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生态学必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7 14: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生态学》练习样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次生环境问题(P1)

次生环境问题——指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生态因子(P25)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生态学中多使用。 3、生态幅(P27)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性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4、黄化现象(35)

黄化现象——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和成熟。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碳水化全物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的现象。 5、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生物的生活周期包括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重要阶段,生物只有通过生殖阶段才能繁衍后代。温度高低调节着生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某些植物如冬小麦、油菜等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进行花芽分化,这个低温阶段即为“春化”过程。 6、生态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小种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7、生态入侵(76)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其分布区以外的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新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8、生态过渡带

生态过渡带——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 9、植物群落演替P103

植物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植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10、食物链P118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11、生态监测P220

生态监测 ——是观测与测定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过程。包括生物监测、地球物理监测和地球化学监测。 12、生态系统服务P25

生态系统服务——是支持和满足人类生存的自然系统及其组成物种的条件和过程。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支持;提供服务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状况和过程提供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酸雨、臭氧层破坏、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发生在( C )。P2 A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阶段 B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C 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 D 以上都不是 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的特点的是( D )。P4 A 影响范围扩大 B 危害后果更加严重

C 治理难度大 D 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3、环境科学包括许多分支,其中环境生态学是属于( A )方面的。P10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哲学 D 经济学

4、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时均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这一现象称为(B)P26

A 最小因子定律 B 耐性定律 C 限制因子定律 D 以上都不是

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属于(C)。P42

A 最小因子定律 B 耐性定律 C 阿伦定律 D 贝格曼定律

6、(C )是根据某种群特定时间内的年龄结构而编制的生命表。P67 A 常规生命表 B 动态生命表 C 静态生命表 D 综合生命表 7、存活曲线是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而成,分析各种生命死亡过程的特点。其中大型兽类,人类的生命死亡过程属于(B)。P67 A 对角线 B 凸型曲线 C 凹型曲线 D 直线 8、有关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P76 A r-对策者生活在不稳定环境 B 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 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 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9、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A)。P88 A 优势种 B 建群种 C 亚优势种 D 伴生种 10、下列不属于决定植物群落外貌的因素的是(A)。P92 A 植物的生态型

B 组成物种,特别是对群落的外貌起决定性作用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C 植物的季相 D 植物的生活期

11、岛屿中的物种数目与岛的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的物种数(B)。P96

A 越少 B 越多 C 不变 D 以上都不对

1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可有可无的成分的是(A)P116. 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非生物成分 D 还原者

13、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不超过5-6级,这一现象可由(A)解释。P131 A 林德曼定律 B 耐性定律 C 阿伦定律 D 贝格曼定律 14、植被分布取决于(A)。P149

A 气候条件 B 土壤条件 C 地貌条件 D 人为作用 15、我国(B)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的。P153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16、下列不属于按人类活动功能划分的污染源的是(A)P160

A 天然污染源 B 农业污染源 C 工业污染源 D交通运输污染源 17、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称为(B)P162

A 生物放大 B 生物浓缩 C 生物积累 D以上都不是

18、(C)因其分布面广、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且是水体如湖泊面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P180

A 流域径流面源 B 径流面源 C 农村面源 D以上都不是 19、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受(A)等污染物影响所产生的生态效应。P181 A N、P B N、S C S、P D C、S 20、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特点的是(B)。P185

A 隐蔽性 B 可逆性 C 持久性 D 潜伏性

21、采矿后的非天然景观包括正地形和负地形两种,下列不属于正地形的是(D)P212.

A 排土场、 B 废石堆场 C 粉煤灰堆 D 取土场

22、宏观性强,可以发现微观监测发现不了的生态现象,属于(C)P223 A 地面生态监测、 B 空中生态监测 C 卫星生态监测 D 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属于全球性监测计划的是(A)P227

A 国际生物学计划、 B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 C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D 全球大气观测系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两大类型。(P1) 2、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作用、适应与反作用)。P30 3、光强在地表分布不均,植物长期适应一定光强便形成了不同的光强生态类型,主要包括(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几类。

4、土壤酸度包括(酸性强度和酸度数量)两个方面,或称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P52

5、种间正相互作用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P79

6、(竞争排斥原理)是指两个生态位相同或相似的物种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长期共存,其中一个物种最终必将另一个物种排斥掉。P80 7、生态位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体积生态位)。P81

8、群落成层现象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决定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同的深度。P94

9、按裸地的成因划分,裸地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P101

10、描述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重量关系的金字塔称为(生物量金

字塔)。P121

12、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质量,称为(生物量)。P124 13、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与转化的规律是(能量即不增加也不减少,单向流动)P128

14、(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大气)是最大的氮库。P138

15、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P148

16、(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P159

17、污染物的迁移方式包括(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P161 18、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状态,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19、土壤中的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尤其以(重金属污染物)最重要。

20、(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P195

21、生态重建的途径包括(一是试图重新建造过去的生态系统、二是建立一个符合于人类经济需要的系统)。

22、按评价的时间尺度进行划分,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P230

23、生态系统健康可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个主要特征来评价。P258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4分) 1、简述环境问题及其实质。P1、P8

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或区域范围中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现象。

其实质一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二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恢复速度,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简述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间的关系。P16

研究范围——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环境生物学相比,环境生态学研究范围更广,更加注重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机理和规律,而环境生物学则深入到具体组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