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任重道远

更新时间:2024-01-08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承经典,任重道远

——?山东省古诗文研讨会?学习体会

春和景明,诗意盎然。2014年4月1日——4日?山东省古诗文研讨会?在龙口隆重举行。游行参加了这次盛会,收获颇丰,同时作为语文教师也深感?传承经典,任重道远?。怀着满腔的期待,倾听了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先生的学术报告《古典抒情诗的分析──兼谈诗中有画的误导》,80多岁的老先生幽默风趣,思维敏捷,对意象、意脉、意境的解读使我茅塞顿开,提倡的?还原法?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路;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质——解读文本的能力,为我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聆听大师的报告仿佛重回大学课堂,那里是我的乐土,我愿徜徉其中,向大师致敬。

随后观摩了来自九地市十位老师的真实课堂,是同课异构的十节课,共五个课题。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少了些优质课的矫揉造作,把更多真实呈现给了我们。山大附中刘霞老师的吟诵陶醉了学生,震撼了老师,每句话都像从心底流淌出的诗句,对文字的热爱让我汗颜,这样诗意的课堂这样有才情的老师学生能不喜爱?莱芜陈毅中学陈先锋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稳健中透着睿智的点拨引导,让我忘记他是在讲让我们因?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而生厌的文言文,对文本独特的解读让我发自心底的崇拜敬佩;德州九中顾群老师活泼灵活的《木兰诗》诵读指导让我眼前一亮;来自本校我们同行于忠刚主任的激情诵读让我望尘莫及;新泰实验中学饶建玲的平实中透着智慧,让我明白平实中也有大智慧……他们无论年龄大小、名气大小,身上都有自

己对教材独特而深刻的解读,都立足学生为主体。他们的精彩都源自对语文的热爱,对经典的热爱,真是台上三刻钟,台下满腔情。

精彩之后,还有精彩,这次研讨最大的特色可谓教师间的互动。互动评课,极具特色,开放的氛围,专家真诚的评点,授课教师睿智的回答,仿佛是在?总理答记者问?的现场。教师尖锐的提问、质疑,亮点和瑕疵毫不放过,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也受益良多。

怎样教古诗文,教师的差距在哪里,教师的差距有多大,我应该做怎样的教师?听课期间我反复疑问,带着对这些问题的疑惑,记下自己的收获与反思:

一、古诗文教学应立足课标,言文并行。

新课标强调:古诗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慢慢涵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从而继承中国的文化;通过阅读古诗文增强语感;通过古诗文阅读达到对精细化的基础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积累。

个人认为,古诗文教学疏通词句是第一位的。如果轻视古诗文疏通词句,不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去解读、感受,无疑是空中楼阁、沙中聚塔。因此古诗文教学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在疏通词句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感受文本是很有必要的。人教社的朱于国副主任在点评的时候也提到,古诗文教学疏通词句是第一位的。

其次,解读古诗文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即在疏通词句、学生初步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

象、体会、感受文本。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情感,充分理解作者此时的情感、审美,做到知人论世,从而达到?入乎其内?。

新课标也倡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既能走进文本也能走出文本。所以古诗文的教学在?入乎其内?的基础上,还要?出乎其外?,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用今天的眼光来考察情感,给学生一个自由思想、想象的空间,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和老师对话。但专家也提醒:解读是无限的,却是有界的。

此次古诗文研讨会,新泰实验中学的饶建玲、邹平一中的崔艳辉、莱芜陈毅中学的陈先锋等老师的古诗文教学都是很扎实的,立足于学生朗读、疏通词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扎实有效。如陈先锋老师在教授《曹刿论战》一课,在疏通词句上,重点抓住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还有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在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在解读文本时,根据长勺之战的发展顺序,则重点抓住了?论?,通过对于论战的解读,结合《礼记?王制》和《古文观止》等补充材料,实现了对于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解读,学生此时已经在脑海中立体建构了曹刿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才能,同时对于鲁庄公的人物建构,通过一些史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认识到?肉食者鄙?的人物特征之外,鲁庄公也还有明君的一面,从而达到对于鲁庄公人物形象的立体建构,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立足文本,用精妙的问题、智慧的点拨引领课堂。 好的课堂,既是学生活动的乐园,也是教师智慧的展现。现在提

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有的课堂就出现了学生频繁参与,老师呆站一旁的现象。这其实是由教师?满堂灌?的极端滑向了学生?满堂乱?的极端。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何处,即精妙的问题设置,智慧的点拨引领。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闪光点:如教《湖心亭看雪》的饶建玲老师设计的一个问题:文中哪几个词表现了张岱的?痴?行?一个问题引出了对景和情的赏析,对炼字的探究。所以精妙的问题设计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灵感。再如《行路难》的两堂课中学生都问道:文中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既然黄河结冰了,为什么不从冰上滑过去呢?为什么说表现困难重重?其中于忠刚老师的引领就显得很智慧。于老师说:?是啊,人家李白是想要‘渡’黄河啊,是想堂堂正正的渡黄河啊,不是跌跌撞撞的走过去。因为他灵魂高贵,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否则就不会‘赐金放还’了。?顺势插入了背景介绍一切是那么自然。可见灵动的课堂需要精妙的问题预设,更需要教师巧妙智慧的点拨引领来点燃学生的智慧,实现生成的灵动与完美。

三、老师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智慧和思想

教师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听了这几节课我突然觉得我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尽管我觉得我已经很爱读书学习和写作。

记得有人说过:哲学给你高度,文学给你温度,历史给你厚度。这三个?度?一下子让我觉得我们好多教师包括我是多么的需要提升自己!我当时的感觉是,在学识和思想方面,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

工作者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和知识永远高高的站在学生的上方俯视这些需要引领的孩子,不是给孩子们一桶水,而是给他们一条河,一片海,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和成长。睿智的眼光和思想,宽泛的学识,科学的教育方法、辩证的思维方式都需要我们学哲学、品文学、读历史,否则我们随时有可能?被迫下课?,即使不能被学生直接赶下讲台,学生在心里不接受你便是我们个人教育价值的最大失败!

通过这次学习,深刻体会到古诗文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吟诵、传承古诗文的必要性。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领悟古诗文的意境美,体会古诗文的语言美,从而去发现美,创造美是多么伟大而神圣,同时也深感任重而道远。

希望用我的收获和反思来启迪我需要成长的灵魂,且教且思且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o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