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教授从血辨证治疗中风经验介绍

更新时间:2023-05-19 04: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中医

20 0 8

年 1月第 40卷第 1期JA N UA R Y2008 Vo

J O U R N A L O F N E W C H IN E S E M E D】}N E C

l 4 0 NO.

.

1

为百病之长所袭,

,

风性轻扬,

,

易犯上窍

,

眼乃至上之窍,

,

易被风邪

重80

,

故前来诊治 0 9m m Hg,

患高血压病 3年2

,

血压控制在 1 0 3,

~

15/ 0:

引动内邪

致眼中经络气血不和脾虚及肾:。,

引起眼的肌肉和运动

~

曾有,

次眼肌麻痹病史65“。,

经治疗痊愈、

检查,

神经方面的病变复。。

脾肾两虚

,

病变日久不分久暂,

,

则不易恢丑态终身

右眼外转受限淡红上扰、

斜视度

伴头晕

恶心

纳差,

多梦

目如《经大成》曰”

若已定性

,

苔白腻

,

脉弦滑,,

诊为右眼外直肌麻痹。

证属脾虚风痰、、

矣2

至此常需手术治疗

治以健脾益气15 9 1鲍、

熄风化痰通络,

处方、

:

陈皮地龙天、

辨证论治

麻 (先煎 )各。

获菩 2鲍全蝎、、

黄茂

钩藤

防风,

僵蚕

白附针刺

治病必求于本通络为治疗大法。、、、

风牵偏视应从健脾论治、

健脾扶正、

,

祛风、

半夏各:

,

甘草各 6 9、

每天 1剂、

水煎服、

采用健脾化痰党参、

祛风通络之防风正目汤 (半、

取穴鱼腰

攒竹:

太阳,

球后

风池。

足三里

瞳子骼

丝竹空透

陈皮获菩、

黄茂、

防风

秦芙。

僵蚕

全蝎、

白、

治疗 4 0天

诸症消失

附子获菩;

当归党参、

川芍、

鸡血藤

甘草 )治疗运脾化痰

方中半夏

陈皮

例 1患者年过 6旬,

,

肾阳渐虚。、

,

虽患消渴证

,

但并

黄蔑健脾扶正;。

,

;

防风

秦芜祛风通、

无阴虚证

皆表现为脾,

肾阳虚

秦教授不拘于消渴多阴虚之化疾通络为法。。

僵蚕

全蝎

白附子善搜剔经络风痰之邪;当归甘草调和诸药加减:。

川芍

常法

,

辫为脾虚疾阻,

治以健脾益气

配合

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祛风化痰通络治其标; 9、

全方健脾扶正治其本,

,

针灸通络血压病史内停,

使患者眼部及全身症状迅速好转平素喜食肥甘厚味。,

例 2患者有高,

脾肾阳虚、

上睑不能抬起者加肉9,

,

碍滞脾胃,

,

脾失健运,

水湿

桂0 1里

0升麻各 1

兼外感者加柴胡。

0葛根各 115 9、

;桂枝 6 9、

痰足三

聚而为痰,

起居无节。

,

兼感风邪以

风与疾合、

上扰

清,

湿盛损及阴液9。。

风阳上亢者加生地黄

,

钩藤球后、、

石决明各、

,

眼络失和

视一为二。

健脾益气

熄风化痰为法

配合针刺治疗

取穴

:

攒竹

太阳、

风池

药证相合而病痉

攒竹为眼周穴太阳、

,

有调和局部气血,、

通经活络,

疏风解表之

功穴血

;;、

球后为经外奇穴

疏通眼周气血,

为治疗眼疾常用、

!参考文献]【] l

风池为足少阳经

阳维脉交会穴

具有通经活络,

调和气,

麦光焕

,

郝为华,

.

20 3,

例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 I] J1 6 (6 ):,

.

中国

祛风通络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

健脾益气

扶正【 1 2

实用眼科杂志于秀浚,

199 8,

36 5

36 6

.

升提

若兼外感加合谷;脾虚痰盛者加丰隆;下斜肌麻痹者加外直肌麻痹者加瞳子骼,、

张晓

刘增玉.

.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斜,

合谷

;

丝竹空透鱼腰;动眼神经麻痹、

]视的临床研究 ! J (l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9 3 1 9

,

1

伴上睑下垂者并用3,

加阳白。

透眉穴 (丝竹空透攒竹 )

合谷

针药

13.

16

.

疗效显著1,

【] 3女,

张方华2 (

麻痹性斜视的治疗 tJ]

国际眼科学纵览

,

19

0 8

病案举例

)

:

5

.

:

方某

,

62

岁、

,

200 411、

年5月一

9

日初诊

患糖尿3天前

(辑:韩玲华 )编

病4年行头颅查:

近半月空腹血糖波动在、

13 m m o/ L l,

之间

无其他诱因出现复视CT

头晕,

头痛,

恶心呕吐。

曾在某省医院,

MR I

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诊为痛性眼肌麻痹。

【章编号] 0 2 5 6文

7 4 1 5 (2 0 8 )0 1 ) (

00 07

03

予扩血管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因患者不能接受激素来诊,

患者左眼上睑不能抬起,

,

眼球外斜

内转不过中线,、

,

上下

转动亦受限

斜视度,

8护

,

瞳孔正大圆形

对光反射灵敏;面

色魄白脉濡滑 0 219,

,

神倦乏力。,

纳呆。

,

大便不爽、

,

舌淡红胖大。

苔厚腻,,

,

颜德馨教授从血辨证治疗中风经验介绍吕立言嵘州市人民医院,

诊为左眼动眼神经不全化痰通络、

麻痹陈皮、

证属脾虚痰阻,

治以获菩

益气健脾

处方、

:

159

黄蔑、

30 9、

党参

防风、

僵蚕、

白附子。、

川芍

半夏

升麻各,

浙江嫌州 3 12 4 0 0

摊、

,

肉桂 (服 )蝎,

全蝎

甘草各 6 9:

每天、

1

,

水煎风池1,

取汁足三,

0 3里

0m L

分服、

针刺取穴7

攒竹

太阳、

球后。

阳白

透眉穴 (竹空透攒竹 )丝。

合谷m,

每天针刺55△,

留、

仁健词 1中风;治血;辫证论治关[中图分类号] R25 5 2.

;

颜德馨

针 3 0分钟恶心失,、

治疗。

,

眼睑抬起 s m1

,

斜视度

头晕

[文献标识码] B

头痛消失

继续加减治疗。

眼球转动如常2

复视消l

眼睑抬起正常而愈

例周,

2

:

张某、

,

男。

,

50

,

200 5

3,

日初诊

复视

颜德馨是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教授老中医,

,

主任医师

,

上海市名,

伴头晕

恶心

患者出差饮食不节

出现复视并逐渐加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

享受政

l收稿日期] 2 0 0 7

08

4 0

新中医

0 8 2 0年1月

第 4 0卷第

1

期2 0 08 Vo

JO U R N A L O F N E W C H I E S E M E D I !N E N C

JA N U A R Y、

! 4 0 No 1..

府特殊津贴1

颜教授长期潜心活血化癖的研究,

,

根据气血理论。

性期加用花蕊石

生蒲黄

生地黄等凉血止血;昏迷惊厥者加,

对中风从血论治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开窍镇静;对于缓解期血肿吸收缓慢

中风治血的理论渊源中医学对中风早有认识,

者《问》就有厥癫疾素

,

在控制血压前提下.

,

用水蛙,

川芍等分研末,

,

装人胶囊

煎厥:“

(每粒含生药 02 2.

25 9 ),

,

每次 4粒,

口服

每天

2

大厥

偏枯的记载,

如《问生气通天论》云素,

阳气调经

活血化癣

滋阴熄风法,

用于各类中风证属阴虚风动腰酸耳鸣,

者大怒则形气绝论》则云乱》云:,

,

而血宛于上

使人薄厥,

,

《问素”

症见头痛而眩面色潮红,

少寐多梦。

,

突然半、

: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

《枢灵,

身不遂、

口眼歪斜。

,

语言誊塞、

,

舌有疲点、

,

脉细弦方用镇肝、

乱于头则为厥逆“

头重眩仆。

说明本病的病变部历代医

熄风汤加减藤珍珠母,,

选用生地黄生牡砺、

玄参。

麦冬,

川牛膝红花、

鸡血、

位在头

主要病机是

血宛于上

继《经》之后内

白芍等

若头痛较剧加山羊角肢体震颤。,

钩藤,

家对本病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经验不同,

,

因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个人多强调全身状况而忽视局。

蔓荆子

以平肝潜阳;若中风日久红.

活动不利

各有发挥,

,

意见不一,

脉细用地黄饮子加水蛙活血化癣,

通天草等

部亢

,

强调证的普遍性而忽视病的特异性心火暴盛“

其实,

,

无论是肝阳上,

2 3

祛风化疾法。

用于缺血性中风或中风后遗,

,

还是内伤积损、

痰湿生热、

皆可相互影响”,。

,

证属痰癖交阻者,

症见形体肥胖、

手足麻木、

,

肌肤不仁或

致致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 ( )虚生风血,

最后导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

舌暗红或有疲点丹参、

苔白腻、

,

脉细涩、

血宛 ( )于上痕:

的病理改变“

,

可谓殊途同归

医如《学衷

用大秦芜汤加减

药用秦芜、

鸡血藤、

穿山甲。

威灵

中参西录》所云大,

有心机亢进之甚者。

其鼓血上行之力甚

仙2.

防风

天南星、

白芥子

黄药子皂角刺等,

若中风后遗。

能使脑部之血管至于破裂,

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出血与

症仅留舌春语强4,

口角歪斜者

用神仙解语丹或指迷获菩丸

缺血两大类血栓形成、

前者包括脑溢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

活血化癣

,

益气养血法。

用于缺血性中风或中风后遗,

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对于脑溢血的原因

,

证属气虚血癖者,

症见半身不遂自汗气短,

麻木酸楚,

,

口眼歪斜,

,

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最多

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

舌誊流涎

神倦乏力、、

,

便塘心悸。、

或肢体浮肿

舌。

常见

,

属《经》之薄厥内,

大厥范畴,

由于气血与心肝有着不;

淡暗有癖点

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可分割的联系,

肝在志为怒“

主藏血而为风脏”,

心藏神

,

主血”

药用黄蔑花、

太子参、

丹参。

赤芍

鸡血藤,

当归

川芍,

脉而为火脏若因致肝气郁滞上。,

烦劳则张,

或因,

肝气当治而未得,

威灵仙

地龙等

若肢体麻木,

不知痛痒为主者。

加桑

郁则善怒,

怒则气上,

营血沸腾。

则血热妄行于

枝伸筋草通窍。

续断

桑寄生等活血通络

颜教授认为,

,

中风无,

对脑血栓形成,

认为系脑动脉硬化所致血流缓慢:“,

随着脑血管壁粥

论在发作期还是后遗症期由于气为血帅,,

均有明

显痕血征,

故治法不离活血故在治血同时,

样斑块形成管腔变窄痰积血疲证,,

血液勃度增高而呈现气滞,

血为气母

气血互根。

,

如《枢》所云灵,

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

,

必须重视气的作用

用药注重选气血药配伍

如蒲黄合石曹

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

盖因情志不舒,

肝气受

蒲,

水蛙合通天草,

,

皆气血同求之义,

同时出血与痕血有相互,

郁初病在经癖交阻,

,

久病人络

或因邪客经脉。

或气虚血寮。

或痰

转化关系风

因此不可一味止血或化痕

当先分清是出血性中,

导致循环障碍而发为中风,

无论从中医学或西医学角因此也

抑或缺血性中风,

再选用凉血止血或活血化寮。

使血行而

度来认识2

血宛 ( )于上痕

是中风的主要病理改变

无出血之虞3

血止而无留痕之患1 8岁20 6、

为中风治血奠定了理论基础中风治血的应用

病案举例

稽某压病、

,

女,

,

,

年8月

3日初诊。

患者素有高血:

目前临床治疗存在着侧重临床表现而忽略出血和癖血在本

冠心病

因头晕,

呕吐 9

小时人院,

查体2

语言欠清,

,

病中的重要影响的倾向颜教授认为的病机,,

,

鉴于

血宛 ( )于上疲,

左侧鼻唇沟变浅

右侧肢体活动欠利

肌力:

巴氏征阳

在辨证基础上:”。

,

结合辨病凡遇是证,

,

重视治血是十分必要的必细心研究、

血压巧0。

/

0 1 0

~,

Hg

头颅。

cT

检查示

右侧基底节区脑,

医如《林改错》云

审气血之荣、

出血呕吐

诊断为脑出血,

予甘露醇静脉滴注等对症处理

症状未,

辨经络之通滞,

尤其是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动脉破裂

见好转,

延请颜教授会诊,

症见,

:

肢体偏瘫、

,

头痛眩晕。

恶心

引起的中风疗效2.

一般无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西药止血缺乏指征和、

口干少饮,

大便秘结,

舌红

少苔

,

脉细弦滑。

证属贼生地黄

,

更应发挥中医之特长采用引血下行活血化癣。,

活血止血等治法,

风内潜2 19,

疲阻清阳、

治以活血化痕当归159,、

清热通腑、

处方991,

:

,

清热通腑法,,

适用于各类中风,

辨证为痰热,

桃仁:

红花,

菜本,

通天草。

赤芍各,

川芍,

腑实者剧,

症见血压偏高,

突然半身不遂大便

秘结。、,

口眼歪斜、

头痛较,

怀牛膝各 5 9服。

花蕊石。

生大黄 6 9

8

每天

剂,,

水煎

恶心呕吐。

痰多舌睿、

舌暗红、

苔黄或腻、

脉芒

二诊

眩晕恶心止

纳谷转馨,、

,

寐安当归

二便调

舌红偏守前、

弦滑

方用星萎承气汤加减、

药用胆南星

瓜萎。

生大黄

苔薄。

,

脉弦滑:

病情稳定、

但患者年高阴分已亏、、

青檬石

丹参

桃仁

赤芍

怀牛膝等

对出血性中风急

法加减

处方

赤芍

桃仁

红花

白术

奠本

新中医

2 00 8

l

第 4 0卷第 l期JA N U A R Y,

JO U R N A L O F N E W C H I E S E M E D I IN E N C

2 0 0 8 V o l 4 0 No.

.

1

天草各 9 9

,

花蕊石

生地黄各巧 g,

,

积壳,

川夸

怀牛膝:

起居无节

,

常欲竭其精,

,

终致阴阳不和。

,

或虚或实而发,

梗各 59

,

火麻仁 1 2 9,

生甘草

39

又服 1剂复诊 4

患者药后

病滞养,

,

故发病以实为主血癖、

并见虚实相兼导致气血不荣。,

病机则以虚少不能上承头面,

而气

精神日振余出院按张,。

无头痛

,

肌力恢复正常

活动自如

随诊调治月,

痰阻居多,

,

清阳失

神明失司治疗方法

发为眩晕

:

本例患者年事已高,

,

肝肾亏损,

,

复因劳累,

虚阳内

2

血与气并走于上

疥阻清窍、

筋脉失养。

内风与痰疥胶、

邓教授认为

,

治疗颈性眩晕火、

,

不同年龄的人在治法上有区,

滞腑

,

证属内虚邪中

,

故治当祛邓为先

治以活血化疟

清热通,

别肾

,

不能统用风。

痰,

虚等理论

概以熄风、

降火,

祛痰肝、

,

方用血府逐疥汤活血化癣

疏通气血;加花蕊石入厥阴凉。

和补虚、

治疗中老年人。

女性 3岁 5,

男性 4 0岁以后“

血止血;生大黄通腑泻热;通天草苦平利水通阳治风先治血,

诸药合用。

脾三脏功能逐渐衰退。

治法强调:

,

非、

则不能

血活气通

,

不熄风而风去癣化

,

故收效显著

从根本上治眩

具体治疗着重于调和肝

肾三脏阴阳平,

(编辑

:

韩玲华)

三脏同治

邓教授推崇张景岳必阳中求阴,

善补阳者

必阴中求

阳;善补阴者秘,

,

之观点

,

认为阴阳之要在于平。

若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

,

若冬无夏泽泻。、

常用金匾肾气丸 (熟、

【章编

号] 0 2 5 6文

7 4 1 5 ( 0 0 8 )0 1 2

0009

02

地黄

山药

山茱英,

获荃、

牡丹皮

制附子,

肉桂 ),

为基础方辨证加减

收效良多阴阳、

本方组方严谨虽,

8、

味药却化癖、

邓晋丰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王君鳌,

肝湿

肾同补泄浊,

,

气血同调

补气,

生血

祛,

化痰

温通

健脾八法俱存。

是治疗中老年人颈性

指导,

:

邓晋丰510370

眩晕理想之方

临证应用宜辨证调整,,

可于方中加葛根引经,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

广东广州

川芍上行头目鸡血藤补虚止眩阳“,

狗脊强筋健骨。

仙茅温补肾

天麻化痰祛风以及娱蛤辛温走窜等”

治疗年轻人则以

为治法、

,

可选用方甚广、

,

如桂枝汤、

葛根汤

麻黄汤、

眩 I关键词」晕;推底动脉供血不足治;

;

年龄因素;辫证论

小柴胡汤汤、

半夏泻心汤、

天麻钩藤饮

半夏天麻白术汤。

温胆

邓晋丰

导痰汤

四物汤,

血府逐寮汤等、

邓教授认为化痰均为通法,

,

通法之,

【图分类号 IR 2 5 5 3:中.

R 27 7 73.

B文【献标识码」

,

百法存焉,

凡行气

活血

化癖,

目的在

于调畅营卫

使百脉通畅而达常、、

浊去则神明自清、

眩晕则可砂仁,、

邓教授每于处方中加香蕾、

佩兰

苍术。

蕾香

白、

邓晋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名中医诊疗工作 4余年 0诣颇深1。,

,

,

从事临床,

豆寇

扁豆花,

木棉花

茵陈等化湿之品。

因岭南多湿少燥

经验丰富

,

尤其对颈性眩晕症的辨治。

多热少寒热邪相结、

患病多有夹湿从阳化热,,

湿本阴邪,

,

得之则缠绵难消。

每与

,

现将其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上浮头面、

发为昏警、

故岭南患颈性眩。

病因病机临床上引起颈性眩晕的疾病有颈椎病、

晕者除眩晕外颈椎或颅底先天畸,

多伴有头昏重,

全身重坠,

头脑不清感,

治法,

除补

通外

,

化湿之品切不可缺

或祛风除湿使湿从风化。

颈部外伤和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发汗解表使湿从表而出

或芳香化湿以重振中阳,

或利水消肿,

临床常见病大,

近年来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

使湿从小便而去神明由心所主包、、

,

或温中散

寒温而气化如心血不充、

颈性眩晕者在发作时、

发病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

头晕目眩的症状比较明显,

邓教授认为这是神明失司的表现心气亏虚,

制尚未完全阐明变引起失稳狭窄“,

多数学者认为

其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

心神被扰

湿困心、

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

引起椎动脉痉挛。

心火亢盛等

,

均可引起神明异常。

治疗时又常加人养心、

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

出现相应症状。

本病属中医

镇惊子仁

清心安神之品,

镇惊安神选朱砂、

磁石;养心安神用柏。

学眩晕范畴因

《经》认为内”、

,

本病或因外感六淫而为病;或内”

酸枣仁;清心化痰加石曹蒲

远志等,

近年来

,

邓教授,

髓海不足,

上气不足

而引起眩晕,

邓教授根据多年,

发现在年轻患者中除头晕目眩,、

因郁致病亦不少见、

且多数为白领阶层、

临床实践指出渐衰

,

颈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

随年龄增长,

正气

常伴有月经不调。,

胸胁胀闷

乳房胀痛。

面色发,

体内机能渐失用强。,

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故以中老,

青,

叹气或易发怒等症状,

邓教授认为是肝气失却疏泄人际关系紧张有关,

郁而,

年人多发并以虚为主

所谓正气即肾气也肝主筋,,

而肝肾同源

故病

为病

与社会就业压力大,

对于此类患不以

机主要责于肝肾二脏

肾主骨,

,

肝肾亏虚则筋弛骨

单靠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改善症状,

他常另辟蹊径,

,

颈椎失稳易于动摇,

发而为风

是以眩晕作矣;而年轻人又饮食不节,

常法治之

在疏肝解郁同时进行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使患者从身心两方

虽年岁尚轻

但社会压力日渐增大一

,

嗜食辛辣肥

面得到调和

[收稿日期 12 0 0 7

05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pn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