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更新时间:2023-11-06 07: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绪 论
一、概念界定
1.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2.所谓中国现代文学,是发端于1917年以《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迄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学。(凌宇《中国现代文学史》)——侧重时间 3.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侧重学科性质
几点说明
1.发展中的学科,不成熟,学界并存有几个概念 2.教材名称:中国现代文学(1917-2000) 3.中国现当代文学 4.20世纪中国文学 5.现代中国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性质
1.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A.20世纪中国的一切问题总体上都是围绕“现代化”问题而发生的历史性变动,特别是人的心灵的变动,这些变动自然构成了现代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历史内容。 B.文学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并在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C.从价值观念到话语模式的全面转型——“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1.第一个十年(1917.1—1927.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时期:反传统、启蒙、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等主题;文学革命;破旧立新);
2.第二个十年(1928.1—1937.7):三十年代文学(现代文学的鼎盛、繁荣时期:左翼革命文学的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主流地位、各种创作竞相发展);
3.第三个十年(1937.7——1949.7):四十年代文学(现代文学的沉寂反思期:抗日救亡、文化反思、沉入现实、走向民间等话题)。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法
1.以文学思潮为主线引出作家与作品; 2.阅读、思考与写作相结合。
思考题
1.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之“现代”的含义你如何理解? 2.对于“文学的现代化”,你是如何理解的?
3.对于“现代文学三十年”分期,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1927.4)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风貌
小知识:
1.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A.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B.环境:西强东弱,西学东渐;民族危机感;寻求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出版业的发达;法律保障;新式教育
C.自由撰稿人:科举废除,知识分子角色转换
D.文学观念的变革: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黄遵宪:“言文合一”、“我手写我口”。裘廷梁:“白话为维新之本”。 E.翻译文学的兴盛:严复、林纾
2.文学革命的直接动因:“五四”新文化运动
A.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B.肇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C.思想启蒙的两个方面:⑴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⑵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D.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E.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F.这样新文化运动就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
G.1917年1月,“文学革命”发难之作《文学改良刍议》问世。由此掀开中国文学的新篇章。
二、“文学革命”的过程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
A.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的角度,在语言形式上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八不主义”)着手。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
A.从现代思想革命的角度考察“文学革命”,强调“文学革命”之必要性和紧迫性,表明了更加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提出“三大主义”。
3.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的“双簧信”(1918年3月) 4.其它
A.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B.周作人《思想革命》《人的文学》(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和事实”)。
5.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战
A.三次论战实质是新旧文学思想之间的冲突 B.1919年初与林纾:蔡元培、李大钊、鲁迅
C.1922年,与《学衡》派(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 D.1923年与《甲寅》派章士钊
三、“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的推广
A.1917年《新青年》、《每周评论》后白话报刊纷纷问世,1919年有400多种。 B.1920年1月,低年级国文课本统一运用白话文。
C.1924年新文学作家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 D.“文学革命”促成了言文合一的“国语运动”。
2.外国文艺思潮的引介
A.大规模的文学翻译活动构成了“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大力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如何“发现了人”,人道主义如何主张“灵肉一致”等。
C.19世纪现实主义特别是俄罗斯、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大量译介。
3.社团流派的兴起
A.1921年以后,文学社团大量涌现,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创作流派。 B.标志着新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队伍;
C.标志着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侧重建设新文学、侧重创作实践的阶段。
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周作人等12人。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另创办《文学旬刊》与《诗》月刊,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它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
2.理论上,主要是沈雁冰;创作上,有冰心、庐隐、叶绍钧、王统照、王鲁彦、许杰等作家。 3.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推崇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创造社
1.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以及后期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
2.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推崇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后期转向“革命文学”的倡导上。
3.理论上,有郭沫若、成仿吾、后期的李初梨、冯乃超;创作上,有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
新月诗派
1.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最初只是一个社交性团体。后逐渐分化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以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开辟的《诗镌》为代表刊物。宣称“要把创作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思想上倾向于自由主义,因提倡新格律诗,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创作上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梦侃、陈梦家、孙大雨等。
其他社团流派
1.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有《语丝》,着重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的随笔性的“语丝体”,对现代散文的影响甚大。
2.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代表诗人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蕙的风》)、冯雪峰,“专心致志做情诗”,出版诗合集《湖畔》。
3.民众戏剧社:1921年成立于上海。代表人物有欧阳予倩、沈雁冰、熊佛西等,五四时期最早从事现代戏剧运动的团体。
4.浅草——沉钟社:1922年上海成立浅草社,1934年沉钟社解散,代表人物有陈翔鹤、冯至、陈炜谟、杨晦、林如稷等,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持久的社团”。
5.南国社:1927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田汉、陈白尘、洪深、郑千里等,1928年办《南国月刊》,我国新文学最早注重艺术演出实践的戏剧文学团体。
4.文学理论的初步建设
A.胡适:“白话文学论”、“历史的文学观念” B.陈独秀、李大钊: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 C.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5.文学创作的初步成就
A.1918年5月,鲁迅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问世。接着继续创作数部白话小说。 B.报刊陆续推出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1.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化
2.从文学观念上看,否定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思想,确立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文学思想;
3.从文学内容上看,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和人物形象谱系,使新文学具有了批判启蒙意识; 4.从语言形式上看,摈弃了文言文和传统的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系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与形式。
五、文学风貌
1.发展的阶段性:三个阶段
A.1917—1920年:“文学革命”的倡导及早期创作实践期。胡适为代表(包括刘半农、刘大白、周作人等)的早期白话诗创作、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问题小说”创作的出现。
B.1921—1926年:文学流派竞起与创作繁荣期。鲁迅的《呐喊》《彷徨》;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冰心的《繁星》《春水》《超人》、《湖畔集》以及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作家的大量涌现。五四文学叛逆、反抗、创造精神的高扬以及五四落潮后的苦闷、颓废、幻灭、感伤情绪的前后更迭。
C.1926—1927年:五四文学的转型变异期。部分作家坚持五四文学精神,部分则转向“革命文学”的倡导(蒋光慈《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1925)、郭沫若《革命与文学》(1926))。新月派诗歌走向“理性的节制”,象征主义诗歌也前后出现。
2.基本风貌
A.时代理性精神的凸显 B.感伤情调的流行泛滥 C.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 D.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思考:
1.如何理解“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 2.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3.如何理解“文学革命”所取得的实绩与意义。
“启蒙”(Enlightenment)
其含义是阐明、澄清、照亮。它给人启发和启示。演变成专有名词“启蒙运动”时,它的意思是思想解放运动、社会解放运动。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西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因此,启蒙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蒙昧走向清醒,从愚昧走向智慧的含义。
第二章 鲁迅
他人眼里的鲁迅
1.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现代中国的圣人”
2.刘半农:魏晋文章,托尼学说
3.大江健三郎: “我作为一名步入老境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开始,六十多年来一直崇敬着一位中国的文学家,那就是思维最敏锐、民族危机感最强烈的鲁迅”,“阅读鲁迅已经伴随我的一生”。
4.曹聚仁(《鲁迅评传》):“文化斗士”
5.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6.孔庆东:“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 7.汪晖:反抗绝望
鲁迅评传——曹聚仁
1.鲁迅在衣着上虽然不修边幅,但眼睛特别有精神。 2.鲁迅擅长说笑话,大家笑,但他自己不笑。
3.鲁迅的书房,收拾得井然有序,纹丝不乱,不像钱玄同、胡适那样一塌糊涂。
4.他写作时虽然烟茶并进,通宵达旦,但也注意调剂生活,不忙时看看电影,而且买最贵的票,侦探片、打斗片、滑稽片、生活风景片,他都喜欢看。“把心神松下去,好好欣赏一番的”。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2.鲁迅先生这一看,他就生气了,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我们这边看着: 3.“不要那样装她??” 4.许先生有点窘了。 5.我也安静下来。
6.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其他
1.苏雪林: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2.梁实秋: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在小说方面,??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
一、生平概览
1.绍兴时期(17岁之前):经历家道中落,体验世态炎凉 2.南京时期(4年):眼界初开,接触进化论
3.日本时期(7年):别求新声于异邦——进化论、尼采个性主义;
4.回国初期(近10年):教书、官员;眼见革命成败,沉默蓄势(从绍兴到南京再到北京) 5.1918-1936(18年):以笔为伍,开创中国文学新局面(北京-厦门-广州-上海)
二、主要著述
1.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正在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1-0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6-22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提高训练102-28
打造泡学话术惯例最强合集~12-03
欠条格式范本02-13
河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文件04-04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范本8篇04-03
心理学讲义10-30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范本02-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现当代
- 文学史
- 中国
-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试卷化学
- 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七年级地理下册《7.2 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图文
- 系统技术部系统集成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初级会计学 第五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 2006年7月华为上岗政试题(附答案)
- 《临床营养学》作业题+答案
- 统计学第3阶段测试题及答案
- 厦门大学《国际贸易实务(本科)》 课程复习题及答案
- 晨读对韵(拼音版)
- 09青春风采大赛决赛策划(20)
- 超星慕课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答案
- 本科离散数学复习题(20120629)
- 综合实践课教案
- 西软客房软件的总台综合练习1
- halcon车片识别和二维码识别大作业 - 图文
- 工龄的相关业务知识
- c语言单片机实例
- LTE设备实训手册
- 《春末闲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