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南宁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更新时间:2024-02-29 18:23:01 阅读量:3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届南宁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答题卡中. 12.禹铸九鼎,“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纷纷问鼎中原,“九鼎”之所以被诸侯争夺,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B.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D.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13.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评议某历史事件时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

以为本,吏以为本.……故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据此判断。这件历史事件应该是

A.春秋争霸

B.秦灭六国

C.秦朝灭亡

D.西汉强盛

( )

1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

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 )

15.《武侠》2009年02月《开唐》:“邓远公眯起鼹,一字字照着那纸上念道:‘边庭之事。

国之重务也……自高昌授首以来,西胡归心。然异种之人,多有翻覆…今朝廷特置西州重镇.以备边防,专敕武德以来,天下流死亡匿之徒,往戍西州……’念毕笑道:‘李世民这小儿却也有些本事.’”文中“西州重镇”是指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瀚海都督府

( )

16.“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

——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一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汉代的察举制 D.先秦的世袭制

( )

(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17.“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一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案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18.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

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 )

19.下列措旌符合孟子“勿夺农时”思想的有

①唐朝的租庸调制 ③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②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 ④清朝卖行的“摊丁入亩” C.①②④

D.①②

20.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 )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21.“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徙那样

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匈奴内迁,

B.突厥统一西北

C.女真征服契丹

( )

D.土尔扈特回归

22.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

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昂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清高宗实录》,卷六四九。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 )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23.海外汉学界多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当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写道:“纵

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从中看出。作者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 )

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夭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

统治者应该怎样做?(5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

响是什么?(3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3分) (4)概括材料四中李贽的观点。并指出他的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色(4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4分)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6分) 39.(6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河是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流域。 (4分)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至少回答三点)(6分)

(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河段。(4分)

(4)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经大型涵洞在b河河床下输水的设想。从地理角度看,政

府最终采纳这项建议的主要理由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运河下了一个新定义:“运河是人类工程化的水道。”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二 春秋末期,吴国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修筑邗城,并开运河“引江入淮”,运河从邗城城下经过,所以称为邗沟。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材料三 世界大坝委员会的各国专家到我国广西对灵渠(兴安运河)进行实地考察后评价说.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一颗明珠,渠上的“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一灵渠》

材料四 隋朝运河略图

材料五 A.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将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合称“中国大运河”,并将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之中。大运河“申遗”提速。

——《问二问: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

B.目前全世界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工程化水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法国南运河.该运河在法国南部,长200多公里。因得到良好保护。如今河中水流清澈,船闸“整旧如旧”,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发挥着熏陶国民和供人游憩的重要作用。

——《寻找历史的印迹》

请回答

(6)材料二所说的吴国,其都城在今何处?吴王开凿邗沟的政治军事目的是什么?(4

分)指出材料三所说的灵渠修建的目的?联通哪两大流域?(4分)

(7)根据材料四(地图)回答,隋大运河的中心在今何处?作为贯通南北的水上大动脉。

隋大运河的中段却往西折向中心,其原因是什么?(4分)

(8)根据材料五A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大运河“申遗”报告应该强调和突出什么?(8

分)

(9)根据材料五B。法国成功保护和利用南运河的经验对我国大运河。申遗”有什么启

示?(4分)

材料六: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材料七:杭州市政府努力改善民生,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杭州是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扩火涉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晶质。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建立“春风行动”.长效机制并向农村延伸,加大社会帮扶救助力度,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大社保体系。 (10)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学依据(12分) (11)材料六和材料七的关系是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ja.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届南宁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