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习题集2修改版
更新时间:2024-01-30 1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物化视图怎么修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相平衡
一、选择题:
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 (A) Φ=2 (B) Φ=3 (C) Φ=4
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和B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 )
????????(A ) ?A??B (B) ?A??A (C) ?A??B (D) ?A??B
3. 在101325Pa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 (A) 0 (B) 1 (C) 2
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 (A) 0 (B) 1 (C) 2 (D) 3
5. 系统是N2和O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 (A) 1 (B) 2 (C) 3 (D) 4
6. 在101325 Pa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为 ( ) (A) 0 (B) 1 (C) 2 (D) 3
7. NH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4Cl(s) → HCl(g) + NH3(g) ( ) (A) K=3, Φ=2, f=2 (B) K=2, Φ=2, f=1 (C) K=1, Φ=2, f=1 (D) K=4, Φ=2, f=1
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 ) (A) K=1, Φ=2, f=1 (B) K=2, Φ=2, f=1 (C) K=2, Φ=2, f=0 (D) K=4, Φ=2, f=1
9. 已知在318 K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则此溶液: ( )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
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苯与5 mol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 )
(A) yA = 0.5 (B) yA < 0.5 (C) yA > 0.5 (D) 无法确定
11. 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沸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 沸点与溶液组成无关 (B) 沸点在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C) 小于任一纯 组分的沸点 (D) 大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
12. 由A及B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 x为液相组成,y为气相组成,若p*A > p*B( * 表示纯态),则: ( ) (A) xA > xB (B) xA > yA (C) 无法确定 (D) xA < yA
13. 液体A与B混合形成非理想混合物,当A与B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同种分子之间作用力时,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而言: ( ) (A) 产生正偏差 (B) 产生负偏差 (C) 不产生偏差 (D) 无法确定
14. 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 ( )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15. 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一定
16. 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0 种
17. 两组分理想溶液,在任何浓度下,其蒸气压: ( ) (A) 恒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B) 恒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C) 介于两个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D) 与溶液组成无关
18. 具有最低恒沸温度的某两组分体系,在其T-x相图最低点有 ( ) (A) f=0; xg=xl (B) f=1; xg = xl (C) f=0; xg > xl (D) f=1; xg > xl
19. 一定温度下,二元理想液态混合物中若纯B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纯A的饱和蒸汽压 (pB*>pA*),则当xB增大汽液两相达平衡时,系统压力 ( )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大 (D) 不一定 20. 由A、B二组分组成一理想液态混合物。若pB*> pA*,则系统总蒸气压p总 有 ( ) (A) p总< pB* (B) p总< pA* (C) p总= pB*+ pA* (D) pB*> p总> pA*
21. 组分A与组分B形成完全互溶体系,一定温度下, 若纯B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纯A的饱和蒸汽压 (pB*> pA*), 当此组分构成的混合液,处于汽液平衡时
( )
(A) yB>xB (B) yB < xB (C) yB = xB (D) ABC都有可能
22. 将过量NaHCO3(s)放入一真空密封容器中,在50 ℃下, NaHCO3按下式进行分解: 2NaHCO3(s)?Na2CO3(s)+CO2(g)+H2O(g), 系统达到平衡后,则其组分数K和自由度f为 ( ) (A) 3, 2 (B) 3, 1 (C) 2, 0 (D) 2, 1
23. 在上题中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加入CO2(g)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后,则系统的组分数K=( ), f=( ).
(A) 3, 2 (B) 3, 1 (C) 2, 0 (D) 2, 1
24. 在温度T下, CaCO3(s), CaO(s), 及CO2的平衡系统的压力为p,已知它们之间存在反应: CaCO3(s)?CaO(s)+CO2(g)
若往该平衡系统加入CO2(g), 当重新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压力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5. 在液态完全互溶的两组分A,B组成的气液平衡系统中,在外压一定下,于该气液平衡系统中加入组分B(l)后,系统的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平衡气相中的组成yB( )它在液相中的组成x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数据不全无法确定
26. A(低沸点)与B(高沸点)两种纯液体组成液态完成互溶的气液平衡系统。在一定的温度下,将B(l)加入平衡系统中,测得系统的压力增大,说明此系统 ( ) (A) 一定具有最大正偏差 (B) 一定具有最大负偏差
(C) 有可能是最大正偏差也有可能是最大负偏差 (D) 数据不够,无法确定
27. 已知苯一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3 K, 乙醇的沸点是351.6 K, 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 %(摩尔分数),沸点为341.2 K。 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2,液相中含乙醇为 x2。 问: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 (A) y2 > x2 (B) y2 = x2 (C) y2< x2 (D) 不确定
28.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 ) (A) 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
29. 一单相体系,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 ( ) (A) 3 (B) 4 (C) 5 (D) 6
30. 对于相律,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 (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 (B) 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 (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
(D) 平衡的各相中,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
31. 关于三相点,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 (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 (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
(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
32. 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每条曲线上,自由度f=1 (B) 在每个单相区,自由度f=2
(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Hm(相变)和△Vm的正负号相反 (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
33. Clapeyron方程不适用于 ( ) (A) 纯组分固(α)=纯组分固(β)可逆相变 (B) 理想溶液中任一组分的液-气可逆相变 (C) 纯物质固-气可逆相变
(D) 纯物质在等温等压下的不可逆相变
34. 对于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 (A) 在等压下有确定沸点的液态系统一定是纯物质 (B) 任何纯固体物质都有熔点
(C) 在一定温度下,纯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与液体所受外压力无关 (D) 纯固体物质的熔点可以有很多个
35. 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定压下,纯固体物质不一定都有确定的熔点 (B) 定压下,纯液态物质有确定的唯一沸点 (C) 定压下,固体混合物都不会有确定的熔点 (D) 定温下,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与外压有关
36. 当用三角形坐标来表示三组分物系时,若某物系其组成在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上变动时,则该物系的特点是 ( ) (A) B的百分含量不变
(B) A的百分含量不变 (C) C的百分含量不变 (D) B和C的百分含量不变
37. 在一定压力下,在A, B二组分溶液的温度-组成图的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处,气-液两相组成的关系为:气相摩尔分数yB( )液相摩尔分数xB。 (A) < (B) > (C) = (D) >>(远远大于) 38. 在一定压力下,若在A, B两组分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即T-xB图)中出现最高恒沸点,则其蒸气总压对拉乌尔定律必产生( )偏差。 (A) 一般正 (B) 一般负 (C) 最大正 (D) 最大负
39. 氢气和石墨粉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发生化学发应,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 ) (A) K=2 (B) K=3 (C) K=4 (D) K=5
40. 若上述体系中,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生成n种碳氢化合物。平衡时组分数为多少? ( ) (A) K=2 (B) K=4 (C) K=n+2 (D) K=n
41. 一个含有K+,Na+,NO3-和SO42-四种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为多少?
( ) (A) K=3 (B) K=4 (C) K=5 (D) K=6
42. 若在水中溶解KNO3和Na2SO4两种盐,形成不饱和溶液,则该体系的组分数为多少? ( ) (A) K=3 (B) K=4 (C) K=5 (D) K=6
43. 碳酸钠与水可组成下列几种水合物:Na2CO3?H2O, Na2CO3?7 H2O, Na2CO3?10 H2O。问在101 kPa下,与Na2CO3的水溶液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以有几种? ( ) (A) 没有 (B) 1种 (C) 2种 (D) 3种
44. 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比较准确? 相律可应用于 ( ) (A) 封闭体系 (B) 开放体系
(C) 非平衡开放体系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体系
45. 单一组分物质的熔点温度 ( )
(A) 是常数 (B) 仅是压力的函数 (C) 同时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
(D) 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函数 上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46. 某种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 ( ) (A) 仅是温度的函数 (B) 仅是压力的函数 (C) 同时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D) 除了温度和压力外,还是其他因素的数 上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47. NaCl水溶液和定压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多少? ( ) (A) f=1 (B) f=2 (C) f=3 (D) f=4
48. 在实验室的敞口容器中,装有单组分液体。如对其不断加热,将看到什么现象 ( )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49. 在一个固体的透明真空容器中,装有少量单组分液体。如对其不断加热,可见到什么现象? ( )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50. 上题中,如使容器不断冷却,可得什么现象? ( ) (A) 沸腾现象 (B) 三相共存现象 (C) 临界现象 (D) 升华现象
51. 克-克方程可适用下列哪些体系? ( ) (A) I2(s) → I2(g) (B) C(石墨)→C(金刚石) (C) I2(s) → I2(l) (D) I2(l) → I2(g) (E) I2(g)(n, T1, p1) → I2(g)(n, T2, p2) (F) I2(l) + H2(g) → 2HI(g)
52. 同一只液化石油气罐,每一次都用到无气流出时才去灌气。但冬季灌气时,
该罐可装8 kg,夏季灌气时,可装10 kg。产生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 (A) 气罐热胀冷缩 (B) 液化气是多组分 (C) 磅秤不准 (D) 气温的影响
53. 接上题。为了使该气罐冬季也能装10 kg,采取什么办法比较正确? ( ) (A) 把罐内残余物倒出 (B) 用火烘烤罐体放气 (C) 用气时,将罐放在热水中浸泡 (D) 换大号气罐
54. 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相图说明的是什么体系 ( ) (A) 封闭体系 (B) 开放体系
(C) 未达平衡的开放体系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体系
55. 相图与相律之间是什么关系? ( ) (A) 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B)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相图不能违背相律 (C)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D) 相图决定相律
56. 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 通过相图可确定一定条件下体系由几相构成 (B) 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 相图可表示出达到相平衡所需的时间长短
(D) 通过杠杆规则可在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数量多少
57. 物质A与B的体系在蒸馏时可按一定比例构成低共沸混合物E。已知纯物质时,A与B的沸点之间的关系为Tb(B)> Tb (A)。若将任意比例的A+B体系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则塔顶馏出物应是什么? ( ) (A) 纯B (B) 纯A (C) 低共沸混合物E (D) 不一定 58. 若A与B可构成高共沸混合物E′,则将任意比例的A+B体系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塔顶馏出物应是什么? ( ) (A) 纯B (B) 纯A (C) 高共沸混合物E′ (D)不一定 59. 组分A与B可形成共沸混合物E。现欲将A+B的体系进行共沸蒸馏,将二组分分离,则E应是什么? ( )
(A) 高共沸混合物 (B) 低共沸混合物 (C) 无论是高共沸混合物或低共沸混合物均可 (D) 无论是高共沸混合物或低共沸混合物均不可
60. 组分A与B体系用共沸蒸馏法分离,所用的两个精馏塔中只有塔1有进料口。现若将任意比例的A+B物料加入塔中,则从塔1底部应得到什么物质?
( )
(A) 纯A (B) 纯B
(C) 共沸混合物 (D) 不一定是纯A或纯B
61. 当外压恒定时,同一比例的A与B组成的溶液其沸点和冷凝点有何关系? ( ) (A) 一定重合 (B) 一定不重合 (C) 不一定重合
62. 已知温度为T时,液体A的蒸气压为13330 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665 Pa。设A与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 ) (A) 1/3 (B) 1/2 (C) 2/3 (D) 3/4
63. 固熔体是几相? ( ) (A) 一相 (B) 二相 (C) 三相 (D) 四相
64. 用什么仪器即可以区分固熔体和低共熔混合物? ( ) (A) 放大镜 (B) 金相显微镜 (C) 超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65. 组分A与B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稳定混合物:A2B(s),AB(s) , AB2(s),AB3(s), 设所有这些化合物都有相合熔点,则此A-B体系的低共熔点最多有几个?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66. 在水与苯胺的相图。C点为最高临界溶解点,温度为T0,C点下面的区域为两相区。若在某项化工工艺中欲用水萃取苯胺中的物质,则操作的最佳温度应如何选择? ( ) (A) T>T0 (B) T< T0 (C) T= T0
二、填空题:
1. 把任意的N2(g)、H2(g)和NH3(g)于723 K时放入压力为300×105 Pa的压力反应器内,达到平衡后,其中的化学物种数为_;组分数为_;相数为_;自由度数为_。若原先只充入NH3(g),使其反应,则上述各量分别为_; _; _; _。 2. 纯物质两相平衡的条件是( )。
3. 在真空密闭容器中故人过量的NH4I(s)与NH4Cl(s),并发生以下的分解反应: NH Cl(s)=NH (g)+HCl(g)
43I(s)=NH NH 4 3 (g)+HI(g)
达平衡后,系统的组分数C=( ),相数P=( ),自由度数F=( )。 4. Na2CO3(s)与H2O(1)可生成Na2CO3(s)·H2O(s)、Na2CO3(s)·7H2O(s)、Na2CO3(s) ·10H2O(s),则30 ℃时,与Na2CO3水溶液、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有( )种。
5. 在抽空的容器中放入NH4HCO3(s),发生反应NH4HCO3(s)=NH3(g)+CO2(g)+H2O(g)且达到平衡,则这个系统的组分数=( );自由度数=( )。
6. 将一定量NaCl(s)溶于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假设NaCl完全电离,H2O(l)可建立电离平衡,离子无水合反应,则系统的C=( );F=( )。 7. 自由度数的文字定义式是:( );相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8. 含有KNO3和NaCl的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时,平衡体系的自由度为 ( )。
9. NaHCO3(s)在真空容器中部分分解为NaCO3(s)、H2O(g)和CO2(g)达平衡时,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为( )。
10. 在液态完全互溶的两组分A,B组成的气液平衡系统中,外压一定时,于该气液平衡系统中加入组分B(1)后,系统的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平衡气相中的组成yB( )它在液相中的组成xB。
11. A(1)与B(1)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温度T下,纯A(1)的饱和蒸气压为pA*,纯B(1)的饱和蒸气压为pB*=5 pA*。在同温度下,将A(1)与B(1)混合成一气液平衡系统,测得其总压为2 pA*,此时平衡蒸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yB=( ) 12. 在温度T下,A、B两组分在液相完全互溶,而且它们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pA*与pB*,且pA*> pB*。在一定温度下,由A、B组成的气液平衡系统,当系统组成xB<0.3时,往系统中加入B(1)则系统压力增大;反之,当系统组成xB>0.3时,注系统中加入B(1)则系统压力降低,这一结果说明该系统是具有( )恒沸点。
13. 对三组分相图,最多相数为( );最大自由度数为( );它们分别是( )等强度变量。
填空题答案: 1. 3,2,1,1; 3,1,1,0 2.
3. C =2, P =3, F =1 4. 1 5. 1;1 6. 2;3
7. 能够维持系统原有相数而可以独立改变的变 量;F=C-P+2 。 8. 4 9. 2;3;1 10. ﹥ 11. yB=0.625 12. 最高
13. 5;4;温度、压力及两个组成
三、判断题:
1. 多组分系统,物种数会因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异,组分数却是一定的。 ( √ ) 2. 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 × ) 3. 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 × ) 4. 在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1,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确定的
???A??A值。 ( × ) 5. 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态混合物。
( √ )
6. 二组分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力介于二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 √ )
7. 双组分相图中恒沸混合物的组成随外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 √ ) 8. 依据相律,恒拂混合物的沸点不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 × ) 9. 依据相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气压应该是定值。 ( √ ) 10. 相是指系统处于平衡时,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都均匀的部分。 ( √ ) 11.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汽压大于任意纯组分的蒸汽压。 ( × ) 12. 在一定温度下,由纯液态的A与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pA*< pB*,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yB总是大于液相组成xB。 ( √ ) 13. 如同理想气体一样,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 × ) 14. 在一定压力下,A—B二组分溶液的温度—组成图的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处,气—液两相组成相等。 ( √ ) 15. 在一定压力下.若在A—B二组分系统的温度—组成图中出现最高恒沸点,则其蒸气总压对拉乌尔定律必产生最大负偏差。 ( √ ) 16. 水的冰点与水的三相点没有区别。 ( × ) 17. 二组分沸点—组成图中,处于最高或最低恒沸点时其自由度为零。 ( √ ) 18. 含不挥发性溶质的理想稀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 √ ) 19. 克拉佩龙(Clapeyron)方程式对于任何纯物质的任何两相平衡均适用。
( √ )
20. 组分数K就是表示在一个平衡体系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数。 ( × ) 21. 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 × ) 22. 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 × ) 23. 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 × ) 24. 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 )
25. 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 × ) 26. 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 √ ) 27.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装满了373.15 K的水,一点空隙也不留,这时水的蒸气压等于零。 ( × ) 28. 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纯水的蒸气压为p*,若在水面上充入N2(g)以增加外压,则纯水的蒸气压下降。 ( × ) 29. 小水滴与水汽混在一起成雾状,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所以是一个相。 ( × ) 30. 面粉和米粉混合得十分均匀,肉眼已无法分清彼此,所以它们已成为一相。
( × )
31. 将金粉和银粉混合加热至熔融,再冷却至固态,它们已成为一相。 ( √ ) 32. 1 mol的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在298 K时,只有一个蒸气压。( √ ) 33. 1 mol的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再加入少量的KNO3(s),在一定的外压下,当达到气-液平衡时,温度必有定值。 ( × ) 34. 纯水在三相点和冰点时,都是三相共存,根据相律,这两点的自由度都应该等于零。 ( × ) 35. 在克拉贝龙方程中:dp/dT=ΔH/TΔV,ΔH和ΔV的符号可相同或不同。 ( √ ) 36. 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 )
电化学
一、选择题
1. 已知CuSO4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为m, 则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 (A) m (B) 3m (C) 4m
2. 法拉第(Faraday)常数F表示 ( ) (A) 1mol电子的电量 (B) 1mol电子的质量 (C) 1mol电子的数量 3. 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最大 ( ) (A) 0.1M KCl水溶液 (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 (D) 0.001M KCl水溶液
4. 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 ) (A) κ增大,Λm增大 (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 (D) κ减少,Λm减少
5.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 )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6. 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 ) (A) c + a - b (B) 2a - b + 2c (C) 2c - 2a + b (D) 2a - b + c
7. 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 ) (A) 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
(B) 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 (C) 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越大 (D)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8. 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3PO4的活度aB为 ( ) (A) 4m4γ±4 (B) 4mγ±4 (C) 27mγ±4 (D) 27m4γ±4
9. 将AgCl溶于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在哪个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 ) (A) 0.1M NaNO3 (B) 0.1M NaCl (C) 0.01M K2SO4 (D) 0.1M Ca(NO3)2
10. 浓度为1 mol·kg-1的CuSO4浓度的离子强度I1,浓度为1 mol·kg-1的NaCl浓度的离子强度I2,那么I1与I2的关系为 ( ) (A) I1 = ?I2 (B) I1 = I2 (C) I1 = 4I2 (D) I1 = 2I2
11. 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 ) (A) 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B) 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ΔrGm = 0
12. 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 ( ) (A) Zn|Zn2+||Cu2+| Cu (B) Zn|H2SO4| Cu
(C) Pt,H2(g)| HCl(aq)| AgCl,Ag (D) Pb,PbSO4| H2SO4| PbSO4,PbO2
13. 对韦斯登标准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温度系数小 (B) 为可逆电池
(C) 正极为含12.5 % 镉的汞齐 (D) 电池电动势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14. 电极①Pt,Cl2(g)|KCl(a1)与②Ag(s),AgCl(s)|KCl(a2),这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
相界面有 ( ) (A) (1)2个 (2) 2个 (B) (1)1个,(2)2个 (C) (1)2个 (2) 1个 (D) (1)1个,(2)1个
15.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 (A) 2H+ + 2e → H2 (B) Pb→Pb2+ + 2e (C) PbSO4 + 2e→Pb + SO42-
(D) PbO2 + 4H+ + SO42- + 2e→PbSO4 + 2H2O
16.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是 ( ) (A) Zn| ZnCl2(aq)| Cl2(p),Pt
(B) Zn| ZnCl2(aq)| KCl (aq)| AgCl,Ag (C) Ag,AgCl| KCl(aq)| Cl2(p),Pt (D) Pt,H2( p)| HCl (aq)| Cl2(p),Pt
17. 25 ℃时电池反应 H2(g) + ?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E1,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2是 ( ) (A) E2 = - 2E1 (B) E2 = 2E1 (C) E2 = - E1 (D) E2 = E1
18. 下列反应 AgCl(s) + I - → AgI(s) + Cl - 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 ) (A) AgI(s)|I - | Cl - | AgCl(s) (B) AgI(s)|I - ||Cl - | AgCl(s)
(C) Ag(s),AgCl(s)|Cl - || I - | AgI(s),Ag(s) (D) Ag(s),AgI(s)|I - ||Cl - | AgCl(s),Ag(s)
19. 可以直接用来求Ag2SO4的溶度积的电池是 ( ) (A) Pt|H2(p)|H2SO4(a)| Ag2SO4(s)|Ag (B) Ag|AgNO3(a)||K2SO4(a)|PbSO4(s),Pb(s) (C) Ag(s),Ag2SO4(s)|K2SO4(a)||HCl(a)|AgCl(s),Ag(s) (D) Ag|AgNO3(a)||H2SO4(a)|Ag2SO4(s),Ag(s)
20. 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
热 ( ) (A) 放热 (B) 吸热 (C) 无热 (D) 无法确定 21. 原电池Pt,H2(p)|H2SO4(0.01m)|O2(p),Pt 在298 K时,E = 1.228 V,并已知H2O(l)的生成热?H= - 286.06 kJ·mol-1,n = 2,那么该电池的温度系数是 ( ) (A) -8.53 × 10-4 V·K-1 (B) -4.97 × 10-3 V·K-1 (C) 4.12 × 10-3 V·K-1 (D) 8.53 × 10-4 V·K-1
22.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实际工作电压E’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反应热Q等于
( )
(A) ΔH - zFE’ (B) ΔH + zFE’ (C) TΔS (D) TΔS - zFE’
23. 下列电池中E最大的是 ( ) (A) Pt|H2(p)|H+(a = 1)||H+(a = 0.5)|H2(p)|Pt (B) Pt|H2(2p)|H+(a = 1)||H+(a = 1)|H2(p)|Pt
(C) Pt|H2(p)|H+(a = 1)||H+(a = 1)|H2(p)|Pt (D) Pt|H2(p)|H+(a = 0.5)||H+(a = 1)|H2(2p)|Pt
24. 法拉第定律限用于 ( ) (A) 液态电解质 (B) 无机液态或固态电解质 (C) 所有液态或固态电解质 (D) 所有液态、固态导电物质
25. 在一般情况下,电位梯度只影响 ( ) (A) 离子的电迁移率 (B) 离子迁移速率 (C) 电导率 (D) 离子的电流分数
26. 浓度为m的Al2(SO4)3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活度系数分别为γ+和γ-,则平均活度系数γ±等于 ( ) (A) (108)1/5m (B) (γ+2γ-3)1/5m (C) (γ+2γ-3)1/5 (D) (γ+3γ-2)1/5
27. 室温下无限稀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 (A) 1/3La3+ (B) 1/2Ca2+ (C) NH4+ (D) OH-
28. 科尔劳许定律Λm =Λm∞(1-Bc1/2)适用于 ( ) (A) 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
(C) 无限稀溶液 (D)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29. 在应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 ) (A) 标准电池 (B) 标准氢电极
(C) 甘汞电极 (D) 活度为1的电解质溶液
30. 0.001 mol?kg-1K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 (A) 6.0 x 10-3 (B) 5.0 x 10-3 (C) 4.5 x 10-3 (D) 3.0 x 10-3
31. 已知Λm∞(H2O, 291 K)=4.89 x 10-2(S?m2?mol-1),此时(291 K)纯水中的mH+=mOH-=7.8 x 10-8 mol?kg-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k为 ( ) (A) 3.81 x 10-9 S?m-1 (B) 3.81 x 10-6 S?m-1 (C) 7.63 x 10-9 S?m-1 (D) 7.63 x 10-6 S?m-1
32. 已知φCu2+/Cu0=0.337 V,φCu+/Cu0 =0.521 V,由此可知φCu2+/Cu+0等于 ( )
(A) 0.184 V (B) -0.184 V (C) 0.352 V (D) 0.153 V
33. 已知Cu的原子量为63.54,用0.5法拉第电量可从CuSO4 溶液中沉淀出多少克Cu? ( ) (A) 16 g (B) 32 g (C) 64 g (D) 127 g
34. 已知μLiCl(晶体)0=-384 kJ?mol-1,则Li-Cl2电池:Li | LiCl饱和溶液 | Cl2(101.325kPa) | M的标准电动势E0约为 ( ) (A) 1 V (B) 2 V (C) 3 V (D) 4 V
35. 往电池Pt, H2(101.325 kPa) | HCl(1 mol?kg-1) Ⅱ CuSO4(0.01 mol?kg-1) | Cu 的右边分别加入下面四种溶液,其中能使电动势增大的是 ( ) (A) 0.1 mol?kg-1CuSO4 (B) 0.1 mol?kg-1Na2SO4 (C) 0.1 mol?kg-1Na2S (D) 0.1 mol?kg-1 NH3?H2O
36. 电池Pt, H2(p1) ⅠHCl(a±)ⅠCl2(p2), Pt的反应可写成 (1) H2(p1) + Cl2(p2) →2HCl(a±) (2) 1/2 H2(p1) + 1/2 Cl2(p2) →HCl(a±)则 ( ) (A) ΔrGm,1 = ΔrGm,2 , E1 = E2 (B) ΔrGm,1≠ΔrGm,2 , E1= E2 (C) ΔrGm,1 =ΔrGm,2, E1≠E2 (D) ΔrGm,1 ≠ΔrGm,2 , E1 ≠E2
37. 欲求AgCl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电池为 ( ) (A) Pt, Cl2(p) | HCl(a1) || AgNO3(a2) | Ag (B) Ag, AgCl(s) | HCl(a) | Cl2(p), Pt (C) Ag, AgCl(s) | HCl(a1) || AgNO3(a2) | Ag (D) Ag | AgNO3(a1) || HCl(a2) | AgCl(s), Ag
38. 下列电池中液接电势不能被忽略的是 ( ) (A) Pt, H2 (p1) | HCl(m) | H2(p2), Pt
(B) Pt, H2 (p) | HCl(m1) || HCl(m2) | H2 (p), Pt (C) Pt, H2 (p) | HCl(m1) | HCl(m2) | H2 (p), Pt
(D) Pt, H2 (p) | HCl(m1) | AgCl, Ag-Ag, AgCl | HCl(m2) | H2(p), Pt
39. 为测定由电极 Ag | AgNO3(aq)及Ag, AgCl | HCl(aq)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
列哪一项不可采用? ( ) (A) 电位计 (B) 饱和KCl盐桥 (C) 标准电池 (D) 直流检流计
39. 温度T时电池反应A+B=C+D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E1θ, 则反应2C+2D=2A+2B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2θ, 则 ( ) (A) E2θ= E1θ (B) E2θ= -E1θ (C) E2θ= 2E1θ (D) E2θ=-2E1θ 40. 298K在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 ( ) (A) Na+的迁移数为定值 (B) Na+的迁移速率为定值 (C) Na+的电迁移率为定值 (D) Na+的摩尔电导率为定值
41. 下列电池中,电池电动势E与Cl-浓度无关的是 ( ) (A) Zn ︱ZnCl2(aq) ︱ AgCl(s) ︱Ag(s) (B) Zn ︱ZnCl2(aq) ‖KCl(aq) ︱Cl2(g,p) ︱ Pt (C) Ag ︱AgCl(s) ︱ KCl(aq) ︱Cl2(g,p) ︱ Pt (D) Hg ︱HgCl2(s) ︱ KCl(aq) ‖AgNO3(aq) ︱ Ag
42. 在一测定离子迁移数装置中,放有浓度为c的ZnCl2的水溶液,当在某一测量条件下,Zn2+的迁移速率刚好与Cl-1的迁移速率相等,则此时所测得的Zn2+的迁移数t (Zn2+)( ) t (Cl-1)。
(A) 2倍于 (B) 的1/2为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43. 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m = 0.05 mol?kg-1,离子强度I = 0.15 mol?kg-1,该电解质是 ( ) (A) NaCl (B) CuSO4 (C) CaCl2 (D) AlCl3
二、填空题
1.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相同浓度的Fe2+、Ca2+、Zn2+、Cu2+的电解质溶液,若不考虑超电势时,在惰性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如何?
2. 电池Ag(s),AgCl(s) ︱Cl-(aq) ‖Ag+(aq) ︱Ag可选用 _ 做盐桥。 3. 电池Ag(s) ︱AgNO3(aq) ‖KCl(aq) ︱Cl2(g), Pt的电池反应为 _
4. 298 K时,电池Pt, H2(g) ︱H2SO4(b) ︱Ag2SO4(s) ︱Ag的Eθ=0.6501V,Eθ{Ag+/Ag}=0.799V,则Ag2SO4的活度积Ksp为 _
5. 常用的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Hg2Cl2(s)+2e- →2Hg(l)+2Cl-(aq),设饱和甘汞电极、摩尔(1 mol/dm3)的甘汞电极和0.1 mol/dm3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分别为E1、E2、E3,则298 K时三者的相对大小为 ( )
6. 25 ℃时,要使电池Na(Hg)(α1) ︱Na+(aq)︱Na(Hg)(α2)成为自发电池,则α1 _ α2。(填<,>或=)
7. 有一自发原电池,已知其温度系数为负值,则该反应的 ΔrHm _ 0 (填<,>或=)。
8. 电池反应(1)Cu ︱Cu2+ ‖Cu2+ , Cu+ ︱ Pt,(2)Cu ︱Cu+ ‖Cu2+ , Cu+︱ Pt的电池反应均可写成Cu + Cu2+ = 2 Cu+,则298K时如上两电池的E1θ_E2θ,ΔrGm,1θ_ΔrGm,2θ。
9. 在温度T下,若将浓度为cB的某强电解质B的溶液稀释至浓度为1/2 cB时,则稀释后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k(稀)( )稀释前的溶液电导率k (浓);而摩尔电导率Λm (稀) ( ) Λm (浓)。
10. 在电解池中,其电极间距离为1 m,外加电压为1 V,池中放有m=0.01 mol·kg-1NaCl溶液。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电极距离从1 m改为2 m,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u( ),正、负离子的迁移数t( )。
11. 在25 ℃下,将电导率κ(KCl)=0.141 S·m-1的KCl装入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 Ω,而在同一电导池中放入浓度为0.10 mol·dm-3的NH3·H2O溶液,测得其电阻为2030 Ω,则NH3·H2O的摩尔电导率Λ
m为(
)
12. 若原电池 Ag(s)︱AgCl(s)︱HCl(a)︱Cl2(g,p)︱Pt(s)的电池 反应写成以下两种反应式
1Ag(s)+Cl2(g)瓺AgCl(s) (1) rGm(1) E(1) 22Ag(s)+Cl2(g)瓺2AgCl(s) (2) rGm(2) E(2)则ΔrG(1) ( ) ΔrG(2); E(1)( )E(2)
13. 已知下列两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E10和E20
PtH2(g,pΘ)H+{a(H+)=1}Fe3+{a(Fe3+)=1},Fe+{a(Fe+)=1}Pt (1)PtH2(g,pΘ)H+{a(H+)=1}Fe3+{a(Fe3+)=1}Fe (2) PtH2(g,pΘ)H+{a(H+)=1}Fe2+{a(Fe2+)=1}Fe (3)上述原电池(3)的标准电动势E30与E10和E20的关系式为( )
填空题答案“ 1. Fe2+>Cu2+>Zn2+>Ca2+ 2. NH4NO3或KNO3
3. Ag(s) + 1/2 Cl2(g) = Ag+ + Cl- 4. 9.58×10-6 5. E1< E2< E3 6. > 7. < 8. ≠, =
9.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大于 10. 变小, 不变
m2mol-1 11. 364.7 S鬃12. E(1)= E(2), 2ΔrG(1)= ΔrG(2) 13. EQ(3)=
三、判断题
1. 由公式 Λm=κ/c可知,对强电解质,若浓度增大一倍,离子数目增大一倍,其电导率也增大一倍,故Λm不随浓度变化。 ( × ) 2. 只要在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与充电时的反应互为可逆,则该电池就是可逆电池。
( × )
3. 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 √ )
4. 无限稀释时,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可由作图外推法得到。 ( × )
3Q1E(2)-EQ(1) 225. 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 × ) 6.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 × ) 7.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 √ ) 8.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 ) 9. 电解池通过l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 × ) 10.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用于强电解质。 ( × ) 11. 对于电池Zn|ZnSO4(aq)||AgNO3(aq)|Ag,其中的盐桥可以用饱和KCl溶液。 ( × ) 12. 用Pt电极电解CuCl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2 。 ( √ ) 13. 在一定温度下稀释电解质溶液,摩尔导电率Λm肯定会增大,而电导率k值的变化则不一定。 ( √ ) 14. 摩尔电导率Λm=k/c,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式中的c表示已解离部分的浓。 ( × ) 15. 在一定温度下,1-1价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值的大小反映了溶液浓度的大小和离子迁移率的大小。 ( √ ) 16. 工业电解槽可通过104 A以上的大电流,可见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是很大的。 ( × ) 17. 电解时在电极上首先发生反应的离子总是承担了大部分的电量迁移任务。 ( × ) 18. 一定的温度下,给定离子B在一定溶剂的无限稀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和电迁移率都是常数。 ( √ ) 19. 电池的电动势决定于电池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对应着一定的电池总反应必有确定的电动势 ( × ) 20. 电极反应是可逆反应的电极不一定能选作参考电极。 ( √ ) 21. 对于给定的电极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随温度而变。 ( √ )
22. 对任一种有液接的浓差电池,加盐桥比不加盐桥的电动势大。 ( × ) 23. 恒温下,电解质的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电导率增大,摩尔电导率减少。 ( × ) 24. 以Λ
m
对 c 作图,用外推法可以求得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 × )
25.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既可应用于无限稀释的强电解质溶液,又可应用于无限稀释的弱电解质溶液。 ( √ ) 26. 浓度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电位梯度,则离子电迁移速率要随之变化,因此离子的迁移数也要改变。 ( × ) 27. 电导率k=Kcell/R,所以电导率k与电导池常数Kcell成正比关系。 ( × )
表面现象
一、选择题
1. 下列措施中,不一定会使溶胶发生聚沉的是 ( ) (A) 加热溶液 (B) 加入电解质 (C) 加入大分子溶液
2. 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p?2? ( )
r(A) 一定大于零 (B) 一定小于零 (C) 一定不等于零
3. 附加压力Δp与液面曲率半径和表面张力的关系为 ( )
(A) ?p?? (B) ?p?2? (C) ?p??
rr2r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 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5.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 ℃ 和75 ℃ 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 ) (A) 相同 (B) 无法确定
(C) 25 ℃ 水中高于75 ℃ 水中 (D) 75 ℃ 水中高于25 ℃ 水中
6. 某温度压力下,有大小相同的水滴、水泡和气泡,其气相部分组成相同,见图。它们三者表面自由能大小为 ( ) (A) Ga = Gc < Gb (B) Ga = Gb > Gc (C) Ga < Gb < Gc (D) Ga = Gb = Gc
7.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凸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 (B) 凹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外部压力 (C)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 (D)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等于外部压力
8.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 ) (A) 产生的原因与方向相同,而大小不同 (B) 作用点相同,而方向和大小不同 (C) 产生的原因相同,而方向不同 (D) 作用点相同,而产生的原因不同
9.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 ( )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 (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 (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 (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10. 开尔文方程 RTln(p/p0) = 2γ·M/(ρ·r) 不能运用的体系是 ( ) (A) 空气中分散有r = 10-5cm 的水珠体系
(B) 水中分散有r = 10-6cm 的油滴体系 (C) 水中分散有r = 10-5cm 的微晶体系 (D) 水中分散有r = 10-8cm 的气泡体系
11. 微小固体颗粒在水中的溶解度应 ( ) (A) 与颗粒大小成正比 (B) 与颗粒大小无关
(C) 随表面张力增大而增大 (D) 与固体密度成正比
12. 下列摩尔浓度相同的各物质的稀水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表面发生负吸附
( )
(A) 硫酸 (B) 己酸 (C) 硬脂酸 (D) 苯甲酸 13.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 ) (A) 等于h (B) 大于h (C) 小于h (D) 无法确定 14. 用同一支滴管分别滴取纯水与下列水的稀溶液,都是取得1cm3,哪一种液体所需液滴数最少? ( ) (A) 纯水 (B) NaOH水溶液 (C) 正丁醇水溶液 (D) 苯磺酸钠水溶液
15. 涉及溶液表面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后表面自由能增加 (B) 溶质的表面张力一定小于溶剂的表面张力
(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 (D) 饱和溶液的表面不会发生吸附现象
16. 某温度时,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γ~c曲线如图所示, ( ) 图中说明烃基为直链时比带有支链时表面活性剂的 (A) 效率高,有效值小 (B) 效率低,有效值大 (C) 效率高,有效值大 (D) 效率低,有效值小
17. 随着溶质浓度增大,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是因为 ( ) (A) 溶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小于水分子间的亲和力 (B) 溶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水分子间的亲和力 (C) 溶质分子间的亲和力小于水分子间的亲和力 (D) 溶质分子间的亲和力大于水分子间的亲和力
18. 胶束的出现标志着表面活性剂的 ( ) (A)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B) 溶解已达到饱和
(C) 分子间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 (D) 分子远未排满溶液表面
19. 在空间轨道站中,飘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毛细管接触水滴时 ( ) (A) 水不进入毛细管
(B)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一定高度 (C) 水进入直到毛细管另一端
(D) 水部分进入并从另一端出来,形成两端有水球
20. 如图所示,一支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有一段水柱,水柱内b处的压力pb为 ( ) (A) pb = p0 (B) pb = p0 + ρgh (C) pb = p0-ρgh (D) pb = ρgh
21. 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管内水面为凹球面 (B) 管内汞面为凸球面 (C) 管内水面高于水平面 (D) 管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
22. 如图所示,a、b、c为内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a中水柱升高至h,b中间有扩大部分,d为内径相同的石蜡毛细管(水不润湿石蜡),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b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若将水吸至高于h,去掉吸力,水面保持在h (B)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 并向下滴水 (C)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 ,不向下滴水 (D) d管中水面低于槽中水平面
23. 矿石浮选法的原理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 ( ) (A) 乳化作用 (B) 增溶作用 (C) 去污作用 (D) 润湿作用
24. 有机液体与水形成W/O型还是O/W型乳状液与乳化剂的HLB值有关,一般是 ( ) (A) HLB值大,易形成W/O型 (B) HLB值小,易形成O/W型 (C) HLB值大,易形成O/W型 (D) HLB值小,不易形成W/O型
2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农药中加入润湿剂可使σ(l-g)和σ(l-s)减小,药液在植物表面易于铺展 (B) 防水布上涂表面活性剂使σ(s-g)减小,水珠在其上不易铺展
(C) 泡沫浮选法中捕集剂极性基吸附在矿石表面,非极性基向外易被吸附在泡沫上
(D) 起泡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大液体表面张力
26. 对于增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增溶作用使被溶物质化学势降低
(B) 增溶系统是热力学稳定系统,而乳状液或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 增溶作用与真正的溶解作用一样,均使溶剂依数性有很大变化 (D) 增溶作用发生在有大量胶束形成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27. 已知20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7.28 x 10-2 N?m-1,在此温度和p0压力下将水的表面积可逆地增大 10 cm2时,体系的ΔG等于 ( ) (A) 7.28 x 10-5 J (B) -7.28 x 10-5J (C) 7.28 x 10-5 J (D) -7.28 x 10-5 J
28.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 10 g 水的表面积增大2倍,作功W,水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dG,则 ( ) (A) dG= W (B) dG = -W (C) dG > W (D) 不能回答
29. 用同一滴管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滴下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水、硫酸水溶液、丁醇水溶液,则它们的滴数为 ( ) (A) 一样多
(B) 水的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C) 硫酸水溶液最多,丁醇水溶液最少 (D) 丁醇水溶液最多,硫酸水溶液最少
3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31. 将装有润湿性液体的毛细管水平放置,在其右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 (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左右来回移动
3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基本无关 ( )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大气压力 (D) 重力加速度
33. 298K、p0下,将直径 1 m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需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已知此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72 x 10-3 N?m-1。 ( ) (A) 288 kPa (B) 144 kPa (C) 576 kPa (D) 316 kPa
34.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3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 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 h/2 ,则 ( ) (A) 水会不断冒出
(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
(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 2 倍 (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36. 设反应 CaCO3(s) = CaO(s) + CO2(g)已达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 CaCO3 进一步粉碎,则平衡 (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不能确定
37. 下面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哪一条不正确? ( ) (A) 吸附力基于范德华力,吸附一般没有选择性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速度较快,吸附热较小 (D) 吸附较稳定,不易解吸
38. 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 ?/m = kpn适用于 ( ) (A) 低压 (B) 中压 (C) 高压 (D) 任何压力
39. 用 BET 流动法测定多孔固体的比表面时,要求气体与固体之间最好( ) (A) 只有物理吸附 (B) 只有化学吸附 (C) 兼有两类吸附 (D) 只在高压下吸附
40.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设是 ( ) (A) 理想的气体行为 (B) 平整的固体表面
(C) 吸附热为一常数,不随吸附过程变化 (D) 吸附与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41. 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时 ( ) (A) ΔS > 0 (B) ΔS < 0 (C) ΔS = 0 (D) ΔS ≥ 0
42. 往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 ( ) (A) dγ / dc > 0 , 产生正吸附 (B) dγ / dc > 0 ,产生负吸附 (C) dγ / dc < 0 ,产生正吸附 (D) dγ / dc < 0 ,产生负吸附
43. W/O 型乳化剂的 HLB 值范围是 ( ) (A) 2 — 6 (B) 7— 10 (C) 12 — 15 (D) 14 — 18
44. 对临界胶束浓度(CMC)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MC 是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B) 在 CMC 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都有显著变化 (C) 在 CMC 前后溶液的电导值变化显著
(D) 达到 CMC 以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有明显变化
45. 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中,下述哪一条操作规定是错误的? ( ) (A) 毛细管壁必须清洗干净 (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 毛细管必须垂直放置 (D) 毛细管插入液体内部一定深度 46. 已知 298 K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1,水—汞的界面张力为 0.375 N?m-1 ,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1 。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
( )
(A) 水可以在汞—辛醇的界面上铺展 (B) 辛醇可以在汞—水界面上铺展 (C) 水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D) 辛醇不能在汞的表面铺展
47.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 (A) 热力学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动力学稳定体系 (D)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48.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2S 制备硫化砷(As2S3)溶胶,H2S 适当过量。则胶团结构为 ( ) (A) [(As2S3)m?nH+, (n-x)HS-]x+ ?xHS- (B) [(As2S3)m?nHS-, (n-x)H+]x- ?xH?H+
(C) [(As2S3)m?nH+, (n-x)HS-]x- ?xHS- (D) [(As2S3)m?nHS-, (n-x)H+]x+ ?xHS+
49. 在溶胶的下列几种现象中,不是基于其动力性质的为 ( ) (A) 渗透 (B) 电泳 (C) 扩散 (D) 沉降平衡 50. 下列诸性质中,哪一个属于亲液溶胶 ( ) (A) 胶溶与胶凝作用可逆 (B) 需要第三种物质作为稳定剂 (C) 对电解质十分敏感 (D) 丁达尔效应很强
51. 对电动势(?)描述错误的是 ( ) (A) 它是指胶粒的相对运动边界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 (B) 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 其值一般高于热力学电势 (D) 有可能因外加电解质而改变符号
52. 以 30 ml 0.01 mol?dm-3的 KCl 溶液和 10 ml 0.02 mol?dm-3的 AgNO3 溶液混合制备溶胶,其胶粒的电泳走向是 ( )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因温度而异 (D) 因电位梯度而异
53. 将带正电的 Fe(OH)3 溶胶与带负电的 Sb2S3 溶胶混合,结果将是 ( ) (A) 发生聚沉 (B) 不聚沉 (C) 聚沉与否取决于搅拌速度
(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相等
54. 在 pH < 7 的 Al(OH)3 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 1) MgCl2 (2) NaCl (3) Na2SO4(4) K3Fe(CN)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聚沉能力的大小次序为 ( ) (A) (1) > (2) > (4) > (3) (B) (1) < (2) < (4) < (3) (C) (4) > (3) > (2) > (1) (D) (4) < (3) < (2) < (1)
55. 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比浊计,它们分别观察胶体溶液的 ( ) (A) 透射光,折射光 (B) 透射光,散射光 (C) 透射光,反射光 (D) 折射光,散射光
56. 将大分子电解质 NaR 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 Donnan 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 ( ) (A) 大于 7 (B) 小于 7 (C) 等于 7 (D) 不能确定 57. 根据生产或生活的需要,有时需要破坏亚稳状态,下列措施中与破坏亚稳状态无关的是 ( ) (A) 由飞机从高空喷洒微小AgI颗粒进行人工降雨 (B) 在蒸馏时与液体中加入沸石或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 (C) 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D) 结晶操作中延长陈化时间
58. 下列中不能用以衡量液体在上的润湿程度的是 ( ) (A) 固液两相接触后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程度 (B) 固体在液体中的分散程度
(C) 测定接触角的大小(固体具有光滑表平面) (D) 测定润湿热的大小
59. 下列关于固体表面吸附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物理吸附比化学吸附有更显著的吸附热
(B) 吸附过程可以吸热又如可以放热,所以吸附热又正也有负 (C) 吸附热的作用不能反应吸附作用的强弱
(D) 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吸附量增多,表面覆盖度越大,吸附热将减少 60. 在一闭封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水珠,长期放置后 ( ) (A) 大小均消失 (B) 两个一样大 (C) 小的消失而大的更大 (D) 大的消失而小的变大
61. 等温等压下,将一定质量的水由一个大球分散为许多小水滴时,下列物理量中保持不变的有 ( ) (A) 表面吉布斯函数 (B) 表面张力 (C) 液面上的附加压力 (D) 饱和蒸气压
62. 在一支干净的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一滴纯水,形成一自由移动的液柱,然后用微量注射管向液柱左侧注入少量的KCl水溶液,设润湿性质不变,则液柱将 ( )
(A) 不移动 (B) 向右移动 (C) 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
63. 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表面性质,其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与下列因素无关
( )
(A) 温度 (B) 压力 (C) 组成 (D) 表面积 64. 对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大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B) 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C) 大于或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D) 都不对
65. 常见的一些亚稳现象都与表面现象有关,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 液滴的蒸气压所致 (B) 过热液体形成的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 (C) 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是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的小 (D) 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66. 防毒面具吸附毒气而基本上不吸附氧气,这是因为 ( ) (A) 毒气通常比氧气密度大 (B) 毒气分子不如氧气分子活跃 (C) 一般毒气都易液化,氧气难液化 (D) 毒气是物理吸附,氧气是化学吸附
67. 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 ) (A) 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 (B) 一定具有亲水基 (C) 一定具有亲油基 (D) 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68.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 ) (A) 乳化作用 (B) 增溶作用 (C) 降低表面张力 (D) 增加表面张力
69. 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足够大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便开始以不定的数目集结,形成所谓胶束,胶束的出现标志着 ( ) (A)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已达到饱和状态 (B)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
(C)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D) 表面活性剂增加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70. 一定条件下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半径 ( ) (A) 无关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 不确定 71. 表面活性剂是 ( )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72. 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 ) (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73.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7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二、填空题
1. 将以玻璃毛细管插入汞槽中,常温常压下液面呈_形(填凹或凸),管内水银面_管外水银面(填高于或低于),在常压下温度降低时液面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 同种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形成液滴、气泡和平面液体,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p1、p2和p3,若将三者按大小顺序排列为 _。 3. 在吸附过程中,ΔG_0,ΔH_0,ΔS_0(填>、=或<)。
4. 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总受到一个指向( )力,而表面张力则是( )方向上的力。
5. 在恒T, p下,纯液体是通过( )来降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例如,荷叶上的水滴呈球状是因为( )。
6. 分散在大气中的小液滴和小气泡,或者毛细管中的凸液面和凹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方向均指向于( )。
7. 水平放置的一根毛细管,设管中液体对毛细管壁完全润湿,当加热管中水柱的右端时,则水柱将向( )移动。
8. 将同样量的两小水滴中之一灌在玻璃毛细管中,该水滴能很好地润湿管壁,而另一小水滴则放在荷叶上,若两者均放在同温度地大气中,则最先蒸气掉的是( )。
9. 产生过冷、过热和过饱和等亚稳态现象之原因是( )。
10. 在一定的T, p下,无论何种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过程的熵变一定是( ),而焓变也一定是( )。
11. 在恒T, p下,于纯水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时,则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中的浓度( )其在本体中的浓度,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 )纯水的表面张力。
填空题答案: 1. 凸;低于; 下降 2.
p1?p3?p2
3. ΔG<0, ΔH<0, ΔS<0
4. 液体内部的拉力, 沿液体表面的切线
5. 收缩其表面积, 球形水滴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相对为最小。 6. 弯曲液面曲率半径的中心 7. 水柱向左移动
8. 放在荷叶上的小水滴先蒸气完 9. 因为新相种难以形成 10. 小于零,小于零
11. 大于,小于 三、判断题
1. 加入电解质,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时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这时溶胶的ζ电位叫临界电位,其值为零。 ( × ) 2.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备溶胶,都要净化处理,所以制备的溶胶净化得越干净越好。
( × )
3. 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与表面张力符号相同,数值相等,所以两者的物理意义相同。 ( × ) 4.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大。
( × )
5. 在液体中形成的小气泡,气泡的半径越小,泡内饱和蒸汽压越小。 ( √ ) 6. 若增加浓度能使表面张力增大时,则溶质在表面层发生正吸附。 ( × ) 7. 只有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具有增溶作用。 ( × ) 8.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团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
( × )
9. 在恒温下,液体的分散度越大,其饱和蒸气压也越大。 ( √ ) 10. 外加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弱。 ( × ) 11. 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 × ) 12. 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 √ ) 13.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桓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 ) 14. 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 ) 15. 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 × ) 16. 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 × ) 17. 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 × ) 18. 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 × )
19. 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 × ) 20. 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 × ) 21. 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 × )
22.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 ) 23.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 ) 24.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 × ) 25. 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 ) 26. 只有在表面积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 × ) 27.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的增大单位表面积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紧张的力,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 ) 28.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 )
化学动力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复杂反应由所示的基元反应组成
k3?1??2B ? A?? + C ? ? B?k2kD下列速度表示式中何者正确 ( ) (A) dCA/dt =-k1 CA +2 k2CB2 (B) dCB/dt = k1 CA-2 k2CB2-k3CBCC (C) dCC/dt = -k3CB3CC
2. 基元反应 A → P+ …… 其速度常数为k1,活化能 Ea1= 80KJ.mol-1 基元反应 B → P+ …… 其速度常数为k2,活化能 Ea2= 100KJ.mol-1
当两反应在25 ℃进行时,若频率因子(指前因子)A1= A2,则 ( )
(A) k1= k2 (B) k1>k2 (C) k1<k2
3. 某反应,反应物反应掉5/9所需的时间是它反应掉1/3所需时间的2倍,这个反应是 ( ) (A) 一级 (B) 二级 (C) 零级
4. 已知某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m-3·S-1 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5. 若反应物的浓度1/C与时间t呈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为 (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6. 已知基元反应 A+B → P+······ 的活化能Ea=100 kJ·mol-1,在定容条件下,在50 ℃时,起始浓度CA,0=CB,0=a mol·dm-3时,测得其半衰期为t1/2,在相同的起始浓度100 ℃时,半衰期为t1/2ˊ则 ( ) (A) t1/2ˊ<t1/2 (B) t1/2ˊ=t1/2 (C) t1/2ˊ>t1/2
7. 已知基元反应 A+B → P+······ 在定容条件下,在100℃时,起始浓度CA,0=CB,0=a mol·dm-3,其半衰期为t1/2,若起始浓度CA,0=CB,0=b mol·dm-3,其半衰期为t1/2ˊ,当a>b时 ( ) (A) t1/2>t1/2ˊ (B) t1/2=t1/2ˊ (C) t1/2<t1/2ˊ
8. 反应2N2O5(g) → 2 N2O4(g)+O2(g) 当N2O5消耗掉3/4所需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则此反应为 ( ) (A) 0级 (B) 1级 (C) 2级
9. 若反应aA → P+······ , A反应掉7/8的时间是反应掉1/2(即半衰期)的7倍,则此反应为 ( ) (A) 0级 (B) 2级 (C) 3级
10. 某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掉3/4所需时间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为 ( ) (A) 0级 (B) 1级 (C) 2级
11. 反应 A+B → C+D为二级反应,当CA,0=CB,0=0.02 mol·dm-3时,反应转化率达90 %需80.8 min,若CA,0=CB,0=0.01 mol·dm-3时,反应达同样转化率需时为 ( ) (A) 40.4 min (B) 80.8 min (C) 161.6 min
12. 二级反应的1/C~t作图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slope,则此反应速率常数k
为 ( ) (A) k=slope (B) k=-slope (C) k=slope/C0
13. 零级反应的C~t作图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slope,则此反应速率常数k为 ( ) (A) k=slope (B) k=-slope (C) k=slope/C0
14. 某反应1/C~t作图为一直线,则该反应为 ( ) (A) 0级 (B) 1级 (C) 2级
15. 某反应C~t作图为一直线,则该反应为 ( ) (A) 0级 (B) 1级 (C) 2级
16. 对于基元反应 ( ) (A)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相同的 (B)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不相同
(C)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不一定总是相同或不相同
17. 基元反应体系aA + dD→gG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d[A]/dt = kA[A]a[D]d (B) -d[D]/dt = kD[A]a[D]d (C) d[G]/dt = kG[G]g (D) d[G]/dt = kG[A]a[D]d
18. 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0/k,该反应级数为 (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19. 某一基元反应,2A(g) + B(g)E(g),将2 mol的A与1 mol的B放入1升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 ) (A) 1∶2 (B) 1∶4 (C) 1∶6 (D) 1∶8
20.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21.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 %的时间t1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t2之间的关系是 ( ) (A) t1 = 2t2 (B) t1 = 4t2 (C) t1 = 7t2 (D) t1 = 5t2
22.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 %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 %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 %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为 ( ) (A) 32 (B) 36 (C) 40 (D) 60
23. 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t1/2 ;若经二级反应,其半衰期为t1/2',那么 ( ) (A) t1/2= t1/2’ (B) t1/2>t1/2’
(C) t1/2< t1/2’ (D) 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24. 某一气相反应在500 ℃下进行,起始压强为p时,半衰期为2秒;起始压强为0.1p时半衰期为20秒,其速率常数为 ( ) (A) 0.5 s-1 (B) 0.5 dm3·mol-1·s-1 (C) 31.69 dm3·mol-1·s-1 (D) 31.69 s-1
25. 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 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B) 15 s (C) 30 s (D) 21.65 s 26. 某反应完成50 %的时间是完成75 %到完成87.5 %所需时间的1/16, 该反应是 ( ) (A) 二级反应 (B) 三级反应 (C) 0.5 级反应 (D) 0 级反应
27. 某反应速率常数k为1.74 × 10-2 mol-1·dm3·min-1,反应物起始浓度为1mol·dm-3时的半衰期t1/2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为2 mol·dm-3时的半衰期t1/2' 的关系为 ( ) (A) 2t1/2 = t1/2' (B) t1/2 = 2t1/2' (C) t1/2 = t1/2' (D) t1/2 = 4t1/2'
28. 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之半衰期与反应物最初浓度有何关系 ( ) (A) 无关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 平方成反比 29. 反应A + B → C + D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 (A) 是二分子反应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D) 是对A、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30. 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 (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
(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31. 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 ( ) (A) 与温度无关 (B) 与温度成正比
(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32.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33. 反应2O3 = 3O2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O3/dt = k cO32?cO2-1或
dcO2/dt = k′? cO32? cO2-1,则速率常数k和k′的关系是 ( ) (A) k = k′ (B) 3k = 2k′ (C) 2k = 3k′ (D) -1/2k = 1/3k′
34.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浓度)-1?(时间)-1,则该反应为 (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三级反应 (D) 零级反应
35.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99 min-1,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2 mol?dm-3,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 ) (A) 7 min (B) 1.01 min (C) 4.04 min (D) 50.5 min
36. 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3/4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零级
37.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 ( ) (A) 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B) 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 总是等于反应分子数 (D) 也可能与反应分子数不一致
38. 已知某反应的历程是 A + M?A? + M, A? ?B + C; 则该反应是 ( ) (A) 二级反应 (B) 双分子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复杂反应
39.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214 min-1,反应物浓度从0.21 mol?dm-3变到0.14 mol?dm-3的时间为t1;从0.12 mol?dm-3变到0.08 mol?dm-3的时间为t2。则t1:t2等于 ( ) (A) 0.57 (B) 0.75 (C) 1 (D) 1.75
40. 在一个连串反应A→B →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到其最高产率应当 ( ) (A) 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 (B) 增大反应速率 (C)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 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41. 某 等容反应的正向反应活化能为Ef,逆向反应活化能为Eb,则Ef-Eb等于
( )
(A) -ΔrHm (B) ΔrHm (C) -ΔrUm (D) ΔrUm
42. 下面哪一个反应的活化能为零? ( ) (A) A? + BC→AB + C? (B) A? + A? + M →A2 + M (C) A2 + M →2A? + M (D) A2 + B2 → 2AB
43. 为正确表达反应分子数,下面哪个反应式不对? ( ) (A) I + I + M→ I2 + M (B) O3 + M →O + O2 + M (C) Cl2 + M → Cl + Cl + M (D) Cl + Cl → Cl2
44. 反应NO + 1/2O2 = NO2的速率在温度升高时反而下降,这是因为 ( ) (A) 该反应是一个光学反应
(B) 该反应催化剂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C) 速控步前的快速平衡步骤放热显著 (D) 这是一个放热的复杂反应
45. 很多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因支链反应发生的爆炸有一定爆炸界限,其上限主要由于 ( ) (A) 容易发生三分子碰撞而丧失自由基 (B) 存在的杂质发挥了影响 (C) 自由基与器壁碰撞加剧 (D) 密度高而导热快
46. 利用反应A → B →C生成物质B,提高温度对产品产率有利。这表明活化能
( )
(A) E1 > E2 (B) E2 > E1
47. 表述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Arrhenius公式适用于 ( ) (A) 一切复杂反应 (B) 一切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基元反应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48. 反应2I- + H2O2 → I2 + 2H2O的速率方程为-dcH2O2/dt = kcI-? cH2O2。又知其反应历程为I-+ H2O2→ IO-+ 2H2O I- IO-→ I2 + 2H2O
则对反应2 I-+H2O2 → I2 + 2H2O来说 ( ) (A) 反应级数为2,反应分子数为3 (B) 反应级数为2,反应分子数为2 (C) 反应级数为2,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D)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均不存在
49. 欲研究某化学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它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 )
(A) 停止-流动法 (B) 分子束法 (C) 闪光光谱法 (D) 碰撞理论计算法
50. 环氧乙烷的分解为一级反应。380 ℃时, t1/2=363 min,活化能Ea=217 kJ?mol-1;则450 ℃时分解75 %环氧乙烷所需时间约为 ( ) (A) 5 min (B) 10 m (C) 15 min (D) 20 min 51. H2O2分解成H2O和O2反应的活化能为75.3 kJ?mol-1;用酶作催化剂则活化能降为25.1 kJ?mol-1 。因此25 ℃时由于酶的作用使反应速率大致改变了( ) (A) 5 x 104倍 (B) 5 x 1010倍 (C) 6 x 1010倍 (D) 6 x 108倍
52. BET公式 ( (A) 只能用于多层的物理吸附 (B) 只能用于单层的化学吸附 (C) 能用于单层的化学、物理吸附 (D) 能用于多层的化学、物理吸附
53. 下列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对已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C)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常数。
(D) 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能发生的反应。
54. 对于一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2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B) 1/c对t图为一直线 (C) 速率常数的单位为[t]-1 (D) 只有一种反应物 55. 某复杂反应速率常数与其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k?2k31kk2k 4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 (A) E=2E1+E2+1/2(E3-E4) (B) E = E1+ E2+1/2(E3- E4) (C) E = E1+ E2+ E3- E4 (D) E =2(E1+ E2)+1/2(E3- E4)
) ) ) ) ?B56. 有一平行反应A ???,若ka,Ea分别表示总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2,E2?????Ck1,E1和活化能,则必存在的关系式是 ( ?? ) (A) Ea?E1?E2 (B) Ea?k1E1?k2E2 (C) kaEa?k1E1?k2E2 (D) 都不对57.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dcB/dt = kA1cA2 - kA2cB - k2cB, 则该反应的机理为 ( )
kA1k2k2kA1??????C (A) 2A?B???C (B) 2A???B?????kA2kA2???2B?? (C) 2A???B, B+C???D (D) 2A??C??kA1k2k2kA2kA1
58.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 ) (A) 大量的引发剂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率增加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k1k2?B???C, 在下列情况下,能使B的产率提高的是 59. 连串反应 A??( )
(A) B分子很不活泼,A分子较活泼 (B) 两个反应速率常数k1远小于k2 (C) A分子很不活泼,B分子较活泼 (D) 反应时间尽量延长
60. 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O3=NO2+O2,NO2+O=NO+O2, 在此机理中,NO是 ( ) (A) 总反应的产物 (B) 总反应的反应物 (C) 催化剂 (D) 上述都不是
61. 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 ( )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平方成反比 (D) 无关 62. 对于反应:A + B → P,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A]0 (mol?L-1) 0.273 [B]0 (mol?L-1) 0.763 初始反应速率(mol? L-1? s-1) 2.83
2 3 0.273 0.819 1.526 0.763 2.83 25.47 A物质的反应级数为 ( ) (A) 1 (B) 3 (C) 2 (D) 0
63. 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B →D,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浓度cA,0>> cB,0,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cA,0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2,2 (B) 1,2 (C) 2,1 (D) 1,1
64. 反应A→B,若开始时cB,0=0,A的起始浓度为cA,0,当反应物A完全转化B时,需时为t,而反应掉A的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1/2,测得t/ t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零级 (B) 一级 (C) 3/2级 (D) 二级
2-165. 反应2A→3B,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A/dt=kAcAcB
2-1 or dcB/dt=kBcAcB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kA/ kB= ( )
(A) 2 (B) 2/3 (C) 3/2 (D) 3
二、填空题
1. (a)某基元反应,若反应物反应掉3/4所需的时间是反应掉的1/2所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是_级反应。
(b)某基元反应,若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是反应掉的3/4所需时间的1.5倍,则该反应是_级反应。
2. 已知气相反应A3→3A的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在温度T时,将A3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初始压力p0,当反应进行了t后,物系总压力变成p,则速率常数k=_。
3. 某基元反应B → C+D,测得反应的半衰期t1/2=10 h。经30 h后,所余下的反应物浓度cB与反应起始浓度cB,0之比为( )。
4. 某复合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
骣k1k=2k2???2k桫÷÷, 则其表观活化能Ea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Ea,1 Ea,2及 Ea,4之间的÷÷43/2关系为( ) 。
填空题答案: 1. 一级,二级
2p012. ln() t3p0?p3. cB/ cB,0=0.125 4. Ea=Ea,2+
三、判断题
1. 某反应的速度常数 k=4.62×10-2分-1, 又初始浓度为0.1 m, 该反应的半衰期为15分。 ( × ) 2. 单分子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 ) 3. 简单反应都是简单级数反应;简单级数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简单反应。 ( √ ) 4. 双分子反应一定是二级反应。 ( √ ) 5. 当温度一定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 ( × ) 6. 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速率相同。 ( × ) 7. 若化学反应由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则该反应的速率是各基元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 × ) 8. 单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 ) 9. 双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 ) 10. 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 √ ) 11. 若一个化学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该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 √ ) 12. 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 × ) 13. 一个化学反应的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 × )
33Ea,1-Ea,4 2214. 若反应 A + B→Y + Z的速率方程为:r=kcAcB,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不是双分子反应。 ( × ) 15. 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 ( × ) 16. 若反应(1)的活化能为E1,反应(2)的活化能为E2,且E1 > E2,则在同一温度下k1一定小于k2。 ( × ) 17. 若化学反应的ΔrUm<0,则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零。 ( × ) 18. 对平衡反应A≒Y,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 × )
19. 对平衡反应A≒Y,k1/ k2的比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 ) 20. 复杂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步。 ( × ) 21.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高于产物分子的能量,则此反应就不需要活化能。( × ) 22. 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度都会增大,因此平衡常数也不随温度而改变。
( × )
23. 碰撞理论成功处之一,是从微观上揭示了质量作用定律的本质。 ( √ ) 24. 确切地说:“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度也增大”。 ( × ) 25. 过渡状态理论成功之处,只要知道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 ( × ) 26. 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G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 × ) 27. 多相催化一般都在界面上进行。 ( √ ) 28.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B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cB/dt表示都是一样的,只要注意对反应物加以负号就行了。 ( × ) 29. 速率方程中可以包括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的浓度项,也还可能包括计量方程中未出现的某物质的浓度项。 ( √ ) 30. 有的平行反应的主产物比例在反应过程中会出现极大值。 ( √ ) 31. 速率常数即“比速度”,其数值大小总是与系统中所有物质的浓度无关。
( × )
32. 已知H2 + 2I = 2HI是基元反应,根据微观可逆原理可知2HI = H2 + I2也是基元反应。 ( × )
33. 松弛法能测定很高的反应速率,数学处理也较简单,但因只能应用于高反应速率的测定而有一定局限性。 ( × ) 34. 在反应系统的势能面上,相当于能峰的马鞍点的势能最高。 ( × ) 35.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ΔrGm0。
( √ )
36. 指前因子A实际上与温度有关(A=A′T1/2),但这不是lnk ~ 1/T曲线发生弯折的主要原因。 ( √ ) 37. 已知构成复杂反应的各基元步骤的微分速率方程,利用速控步近似法或稳态近似法必能求得复杂反应的总速率方程。 ( × ) 38. 一级反应即单分子反应。 ( × ) 39. 复杂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步。 ( × ) 40. 温度升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增加。 ( × ) 41. 发生反应的所有分子,都是沿反应最低能量途径进行的。 ( × )
正在阅读:
物化习题集2修改版01-30
写毛笔字的乐趣作文600字06-27
张牙舞爪的客人作文500字07-07
赴云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09-13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百题知识竞赛”相关文件 办社文发〔2011〕31号07-24
15年春节后复工检查及一季度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大检查情况04-11
根的形态复习题12-08
华夏第一樟作文600字07-07
南理工EDA2多功能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蒋立平) - 优秀(DOC)04-17
面向对象习题01-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物化
- 习题集
- 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