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题库1--继续教育

更新时间:2023-10-26 0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套

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 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2. (A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单选 ) A生态补偿机制 B循环经济 C绿色产品 D可持续发展

3.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B )。 (单选 )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D以上都是 4. (B ),指着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单选 ) A多元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相关性 5.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 (多选 )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6. 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 (多选 ) A组分类型 B水分含量 C可见厚度 D外观颜色

7.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 (多选 ) A职能交叉 B条块分割 C权责清晰 D权责不清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判断 ) 正确 9. 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 (判断 ) 正确

1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

(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人口均衡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5.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第二套

1.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km、小于(c)

km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 (单选 ) A1;2 B1;5 C1;10 D2;5

2.(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 (单选 )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4.(d),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永续发展。 (单选 )

A协调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可持续发展 5.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 (多选 )

A人类的审美感情 B人类的创造活力 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 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 (多选 ) A酸 B碱 C脂肪 D苯酚 7.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 (多选 )

A贝尔所谓的“后工业化” B弗里德曼所谓的“世界扁平化” C哈贝马斯所谓的“市民社会崛起” D图海纳所谓的“行动者归来”

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观念,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判断 ) 正确

9.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 正确

10.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1.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 (判断 ) 正确

12.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简答 )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 型社会、 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 ;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

第三套

1.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单选 )

2.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km、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 (单选 )

3. (一次气溶胶颗粒)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 (单选 )

4. 核裂变发电(不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单选 )

5.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排污收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等。 (多选 ) 6.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多选 )

7. 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选 )

8. 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 错误

9.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 (判断 ) 正确

10. 未来的国土空间开发可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在大型综合交通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轴,在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形成新的城市群。 (判断 ) 正确

11. 下垫面是指大气层下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判断 ) 正确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填空 )

14.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外部性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 (填空 )

第四套

1. 从(B生产方式)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

2.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 )

3.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单选 )

4. (A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 (单选 )

5. 生物有机体包括(A动物B植物C微生物)。 (多选 )

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多选 )

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SO2、CO、NO)。 (多选 )

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 正确

9.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判断 )错误 10.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 (判断 ) 错误 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5.开放性6.动态性

13.

人口均衡发展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5.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

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第五套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单选 ) 2. 一般无机盐属于(A无机无毒物)。 (单选 )(单选 )

3.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A优质性)。

4.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氢能)。 (单选 )

5.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多选

6. 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A文化价值观B社会结构式 D生产方式)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多选 )

7. (A雾霾B土地荒漠化C水体污染D森林减少)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 (多选 ) 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9.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判断 ) 正确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判断 ) 错误

11. 雾和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故雾降低至地面则称云,云升高离开地面即称雾。 (判断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C生活方

10.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 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填空 )

14.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 (填空 )

1.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km、小于(c)km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 (单选 )C1;10

2. (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 )B绿色食品 3.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 (单选 )C空间规划体系

4. (d),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永续发展。 (单选 ) D可持续发展

5. 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 (多选 ) A人类的审美感B人类的创造活力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 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 (多选 )A酸B碱C脂肪D苯酚

7.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 (多选 ) A贝尔所谓的“后工业化” B弗里德曼所谓的“世界扁平化” C哈贝马斯所谓的“市民社会崛起” D图海纳所谓的“行动者归来”

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观念,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判断 ) 正确

9.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 正确

1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1. 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简答 )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型社会、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

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 )为准则。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2. (A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单选 ) A生态补偿机制 B循环经济 C绿色产品

D可持续发展

3.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B )。 (单选 )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D以上都是

4. (B ),指着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单选 ) A多元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相关性

5.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 (多选 )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6. 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 (多选 ) A组分类型 B水分含量 C可见厚度 D外观颜色

7.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 (多选 ) A职能交叉 B条块分割 C权责清晰 D权责不清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判断 ) 正确

9. 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 (判断 ) 正确

1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

(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人口均衡 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5.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1.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km、小于(c)km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 (单选 ) A1;2 B1;5 C1;10 D2;5

2.(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 (单选 )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4.(d),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永续发展。 (单选 )

A协调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可持续发展

5.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 (多选 )

A人类的审美感情 B人类的创造活力

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 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 (多选 ) A酸 B碱 C脂肪 D苯酚

7.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 (多选 )

A贝尔所谓的“后工业化” B弗里德曼所谓的“世界扁平化” C哈贝马斯所谓的“市民社会崛起” D图海纳所谓的“行动者归来”

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观念,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判断 ) 正确

9.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 正确

10.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判断 ) 正确

11.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 (判断 ) 正确

12.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简答 )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六)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 、民主、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 型社会、 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 ;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

1.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 A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2.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单选 ) A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3. ()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单选 ) B A风速 B温差 C气压 D降水

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 (单选 ) A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 (多选 ) ABCD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6. 生物修复包括()。 (多选 ) ABCD A微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酶学修复

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分为()。 (多选 ) BCD A小型水电 B大中型水电 C新可再生能源 D传统生物能

8. 在形成雾的条件下,由于大气结构稳定,风力较大,故也有利于颗粒物聚积而形成霾。 (判断 ) 错误 9. 雾霾不可能出现共存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交替转换。 (判断 ) 错误 10.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判断 ) 正确

12. 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 (简答 )

(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

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同时严格执法,做到以防为主、以 治为辅,这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 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目前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灌入农田,直接危害粮食质量,污染

农田、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们的饮水卫生和粮食安全,这种做法是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利用 污水发展农田灌溉,确保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饮水和粮食 安全。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加大监控力度,科学适度地开展污水利 用。目前,污水灌溉问题牵涉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为此,要全 面协调及时进行污水灌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总体上 保证污水灌区水土环境平衡,造福社会。

(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国家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城市工业污水 采用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居民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或预处理,并 通过塘库调蓄处理,使土地生态处理及农、林、牧、植物生态处理结 合起来,以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从而充分利用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水肥资 源。同时,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污水灌区水 土环境指标体系及监测信息系统。

(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是城市供水价格 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逐步建立 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 (5)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建设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时,在规划中应首先考虑采用分流 制下水道系统,或采用以合流制为主,部分地区采用分流制的模式。 现阶段在对居民集中小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应相应建设分流制排 水系统,以便进行有效的低成本污水处理。

13. 大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4.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

15.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

1. (A)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单选 ) A生态平衡 B生态环境 C能量守恒 D物质平衡

2.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C)。 (单选 )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3.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单选 )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 (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 (单选 )

A专业监督部门 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 D科技创新部门

5. 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 (多选 ) A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 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6.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 (多选 )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7. 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 (多选 )

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8.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判断 ) 错误

9.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判断 ) 错误

10. 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 (判断 ) 正确

11.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 (判断 ) 正确

12. 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 (简答 )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 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 作方法的转变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填空 )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 (填空 )

15. 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 (单选 )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一般无机盐属于(A)。 (单选 )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3.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A)。 (单选 ) A优质性 B高效性 C持续性 D先进性

4.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 (单选 ) A海洋能 B小水电 C地热能 D氢能

5.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 (多选 ) 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 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 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

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6. 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 (多选 ) ABCD A文化价值观 B社会结构 C生活方式 D生产方式

7. (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 (多选 ) A雾霾

B土地荒漠化 C水体污染 D森林减少

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9.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 (判断 ) 正确

10.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判断 ) 错误

11. 雾和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故雾降低至地面则称云,云升高离开

地面即称雾。 (判断 )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 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填空 )

14.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 (填空 )

1. 党的(B)提出,到2020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单选 )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六中全会 C十七届六中全会 D十八届六中全会

2. 固体废弃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3.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 (单选 )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B市场体系

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D环境治理体系

4.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倾斜。 (单选 ) A立法限制排污 B“三废”专项治理 C跨域跨界防治 D全面规制

5.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

准。为此,必须(ABCD)。 (多选 )

A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 B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 C转变消费观念 D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

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 (多选 )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7. 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选 ) 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续

8. 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判断 ) 正确

9. 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判断 ) 正确

10. 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份和流动人口较“多”省份。 (判断 ) 正确

11.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奠定物质基础,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建立生态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判断 ) 正确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简答 )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

14.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

15.自然资源 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填空 )

1. 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 )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生活方式 D学习方式

3.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 (单选 )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4. (A)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 (单选 ) A十一届 B十二届 C十三届 D十四届

5. 生物有机体包括(ABC)。 (多选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大气圈

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 (多选 ) 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 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 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

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7. 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 (多选 ) ASO2

BCO CNO D醛类

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判断 ) 正确

9.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判断 )

10.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 (判断 ) 错误

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 (判断 ) 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 (简答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 5.开放性 6.动态性

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

14. 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5.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

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资源税费改革率先在()启动,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单选 )B A黑龙江 B新疆 C北京 D上海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单选 ) 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错误

3.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 (单选 )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4. (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 B再循环(recycle) C再使用(reuse) D以上都是

5.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 (多选 ) A实行循环经济

B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ABCD)。 (多选 )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7.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ABC)。 (多选 ) A实行环境事故问责制 B完善生态行政执法手段 C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 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8. 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 (判断 ) 正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判断 ) 正确

10.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 正确

11.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 ) 正确

12. 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 (简答 )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填空 )

14.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

15.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制度。 (填空 )

生态文明

单选题

1. PM2.5是直径( 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2.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 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A微观空气污染B中型空气污染C中宏观空气污染D宏观空气污染P58

3.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D) A十八届四中全会B十八届三中全会C十八大D十七大 P9

4.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A)(单选 )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C生态发展D低碳发展 5.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 A) 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P90

6. 畜禽粪便经过沼气 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 )。A废弃物——能源

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7. 从( 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P8

8. 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 )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D可持续

9. 党的( )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单选 ) D十七届五中全会 10.

党的( 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

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P8 11. 12.

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低碳经济)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B)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C19世纪P33 13.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 14.

低碳经济 本质是(A )。 (单选 ) A可持续发展经济B低能耗C低排放

D低技术 15. 16.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D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D)A低碳产品B低碳

技术C低碳能源D以上都对 17.

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

5. H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ABC )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 (多选 ) 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

6. J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ABC )。 (多选 ) 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 7. M“美丽中国”意味着(ABCD )。 (多选 )A山要绿起来B民要富起来C家要美起来D国要强起来

8. Q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 ABCD)等多个方面。 (多选 ) A经济B政治C文化D可持续发展

9. S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体现在( ABCD)等社会文明的诸多方面。 (多选 ) 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进步D社会和谐

10.S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 )。 (多选 ) A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B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11.

S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选 ) 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

发展

12.S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选 ) 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

13.S属于二次能源的有(CD )。 (多选 ) C燃料电池D氢能

14.S属于有机无毒物的有( ABD)。 (多选 ) A蛋白质B脂肪D碳水化合物 15.

T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ABCD )

的基本要求。 (多选 ) 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16.W危险固体废弃物通常具有( ABCD)等,对其管理不当会引起人类身体损害和环境的重大污染。 (多选 ) A毒性B传染性C放射性污染D核污染 17.Z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ABCD )。 (多选 ) 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 18.

Z自然资源主要包括(ABCD )。 (多选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19.

Z走好低碳发展之路,要注意(ABCD )。 (多选 ) A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

观B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C传统能源也要“绿化”D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20.

Z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环保公共服务应具有( ABCD)的属性特

征。 (多选 ) A公平性B保障性C广覆盖D普惠性

1 1994年我国对资源税进行调整。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列入征税范围的有( ABCD)。 A原油B天然气C煤炭D盐 P42 2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A硫酸盐B硝酸盐C铵盐D有机酸盐P71

3 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分类, 水体废气物的来源可以分为(ABC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D人文性污染源

4 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 ABCD)。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

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P46 5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 ABCD)等。A煤炭洗选B循环流化床锅炉C煤的气化和液化D转炉炼钢收尘P60

6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BCD)。A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C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D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 P16

7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 ABD)高峰。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P27 8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BCD),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A低碳产业B低碳能源C低碳技术D低碳消费P90

9 低碳经济的基础是( BC)。 (多选 ) A能源的再生B能源的清洁开发C能源的高效利用D以上都不对

10 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 B)和( C)的 摄入量。A. 糖分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水分

11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 ABC)”。 (多选 ) 2 A污染排放最小化 B废弃物资源化 C废弃物无害化 D废弃物有害化

12 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 ABC)。A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D直接由液体形成气溶胶粒子P71

13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ASO3 BNO2 C酸类D酮类P58 14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 主要是从(ABC )等几个层面来展开。 (多选 ) A企业小循环B区域中循环C社会大循环D以上都不是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哪个层面来展开?(BCD)A以上不是B资源的高效利用C资源的循环利用D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6 根据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制度包括( ABCD)等。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B水资源管理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环境损害赔偿制度P118

17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 AC)。 (多选 ) A公平理论 B平等理论 C公共物品理论 D私人物品理论

18 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 ABCD)。(多选 ) 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矿业废弃物 D城市垃圾

19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 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P123 20 国土资源包括(ACD)A海洋 B天空C矿产D土地

21 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 ABC)。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D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量增加P25

22 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 BCD)。 (多选 ) A环境资源服务B环境政策服务C环境信息服务D环境教育服务

23 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

合,实现(BD )开发的良性循环。 A.生态保护 B.生态治理C.矿山资源D.土地资源

24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P17

25 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 ABC)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D《共产党宣言》P122

26 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要( 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P29

27 坚持(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A、保护环境B、保护资源C、节约资源D、提高效率

28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 ABC)。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D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P30

2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 AB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选 ) 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C以环境友好为目标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30 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 ABC)的理念。 (多选 ) 10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1 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 ABCD)。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C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D尽最

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 18.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

不可少的基础。 (单选 ) D可持续 19.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

选B两者都是 20.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

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 A)。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P89 21.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

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A法治;法制B法制;法治C法律;法治D法制;法律P141 22.

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为 B地、水、风、火 C一种思

维活动 D生活的感觉 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

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 A)向( )的历史性转变。 (单选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 A)为主导、以( A)

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A市场;发展B政策;发展C市场;政策D发展;政策P29 25.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 ) (单选 ) A

古代文明 B中世纪文明 C近代文明 D当代文明

26.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 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 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单选 ) A绿色经济B循环经济C环保经济D新型经济 27.

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

( D)。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B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D以上都是P31 28.

固体废弃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

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29.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 D)在其体系之中。A民事法

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P135 30.

环境侵权有间接性,而我国( A)规定,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

才有资格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P123 31.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B)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 (单选 )

121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32.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B)关系。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

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P72 33.

价值在(A )的等级中增加, 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

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B自然进化C社会演替D社会进化

34.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C)是将

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35.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

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A )轨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规范化D民主化 36.

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 ) (单选 ) A生态文化 B

生态文明 3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

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3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B)为基础。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

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3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为准则。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

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40.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为动力。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

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41.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D)为准则。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

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单选 ) 42.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发展 C

改变消费模式 D经济增长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

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 C)。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 D)。 (单选 ) A环境教育B科学普及C精神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43.

建设以下(B )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 (单选 )

A社会主义质文明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4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

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A ),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 A生态承载力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C环境容量限度D环境忍耐力 45.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 )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 (单

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46.

健全破产制度, 通过市场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业,尽快改变过

剩产能长期难以 压缩的局面,促进高效企业发展”属于(C )。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47.

将(C)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

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保护生态 B治理环境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48.

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 (单选 ) A辩证观点 B

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49.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D)。 (单

选 ) A生命质量 B生育质量 C生活质量 D以上都是 26 50.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

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B)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51.

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长机制。 (单

选 ) A生态经济B绿色经济C低碳经济D环保经济 52.

科学发展观的( A),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P153 53.

科学发展观的( C),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

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P153 54.

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

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 A) 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P51 5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56.

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

漠 57.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到,要实现“和解”的境界,这里所说的“和解”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 )。 (单选 ) A和谐

58. 59.

民族文化D)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不能缺失的灵魂。

农业一体化的中心是( A)。 (单选 ) A市场B效益C两者都是D两者

都不是 60.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

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P58 61.

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也更为严重。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确定P26 62. 63.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 A)问题。 (单选 ) A发展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D )

(单选 ) A社会的发展B环境的改变C人的主动性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 (单选 ) A、

保护土壤资源B、保护水土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水资源 65.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D)A人口结构

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分布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66.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单

选 ) A起点公平B全面公平C过程公平D结果公平 67.

生态产业的目标是( B)。 (单选 )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自然—社

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D以上都不是 68.

生态化B)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是深刻的。 69.

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单选 ) A生态利

润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D生态效益 70.

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A.经济性B.以上都不对C.文化性D.生

态性 71. 72.

生态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单选 ) C1983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A生态农业是

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 A)。 (单选 ) A农业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化D以上都是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 A)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D可持续 73. 74.

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 、唤起生态觉醒、 伸张公平正义、

调节行为等(D)功能。 (单选 ) A特定B基本C导向D定向 7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A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P8 76.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 )。 (单选 ) A发展 B开放 C观

念转变 D以上都不是 77.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

则。 78.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

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79. 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

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80.

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 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

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81.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

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 82.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

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83.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

层次? D A. 生活方式层面 B. 物质层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产方式层面 8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D以上都是 85.

生态系统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

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P3 86.

生态系统的( A)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

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P3

87. 生态系统具有( A),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

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 (单选 ) A开放性 B多样性 C自组织性 D复杂性 88.

生态系统具有( C),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

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A整体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复杂性P4 89.

生态系统具有( C),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

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A开放性B多样性C自组织性D复杂性P4 90.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

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91. 92.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复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单选 ) A草地B森林C海

洋D沙漠 93.

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重要趋势,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

刻的。 ( A)(单选 ) A全球化B生态化C私有化D社会化 94.

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

生态修复的基础。( A)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95.

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 B) A尊重自然B顺应自

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P10 96.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

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A)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P138 97.

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

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A),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P6 98.

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B) A风速B温差C气

压D降水P72 99.

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

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A) 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P90

100. 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B )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101.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102.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D) 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P55

103.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 D)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104.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 C)(单选 ) A人口和谐发

展B人口自然发展C人口均衡发展D人合理发展

105.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D)(单选 ) 54 A工业废弃物 B矿业废弃物 C放射性废弃物 D生活垃圾

106. 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107. 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单选 ) (B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08. 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P141

109.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A.生态精神B.生态和谐C.生态文化D.生态文明 110. 水体废弃物按( 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111. 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 A) A孙中山B毛泽东C列宁D马克思P5

112.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 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113. 碳水化合物属于( C)。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114.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115. 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 (单选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四中全会

116. 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117. 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 D),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单选 ) 43 A生产模式 B消费模式 C社会运行模式 D以上都是

118.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A伦理学B自然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119.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 D)。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 P120

120. 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 B).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121. 我国( B)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 ) 136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122. 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A第

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P35

123. 我国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B2014 C2013 D2012 P137

124.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P16

125. 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大类,均( A)计征。A按量规定定额税负B采用累进税率C采用不变税率D从价定率P43

126.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B)。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P137 127.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A)。 (单选 ) 69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128. 系统的(C)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A规范化B开放化C机制化D辩证化

129.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D )基础。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130.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131. 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再循环D以上都是

132. 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

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133. 循环经济的( 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P97

134.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 (单选 ) 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135. 循环经济的特征是(A)。A.以上都是B.物质闭路循环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136. 循环经济观不仅要求考虑工程承载能力, 还要考虑(B )。 (单选 ) A经济承载能力B生态承载能力C国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137. 循环经济是一致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 A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138.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39.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C)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 P28

140.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 )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 (单选 ) A 28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以上都是

141.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B)上倡导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42.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 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143. 一般认为,( 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 P127 144. 一般无机盐属于( A)。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P60

145. 以财税、金融和 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 D)。 (单选 ) 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14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C);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P9 147.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148. 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A )。 A环境教育 B科学普及 149. 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 C)。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P70

150.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D)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功能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P39

24. Y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C约束机制)健全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单选 ) 25.

Z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A人口)居首。 (单选 )

26. C

27.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28. D

29.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30.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

31. F

32.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 )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气体

33. 34. G

35.固体废弃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资源化

36.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

37.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38.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 )法治的保障。B行政

39.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 ),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排他性

40. H

41.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 )关系。B负相关线性

42. 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 )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B德国 43.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 )。C生存权

44.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经济价值

45.J

46.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 )。 47. A生命质量B生育质量C生活质量D以上都是

48.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B )为准则。B自然生态规律 4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 )为动力。D绿色科技

50.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臵,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C无害化

5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A发展

52. L

5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54. P

55. 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D小于等于2.5微米

56. Q

57.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58. R

59. 人口(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均衡发展

60.人口均衡、()、环境友好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资源节约

61. 62. S

63.生态文明(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制度建设

64.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65.生态系统具有(C ),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闭观念。 C开放性

66. 生态系统的( )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A整体性

67.所谓( )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

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生态修复

68.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 )。C持续性

69. T

70.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 ),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 3~10倍

71. 碳水化合物属于( )。C有机无毒物

72. W

73.我国于(A2015 )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74. 我国( )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B2002年

75. 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 76.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 ),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 77. A不大;接近饱和

78.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 )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B2020年

79.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D)。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 80.

81. X 82. Y

83.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 )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以重点开发促进面上保护,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B区域层面

84. 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 )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约束机制

85.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 )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C分配方式

86. 一般认为,( )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

87. 一般无机盐属于( )。A无机无毒物

8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

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 );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 )。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89. Z

90.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

91.在西方,“文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ivil”、“civilis”,原意指在城市享有合法权利的公民。

92. ( )

93. 《》是环保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

94. ( )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D违法必究

95. (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A公民环境权

96. ( )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C扩散污染源

97.( ),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

98.(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99. ( D)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D非排他性

100. ()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

101. (A ),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A狭义的生态文明 102. (D )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D危险固体废弃物 103. (B)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 A风速B温差C气压D降水

104. ()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105. ()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节约

106. ( A)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A有机食品

107. ( A)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生态补偿机制

108. (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A生态修复 109. (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D十七大

110. ()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环境友好

1. 多选题

2. B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ABCD )。 (多选 )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3. 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 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 (多选 ) 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 4. G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 ABC)。 (多选 ) 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s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