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6年中考生物三模试卷(解析版).doc

更新时间:2024-01-23 00: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6年中考生物三模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A错误 B、植物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不能制造有机物,B错误; C、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错误.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能量的流动.解答时可以从物质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所以选项A错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量可以推测,选项BCD均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3.如图是某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丙→丁→乙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甲→丙→乙→丁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解答】解: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为: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分成2份,每份个含有一个细胞核,然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新的细胞膜,最后一个细胞分为2个新细胞.图示中甲为分裂前的细胞,乙已经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二个细胞,丙表示细胞核一分为二 的过程,丁表示在细胞中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分裂顺序正确的是:甲→丙→丁→乙.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4.“仙果”牌莘县西瓜被认证为中国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全国,远至俄罗斯.下列有关西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西瓜是由子房发育来的

B.西瓜里的所有种子是由一个胚珠发育来的 C.西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D.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具体发育情况为:

【解答】解:A、整个西瓜是果实,由子房发育来的,A正确.

B、一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颗种子,西瓜里有多粒种子说明是由多个胚珠发育成的,B错误. C、西瓜皮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来的,C正确. D、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西瓜是一个果实,由子房发育成的,而胚珠则发育成种子.

5.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分析】做这类的题首先要学会识图.还要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

【解答】解: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

(1)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代表蛋白质,Z代表脂肪.

(2)图中X、Y、Z都能在D消化道内被消化,可以判断D代表小肠;X在A中开始消化,则A代表口腔;Y在C中开始被消化,则C代表胃 故选:D.

【点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情况要注意重点复习.

6.下列四组疾病中,都是因体内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 ) A.高血压和地方性甲状腺肿B.夜盲症和侏儒症 C.侏儒症和糖尿病D.巨人症和糖尿病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解:A、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这类疾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C、糖尿病是因为缺乏胰岛素,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都是缺乏激素引起的.故符合题意.

D、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糖尿病是因为缺乏胰岛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激素的缺乏症及常见的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的例子.

7.下面是邻居张叔叔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摘录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红细胞(RBC) 测定结果 2.3 参考值 4.0~5.5 120~160 备注 ↓ ↓ 单位 1012个/L g/L 血红蛋白(Hb) 90

白细胞(WBC) 37 血小板(PLT) 180 4~10 100~300 ↑ 109个/L 109个/L A.显微镜观察张叔叔的血液涂片可发现血小板最多 B.张叔叔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口会流血不止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张叔叔可能身体有炎症 D.如果给张叔叔输液,针应该刺入他的动脉血管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解:A、由血常规由化验单可知,应该是显微镜下观察张叔叔的血液涂片红细胞最多细胞(RBC)最多,A错误;

B、由血常规由化验单可知,张叔叔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口不会流血不止,因为他的血小板没有减少,血小板能促进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错误;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张叔叔可能身体有炎症,因为他体内的白细胞超出了正常范围,C正确;

D、动脉压力太高,液体的压力无法进入,一旦建立动脉通路,血液还会从血管内往瓶子中流,无法使药液进入身体.静脉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故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为静脉血管,故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是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正常值.

8.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③左心房、①右心房、④左心室、②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 【解答】解:A、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A正确;

B、④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最长,与此相适应,④左心室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B正确;

C、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而不会倒流,C正确; D、②右心室连通肺动脉;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是关键.

9.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葡萄糖D.尿素

【分析】依题意可知,图中横轴中的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减少;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可结合体循环、肺循环的功能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A、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

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变化情况. B、由选项A可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尿素的量应增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

1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C.北欧人的鼻子明显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大,这有利于预热冬天寒冷的空气 D.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这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解答】解: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A正确;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B正确;

C、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C正确;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是基础题,要熟记.注意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1.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肾单位

B.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尿液中含血细胞 C.③内流动的是血液 D.④为输尿管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图中的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收集管,④是肾小管,⑤是肾静脉.

【解答】解: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④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组成,A错误;

B、②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滤过,可导致血尿,B正确; C、③是收集管,内流动的是尿液,C错误; D、④为肾小管,而不是输尿管,D错误.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12.下列实验材料器具选用不正确的是( ) A.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B.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C.用碘液来检测淀粉是否存在

D.用快熄灭的木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分析】本题考查课本部分实验中材料用具的选用,应在归纳掌握的基础上,解答这类题目. 【解答】解:A、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A正确;B、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布在身体里面,应用显微镜成像观察血液流动情况,而不能用放大镜,B错误;

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因此可用碘液来检测淀粉是否存在,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快熄灭的木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课本各类试验中对材料器具的选取.

13.下列是常见的水生生物,其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扇贝B.海蜇C.梭子蟹D.鲅鱼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解答】解:A、扇贝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是软体动物,符合题意. B、海蜇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不符合题意.

C、蟹等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较硬的头胸甲,是甲壳动物,不符合题意. D、鲅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14.“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前肢变成翼 ②长骨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体温恒定 ⑤有气囊 ⑥有复杂的繁殖行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等.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我们了解了鸟类的主要特征,其中有的是其它动物也具有的特点,如体温恒定、有复杂的繁殖行为等也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其中鸟类所特有的特征是体表被

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长骨中空,可减轻身体的重量,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鸟类特有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答题.

15.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蝗虫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发现

D.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解答】解:A、蜥蜴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

B、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B正确; C、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C错误;

D、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侧线的作用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6.如图四四种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图,关于它们结构的比较错误的是( )

A.四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B.与b不同,a、c、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C.该四种细胞生活都必须消耗有机物和氧 D.a、c、d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都来自于b类生物

【分析】如图:a细菌;b植物细胞;c酵母菌;d酵母菌出芽生殖

【解答】解:A是细菌细胞,外面有鞭毛和荚膜,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是口腔上皮细胞,呈球形,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D、是酵母菌细胞,正在进行出芽生殖; 因此

A、四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

B、b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其他细胞不同,B正确; C、ac在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C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来源,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生物细胞的主要特征.

17.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意义,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据此答题. 【解答】解: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才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因此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活性增强,利于发酵,产生较多的酒精,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超过了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活性,直至杀死酵母菌,产酒量会慢慢降低.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是关键.

18.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分析】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解:图中的①②③④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⑤⑥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44(条)+XX

C.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D.男女性别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

【分析】(1)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2)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解答】解:A、DNA的载体是染色体,也就是说DNA在染色体上,但染色体上除了DNA外,还有蛋白质,所以说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了染色体,A正确.

B、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XX,B错误;

C、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

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男性的Y性染色体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C正确;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相对性状,性别是某一种性状,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把握生物学相关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其中相对性状的判断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一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20.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下列选项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B.Ⅰ叶肉细胞、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肝脏

【分析】生物的结构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类别关系,应注意去理解和领会,方可解答类似题目.

【解答】解:A、由图可知,Ⅰ包含Ⅱ和Ⅲ,Ⅱ和Ⅲ不存在包含关系.染色体、DNA、基因之间都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叶肉细胞中包含叶绿体和线粒体,而叶绿体和线粒体不存在包含关系,B正确; C、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但不包含孢子植物,所以C错误; D、内分泌腺包含垂体,但不包含肝脏,D错误.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结构之间的类别关系.

21.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故选:C

【点评】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是拉马克的观点.

22.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A、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故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D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3.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给小明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24.如图,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分析】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解答】解: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

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故选:C

【点评】掌握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这两种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5.空气中的PM2.5因为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很多省、市均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PM2.5指数.下列属于降低空气污染的措施是( ) A.大力新建化工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鼓励购买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投资修建水电站,减少火力发电站 D.直接焚烧生活垃圾,避免“垃圾围城”

【分析】此题考查如何降低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1)化工厂的烟筒方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2)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3)水电站比火力发电站节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3)焚烧生活垃圾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大力新建化工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会污染空气,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鼓励购买私家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多污染气体排放量,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水电站不消耗能源物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正确,符合题意;

D、直接焚烧生活垃圾,加大有害气体的排放,会污染空气,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造成空气污染在生活和实践中有哪些情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图甲和图乙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目的是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2)图乙中滴加的液体是 碘液 ,目的是 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 2 ]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 4 ] 物镜 .

(4)从人体结构层次来看,口腔内侧壁表层属于 组织 .

(5)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 叶绿体 .

(6)显微镜下看到的图丁所示的细胞呈 棕黄 色.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在形态上的区别是上皮细胞呈 椭圆 形.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解:(1)图甲是滴水步骤,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图乙是染色步骤,滴加的是稀碘液,目的是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4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4)口腔内侧壁表层是由形态结构合功能相同的口腔上皮细胞群组成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

(5)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所以,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6)经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丁所示的细胞成棕黄色;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在形态上的区别是上皮细胞呈椭圆形,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长方形.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碘液;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3)2粗准焦螺旋;4物镜 (4)组织 (5)叶绿体 (6)棕黄;椭圆

【点评】掌握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27.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丙表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植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填字母) A ,此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 .

(2)我们吃的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这些淀粉是通过过程[ C ] 光合作用 合成的,并通过 筛管 (管道)输送到马铃薯块茎中储藏起来的.

(3)图乙中吸水的主要区域是[ ① ] 成熟区 ,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甲中的[ B ] 蒸腾作用 ,此过程参与了生物圈的 水循环 .

(4)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C (填字母)的效率. (5)你认为丙图表示的是: 氧气 (气体)的变化.

【分析】如图,图甲中的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乙①表 示成熟区,②表示伸长区,③表示分生区,④表示根冠,图丙表示氧气的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1)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图甲中,过程A表示植物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 此是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是植物体始终进行的生命活动;(2)过程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3)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使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通过

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4)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间作套种、合理的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因此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

(5)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早上6点左右,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导致氧含量最低;之后随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增加,晚18点摘取的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含量最多.之后随进行呼吸作用氧气含量减少,可见图丙表示氧气的变化.

故答案为:(1)A;线粒体; (2)C光合作用;

(3)①成熟区;B;蒸腾作用;水循环. (4)C; (5)氧气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根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为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 (填序号),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A→B→E→C→D; .

(2)能够形成缩手反射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还需要有关骨骼肌的参与,缩手反射主要是通过 肱二头肌 收缩和 肱三头肌 舒张实现的.

(3)若此图表示运动员100米赛跑时的调节过程,则测试中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的反射类型是? 复杂反射 ,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F (填图中字母);在此反射中,学生听到枪声的感受器位于 耳蜗 内;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而来,终点裁判员的晶状体如何调节? 由小变大 .

(4)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三个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 谈梅止渴 .

【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3)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解:(1)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感受器,缩手反射属于一种简单反射,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2)能够形成缩手反射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还需要有关骨骼肌的参与,缩手反射主要是通过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实现的.

(3)测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此反射类型是复杂反射.在此反射中,学生听到枪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晶状体凸度的变化,视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所以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而来,终点裁判员的晶状体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4)吃梅止渴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天健反射.而谈梅止渴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A;A→B→E→C→D;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3)复杂反射; F;耳蜗;由小变大; (4)谈梅止渴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的类型以及神经调节等.

29.阅读下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格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如表为我国部分动植物类群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我国已知数 581 1244 376 284 3862 2200~2600 约240 30000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4010 19056 10000~12000 850~940 260000 百分比/% 13.39 14.25 5.97 7.08 20.3 22 26.7 10 资料二: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而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我国珍稀物种﹣﹣普氏原羚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目前种群数量不超过200只.

(1)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 脊椎动物 ,其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胎生 和 哺乳 .

(2)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你还知道的生物类群有 细菌、病毒 (至少答出两种).

(3)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 裸子植物 . (4)资料一的表格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 生物种类 多样性.

(5)《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 (至少答出两种).

(6)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普氏原羚,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1)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2)除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生物类群外,生物类群还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腔 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藻类、苔藓.(3)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4)资料一的表格中列举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8种生物类群,因此是表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5)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

(6)为了保护数量急剧减少的普氏原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故答案为:

(1)脊椎动物;胎生;哺乳; (2)细菌、病毒; (3)裸子植物; (4)生物种类的

(5)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任意两种);

(6)建立保护普氏原羚的自然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移入动物园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普氏原羚种质库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类群、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威胁以及保护措施.

30.如图是生物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昆虫发育的起点是 受精卵 ;其发育过程为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

(2)乙图中,为a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 d、e (填代号).

(3)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示意图,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①胎盘 ,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子宫 ;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 分娩 .

(4)丁图所示的植物繁殖方式为 嫁接 ,为了提供成活率,操作时要将砧木和接穗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在一起.

(5)丁图中若把基因型为Aa的梨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梨树上,嫁接枝条开花后,人工将该枝条上花中的花粉授到雌蕊的柱头上,则形成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 25% .

【分析】(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2)乙图中a胚盘,b卵壳,c气室,d卵黄,e卵白. (3)图丙:①是胎盘、②是脐带、③是胎儿;

(4)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叫做无性生殖.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答】解:(1)昆虫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2)d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e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有水分.(3)胎儿通过②脐带和①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4)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5)嫁接完全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所以若把基因型为Aa的梨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梨树上,枝条的基因是Aa,亲代都是Aa,根据遗传图解:

后代是aa的概率是25%.

故答案为:(1)受精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d、e

(3)①胎盘;子宫;分娩 (4)嫁接;形成层 (5)25%

【点评】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1.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项目/组别 甲 乙 葡萄糖溶液 射10mg 含3.6%醋酸铅的5%丙 葡萄糖溶液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5%葡萄糖 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铅(或醋酸铅) 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C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3)根据如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射一次 红蛋白含量 注射剂 ? 含1.8%醋酸铅的5%每千克体重注每3天皮下注每10天检测一次血剂量 注射方法 检测方法

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铅 能 (能,不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越低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除“有无铅”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甲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铅(或醋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故选C. (3)“根据如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甲小白鼠体内无铅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乙小白鼠体内含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因此铅能(能,不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低. 故答案为:(1)5%葡萄糖溶液;铅(或醋酸铅) (2)C (3)①能 ②越低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以及科学探究的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读图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