在星期天跑到学校把一栋教学楼14个教室的锁全部堵死的??蔡老师一接这个班,就对他们严格要求。学生一时还适应不了,便产生抵触情绪。有一次,马鑫骂蔡老师,骂得很难听。知道这件事后,蔡老师就给学生讲要有严格的纪律和严格的学习制度才能搞好学习等道理,让学生认识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是为对他们好。之后,蔡老师并没有指责和批评马鑫。蔡老师对马鑫说:“现在觉得受不了,发泄一下没关系,以后慢慢地就适应了,只要你学到知识,即使怨恨老师,骂老师,老师也很高兴。”经过多次耐心感化,马鑫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来,有一次蔡老师生病躺在床上,马鑫同学在门外高喊:“蔡老师,我买蛋糕给你,你要不要?”蔡老师马上把马鑫叫进家里,要他好好学习,不要这样做。到了晚上,马鑫还是提起蛋糕来了。从马鑫骂老师到爱老师的过程中,也就慢慢爱上了数学。最后他的数学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还有一个留级生赵鹰(在七中读初二,因多次打架,甚至动刀伤人,被七中开除后转到我班留级)。他满脸刀伤,右手食指中指因吸烟被熏黄,转学到蔡老师的班上。,经蔡老师耐心教育和培养,最后小升初统考中数学得100分。差生白晶经蔡老师教育转化后,成绩突飞猛进,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在初赛中获地区二等奖,在决赛中获全国三等奖。靳嘉巍同学也是一名特差的差生,在蔡老师的培育下,他爱上了数学,最后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正在英国公费留学??诸如此类的事例举不胜举。

在多年的教学中,蔡老师深刻体会到:教学艺术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当众表扬,背地批评。”这是蔡老师培养学生自信心常用的绝招。因为凡是人,都有自尊心,谁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正是出于维护学生自尊心,蔡老师从不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从而换来学生对她的尊重和崇敬。他们就愿意听蔡老师的话,并且乐于认真学习。

三、既管教,又管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蔡老师工作的这些年中,不但注重探索教学上的方法、技巧,对学生的态度,而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的教育。教学中,不管学生出了多大的问题,她从不交给班主任,而是自己慎重处理和解决。例如,刚接某毕业班时,有一次在自习课上,有三名男同学吸烟,被蔡老师发现,她并没有告诉班主任和请家长,也没有一开始就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而是通过耐心的教育,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最后,保证以后再也不吸烟了。思想的转变带动了学习态度的转变,这几个学生从此之后不但不吸烟,也热爱学习了。他们在小升初统考

时成绩分别是98分、97分、89.5分。

在蔡老师教过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上课很怕她,课后又喜欢和她亲近。学生潘兰苏曾对她说:“老师,上课时,我怕你;下课时,你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

正因为在教学中既管教又管导,所以,学校很多班主任老师都争着和蔡老师教一个班。

四、所取得的一点成绩

蔡老师所任班级的教学,不管初接时是好班还是差班,到最后成绩都比接班时突出。校长评价的是:效果来得快。在2006年小升初中统考中,有的学校全校六年级各班数学90分以上的人数总和还没蔡老师一个班人数多。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尚待开启。蔡老师决心以过去的荣誉作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发进取,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14.吴荣华 毕节市燕子口中学

在平凡中追求崇高

做教师辛苦,做教师清贫,古往今来,很多有识之士甘愿为教师事业奋斗终身。2000年9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开始了执教生涯。从教以来,我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从此我总是身先士卒,敢闯敢拼,勇于创新,力争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凭着一种执着追求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期翼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高人一筹,才能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在工作中,一贯认真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谦虚谨慎,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多年来,从不迟到早退,坚持有事先报告,无故不请假,作风正派,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爱护学生,遵纪守法,身正为范。

二、勤奋钻研,因材施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教学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的重要标准的意识。平时,很注重与同组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交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向模范老师看齐。

教学之余,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经常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理论书籍,钻研《大纲》与《标准》,认真领会《标准》精神,自觉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对《标准》的钻研与理解,尤其对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目的及任务,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均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各册之间的联系和章节的教学难度控制都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和把握。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案,做到了把课备实备活。

在课堂教学中,拼弃了满堂灌,代之以启发式,积极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紧扣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疑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全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评讲试卷时,以前总是老师详细地分析,学生不管懂还是不懂,都得听,很被动,也容易走神,一节课下来老师学生都很辛苦。后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各小组派代表交换自己的意见,提供多种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弄懂了不会的题目,还掌握了一题多解的方法,开拓了视野;而且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有了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既抓知识的传授,又抓能力的培养,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后进生,注意向他们提问较容易的基础知识;对于中等生,教育他们克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培养他们上进心;对于优秀生,教育他们学无止境的道理,多让他们解决一些易错,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对三类学生因材施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班级管理,身体力行。

从教以来,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注重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深入学生其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准学生的思想脉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05届高二(1)班有几个男生特别淘气,经常惹事生非,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自然不能不管不问,多次严厉地批评他们,还和他们的家长商量如何共同严加管教。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在班上公开宣称:“老师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以后谁再敢乱告状,就等着瞧吧!”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失望之余,真想放弃他们。关键时候, “尊重孩子、接近孩子,和孩子们交朋友”这句话点拔了我。试着以平等的态度走近他们,以朋友的真诚打动他们,对他们耐心说教、热情鼓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校要开运动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寄予厚望,让他们代表全班出赛。他们一改以往的调皮、捣蛋,那种努力拼搏的样子让他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也不负所托,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他们大加赞许,并启发他们,如果将那种赛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那么也一定可以成功。从此,他们真的变了,变得安静了,变得爱学习了。班上还有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拮据,每年连交学费都很困难,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自卑、焦虑和失衡。这种心理特征如果长久积累,就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精神忧郁和心理疾病,其最终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时我主动接近他,详细的了解他的情况,并把他的情况向学校反映,为他争取了爱心资助。通过对他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温情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现在他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成绩也稳步上升。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接触,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

四、自我加压,学无止境。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身,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为此,在抓紧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了培训和教研。2005年参加了毕节地区新课程标准培训,2007年参加了毕节地区骨干教师赴深圳中学学习,近几年都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高考备考培训,认真研读了《新世纪教师素养》和课改必读书目,以获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2007年,撰写的论文《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在《毕节日报》上发表;2009年,撰写的《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在《西部开发报》上发表。此外,身为数学教研组长,常组织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说课,加强学习、合作与交流。以学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我坚持边认真教学,边投入教研,使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他不变的选择。

五、春风化雨,硕果累累。

几年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绩;2004年,指导学生赵高文同学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2005年高考成绩不俗,所授高三(1)班达本科线14人(一本4人,二本10人),

2005年初三(4)班中考数学科平均成绩列全市第二名;2006年初三(2)班中考数学科平均成绩列全市第二名;2008年高三(1)班达本科线17人(一本5人,二本12人)、高三(2)班达本科线9人(一本2人,二本7人)。2007年荣获“毕节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毕节市优秀园丁”荣誉称号在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中,从2007年至2008年,连续2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知道身后的路还很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深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单是教育学生应具备的精神,更是我人生的追求。今后,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将更加勤恳地工作,用自己的心血去拼、去搏,将和同事们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成熟与辉煌??

15.杨军 黔西四中

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记黔西四中教师 杨 军

正派,业务过硬,素质极高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评先选优、评职晋级等,她施行的一系列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出了融洽、和谐和民主平等的人文环境,在校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奋发力。近几年来,我校每次向上级推送的各种评先选优、评职晋级、学术交流、示范教学等人员,均是在全校范围内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和推送的。何华校长的民主管理,学校校务公开的透明度,是全校教职工公认的。

优良的学风与会风。

“养成教育”一直是何华校长师德师风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她积极倡导教师要锐意进取,注重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培训。她以各种方法激励教师勤奋学习,努力提升学历和综合素质,使教师的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到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来,积极改变过去观念陈旧、知识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教师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在整个校园内,教师“厚德、乐学、树人、尚美”的现象蔚然成风,感人事迹比比皆是。

何华校长还将“养成教育”延展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使教师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主人翁意识逐渐加强。在我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的意识,良好的自律表现均是可圈可点的。尤其突出的是我校政治业务学习,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不拖泥带水。全体教职工参会快、齐、静,专注、守纪,不吸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务。良好的会风,充分体现了养成教育的成效,展现出全体三中教师的素养和风貌。

领导吃苦在前,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大家一道前进。

为了以先进的理念激励教师主动发展,何华校长任人唯贤,身先士卒,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坚持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情感管理和谐统一。在此过程中,她努力做到在合理合法、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情感、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她都走在前面,率先垂范。在实际工作中,她时刻都在起着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以来,何华校长自律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办事能力,优秀的品格,吸引着广大教职工,促使大家模仿,成为教职工的精神支柱与行为的楷模。正是因为她的所作所为,教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去年推评县级劳模、先进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全部是学校领导,何华校长获得了最高票,但是,最后何华校长带头把名额当场让给一线骨干教师。她说:“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的工作得能到大家的认可,领导班子能够以德服人,能得到教职工的敬佩,就是对我,对领导班子最大的奖励。”

以制度管理学校,是教学常规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何华校长依据各种规章制度,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她主持制定了《黔西三中内部管理方案》,本方案经教代会广大教师反复讨论通过后,顺利实施。近几年各项工作显现出的效果证明,此方案是十分有效的。《方案》包括的内容较多,下面就两点进行简单说明:

1.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管好每一个班级,无疑是学生管理这一块工作的重头戏。因此,

制定规章制度时,何校长主张立足于见“实”、见“细”、见“新”。除要求做好常规的班级管理工作外,她还在传统“流动红旗”制的做法上进行了创新,传统“流动红旗”制只能奖授给极少数的班级,这种“打倒一大片,闪亮一个点”的做法有悖于今天大力倡导的激励学生的新理念。她创立的“班级荣誉旗”制度,把荣誉旗授给全校各班,由各班维护,凡班级有违规违纪将被摘旗一周。学期结束将视各班护旗的次数评定优劣。这一举措与传统“流动红旗”制相比,则是“闪亮一大片,教育一个点”。这对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增强学生、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等均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作用。

2.教师管理

在狠抓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与中考接轨,她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和评卷制度,力求让学生明白:必须“实学”,方有“真才”;让教师深知:教学成绩的取得来自平时的付出和积累,任何虚伪的做法将不得人心。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加大“三查”力度。即查教学情况;查教研教改个人情况;查学生测评教师的情况。通过抓实细节上的工作,真正起到了督促和客观评价教师的作用。

设置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激活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她亲自拟定出适合我校实情的各类奖惩制度。包括“班主任全勤奖”、“教师全勤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教师奖”、“优秀教研组奖”、“班级进步奖”、“班级成绩达标奖”、“学科奖”、“升学奖”、“提高奖”等等,所列奖项,一是学校领导不参评,让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公平竞争;二是后勤人员不参评,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量与教师不一致,为此特设立了教学服务奖。评奖过程中,学校克服了种种人为因素,完全以平时的巡查、测评、考勤、检查、记录,考试成绩,学生评议为依据,全面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让教师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愿意干。当然,干好就有了实效。

以合格的质量成就人

几年来,我校虽有点滴的进步和成绩,但此中所包含的艰辛和劳动量是三言两语无法表述清楚的。从生源上说,学校每年招进的新生有“三差”:成绩差,综合素质差,家庭教育差。但经过三年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出校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

08年中考,我校毕业生应考人数536人,实有534人参考,全县生均总分为193.83分,我校生均总分为369.37分,超出全县生均总分175.54分。其中,语文、政治单科综合评价第一,化学和历史单科综合评价第二。我校赵发举同学以681.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县中考第一名。单是为黔西一中就输送了238名高一新生,09年中考,我校又获得大面积丰收,社会各界对黔西三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越来越高。

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何华校长全方位的培训和管理,来自于她所实施的针对性教育,来自于她倾力落实的“养成教育”。我校全体教职工有这样的共识:在何华校长的带领和影响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再顽劣的学生,都可以转变。只要做到“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就敢说“一定会有成效”。

“以合格的质量成就人”是何华校长的理想,更是她对自己的鞭策。

何华校长29年来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深情,是对黔西三中的长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基石,可以这样说,何华校长教书育人的一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黔西三中长足发展整个过程,没有她的开拓、创新、奉献的精神,就没有黔西三中今天的辉煌。她的业绩,是对“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17.彭 春 织金桂果镇中学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记织金县桂果中学彭春老师

“昨天已悄然逝去,明天还未到来,我要脚踏实地的做好今天的一切”,“如果人生真的还有来生,我依然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这些至诚至真的话语,都是织金县桂果中学的彭春老师的片片肺腑之言。

当你走进桂果中学陈列室时,就会看到墙上那一排排整齐的光荣榜上赫然写着:九0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第一名;九二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第一名;九四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第一名;九八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镇级第一名;二000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镇级第一名;二00二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镇级第一名;二00四年初中物理毕业会考全县镇级第二名。二00五年初中物理统考全镇第二名;二00六年初中物理统考全镇第一名;二00七年初中物理统考全镇第一名。面对辉煌成就,你一定会感叹,是谁教物理!然而你可曾料到,这系列的荣誉,却来自一个其貌不扬的“袖珍”教师的艰辛汗水。他就是桂果中学物理教师彭春。

今年41岁的他,1988年七月从毕节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扎根于养育着培育过他的家乡的教育事业。在桂果中学这片黄土地上,他默默耕耘,执著奉献,用自己艰辛的汗水浇开了家乡娃娃们的理想之花,从那时至今,已足足21个年头,21年来,他总是埋头苦干,精钻业务,工作中,他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树标垂范,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新生。

在工作中,彭春老师一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忘我地工作。1998年学校的初三(3)班学生形形色色,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差,其他老师都不愿意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学校领导也为安排这个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而犯愁,彭春老师却“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担当起了该班的班主任并承担了这个班的物理教学。但要在短短的一年内转变这个班的面貌,他有些忧虑,所有的教师也都为他担心。然而,面对这样的差班,他放下了心中的疑惑,他深信:“世上只有不会教和不会管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于是他在工作中找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热忱地关心和帮助学生,凭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白天教书,晚上四处奔波辅导学生,节假日抽空家访,找学生谈心,配合好其它科任教师共同研究科学的育人方法。这一年他可谓辛苦到了极点,用彭春老师自己的话说:“那一年,基

本没有睡过一夜好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彭春老师的不懈努力,中考时,这个班两位同学(陈伟、卢锦涛)物理科均获100分的满分,陈伟以627人分的总成绩获得了全地区的第一名,许多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高一级学校。也就是这一年,他所辅导的两位学生陈伟和肖强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分别获省二等奖和地区二等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绝不能忽视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待进生转化可以说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棘手和头痛的事,而彭春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那就是:用真诚的爱去感化那一颗颗天真纯洁的心。他所教的一个叫李询的学生,以前成天东游西逛,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其它老师都认为这个学生不可救药了,看着这样一个聪明活泼而又“不受人喜欢”的孩子,他不歧视、不排斥、不挖苦,经常给他补习功课,经常鼓励他,让他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通过彭春老师的不懈努力,李询的思想逐渐转变,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中考时该生以532分的成绩考入云南邮电学校。父母离异的陈波,由于家庭的因素,成绩直线下降,彭春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找陈波谈心,消除罩在陈波心中的阴影,劝说陈波不要因为父母的离异影响自己的学习,经过彭春耐心细致的教育,该生中考时以503分的成绩进入了省交通学校??提起彭春老师转化的待进生,一个又一个,他经常与同行们说:“转化待进生,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套,但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老师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时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简单粗暴,不挖苦讽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二十一年来,彭春老师就凭这一点,把一个个待进生转化成了发奋向上、品学兼优、积极进取的好青年。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枢纽,教师只有把爱播洒在学生身上,才会对教育产生一股巨大的动力。那些对学生冷冷清清,漠不关心的教师,绝不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当然也得不到社会的好评,绝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大家知道,没有真诚的爱,就根本谈不上有真正的教育,彭春老师所教的一个外地来插班的学生名叫宋邦友,家里十分拮据,一次该生未到校上课,彭春老师知道后就去该生住处,看到卧床不起的宋邦友,彭老师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像慈父一样背着这个学生奔往医院治疗,而一切医疗费用,自然是彭春老师从自己本就羞涩的腰包里掏。是啊!这位一向对自己的孩子零用钱都很抠的父亲,在学生身上却慷慨花钱!后来宋邦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彭春老师对他的厚爱,该生现已踏上了工作岗位,逢年过节,他都会从遥远的地方捎一贺卡祝福自己敬爱的彭春老师。

2008年11月10日晚,本校八年级(2)班的胡梅同学带领几个社会青年到校殴打本班的王静同学,他作为领导义不容辞地将受伤的王静同学送入医院,并为她支付医疗费,还在第一时间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将这些人抓获并妥善处理这件事,使胡梅等人受到教育和感化,现在成为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2008届初三(1)班学生朱桦同学,由于母亲在她几岁时就改嫁他乡,父亲长期在外,几年不回家,对该生不管不问,这位学生与他的女儿彭璇谈心时,有辍学的念头,想出门打工挣钱为生,当他得知这个情况后,为了让这位学生能完成学业,他就将该生叫来进行多方面的开导,把她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看待。并将其叫来和自己的女儿住在一起,基本的生活费基本上是由他提供,在彭春老师的关怀下,这位学生不但没有辍学,反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一级学校。另外,2009年4月19日下午,当他听到八年级(5)班的李玉莲突然发病,昏倒在教室里,生命危在旦夕,几位同学在上课老师的指导下将该生抬到校门口,并找本校几位老师的车送该生到医院抢救,他们都置身事外,由于迷信的原因,怕该生死在车上,都以各种借口推辞,这时,彭春老师知道后立即跑来将该生抱上自己的摩托车上,并请了一个老师在后面扶着,飞快地向医院驶去,经过医生一个多小时

的抢救,该生终于醒了过来,他才松了口气,他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但他从不言代价与回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彭春老师于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毕节教育学院进修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成后,仍回到他曾经播洒过汗水的桂果中学任教,两地分居十八载的他,本有几次机会可以进城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可他都放弃了,因为此事,导致妻子、孩子对他的埋怨,可他从未将家人的不理解情绪带入工作中,看着一批批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他为之而高兴,他坚持留守家乡,为的是用双手托起家乡的希望。桂果中学的今天也是因为他的执著而辉煌灿烂。在工作中,他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洗脑充电,转变育人观念,努力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1999年秋季,彭春老师因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突出,被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为桂果中学副校长。上任后,他除了承担两个班级以上的物理科教学工作外,还积极协助校长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教学、德育、安全等工作。他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条件,加强对本校教职工的师德培训,积极组织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各班利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校长狠抓校风、学风、教风、校园建设,尤其是德育工作方面,他把学生的德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模式,拟写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德育渠道,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同时,对教育问题学生的转化,他经常废寝忘食,只要是学生的品行出现问题,他总是“身教”与“言教”并重,为了争创德育示范学校,他费尽心血,在他的指导和参与下已初具规模。他的工作也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尽管又苦又累,可他从未忽视每个细节问题,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如今,彭春老师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过去的学生写纸条给学校领导反映听不懂课的现象没有了,全校容貌焕然一新。校风纯洁、学风浓烈、整个学校呈现了一派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校为家,特别是担任副校长以来。对学校的建设,他积极配合校长,多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栋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矗立在清溪河畔绿荫深处。在左校长去深圳学习期间,他除了带领全校教师认真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奔波于相关部门,协调关系,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校园建设,硬件设施都有了更大的变化。

如今,桂果中学初具规模,他说:我最大的希望是协助校长把学校越办越好,并将竭尽所能,树标垂范,团结全校教职工,积极开拓、锐意创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山花,让一朵朵山花更加鲜艳夺目。

由于教学得法,管理有方,彭春老师所教的物理科在历年的统考中均获镇乃至全县第一名,每年向上一级输送的新生达几十人以上,全县前十名的学生大多数都在他所教的班级,录取率可达80%--90%,他也因此获得了各种荣誉:镇级表彰的优秀的班主任,2000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的年度考核为优秀(2001年—2003年)。2008年接任的两个班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