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基础知识判断训练

更新时间:2024-06-25 17: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基础知识判断训练

必修1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水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2.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脱氧核糖和核糖含有磷元素 3. 糖类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4. 三磷酸甘油醛、丙酮酸、核酮糖二磷酸都属于单糖 5. 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6. 纤维素、糖元、麦芽糖和RuBP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 7.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染色体、ATP中均含有五碳糖 8. 细胞中储能物质有糖元、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 9. 淀粉和油脂水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10.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核酸水解后得到的单体都只有一种 11.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糖类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12. 苏丹Ⅲ试剂与油脂反应,结果变为橙黄色

13. 甲状腺激素属于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生长素的合成原料是色氨酸,它们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14.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15. 多肽、淀粉、 纤维素、脂肪水解后均得到一种单体

16. 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素、生长激素、酶、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17. 所有的脂类都含有C、H、O、N、P元素,胆固醇和磷脂可被苏丹Ⅲ试剂染成橙黄色 18.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19. 酶、载体蛋白、乙酰胆碱受体发挥作用时形态会发生改变

20.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1.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22. 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的核甘酸种类和碱基种类相同27. DNA是人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在生物界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 染色体中不含RNA,核糖体中不含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含RNA,又含DNA 24. 人体的遗传物质中共有1种磷酸、2种五碳糖和5种碱基 25. 噬菌体的核酸中共有1种磷酸、2种五碳糖和5种碱基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1. 脂双层中的两层是完全相同的,生物膜中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可以运动 2.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3. 线粒体膜和核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而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即单层膜 4. 胆固醇是疏水性的,位于脂双层的内部,使得质膜具有一定的刚性

5. 磷脂分子的运动就是指跨膜运动,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膜中具有一样的流动速率

6. 不同细胞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糖类和磷脂均不同;获取纯净细胞膜比较理想的材料是蛙的红细胞

7. 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而与磷脂、胆固醇无关 8. 高尔基体的形成面膜组成与内质网膜相近,成熟面与细胞膜相近

9. 抗体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和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中的物质的空

1

间结构和生物活性是相同的

10. 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壁的形成、膜蛋白的更新、抗原-MHC复合体的形成都直接或间接与高尔基体有关

11. 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白细胞介素-2、DNA聚合酶从何处部位到发挥作用部位,都要经过囊泡运输

12.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在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4层

13.动物激素如性激素、胰岛素等只有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下才具活性 14. 在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内质网腔中的物质一定是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 15.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

16.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够把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17.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既能识别递质,又能控制某些离子的转运 18.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是为了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19.人肝脏细胞中氧化酒精和合成磷脂的酶分布在粗面型内质网 20.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惟一共有的细胞器

21.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核糖体,大肠杆菌中的核糖体的形成与其核仁有关 22..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进行,例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2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24.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肯定含有核糖参与组成的物质

25. 生物膜上某些膜蛋白能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作为酶起到催化作用 26. 原核细胞缺少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7. 液泡和叶绿体中都可能含有色素,但前者所含色素为脂溶性,而后者所含为水溶性 28.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结构和功能单位,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完整结构和功能单位

3

29. 用H标记的尿苷,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两组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30.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和RNA,且存在核糖体,属完全自主型细胞器 31. 用红墨水对未煮过的玉米籽粒进行染色,结果是胚和胚乳都不能被染色 32. 在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构是显微结构,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构是亚显微结构 33. 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均可以形成细胞内的囊泡 34. 液泡中储存的有机物,都是来源于同一细胞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35. 小分子物质不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

36. 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物质运输效率因此提高 37. 中心体、染色体、纺锤体、核糖体的化学成分相同

38. 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含无机盐、糖类、氨基酸、色素等

39. 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具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厌氧呼吸 40.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组成

41.乳酸菌和酵母菌、噬菌体和酵母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相同的 42..细菌质膜上也可能有电子传递链蛋白质复合体

43.原核细胞细胞核没有核膜包被,所以其染色质可以和核糖体直接接触 44. 叶绿体、肝细胞 、高尔基体 、核糖体 、骨骼肌都能合成多糖

45. 骨骼肌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受体、成熟B淋巴细胞膜上与抗原结合的受体、胰岛素、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糖酵解相关酶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分拣

46. 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含

2

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一)酶

1. 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释放能量形成ATP 2. 细胞中的酶只有在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3. 有的激素只含3种元素,有的酶只含4种元素,而ATP含有5种元素 4. 细胞核中的酶叫核酶,核酶的合成不需要经过翻译 5. RNA聚合酶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发挥作用,属于核酶

6. 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ATP供能 7.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胞内酶,因此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

8. 二肽酶可以水解任何由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因此二肽酶不具专一性 9. 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

10. 蛋白酶参与高尔基体中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 11.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蛋白酶是蛋白质

12. 酶具有高效性,因此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13. 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其中的胃蛋白酶的活性将升高 14. 可利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5. 淀粉酶在低温、常温、高温条件下对淀粉的水解情况适宜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16. 酶和物质转运的载体均是蛋白质、均有饱和现象

17. 酶、载体蛋白、抗体、激素、转运RNA在发挥作用后均即被分解失活

18. 酶作用的机理是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发生形态改变,生成产物,酶形态恢复

19. .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ATP供能 20.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蛋白酶可以使所有的肽键断裂 (二)ATP

1. 整体来看,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两者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 ATP的合成总是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3.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是同一物质 4.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HIV病毒中均能合成ATP 5. .CO2固定和质壁分离过程均需要消耗ATP

6. 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7. 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的作用都与高能磷酸键有关

8. 钠钾泵工作时需要消耗ATP,此时ATP水解大部分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热能

9.在碳反应中,ATP作为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直接能源物质,而NADPH不能作为该反应的直接能源物质,因为直接的能源物质只有ATP (三)物质转运

1.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没有对照

2.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并恢复

3. 胞吞、胞吐的对象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 4. 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只能是胞吞或胞吐 5. 线粒体膜上存在葡萄糖易化扩散的载体

+、

6. K葡萄糖、Na+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7.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和琼脂块中的运输都要消耗ATP

8. 在乙二醇和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完全相同

3

9.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小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转运、再转运至组织液中是被动的 10.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中重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转运,再转运至组织液中是被动的 11.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能精确运输至突触前膜释放,从而传递兴奋 12. 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速率都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易化扩散的速度一定大于简单扩散

13. 在利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为了看清细胞膜,最好用凹面反光镜和放大光圈

14. 将两个不同植物的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两滴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原来细胞液浓度高的细胞,此时液泡体积大,但细胞液浓度低,吸水能力低 15. 衰老细胞的跨膜运输能力增强,所有酶的活性下降

16. 主动转运过程相当于放能反应,在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会发生变性 (四)细胞呼吸

1. )柠檬酸循环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电子传递链只能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 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3.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产物

4. 马铃薯叶肉细胞和块茎细胞均可发生细胞呼吸,且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2 5. 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6. 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会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7. 等质量的油脂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前者比后者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

8.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9. 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即由1分子丙酮酸氧化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形成2分子的ATP

10. 种子呼吸过程中,若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说明底物不全是糖类,若CO2的释放量小于O2的吸收量,则说明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存

11. 用绿豆种子发豆芽过程中,鲜重不断增加、干重也不断增加;脱落酸含量减少,赤霉素含量增加;呼吸方式由厌氧呼吸为主,转为厌氧、需氧呼吸并存,最后以需氧呼吸为主 12. 糖酵解产生的还原氢一定用于电子传递链,与O2结合,生产水

13. 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需氧呼吸 (五)光合作用

1. 叶绿体中各种反应所需的ATP均由光反应产生

2. 液泡中的色素也能参与光合作用;黄色叶片一定不能发生光合作用

3. 某一高等植物处于光补偿点时,在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该叶肉细胞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满足自身叶绿体的需要;换成小球藻也是同样的情况 4. 缺O2、缺镁、缺光、低温均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和二氧化碳

6. 如果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输出受阻,则会导致碳反应受阻,但不会影响光反应的进行 7. 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自身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4层膜

8. 突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C3酸含量增加,增加的速率也不断增大

9. 某一植株处于一定光照强度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中进行光合作用(均未达到饱和点),突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C3酸含量增加,C5糖含量减少;突然提高光照强度,C3酸含量减少,C5糖含量也减少

10. 可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4

11. 叶绿素是含镁的有机分子,而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不含镁;叶绿素a和叶绿

素b的吸收光谱是完全相同的;叶绿体中的色素只能利用可见光

12. 卡尔文循环生成的三碳糖磷酸大多数离开卡尔文循环,少数参与RuBP的再生 13. 淀粉只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蔗糖也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 14. 光饱和点指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最大的光合速率;某一特定植物的光饱和点是不变的 15. 黑暗状态下,叶肉细胞中ATP和NADH仍然有合成和分解

16. 处于高温和低温(或高CO2和低CO2)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光合速率也可能相同 17. 当光照强度改变,植物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随之改变

18

18. 若要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0原子均来自于H2O,只需要将底物H2O用O标记即可 19. 农家肥与化肥比,优势在于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一些有机物 20. 根尖细胞因为不含叶绿体,因此无法利用根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21. 植株在黑暗中单位时间二氧化碳释放量可视作呼吸作用速率,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可视作真正光合作用速率 第四章细胞的增值和分化

1. 真核细胞核被膜在有丝分裂前期开始解体,形成在整个过程都可见到的小泡 2. 细胞周期中,只有S期发生了DNA分子的解旋

3. 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大多数细胞核中为染色质形态,少数为染色体形态 4. 染色体在间期完成复制,后期完成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中心体在前期完成复制并分离; 5. 分裂期的细胞不再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6. 在光镜下观察G2期细胞,可以发现每条染色体已经具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7. 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姐妹染色单体以相同的速度移向细胞两极

8. 染色体复制是不同步的,因此,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逐渐增加,最后加倍 9.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是由于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牵拉造成 10. 在末期,DNA解旋酶使染色体解旋,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11.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12. 效应B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13. 染色体染色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都属碱性染料

14. 细胞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质分裂,两者是同步的;胞质分裂出现在后期或末期

15. 间期存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而分裂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三者都不存在 16.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及联会配对、四分体、分离等现象,染色体组数目也是不变的

17. 有丝分裂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异一定不可能遗传给后代

18. 二倍体花粉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19. 制作人的核型(染色体组型)时,应该先找到中期细胞中的23条染色体。 20. 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时,将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21. 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某些膜蛋白的丢失 22.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3. 细胞凋亡是基因引发的,是必然的,一般存在于发育过程和免疫中靶细胞的裂解,不同于病变和伤害导致的细胞坏死

24. 细胞凋亡是基因不再表达,不再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25. 癌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6. 由于分化,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27.细胞凋亡是个体发育的基础、衰老细胞酶活性和代谢均下降

5

7.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溶菌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8.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细胞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 9.输血时,血型不合造成血液凝集属于体液免疫

10.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属于抗原,血清中的抗毒素属于抗体 11.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12.抗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和细胞内液中

13.抗体分子是”Y”形的,两条臂上各有一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 14.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

15.只有蛋白质才可能成为抗原;抗体能作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 16.同种动物的质膜上具有相同的MHC复合体

17.未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抗体(作为细胞膜上的受体) 18.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主要通过多种蛋白质(包括白细胞介素-2)起调节作用

19成熟的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未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抗原、辅助性T 细胞能识别未经巨噬细胞处理的抗原

20.受体的形成依赖抗原的刺激,致敏前的B细胞不能合成抗体分子

21.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能丢失,导致其不能再识别抗原 22.巨噬细胞的MHC分子与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类抗原直接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23.一个效应B细胞带有只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24.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合成分泌一种抗体,对付一种抗原;而一种抗原可能有多种抗体对25.巨噬细胞和靶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抗原-MHC受体

26.引起成熟的T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抗原”专指抗原-MHC复合体 27.激活的B淋巴细胞能够复制、转录和翻译,而浆细胞只能转录和翻译 28.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29.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处理多种抗原,一种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可能产生多种抗原肽,形成多种抗原-MHC复合体

30.只有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HIV识别的受体

31.HIV有两条RNA,其中一条作为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第四章种群

1.分布型是指各种生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 2.年龄金字塔可以反映各年龄组的性比率

3.环境容纳量(K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不再变化 4. 环境容纳量(K值)的大小是由环境条件(空间、食物、气候、天敌等)决定的 5.外源性调节和内源性调节都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6.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会影响所有的外源性调节因素,但不会影响内源性调节因素

7.外源性调节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

8.理想环境中种群的J形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是不变的,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增长速率是一直增大的

9.种群的S形增长中,起始时加速增长、达到1\\2K时减速增长;而J形增长中,种群起始增长慢,以后越来越快

10. 种群的S形增长中出生率逐渐减小、死亡率逐渐增大,因此,增长率逐渐减小 11.种群的周期波动中,两个峰值之间的时间相等,峰值也相等

12.种群中只要处于生殖前期的动物个体数多余生殖后期的动物个体数,则属于增长型 13.所有动物和植物种群都有性比率,性比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出生率的改变

11

14. 动物行为,如调捕食、寄生和领域行为等属于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

15. 不同种类的动物,增长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

殖次数决定的

16.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17.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中,在种群数量达到1\\2K时之前的增长为J形增长

18.某特定环境中某种群,若短期内迁入大量同种个体,则会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19. 指数增长的增长率保持不变、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逻辑斯蒂增长的增长率不断减少、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0. 在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K值是指环境容纳量,实际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第五章群落

1.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可根据群落的分层结构来预测某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多样性

2.靠风力或鸟兽传播种子的植物所构成的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呈集群分布 3.热带雨林比温带落叶阔叶林有更明显的时间结构

4.纬度越高,群落的时间结构越明显;草原生态系统(群落)以一年生植物为主

5. 顶极群落阶段,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基本相等的,净初级生产量接近0 6.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7.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多处于不断不断演替过程中,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8. 群落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9.顶极群落是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最复杂最稳定的群落

10.在没有外力干扰下,顶极群落的类型不再改变,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多处于顶极群落 1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不再改变 第六章生态系统

1. 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来自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者都是异养生物,利用的都是现成有机物来进行生产

2. 利用黑白瓶法测定水体初级生产量,取得某水层水样,若黑瓶和白瓶初始溶解氧均为A,放回原处,24小时后测得黑瓶和白瓶的溶解氧分别为B、C;则生产者的呼吸量为(A—B), (C—B)可表示总初级生产量

3.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捕食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4. 海洋中藻类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被浮游动物整个吞食和消化,迅速转化为下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因此其生物量和能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5. 由于海洋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陆地的净初级生产量,导致海洋的次级生产量也小于陆地的次级生产量

6. 某一年年底调查得到的生物量即这一年净生产量的积累量

7. 同化量即摄入量,次级生产量是指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 8. 蜣螂吃牛粪获得的能量,属于牛的同化量,

9. 能量传递效率即能量利用率,生态农业主要优点在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达到能量的 循环利用

10. 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遗物提供给分解者,经分解作用形成有机物提供给植物 11. 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循环往复 12. 在草→兔→鹰中,鹰属于三级生产者

13. 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总初级生产量(GP),减去呼吸消耗量(R),即为净初级生产量(NP),NP为可利用的能量,有三个去向:(1)提供给分解者(2)下一营养级,(3)剩下的即为未利用的能量,存在于原个体的增重和新生个体中。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o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