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更新时间:2024-04-10 2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12
1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 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 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 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 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 年。 第四条 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 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 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 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 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
2
措施。
第六条 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 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 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 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 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 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 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 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 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
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 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 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
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 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 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 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 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甲级咨询 资质。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990 年4 月原交通部颁布 的《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90〕交计字225 号)同时废止。
4 5
附 件
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
1.规划报告一般按A4 规格装订,相关图表视情况也可采用A3 规格,封面为深蓝色。
2.规划报告封面需标明报告名称、规划期限、编制单位和编制 时间。报告名称为规划名称加上“报告”,如“××省××公路网规 划报告”;规划期限采用阿拉伯数字,中间以“—”连接,外面加上
括号,如“(2010—2020 年)”;编制单位为编制报告的研究单位;编
制时间反映到年月。
3.规划报告设扉页,包括规划编制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技 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等签章,以及参加编制的人员姓名和职称,附 工程咨询资格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6
二、公路网规划报告内容要求
公路网规划研究应根据规划的实际情况,突出特点,注重创新。 本附件的报告内容要求是按一般情况下公路网规划设计的,具体可根 据公路网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做适当增减。 第 1 章概述 1.1 规划背景
阐述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开展规划工作的依据。对于 公路网规划修编,需说明修编的必要性。 1.2 规划范围和期限
说明规划区域范围、规划对象以及规划期限。 1.3 规划思路
说明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规划过程
简述规划编制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以及征询意见、与相关部 门协调等情况。 1.5 规划结论
简要说明规划原则、目标、方案和实施安排等方面的主要结论。
7
第 2 章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概述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自然条件。 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分析规划区域人口、产业、城镇、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 点把握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 2.3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分析规划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 的运输线路、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情况,研究综合运输体系的构 成和发展特点。
2.4 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
分析现状公路网规模、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 评价公路网的适应性,分析现状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 3 章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3.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分析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 区生产总值等),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资 源开发等因素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8
3.2 综合运输发展需求
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综合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关规划对公路发展的要求。 3.3 公路交通需求
分析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和 综合运输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水平。 分析现状公路网交通量发展水平、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握公 路交通流向、流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公路网交通量。 第 4 章规划目标 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 则。 4.2 规划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和综合运输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公路网现状和发展 条件,提出公路网规划目标。 第 5 章布局方案 5.1 路网规模研究
综合考虑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条件、人口分布和
9
主要节点分布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论证路网规模。 5.2 布局研究思路
说明布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5.3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 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以及对公路通道路线配置 的要求。 5.4 布局方案研究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在现有公路网基础上,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拟定公路网规划备选方案,阐述备选路线方案 的理由和依据。
结合必要的实地踏勘,研究备选方案的路线走向,分析工程可行 性,测算路线里程和重大工程的规模,匡算工程投资和土地占用情况, 分析路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点。 从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 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网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 优化,确定布局方案。
10
5.5 布局方案
说明布局方案的路网规模和路线方案。路线方案包括规划路线的 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里程、技术标准和主要功能作用。根据 需要,说明布局方案在城市过境、与其他路网衔接、重要附属设施和 重大工程等方面的情况。 第 6 章实施安排 6.1 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说明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情况,匡算用地规模和建设资 金需求。 6.2 近期建设重点
根据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和投资能力,提出分阶段建设 任务和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第 7 章综合评价 7.1 路网技术评价
从路网规模、密度、技术等级、节点连通情况、路网覆盖程度、 主要节点间通达时间、运行速度、交通拥挤度等方面,评价路网服务 能力和质量的改善情况。
评价规划路网与其他路网、运输枢纽衔接情况,以及与其他运输
11
方式协调情况。 7.2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后在节约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 损失和节约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效益。 7.3 经济社会影响评价
从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镇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 业、扶贫、教育、国家安全等方面,评价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7.4 环境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
7.5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分析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减少耕地占用和节 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第 8 章政策措施建议
提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
12
主要插图和表格 主要插图包括: 1.行政区划图
反映规划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城镇分布。 2.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图
标示与规划路网相关的各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管道)的现状路线走向、技术等级、枢纽站场分布等情况。 3.相关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图。 4.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图
相关城镇体系、产业、资源等现状和规划图。 5.交通出行分布示意图 6.规划路网布局方案图
13
反映规划路网布局方案的路线走向,标明路线名称、起讫点、主 要控制点和技术等级。 7.规划路网实施安排图
反映各特征年规划路网的已建、在建和待建路段情况。 主要表格包括: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
值等)的历年数据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2.路网现状表
反映现状路网的主要公路名称、路段起讫点、里程、技术标准、 路面状况和交通拥挤度等。 3.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和各分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人口、地区生产总 值等)的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14
4.历年公路运输量和汽车保有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规划区域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以 及汽车保有量历年数据、预测值和未来增长速度。 5.公路交通出行OD 表
6.主要公路交通量现状和预测表
反映主要公路分路段现状交通量和未来交通量预测值。 7.规划路线方案表
反映规划路线名称、起讫点、主要控制点、规划技术标准、里程 和主要功能作用等。
8.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实施表 附 录
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本附录总结了公路网规划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供规划人员参 考。规划人员应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和路网特性,合理选用技术方法, 也可选用本附录以外的其他技术方法,鼓励创新。
15
1 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预测的一般方法 1.回归预测法
利用回归分析研究预测对象(因变量)与相关因素(自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自变量的未来发展水平,推断因变量未来发展水 平。其回归模型和变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2.时间序列法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建立模型,预测因变量未来 发展的水平。常用模型有多项式模型、指数曲线、生长曲线等。 3.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一般用预测对象和影响因素发展速度比值来计算。弹性 系数法的主要步骤为:分析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历史弹性系数,总 结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弹性系数,再预测影响因素未来发展速度,推 算出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速度,预测未来发展水平。弹性系数计算模 型如下:
E = ΔY ΔX 式中:
16
E——弹性系数;
ΔY——因变量(如运输量或交通量)的变化率;
ΔX ——自变量(如人口、GDP 等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率。
4.强度指标法
强度指标法是根据现状强度指标,乘以自变量预测值得到因变量 的预测值的一种方法。强度指标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比值。在现状与 预测年度状况相差较大时,应考虑对强度指标进行修正,常用的强度 指标有人均系数、单位GDP 系数、单位面积系数等。计算模型如下:
Y = k ? X 式中:
Y——因变量预测值; X ——自变量预测值; k——强度指标。
1.2 交通量预测方法 1.2.1 四阶段预测法
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是以现状交通分布(现状交通出行OD 矩 阵)为基础,通过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和交 通分配四个阶段预测公路交通量。
17
1.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生成预测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规划 区域及各交通分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前述的一般预测技术都适用于交 通生成预测。 2.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是根据各交通分区发生和吸引量,推算各分区间交 通出行分布的过程。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在状 态法,二是综合模式法。
(1)现在状态法
现在状态法是由现状 OD 表推算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 现在状态法主要有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Detroit Method)和弗雷特法(Fratar Method)等几种模型形式,其中弗雷特 法应用较为广泛。弗雷特法的计算模型如下:
18
Q Q G F L L G Q Q F Q Q L Q Q G L Q Q F ij oij j i i j j aj oaj i pi opi i opi oij j j n j oaj oij i i n = ? ? ? + = = = ? = ?
= =
Σ Σ
2
1 1
( ) ( )
式中:
ij Q ——未来某预测特征年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 Q ——基年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
oij j G ——j 区交通吸引量增长倍数; F ——i 区交通发生量增长倍数; Q ——特征年j 区交通吸引量; Q ——基年j 区交通吸引量;
i aj oaj 19
pi Q ——特征年i 区交通发生量; Q ——基年i 区交通发生量;
opi i L ——i 区对于所有j 区的位置系数;
j L ——j 区对于所有i 区的位置系数。
(2)综合模式法
综合模式法是利用区域经济活动质量和交通出行阻抗情况,预测 将来交通出行分布的一种方法。综合模式法主要的模型形式是基本重 力模型及其变形。重力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γ α β
Dij Pi Aj Q K ij ? = ?
式中:
ij Q ——i 区到j 区的交通分布量;
i P——i 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
采用i 区交通发生量);
j A ——j 区经济活动质量(一般可以采用经济社会指标,也可以
采用j 区交通吸引量);
ij D ——i 区到j 区的出行阻抗(常以距离、时间或费用来度量);
K,α ,β ,γ ——回归参数。
20
3.交通方式分担预测
交通方式分担是预测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量。常用方法为运输方
式分担率法。计算模型如下:
( ) ( ) Σ=
? ? = n t t k ijk M P M 1
exp exp
式中:
ijk P ——i 区到j 区之间第k 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
k M 、t M ——第k、t 种运输方式的广义费用,包括时间代价、运
行费用等;
n——区域间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类型数量。
4.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分配是将未来交通出行分布量(OD 矩阵)分配到路网中, 得到路段交通量的过程。交通分配常用的方法包括全有全无法、考虑 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和均衡分配法 等。
(1)全有全无法
全有全无法是根据路线阻抗,寻求 i 区到j 区的最短路径,将分
布交通量Qij 一次分配到最短路径上的预测方法。全有全无法仅适用
21
于各路线阻抗相差较大或单个路线的情况。 (2)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
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分配法的思路是将分布交通量 Qij 分割成若干份,按照全有全无法进行多次交通量的路线分配,所不同 的是每次分配,要根据上一次的分配结果,结合路段通行能力重新计 算路线阻抗,寻求新的最短路径。 (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的分配步骤与考虑容量限制的最短路径迭代 分配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每一次分配时,需要根据路线阻抗,寻 求i 区到j 区包括最短路径与次短路径在内的若干路径,然后按照一 定概率把分割后的分布交通量分配到这些路线上。每条路线的分配概 率可由下式确定:
Σ=
? ? = m i i k k t P t 1
exp( ) exp( )
θ θ
式中:
k P ——第k 条路径的交通量分配概率;
θ ——分配参数;
i t 、k t ——第i、k 条路径的路线阻抗;
22
m——可供选择的路径数。
在进行路线未来特征年阻抗计算时,应考虑路段通行能力或容量 的变化。 (4)均衡分配法
均衡分配法包括用户最优均衡法和系统最优均衡法。用户最优均 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量分配,使得使用的路线路阻相等,且都小于未 被使用路线的路阻。系统最优均衡法为假设通过交通分配,使得路网 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阻抗最小。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 型,求解分配结果。 1.2.2 趋势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是在基于公路路段交通量预测未来公路交通量的方 法。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公路通道交通量发展规律和特点,预测通道未来趋势 交通量。
(2)分析运输方式的交通分担情况,以及通道内的运输方式构 成的变化,预测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交通转移率,得出未来公路 承担的交通量。一般采用分担模型预测。
(3)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
23
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 1.2.3 运量推算法
运量推算法是根据交通节点(运输枢纽、站场等)公路集疏运量 和汽车载运系数推算公路承担的交通量。主要步骤如下: (1)分析交通节点的运输量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运输量。 (2)分析交通节点的公路集疏运比例,预测公路集疏运量。 (3)通过汽车载运系数,将公路集疏运量转换为汽车交通量。 (4)根据通道内公路路线构成,预测不同公路路线交通量的分 担比例,得出通道内不同公路路段的预测交通量。 2 规划目标研究技术方法 2.1 研究思路
1.分析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以及公路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对公路网发展的要求。
2.根据公路网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初拟规划目标。 3.分析实现规划目标对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环境和土地等 方面产生的正负效益,以及目标成本。 4.调整并最终确定规划目标。 2.2 研究方法
24
主要研究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相关树法等。 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运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和分析规划目标的影响因 素及因素间关系,并分析规划目标的方法。主要步骤为: (1)分析影响规划目标的各种因素类别、性质和发展规律及对 规划目标的影响程度。
(2)按影响因素的类别、性质和重要程度,绘制因果分析图。 (3)根据因果分析图确定影响规划目标的主要因素。 (4)提出规划目标。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多目标进行层次划分,确定隶属关系,并分析各 层次目标的重要程度和次序,理顺目标体系的一种方法。主要步骤为: (1)划分目标层次,即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 (2)按目标的隶属关系分析不同层次目标的相关关系。 (3)分析相同层次目标的重要程度,并按重要性排列。 (4)提出规划目标。 3.相关树法
总目标的实现依赖子目标的实现,相关树法即是把这种关系通过
25
树状结构表现出来,判断目标层次划分和各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确 定规划目标的一种方法。主要步骤为:
(1)根据目标因果、从属关系,绘制目标关系树。
(2)分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对上级目标的影响。 (3)预估目标产生的效果,确定规划目标体系。 2.3 路网规模研究 1.连通度法
根据区域内路网节点数量以及路网期望连通度,计算路网发展规 模,计算模型如下:
L = C ?ξ ? N ? A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C——路网连通度;
N ——区域内节点数量(个);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ξ ——路网变形系数,各节点间实际路线里程与直线里程之比。
当C 接近1 时,路网布局为树状,节点多为二路连通;当C 为2 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当C 大于3 时,路网
26
布局为三角网状,节点多为六路连通。 2.类比法
研究类似地区路网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面积的相关关系, 建立模型,再根据规划区域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推算路网规模。 常用方法为相关分析法、国土系数法。 相关分析法模型如下:
L = f (I,P, A)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I——人均经济指标(万元/人); P——总人口(万人);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国土系数法模型如下:
L =α ? I ? P? A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α ——国土系数;
I ——人均经济指标(万元/人);
27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P——总人口(万人)。
3.效率曲线法
分析公路网节点间路段重要度,按路段重要度大小进行排序,累 计路段里程和重要度,形成累计里程与累计重要度的关系曲线,寻找 曲线上累计重要度增加趋缓的拐点所对应的路网规模。
ΣZ = f (ΣL)
式中:
ΣZ——路段累计重要度;
ΣL——路段累计里程(公里)。
4.增长曲线法 常用的增长曲线有: Gompertz 曲线(S 曲线):
L = K ? abt Logist 曲线:
K a bt L + ? = 1
式中:
L——路网规模(公里);
28
t——时间(年);
K 、α 、b——常数。
5.公路行驶量分析法
公路行驶量分析法是根据公路行驶量和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 确定公路网发展规模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如下:
L = Q (S ?C)
式中:
L——公路网规模(公里);
Q——公路网承担的行驶量(车公里/日);
S——服务水平系数,即饱和度; C——通行能力(辆/日)。
其中:
365 × 1 ?
__________?? ? ? ?? ? ? + ? =
F F F P P P r W r Q W β β
P W 、F W ——公路?客、货周转量(人公里/年、吨公里/年); β 、F β ——公路网承担的客、货运输量比重(%);
P P r 、F r ——客货载运系数,即客、货车平均实际运载量(人/辆,
吨/辆)。
29
3 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3.1 主要技术指标 1.节点重要度
节点重要度是判断路网节点重要程度的指标,可选取人口、地区 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运输量、商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 计算模型如下:
Σ
=
n i i i i =
R R Z a 1
( )
式中:
Z——节点的重要度;
i a ——第i 项指标的权重,可通过专家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R——本节点的第i 项指标值;
R——规划区域所有节点的第i 项指标平均值;
i i n——选取的指标数。
2.路段重要度
路段重要度计算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1)预测路网未来交通量,判断路段重要度。
(2)选取路段沿线地区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客货运输量、
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路段交通量等多种指标,确定各种指标权重, 计算路段重要度。
(3)分析节点重要度和节点间重要度的吸引量,形成节点重要 度吸引量矩阵,然后采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将节点重要度分配到路网 上,得到节点间的路段重要度。 3.2 技术方法
1.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
本方法核心内容是采用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预测区域路网交通 量,以此作为路网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步骤为: (1)建立初始路网
根据规划目标、现状路网、未来交通分布、路网节点分布等,提 出初始路网。 (2)预测交通需求
采用“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初始路网路段交通量。 (3)优化调整初始路网
根据路段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分析初始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评 估路段重要程度,进一步优化调整初始路网。 (4)形成路网布局
31
重复步骤(2)、(3),直到形成满足规划目标要求的优化路网。
2.总量控制法
总量控制法是以路网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根据路段重要度,求 解最优路网的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确定公路网的合理规模 预测规划期末路网的合理规模。 (2)建立初始网络
根据规划目标、现状路网、路网节点分布等,建立初步网络。 (3)计算路段重要度
选取经济社会和运输等指标计算节点重要度,通过节点重要度、 路段交通量等指标,计算路段重要度。 (4)逐层展开布局
根据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情况,确定公路网层次。根据路段重要度 逐层求解各层次路网路段重要度的最优树,形成最优树路网。 (5)形成路网布局
以最优树路网为基础,以公路网合理规模为约束,按路段重要度 进一步增加路段,形成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路网布局。 3.交通区位法
32
交通区位法是从经济地理出发,研究规划区域的交通区位线,即 交通现象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的原理线,并转化为公路布局方案的方 法。其主要步骤为: (1)分析交通区位线
根据城市、市场、原材料产地、能源产地和军事基地的分布以及
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内 和对外交通区位线,以合理形态构建连接交通节点的交通区位线网 络。
(2)研究交通运输线,形成基础网络
根据交通区位线网络,结合交通节点情况、地理约束条件等因素, 确定交通运输线走向。根据产业社会背景及交通吸引特征,研究交通 线的运输方式配置,确定公路路线。 (3)补充完善基础网络,形成布局方案
以基础网络为基础,根据规划目标补充部分路线,形成路网布局 方案。 4.节点布局法
节点布局法是通过分析路网节点和选择节点间路线形成规划路 网的布局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33
(1)确定路网节点
根据路网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确定路网连接的节点。 (2)划分节点层次
根据规划区域的城市、运输枢纽、客货集散地、重要军事要地、 旅游景点和口岸等情况,分析节点重要度,划分节点层次。节点层次 划分可采用重要度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等方法。 (3)研究节点间连接路线
研究不同层次节点间连接采用的基本形态,分析路线重要度,确 定节点间的连接路线。节点间连线的选择可采用排序法、最优树法、
逐层展开法等。 (4)形成路网布局
根据规划目标,调整确定路网布局方案。 5.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法是通过建立优化模型,优化求解,形成布局方案的方 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优化模型
建立以优化目标函数(如运输时间最小、运输成本最小、重要度 最大等)和约束条件(路网规模、土地、环境和资金等)构成的优化
34
模型。
(2)研究可能方案
根据规划目标,研究多种可能方案。 (3)模型求解,形成布局方案
将各种方案输入模型,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获 得实现优化目标的路网布局方案。 4 综合评价 4.1 技术指标 1.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是单位面积拥有的公路网里程,以反映一个区域的公路 网发展水平,计算模型为:
γ = L A 式中:
γ ——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L——路网规模(公里);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除面积密度外,也可以采用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运输量、车辆 等作为单位指标进行计算,从不同角度反映路网发展水平。
35
可通过车道里程计算车道数密度。 2.路网连通度
路网连通度反映了路网节点的连通强度,计算模型为:
C = L ξ ? N ? A 式中:
C——路网连通度; L——路网规模(公里); N ——区域内节点数量(个);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ξ ——路网变形系数。
3.路网迂回率
迂回率是路网节点间最短公路里程和直线距离的比值,路网迂回 率是路网所有节点间迂回率的平均值。计算模型为:
ij ij ij Y = S d 式中:
ij Y ——迂回率;
S ——第i 节点与第j 节点间的最短公路里程(公里);
ij 36
ij d ——第i 节点与第j 节点间的直线距离(公里)。
4.路网节点连接率
路网节点连接率是指路网连通的节点占全部节点的比例。计算模 型为:
r N N c =
式中:
r——路网节点连通率(%);
c N ——路网连通的节点数量(个);
N——全部节点数量(个)。
5.路网覆盖率
路网覆盖率是指路网覆盖的地域面积、人口和经济等指标占总量 的比例。计算模型为:
r A A c c =
式中:
c r ——路网覆盖率(%);
A ——路网覆盖的地域面积(平方公里)(或采用人口、经济等
c 指标);
A——规划区域的总面积(平方公里)(或采用人口、经济等指
37
标)。
6.路网平均车速
路网平均车速反映了路网交通运行状况。计算模型为:
( ) ( ) i i i i i V =Σ V ? L ?Q Σ L ?Q 式中:
V ——公路网的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i V ——公路网中第i 路段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L ——公路网中第i 路段长度(公里); Q ——公路网中第i 路段交通量(辆/日)。
i i 7.路网平均拥挤度
拥挤度是路段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的比值,路网平均拥挤度为 路段拥挤度的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型为:
( ) ( ) i i i i S =Σ Q C ? L Σ L 式中:
S——公路网平均拥挤度;
i Q ——公路网中第i 路段交通量(辆/日);
C ——公路网中第i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辆/日__________); L ——公路网中第i 路段长度(公里)。
i i 38
8.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
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为公路网拥挤路段里程占总里程的比例,可 根据拥挤度类别分级计算。计算模型为:
P L L s si = Σ
式中:
s P——公路网拥挤里程占比(%);
L ——公路网中第i 个拥挤路段里程(公里);
si L——公路网总里程(公里)。
4.2 效益指标
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采用“有无”对比法,即以规划实施后路 网的交通状况与规划未实施路网的交通状况进行对比计算。 1.减少运行时间
减少运行时间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 路网车辆运行时间。计算公式为:
( ) ( )
1 1
/ / 365
m n i i i j j j i j T QLV QLV = =
? ?
Δ = ? ? ? ? ?× ? ?
Σ Σ
式中:
ΔT——规划实施后路网运行车辆节约总时间(小时/年);
39
i Q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L——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里程(公里);
V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i i 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j Q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j L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里程(公里);
V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j 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2.减少运输成本
减少运输成本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少的 路网车辆运输成本。计算公式为:
( ) ( ) 4
1 1
365 10
m n i i i j j j i j B QCL QCL ?
= =
? ?
= ? ? ? ? ? ? ?× × ? ?
Σ Σ
式中:
B——规划实施后减少的运输成本效益(万元/年);
i Q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C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车辆单位营运成本(元/
i 车公里);
40
i L——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里程(公里);
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j Q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j C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车辆单位营运成本(元/
车公里);
j L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里程(公里);
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3.减少交通事故损失
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减 少的路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计算公式为:
4 1 1
( ) ( ) 365 10?
= =
× × ? ?? ? ? ?? ?
= Σ ? ? ? ?Σ ? ? ? m i n j t i ti ti i j tj tj j B Q C r L Q C r L 式中:
t B ——规划实施后减少的交通事故损失效益(万元/年);
i Q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C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单位事故经济损失费(元
ti /次);
ti r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平均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41
i L——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里程(公里);
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j Q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C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单位事故经济损失费(元
t j /次);
t j r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平均事故率(次/亿车公
里);
j L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里程(公里);
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4.节约燃油消耗
节约燃油消耗效益是指规划路网实施后,路网条件改善所节约的 车辆运行燃油消耗效益。计算公式为:
( ) ( )
1 1
365
m n o i oi i j oj j i j B QC L QC L = =
? ?
= ? ? ? ? ? ? ?× ? ?
Σ Σ
式中:
o B ——规划实施后节约的车辆燃油消耗(升/年);
i Q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C ——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未来车辆平均燃油消耗(升/
oi 42
车公里);
i L——现状路网情况下,第i 路段里程(公里);
m——现状路网的路段总数;
j Q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交通量(辆/日); C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未来车辆平均燃油消耗(升/
oj 车公里);
j L ——规划路网情况下,第j 路段里程(公里);
n——规划路网的路段总数。
4.3 主要方法 1.综合比较法
综合比较法是通过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和评分值,加权平均计算出各种方案重要度,以此判断最佳方案的方 法。主要步骤如下: (1)选定评估指标体系
分析影响因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2)对各方案的指标进行评分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各指标的值,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如 五分制、百分制等),计算各指标的评分。
43
(3)确定指标的权重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指标的权重。 (4)计算综合评分
根据指标权重和评分,通过加权平均计算综合评分。 (5)比选确定方案
根据综合评分进行排序,评选出最佳方案。 评分的计算模型为:
Σ
=
= ?
n i i i D k P 1
( )
式中:
D——方案综合评分;
i k ——第i 项指标权重; i P——第i 项指标评分;
n ——评估指标总数。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计量数学的方法,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定量计算不同方案的优劣程度,其主要步骤为: (1)明确层次结构
44
根据指标体系,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建立判断矩阵
逐层逐项对不同方案的优劣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3)进行层次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逐层分析排列各方案优劣顺序,汇总得出各方案 优劣顺序。__
正在阅读:
最新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04-10
飞行原理复习05-17
DFD图转化为变换型与事务型SC图10-27
北师大版7-9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05-09
服装公司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08-08
青协志愿活动心得02-25
Symantec Backup Exec 2010 备份还原SQL Server 2008 R2 数据库 - 图文11-30
房贷个人收入证明02-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公路网
- 编制
- 规划
- 办法
- 最新
- 卫生院申请投资请示
- 海文考研数学:考研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 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6.5安装Oracle11gR2操作文档
- 陕旅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 初等数论练习题答案
- 莫泊桑《项链》读后感800字
- 光纤激光切割机说明书副本
- SOPC课程设计报告 - 图文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
- 2018-2019学年牛津深圳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父母应教子女自我保护的方法
- 四年级简便运算专项训练习题
- 绵阳南山中学2013年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材料力学复习题
- 临沂市专业技术人员续教育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考试 题库
- 2016年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完整版)
-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周记
- 治疗血液病新技术-血系激活重建疗法
- 内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2009年版)
-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记录表标准模板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