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10 22:47: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2003-05-28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本着“放中求活”的原则,加大了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深入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省企业调查队、省经贸委共同对全省确定的100户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对收到的74户有效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并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的74户成长型中小企业,从注册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例最高,为76%。国有企业占6.8%。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均为4.1%,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共占4.1%;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35户,占调查企业的47.3%,2002年资产总额为37.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小型企业31户,占41.9%,2002年资产总额为12.3亿元,从业人员0.4万人。其余8户企业未划型;从地区分布看:52.7%的调查企业分布在西安,位于宝鸡、咸阳和汉中的企业分别占总体的14.9%、10.8%和6.8%,分布在其他地市的企业相对较少;从控股类型看:国有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仅占37.5%,63.5%的调查企业属于其他控股类型。 (二)、企业规模扩大,业务收入增加,总体经济效益下降

调查企业2002年资产总额达到5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主营业务收入为34.4亿元,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型企业。

虽然企业总体规模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由于11户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14.9%,使得调查企业盈亏相抵后仅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陕西百特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五0五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铜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亏损幅度最大,三户企业当年共亏损0.23亿元。企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营业务成本增加,2002年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二是企业存货跌价损失和营业、管理、财务等费用上升了12.3%;三是调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较上年同期增长5.1%,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随之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 (三)、负债水平适度,流动资产流转速度加快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保守的经验判断认为一般不应高于50%,国际上一般公认60%较好。2002、2001年调查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分别为47.4%和49.3%。这说明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还有相当的借贷融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3%,高于国际公认标准。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用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都应保持在100%以上。2002年调查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较上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见表一)。这表明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流动资产流转速度加快,偿还流动负债能力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增强。 表一:

(四)、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2年,调查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66.6亿元。其中,国有资本为3.1亿元(包括1.5亿元国家法人资本),占总资本的4.65%;集体资本为0.5亿元,占总资本的0.75%;法人资本56.8亿元,占85.29%;外商资本0.3亿元,占0.45%;个人资本5.9亿元,占8.86%,其中高层管理者出资1.8亿元。显而易见,法人资本在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在数量上不具有控制性,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五)、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动力。面对21世纪的挑战,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的配置,关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调查企业从业人员中,管理人员共0.4万人,占16.8%;熟练工人达1万人,较上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同时,技术人员和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分别达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7.9%和23.9%,与往年相比呈现增长态势。这一结果显示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趋势。

(六)、企业分配制度多样化

我省中小企业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由过去单纯的按劳分配变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绝大多数企业都改变了过去的固定工资制,实行了年薪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新的工资分配办法。调查企业中,25.7%的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43.2%的企业经营者持有股权、股票期权;91.9%的企业实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40户企业实行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占总调查企业的54.1%。实行员工持股分配制和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工资集体协商制的企业分别为15户和10户,占20.3%和13.5%。实现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对建立健全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股权股票期权和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使企业经营者和核心人才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劳动报酬,增强了企业动力,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和企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调查企业的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2002年为1.9亿元,人均收入0.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7.7%,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收入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劳动报酬占三成以上,显示出成长型中小企业使用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激励机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小企业具有较好的运营效益。 (七)、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

截至2002年底,91.9%的调查企业为公司制企业,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调查企业中,67户企业有明确的出资人,出资人到位率达到90.5%。其中,出资人法定人数为1人的企业有4户,出资人为2-5人的为37户,5人以上的为26户。同时,企业自主经营权得到有效落实。64.9%的企业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14.9%的企业总经理按出资额决定;8.1%的企业总经理由主管部门任命;6.8%的企业总经理由政府部门提名,董事会聘任;由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的企业占4%。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的任命以聘任制或民主选举制为主,政府部门、上级组织部门与企业主管部门对中小企业总经理的产生干预较少.调查还显示,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总经理具有独立的人事任免管理权。有50%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任命的,23%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由总经理自主决定,13.5%的企业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报主管部门批准任命的企业仅为4户。 (八)、企业经营者素质较高

从年龄结构看,调查企业总经理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40岁及以下的22人,占29.7%;41-50岁之间的38人,占51.4%;51岁及以上的为14人,占18.9%。从文化程度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企业总经理为50人,占67.6%。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2人,硕士学历的13人,本科学历35人。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的为20人,占27%,大专以下学历的为4人,比例为5.4%。从工作经历看,企业总经理从事管理工作平均年限为14.2年。其中35家企业总经理是在五年内被选拔担任此职务的,任现职5-10年的为27人,任现职10年以上的为11人。可见,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者年龄构成以中年为主,且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整体素质高。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

首先,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机制灵活,投资周期短,适应能力强,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的优势。

第二,中小企业更易硬化预算约束。所谓硬化预算约束,是相对于软化预算约束的概念。预算约束软化,是指由于受国家的保护,企业往往无视预算约束,不计成本收益地盲目扩张,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从而导致低效的行为。这在我国是经常出现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中的现象。而中小企业由于受政府保护相对较少,独立承担风险,预算更易硬化约束,从而更能履行市场经济主体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保持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三,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据调查,关于企业未来发展前景,90.6%的企业持乐观或相当乐观态度,6.8%的企业认为前景一般,其余2.6%的企业未回答。关于中国加入WTO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58.1%的经营者认为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或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39.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会更加困难,2.7%的经营者回答不清楚。由此可见,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做好了心理准备。

第四,中小企业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具备技术环境优势。我省是全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科技资源丰富,创新潜力巨大,依据“一线两带”战略构建的关中高新产业带将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据调查,77%、59.5%和48.7%的调查企业分别采用自主开发、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引进技术这三种最主要的途径获取新产品。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都比较低;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无论从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二)、入世、西部大开发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机遇 加入WTO,我国根据“市场开放原则”实行广泛的对内、对外

开放,不仅能刺激中小企业不断地自我完善,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而且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大大扩展其发展领域。同时,加入WTO将为中小企业带来最宝贵的资源,如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加多样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机会等等。更重要的是,消除地域限制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将使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成为大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空间与战略地位的宝贵发展机遇。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颇具层次。我省又处于连接中西部的桥头堡地位,广大中小企业尽可乘西部大开发之东风,在区域性和产品特色上下功夫,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资源交流,加快区域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外,中小企业可利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之契机,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吸纳有用的社会资源。这样既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能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展成本。 三、阻碍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购销渠道相对固定,产品销售方式单一

原材料和配件的采购是企业生产的最初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价格与质量,而采购方式是制约采购结果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83.8%的企业所需原材料和配件由相对固定的生产企业供应,80%的企业所需原材料和配件来自相对固定的流通企业,而来自非固定流通企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业的只有10.8%,来自非固定生产企业的仅占5.4%。可见,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原材料和配件主要供应渠道是相对固定的生产企业。而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上下游厂商之间固定的供应链关系将被互动的协作关系所取代。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互动性采购渠道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产品销售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再好的产品如果在销售环节上出现障碍,不仅影响销售量,也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带来很大压力。据调查,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在产品销售上存在销售渠道狭窄的问题.直销是企业最主要的产品销售方式。从调查结果看,82.4%的企业采取直销方式,32.4%的企业为固定的生产企业供货,47.3%的企业通过批发商,21.6%的企业直接对零售商场供货,28.4%的企业参加过展销会。一般说来,中小企业产品中间性较强,直销并不是最理想的产品销售方式。因此,实现产品销售方式多元化对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关键已由成本资源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

1、整体看来,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科技基础优于一般企业,但仍有部分企业水平不高 从主要设备等级水平看,64.9%的企业主要设备为九十年代水平,达到二十一世纪水平的企业有7家,占调查企业的十分之一,主要设备水平停留在八十年代水平的企业共有21户,占调查总数的25.7%。可以看出,大部分调查企业的设备为九十年代水平,明显优于一般中小企业,但还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主要设备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

从主营产品等级水平看,近六成的调查企业主营产品为国内先进水平,25.7%的企业为国际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有1家,12.2%的企业仅为国内一般水平。可见,我省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2、特色不明显,投入不足是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突出表现

从专利技术的拥有情况看,调查中7成以上的企业设有专门的科研开发部门,但33.8%的企业根本没有本企业的技术发明。调查企业中拥有1项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有10户,占总体的13.5%;拥有2-5项的企业有25户,占33.8%;拥有5项及以上技术发明、专利的企业仅有14户,不到两成。对企业而言,拥有领先的专利技术是参与国际国内市场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而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明显缺乏有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技术投入看,2002年,74户调查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0.6亿元,仅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8%。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而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为继。可见,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比例明显低于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处于仅够维持的水平。 3、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通过标准认证实现科学管理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保体系都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认可的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也是参与国际、国内交往的通行证和有效的竞争武器。通过认证,可使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形象和产品的可信度,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国际领域的合作和竞争。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我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ISO认证,是消除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截至2002年,51.35%的调查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的企业仅为6户,占总体的8.1%。 调查的14户医药企业中仅有7户通过GMP认证。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2004年6月30日之前,如果某家制药企业还没有通过国家药品监督局的GMP认证,就将失去生产药品的资格。

4、阻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我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阻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认为阻碍其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资金缺乏(81.1%的企业选择)、缺乏技术开发人员(39.2%的企业选择)和技术开发成本高(37.8%的企业选择)。可见,中小企业普遍认为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地影响其技术实力的增强。 (三)、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调查企业都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同率远远高于其他问题(见表二)。在“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何要求”、“对陕经贸发[2002]122号文件中10条扶持政策有何建议”等问题上,回答最多的是“增加融资渠道”、“需要政府在获取贷款方面给予扶持”等。由此可见,改善融资难的状况和缓解资金缺乏的困境是中小企业最迫切的要求。 表二: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注:问卷中对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列出以上12项,供企业家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选择,并对选择结果进行加权打分,以此说明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权打分方法是:第一选择权数是3,第二选择权数是2,第三选择权数是1,然后横向加总加权结果,再除以总的加权结果431,即可得出每种因素的加权值。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不断增加。据调查,仅有14户企业认为目前获得贷款的条件较前两年宽松,这部分企业多为股份有限公司;32.4%的企业认为没变化,其余48.7%的企业认为现在获得贷款比以前要求更为严格。据测算,我省中小企业每年资金缺口800亿元,而通过银行正常抵押贷款获得的资金不足20%。

2、中小企业资信度普遍偏低。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底子薄、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这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偏低,融资困难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调查企业中,参加过资信评估的企业有53户,比例为71.6%,其中被评为AAA级的26家,评为AA级的企业有22家,评为A级的企业有4家。有28.4%企业未参加过资信评级。可见,调查企业中未参加过资信评级和评级结果不佳的仍占大多数,加之有些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形象。

3、外部融资渠道狭窄。一般理论意义上,融通资金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资金、各级财政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引进国外资金以及民间资金等多种直接或间接渠道。但我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空间极为有限,无法利用股票、债券等市场手段来筹措资金,债务融资成为最主要的外部融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中,银行贷款是80%的调查企业的首选;而关于企业获取贷款的主要方式:63.5%企业选择抵押贷款,37.8%企业获取银行担保,13.5%企业获取信用贷款。可见,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抵押和担保贷款成为贷款的主要方式,信用贷款比例较小,融资渠道明显具有单一化的特征。

4、信贷政策不到位,难于获得第三方担保。关于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调查,企业选择最重要的是“国家信贷政策”和“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见表三)。 表三: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注:计算方法同表二。

调查企业中,获得信贷担保的企业仅有27户,占调查企业的36.5%。企业获取信贷担保的渠道依次为关联企业担保(22家,29.7%),项目自身担保(9家,12.2%),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6家,8.1%),政府担保机构(5家,6.8%),信贷保险担保(4家,5.4%),私人朋友担保(3家,4%)。 (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

1、多数企业认为社会负担有增无减。当前,中小企业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标准和范围有较大的随意性,企业社会负担较重。“三乱”问题虽早已引起重视,但久治不绝。关于中小企业今年承担的各种社会负担变化,12.2%的企业认为明显增加,39.2%的企业认为有所增加,36.5%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仅有不到一成的企业认为有所减轻和明显减少。同时,认为主要的负担项目为乱收费和乱摊派的企业分别占31.1%和24.3%。可见,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偏重,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一种人为的“弱者”地位。 2、企业对目前经营环境的评价。在对目前经营环境的评价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政策环境”与“政府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情况”,满意度最低的是“经济或技术纠纷及时解决”与“市场竞争秩序”(见表四)。 表四:(单位:%)

四、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扶持企业范围,加大重点扶持力度

在运用GEP评估法对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调查中,陕西省共有成长型中小企业近四百户。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问卷调查中,中小企业普遍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扶持范围和扶持力度上继续向其倾斜,以满足企业在融资、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目前,我省已经初步确立了100户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并出台了十条重点扶持政策,但仍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将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到200户左右,并实行动态管理,以其为龙头,在市场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开发独特产品,发明独特技术和发展独特营销方式的能力,而这正是困扰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要特别重视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内的企业创新,将培育核心技术,提高战略决策、组织协调、生产制造和营销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以培植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销售困难和资产信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研发环境

一是通过战略联盟整合研发资源,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我省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二是针对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进行资金方面的扶持。例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也可以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按一定比例在年度应税所得中扣除。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成果的商品化,根据国家制订的《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对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给予政策扶持。同时要通过技术洽谈会、专利招标会等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培育扩大科技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四)、健全金融机构的媒介功能,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培养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关系,解决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需要。截至2002年底,我省金融机构存差为847亿元,相当于全省11万户中小企业去年全年的资金缺口,是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25倍。日益增长的银行存款与大量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支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一现实,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出面组织银行与中小企业直接见面,通过政府协调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银行信贷进行融资。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担保体系。我省现在已有23家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合计达5.6亿元,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了6亿元的贷款担保服务,但距离我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政府应按照《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尽快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提高信用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中小企业良性运转。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三是开辟直接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是改变目前单一的信贷融资状况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可以使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本市场参与直接融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催化和推动作用。我省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机构、个人把大量的闲散资金投入到创业投资基金之中,同时规范基金的操作和管理,设立并逐步开放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探索面向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2003年4月,我省杨凌博迪森生物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正式启动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进程,将成为我省乃至西部十二省区市第一家在美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这为我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的运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 (五)、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中小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有政策中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条款和规定进行清理和修正,出台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2003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无疑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但《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法律性的条款,要易于把握,就需要执行性条例的跟进。政府有关部门应围绕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小企业应当在国民经济中担负的主要作用,按法定程序制定促进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专项政策,让广大中小企业得以了解和利用,创造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催生新的企业。政府部门对增加中小企业费用负担的人员或单位,要坚决予以处理,彻底杜绝“三乱”现象。同时,可以考虑逐步降低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并简化中小企业开办前繁复的审批条件。市场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这就要求新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所以,政府的扶持政策应该予更多的中小企业蓬勃生长的机会,消除外部歧视,鼓励公平竞争。

三是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各种自治性协会组织。对于目前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中小企业不能一味地坐等政府政策支持,应积极建立各种自治性协会组织,通过联合形成集体力量,共同抵御外部歧视和市场波动的风险,以自身的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中小企业自身的权益。

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诸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加之中小企业势单力薄,为求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社会各界为其提供各类指导服务。我省应逐步建立起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技术开发、信息咨询、金融财务、市场销售等一套规范、系统的服务体系,以便中小企业顺利与各专业服务组织建立联系,促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e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