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更新时间:2024-05-27 1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 )、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 、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 、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 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 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

;而B. inopinata 则从人体内分离[4]。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

2 流行病学及流行情况

2.1 传染源

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受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乳汁、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眼结膜、叮咬过病畜的吸血昆虫等。

2.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其次是接触和吸人病原菌而感染。可通过皮肤感染,尤其是皮肤有创伤更易感染,某些饲养者即由此被传染。此外,通过黏膜、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此病[6]。

2.3 易感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牛种布鲁氏菌对牛、水牛、牦牛以及马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猪种布鲁氏菌对猪、野兔、人等的致病性较强。幼龄动物虽可带菌但不发病,老龄动物易感性相对较低,成年动物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动物易感性最高,其中初产动物最易感。

2.4 流行特点

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多发于产仔季节。是否发病与性别无关,没有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青壮年感染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北方羊群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疫情发生在4-5月,牧区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农区。

2.5 人类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

已知4种布鲁氏菌对人类有致病性(主要有波状热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猪霍乱布鲁氏菌,但偶然也有犬布鲁氏菌)。这些种类当中,波状热布鲁氏菌被认为是能引起人类最严重疾病的一种,猪霍乱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随着顺序致病严重程度依次减弱。虽然汇报的病例数量被很大程度上低估,但人类的布鲁氏菌病每年都能在全世界范围发现。虽然人类布鲁氏菌病几乎没有致死性,但它能使人严重的衰弱或致残[7]。

3 发病机理

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 病菌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有时也通过眼结膜、生殖道和皮肤感染。进入体内的病原菌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 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 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 形成局部原发病灶, 此过程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 相当于潜伏期。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 随之大量细菌进人淋巴液和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菌血症( 此时患畜体温升高) , 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 并随血流带至全身, 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内繁殖, 形成多发性病灶。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 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细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生长、繁殖, 临床表现为败血症。在机体内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细菌被破坏死亡, 释放出内毒素及其他成分, 临床上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或毒血症的表现。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 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可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免疫功能低下, 或感染菌数量大、毒力强, 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 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的感染灶, 此过程为多发性病灶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 感染灶内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 导致疾病复发并造成广泛性的组织病理损伤, 如此反复,便成为慢性感染[8]。

布氏杆菌对妊娠的子宫内膜、胎盘和胎儿有特殊的亲和性。流产布氏杆菌可在妊娠子宫的胎盘滋养层上皮细胞大量繁殖,引起胎盘炎,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松离,导致母畜流产。抗原定位显示,流产布氏杆菌抗原存在于胎儿肺脏巨噬细胞、肝脏枯细胞、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脾脏网状细胞以及胎儿其他组织的巨噬细胞内,并引起胎儿的肺炎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9]。

4 临床症状

1、牛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临诊症状是流产,最常见于妊娠第6-8个月,母牛若再次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前数日除表现分娩预兆,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胁部下陷,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临诊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栗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朗,但有时浑浊还有脓性絮片。常见胎衣滞留,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者。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有恶臭,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很可能死亡。公牛有时可见阴茎潮红肿胀,更常见的是睾丸炎和附睾炎,急性病例则睾丸肿胀疼痛,还可能有中度发热与食欲不振,此后疼痛逐渐减退。约3周后,通常睾丸和附睾肿大,触之坚硬。临诊上还常见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患病。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临诊症状。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在加以饲养管理得以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2、绵羊及山羊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常不表现临诊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临诊症状也是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个或4个月,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委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但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占40%-90%。其它临诊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以及关节炎,滑液囊炎引起的跛行。公羊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3、猪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症状也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有的在妊娠第2-3周,有的接近妊娠期满即早产,早期流产因母猪常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而不易发现,但流产的前兆临诊症状常表现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黏性或黏脓性分泌液,流产后胎衣滞留情况少见,子宫分泌液一般在8d内消失,少数情况因胎衣滞留,引起子宫炎和不育。公猪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有时开始表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皮下脓肿,关节炎,腱鞘炎等较少见,如锥骨中有病理变化时,还可能发生后肢麻痹。

4、马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患马多为隐性。也有一定数量的患马有明显的化脓损害,特别是在头部和颈部,骨脓肿、关节炎及腱鞘滑膜炎则少见。前期临诊症状常有发热、委顿和发炎部位疼痛,可持续数日以至数月,其脓肿可被吸收,但经常可见破溃,还有纤维凝块的黄色黏性渗出液;晚期病例则形成瘘管。也可引起母马流产,有报道从马和驴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流产布鲁菌。

5、骆驼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菌病也曾有报道。 6、犬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犬感染流产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猪布鲁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临诊症状,个别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犬布鲁菌引起的临诊症状为:妊娠40-45d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长期菌血症;公犬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理变化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7、鹿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猪布鲁菌、牛布鲁菌、羊布鲁菌均可引起鹿的布鲁菌病。主要临诊症状为孕鹿流产,胎衣滞留,公鹿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还有关节炎,黏液囊炎,淋巴结和乳腺肿大等临诊症状。

8、貂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一般无显性临诊症状,但在产仔期常空怀。孕貂常发生流产或死胎,新生仔貂生后衰弱,病死率较高。

9、狐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多呈隐性感染,母狐主要临诊症状是流产、死胎和产后不孕,患狐食欲减退,有的病例出现化脓性结膜炎。

10、禽感染布病的临床症状

鸡、鸭等家禽通常表现腹泻和虚脱,有时产卵量下降,间或有麻痹等临诊症状。

5 病理变化

1、牛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有出血点,绒毛叶部分或全部贫血呈苍黄色,或覆有灰色或黄绿色纤维蛋白或脓液絮片或覆有脂肪状渗出物。胎儿胃特别是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肠胃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能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肿胀,有的散在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犊牛可能有肺炎病灶。公牛生殖器官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附睾可能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2、绵羊、山羊和鹿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剖检病理变化与牛大致相同。 3、猪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也与牛相似。如胎儿在流产前早就死亡,可见其干尸化。胎衣绒毛膜充血,有时水肿或杂有出血小点,还可能覆盖一层灰黄色渗出物。睾丸和附睾在实质中有豌豆大或更大的坏死或化脓灶,其中可能已有钙盐沉积。有时精囊发炎或关节炎、化脓性腱鞘炎或滑液囊炎。

4、狐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内脏器官无特征性变化,有的出现脾肿大,肝肾充血,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出血。 5、貂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脾发生布鲁菌性肉芽肿,淋巴结内见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6 诊断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病,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对于人和家畜的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有助于布鲁氏菌病的初步诊断,但只有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6.1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易感动物和患病动物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各种家畜历年流产、空怀数;历年布鲁氏菌检出情况;不同种,不同龄,雌、雄性家畜布病化验阳性率比较;疫史追溯,布病从何时、何地、何种病畜传入以及疫情的变动趋势等。

6.2临床检查

家畜患有布鲁氏菌病表现出许多临诊症状,如母畜不孕,流产,胎衣滞留,发生胎盘炎、子宫内膜炎;胎儿自溶,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公畜不育,表现睾丸炎等。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对布鲁氏菌病进行初步诊断。

6.3病原学诊断

1、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是病原学诊断的传统方法。通常采取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肺、肝和脾以及流产胎盘和羊水进行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该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较难生长,必需添加血清或马铃薯浸液等成分,生长繁殖缓慢,初代分离需1~2周,长者达20~30d,布鲁氏菌牛种和绵羊附睾中的某些生物型初次分离时还需要5%~10%CO2。菌落生长形态呈圆形、稍隆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大小为0.5 ~1.0mm,在血琼脂上生长为白色,且不溶血,在马铃薯琼脂斜面上,长出水溶性微棕色菌苔。

2、布鲁氏菌的染色与镜检

培养菌落经涂片镜检观察,布鲁氏菌为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多呈散在分布,偶见成对、短链状或串状排列。边缘稍圆或直,无芽孢及鞭毛,但在条件不利时具有形成荚膜的能力。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改Ziehl-Neelsen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改良 Koster 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柯兹洛夫斯基法染色显红色,其他细菌呈现绿色。

6.4 血清学诊断

1、凝集实验

(1)全乳环状试验

全乳环状试验(MRT)主要用于乳样的布病筛查,操作简单快速适合现场应用,但大规模监测时可靠性差,且对羊种布鲁氏菌敏感性低。在检测牛初乳、干奶期接近的奶牛、发情旺盛期奶牛、乳房炎患牛、免疫疫苗后不到4个月的牛乳样时,均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11]。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抗原是将布鲁氏菌菌株(抗原性良好)经培养、灭活、离心后收集菌体用虎红染料染色后于乳酸缓冲液中制成,与被检血清在洁净的玻璃板上进行凝集反应,若出现沙粒状凝集者则判为阳性。该方法操作简易、检测快速,成本低廉,但准确性易受温度和凝集时间的影响,且抗原的标准化也可影响其敏感性[12],有时会因牛种布鲁氏菌S19弱毒疫苗免疫和交叉反应造成假阳性结果,偶尔会因前带现象出现假阴性结果[13],故RBPT适于动物布病的普查,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仍用于牛、羊、猪布病检测,在我国也用于人布病监测的初筛。

(3)试管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SAT可以定量,因而在判定反应强度上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更精确。该实验操作步骤繁琐,需37℃条件下孵育过夜,较费时,不适于现场检疫和基层采用,家畜感染(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布病一定时间后,机体中先后产生IgM与IgG两种抗体,而SAT检测IgM敏感性较高,因此可用于布病期诊断,且对人畜布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也能检测[14],但不适合绵羊种布病的诊断。单独应用会造成误诊和漏诊,因为不是所有感染动物所处的抗体水平都具有诊断意义。同RBPT一样,SAT也不能鉴别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

2、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F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认的布病确诊性试验。相比SAT和RBPT,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15],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慢性布鲁氏菌病,RBPT检测为阴性,而CFT检测为阳性,且在检测成年牛(未经免疫或犊牛时给予免疫的)时非常准确[16]。主要应用于牛、羊、绵羊附睾种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但不适合猪个体布病的诊断,因为豚鼠补体会受到猪补体的干扰,使实验敏感性降低38%~40%。发生溶血的样品,也不能用CFT检测,另外,实验参与反应成分多,需设立多组对照,结果判定主要通过肉眼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判定出溶血程度,所以结论主观性强,易产生误差。而且实验要求条件高,操作复杂,基层检疫难以采用。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为间接ELISA(i-ELISA)和竞争ELISA(C-ELISA) , 可用于血清及乳汁样本布病的检测,i-ELISA是以光滑型布鲁氏菌菌体脂多糖(S-LPS)作包被抗原,主要检测IgGs或IgG亚型,i-ELISA敏感性高,优于上述其他血清学方法[17],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血清交叉问题,难以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C-ELISA方法,即在ELISA微孔上包被光滑型布鲁氏菌菌体脂多(S-LPS),加入O型多糖(OPS)表位之一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再加入稀释被检血清,洗涤,加入酶标抗鼠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复合物。该方法较敏感,无假阴性结果出现,且能较好的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敏感性与i-ELISA相当,但大于缓冲平板凝集试验(BPAT)。在检测未免疫动物和假阳性样品时,特异性高于或等于i-ELISA,为此,2004年,C-ELISA被OIE列为诊断和清除牛布鲁氏菌病的推荐方法。

上述常规血清学方法均是基于抗体对布鲁氏菌脂多糖O链抗原的检测,而布鲁氏菌脂多糖O链抗原可以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9)、大肠杆菌(O:157)等阴性菌抗原以及小牛胸腺DNA发生交叉反应,故都有假阳性结果产生[18] 。研究表明:若将抗原血清混合液的pH值降低到3~4,可大大降低非特异性凝集,而不影响感染血清的凝集。

6.5 分子生物学诊断

1、多重PCR

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优于细菌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特别是能区分各种和部分生物型,这对布病的筛查和确诊有重要意义[19]。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

是以DNA指纹图谱为基础用于微生物分型鉴定的方法[20],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切割,然后在凝胶上电泳分离,以显示不同种群基因组DNA的RFLP。

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遗传标志技术

是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经酶切后连接特定的接头,形成带接头的特异片段,以此为模板,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3′端的识别进行扩增,将A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快捷方便结合起来[21],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缺点,不需要了解样品基因组序列即可对其进行检测,是检测基因组变异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7 防控

布鲁菌病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阳性牲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1、定期检疫家畜

对易感家畜进行净化和监测,特别是进出境的动物要严格按照政策执行,检测出来的阳性牲畜一律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隔离或淘汰病畜

按照尽量减少病畜数量、合理控制流动、避免混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扑杀或隔离饲养的方法处理病畜。

3、建立健康畜群

在经济状况允许的地区,可对畜群实施先净化后监测的防控措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采取培育健康畜群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4、切断传播途径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衣应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被污染的场地,应立即彻底消毒;来自疫区的皮毛应在收购地点进行消毒、包装后方可外运;人工授精应选择健康种公畜的精液;奶和奶制品应加热后食用;家畜粪便须经生物热发酵消毒。

5、疫苗接种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异的T细胞与布鲁氏菌抗原反应,产生淋巴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消除细胞内的细菌。常用疫苗有牛流产布鲁菌19号苗、猪布鲁菌2号弱毒活苗、马耳他布鲁菌5号弱毒活苗。

8公共卫生

人类感染本病多数与职业有关,多见于兽医、牧工、皮革厂的工人、乳肉加工人员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所以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消灭,有赖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消灭。患病羊、牛、猪为其主要传染源。狗对三种主要布鲁氏菌经常是隐性感染,可成为人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食入,吸入感染。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但血液中存在抗体;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感染羊的布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在发热期体温晚间升高,但神志清醒,清晨体温下降(出汗)至接近常温,这时病人感觉症状加重肌肉、关节疼痛加剧,大量出汗,体重减轻,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由此可见,感染羊的布鲁氏菌对公共卫生的危害更为严重。

职业人群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具体措施包括:对家畜采取“淘汰病畜,病畜、健康畜分群圈养,疫苗免疫”等防治措施,加强动物检疫。并加强动物制品作业场所的消毒措施,如紫外灯照射、喷消毒剂。对畜产品加工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包括紫外灯照射、煮沸消毒、消毒剂浸泡等。大力进行卫生宣传,加强人、畜粪便管理。保护水源,防止被病畜、病人的排泄物污染。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凡从事畜牧业的兽医、饲养员、挤奶员、毛肉类和乳制品加工销售人员、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人员,接触畜牧流产物、排泄物等,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N95口罩、橡胶手套、穿工作服等。特别在处理羊只流产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把流产羊只的排泄物深埋消毒处理。 在工作完成后,个人防护用品要统一收集,按上述第3条进行消毒处理。也可对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M104菌苗,现有19 ~ 13A菌苗。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共同治疗,疗程42天,由于是布氏杆菌是胞内寄生,有的能治愈,有的不能治愈。

参考文献

[1] Dawson C E, Stubberfield E J, Perrett L L, et al .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Brucella isolates from marine mammals [J]. BMC Microbiol, 2008, 8: 224.

[2] Scholz H C, Hubalek Z, Sedlacek I, et al . Brucella microti sp. nov., isolated from the

common vole Microtus arvalis[J].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08, 58(2): 375-382.

[3] Scholz H C, Hofer E, Vergnaud G, et al . Isolation of Brucella microti from mandibular

lymph nodes of red foxes, Vulpes vulpes, in lower Austria[J]. 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 2009, 9(2): 153-156.

[4] Scholz H C, Nockler K, Gollner C, et al . Brucella inopinata sp. Nov isolated from a

breast implant infection[J].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0, 60(4): 801-808.

[5] O'Callaghan D, Whatmore A M. Brucella genomics as we enter the multi-genome era [J].

Brief Funct Genomics, 2011, 10(6): 334-341.

[6] 朴范泽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ll0. [7] 杨东东.浅谈人用布鲁氏菌疫苗[J],现代畜牧兽医,2011(12):81-82.

[8] 刘建鹏, 杨增岐, 马杰, 等. 布鲁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 . 动物医学进展, 2009 , 30(10) :121-124.

[9] 白媛媛,姚江华,白颖,等2布鲁氏菌病[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l.201332(3):34.

[10] 王传清,李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09,

26(6):63~65.

[11] 赵凤菊.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1,38:(8):193~196. [12] 曾瑞霞,苏玉虹.布鲁氏杆菌各类检测方法的比较[J].现代畜牧兽医,2006,(5):

65~69.

[13] 徐春厚,吴凌,邵红,等.四种凝集试验检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的比较[J].中国

动物检疫,2008,15(4):14.

[14] 王佳,徐卫民.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2):149~152.

[15] 梅建军,任林柱,王兴龙.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动物保健,2006,(9):

13~15.

[16] 邢进,王金锋,赵宝华.布鲁氏菌病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

30(3):69~73.

[17] Kittelberger,R.F. Hilbink,M.F. Hansen,G.P. Ross,G.W. de Lisle,A. Cloeckaert,

and J. de Bruyn.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mmunodominant antigen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with Brucella ovis. J.Vet. Diagn. Investig. 1995,7:210~218. [18] 许邹亮,南文龙,陈义平.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1,

28(9):68~70.

[19] 唐浏英,李元凯,尚德秋,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布氏菌抗原的研究[J].中国

地方病防治杂志,1995,10(1):199~201. [20] Cloeckaert A,Verger JM,Grayon M,Crepinet O,Restriction site polymorphism of the

genesencoding the major 25kDa and 36 kDa outer-membrane proteins of Brucella[J].Microbiology,l995,141:2 111~2 121.

[21]骆利敏,李明,芮勇宇.AFLP法构建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指纹图谱[J].中国

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1):15-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q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