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十二五规划

更新时间:2023-06-01 1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1年2月24日攀枝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以及保障措施,集中体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和施政方针,是未来五年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纲要》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性和约束性,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市域其他规划、实施政府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8·30地震、严重干旱等重大风险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战略⑴,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发展实力大幅提升、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广泛激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是我市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3.99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8%,超规划目标0.3个百分点;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49亿元,是“十五”末的2.75倍,年均增长22.5%。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特别是钒钛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集群效应初具规模;现代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长21.5%,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6.6%增加到40.1%。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41.9平方公里提高到6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十五”时期的56.6%提高到61%,城乡居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发展构架初步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千亿,达到1055亿元,西—攀、攀—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批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顺利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5年的53%提高到2010年的89%;以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惠民行动” 扎实开展,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66.35亿元,完成民生工程288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9万元和0.63万元,年均增长13.1%和12.7%,年均增速比“十五”分别提高6.9和5.4个百分点;平安创建全面推进,攀枝花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我们面临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但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给我们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再迎重大利好政策。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西部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在西部普推资源税改革,减征属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所得税等利好政策,有利于我市在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得到国家和省上更多的支持,也更加有利于我市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市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我市已被确定为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省级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全省着力培育的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之一、全省攀西钒钛产业经济核心区,攀枝花已被定位为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工业及商贸中心,四川进出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西部钢铁工业基地,世界钒钛工业中心。战略地位的突显,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设国家级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被列入国家战略。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纳入国家“十二五”钒钛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标志着我市围绕钒钛磁铁矿资源,以自主创新、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十二五”期间壮大我市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来宝贵的发展良机。

——具有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45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大发展,“四个倾力打造”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谐攀枝花建设进一步推进,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产业集聚能力增强,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多元的综合能源体系加速形成,观音岩、桐子林等一批水电站项目加紧推进,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缅气入攀”天然气管网、成品油管道入攀项目正加紧落实;直接还原新流程试验、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特色农业科技引种及生物资源科技开发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发展保障能力的提升,为“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撑。

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虽然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各种矛盾交织,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重型化与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土地整理使用成本高,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如何有效解决资源环境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交通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然十分突出。总体看,我市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的压力矛盾突出。南北向成-昆高速公路尚未全线贯通,成-昆新线(高速铁路)攀枝花境内尚处于初建阶段,东西向攀-丽高速公路建设才刚刚开始,丽-攀-遵铁路还在前期推进中,对外运输大通道的建成还待时日。而“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量将随经济建设的发展成倍增加。如何打破瓶颈,解决好运力不足的矛盾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直接还原新工艺、高炉渣回收钛资源等技术还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钒钛新材料、钛材等高端产品还几乎是空白,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发挥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造福人民是我市今后五年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区域竞争的外部压力异常激烈。承德、宝鸡等地全力打造钒钛产业基地与我市竞相发展,凉山、楚雄等周边地区的钒钛产业发展起点高、来势猛,钒钛、钢铁等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激烈的市场争夺,对我市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构成巨大压力。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如何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做大做强钒钛等特色产业是我市今后五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仍然不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仍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有效改善民生,实现共建共享仍是我市今后五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按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总体基调,攀枝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环境优化,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速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目标。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从资源型工业城市的特点出发,努力探索符合攀枝花市情的科学发展道路。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持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尽快提升攀枝花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结构调整,绿色增长。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城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科教兴攀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培养、吸引各类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在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尽快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依托、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等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主动融入更大范围、更高层级的经济圈,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配置资源,建立辐射周边、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型发展格局。

民生为先,共建共享。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走“民富市强”发展之路,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综合考虑发展的资源环境和支撑条件,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地区生产总值、投资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五年累计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人均GDP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逐步提高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其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见专栏1。

专栏1 攀枝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分类序号指标名称2010年实际2015年目标“十二五”年均增长指标属性

展1GDP增长(亿元)523.98100013%以上预期性

2人均GDP(万元)48--预期性

3农业增加值(亿元)21.4927.425%左右预期性

4工业增加值(亿元)364.6376616%以上预期性

5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15.86195.211%以上预期性

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56.4911314.9%预期性

7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累计(亿元)10552000--预期性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0.1732118%预期性

9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0.15520%以上预期性

社会发展10城镇化率(%)6168.5--预期性

11R&D经费占GDP比重(%)1.6--预期性

1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预期性

13人口自然增长率(‰)4‰以内3‰以内--约束性

人民生活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88233000以上14.9%预期性

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29312000以上14.9%预期性

16新农保覆盖率达(%)90--预期性

17社会基本保障覆盖率(%)100--预期性

18新农合参保率达(%)93.895--预期性

19城镇登记失业率(%)3.5以内4.5--约束性

生态环境2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35.7--预期性

21森林覆盖率(%)59.9760--约束性

22城市绿化覆盖率(%)40--约束性

2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990 --约束性

24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

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

25氨氮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

27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2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

注:1.地区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预测,总量考虑了2%-3%的价格因素。

2.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第二篇 倾力打造高水平战略资源开发基地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

以建设国家级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抓手,创新“矿冶电联营”机制,大力推动由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经济转变,基础原材料基地向新兴制造业基地转变,工业经济年均增速16%以上,以工业跨越带动全市跨越发展。

第四章 着力构建“6+2”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钒钛产业。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全流程钒钛产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支撑。

——钒产业:提高低品位钒原料利用程度,大力推进钒清洁生产,重点发展钒中间合金、钒功能材料等战略性高端产品;加快推进钒铝合金、钒电池产业化进程。2015年,钒制品(折合五氧化二钒)达到4万吨规模。

——钛产业:大力发展清洁硫酸法钛白粉,突破攀钢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提钛工艺,实现氯化钛白的产业化生产,深度开发各种高档专用钛白产品,加快发展海绵钛、金属钛、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钛材等。到2015年,形成钛白粉60万吨、海绵钛6万吨、钛锭3万吨、钛材1.8万吨、钛材深加工0.6万吨的生产能力。

钢铁产业。围绕建设西部钢铁工业基地,加快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传统钢铁生产工艺及流程,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 ——传统钢铁流程:实施精品战略,运用先进技术、装备等对传统钢铁流程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开展含钒钢应用研究推广,扩大含钒钢产品的应用范围,通过开发含钒、钛特色钢材产品,实现品种优化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钢铁新流程:采用直接还原新工艺综合开发利用钒钛磁铁矿,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大幅提高钒、钛的回收率,并为其他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创造条件。到2015年,直接还原新流程装置规模达到300万吨以上,铬回收利用实现规模化,镍、钴、镓、钪等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实现产业化。

能源产业。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成稳定安全环保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大能源支撑。

——电力:加快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攀枝花段及安宁河梯级水电资源开发;优化火电原料结构,积极发展煤矸石发电、冶金、炼焦等余热、余能发电;加快电网建设,提高电网承载能力,确保电网安全。到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

——煤炭:加强红坭和宝鼎矿区资源勘探和资源整合,提高煤炭资源储备和资源开采利用率;为实现可持续开采,控制煤炭资源开采总量在1000万吨/年左右;加强与周边煤炭产区协作,扩大全市煤炭资源供给能力。

——天然气:积极推进“缅气入攀”天然气管网工程,改善能源结构,力争2013年建成管道,2015年引入天然气10亿立方米,2020年引入天然气30亿立方米。

化工产业。继续发展煤化工、磷化工、硫酸化工、硅化工等。煤化工的发展以煤焦油、粗苯的深加工、焦炉煤气的利用为方向;磷化工的发展以高纯特种、电子级、食品级多品种黄磷、磷酸及磷酸盐制品为方向,并注重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硅化工的发展以化学级、电子级有机硅、高品质硅合金为重点;硫酸化工的发展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专栏2 传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1

※ 钒钛产业:完成攀钢钛业公司1.5万吨海绵钛生产线、攀航钛业公司钛材及钛锭深加工、攀昆集团30万吨微合金铁粉项目、东方钛业二期6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攀昆公司2万吨钛锭及1万吨钛材深加工项目、四川龙蟒煤基直接还原产业化放大工程项目、德胜钒钛产业项目、攀枝花金光钒钛公司金红石钛白粉项目、高性能钒蓄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 钢铁产业:完成钢城瑞钢50万吨技改项目、攀钢钒轨梁950轧机改造和钒1450MM热连轧改造、米易兴辰公司不锈钢生产项目。

※ 能源产业:电源点—推进桐子林水电站、攀钢600MW自备电站建设;加快观音岩水电站、金沙水电站、安宁河梯级电站建设;做好银江水电站前期,并力争开工建设;加快攀煤集团500万吨原煤保障工程建设。电网—加快推进攀枝花Ⅱ、米易500千伏变电站,枣子坪、安宁220千伏变电站及流沙坡等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 化工产业:完成攀钢梅塞尔制氧生产线改扩建、华益公司焦炉煤气深加工项目、米易兴辰磷钒合金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格里坪工业园区煤化工深加工基地建设。

机械制造业。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含钒合金钢优势,大力发展含钒钛铸锻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到2015年,机械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含钒钛铸锻件:发展特钢锻压件、矿山机械中的冶金耐磨件,开展整机研发,生产与装备制造业配套的大型锻铸件、钢铸件系列产品及机加工原材料。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工程机械配件及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履带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路面机械的结构件;开发生产曲轴、发动机箱体、车桥、传动轴等汽车配件,开发特种专用整车,引进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厂家,带动相关部件开发与生产。

——大型环保及综合利用设备:积极开发“三废”污染防治综合治理设备,重点发展大型燃煤电站脱硫、高效除尘等环保设备,加快培育集研发、制造、安装、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环保设备企业集团;发展大型成套设备,努力开发生产金属破碎机、各种类型、规格的起重机,积极开发引进大型成套设备制造商入驻攀枝花,实现大型成套设备整机零的突破。 矿业。以建设地区性铁矿石供应基地、全国性专用护炉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做大矿业产业集群,为战略资源开发基地提供资源保障,打造绿色矿业。

——钒钛磁铁矿:通过技术创新,大规模利用表外矿、风化矿、排土围岩等低品位矿、极低品位矿,提高金属回收率,高度重视矿山治理和环境恢复重建,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效预防妥善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到“十二五”末达到3000万吨/年铁精矿生产能力。

——其他矿业:建成年产10万吨中高碳石墨的采选规模,建成2万吨高碳石墨生产线和相应的高纯石墨生产线,形成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及制品及微粉石墨规模化生产;重点进行氟化石墨、石墨能源材料等技术开发;以产业配套和石墨材料深加工为方向,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明显的石墨产业集群。白云岩矿要加大炼铁炼钢用熔剂、喷补炉料等的开发和生产,发展白云岩提取金属镁,与海绵钛生产及铝金属下延加工相配套。统筹、规范开发苴却石矿,形成一批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高、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苴却石工艺品制作企业,提升产品文化、经济价值和品牌知名度。

专栏3 传统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

※ 机械制造:完成四川省富邦1000万件载货汽车钒钛制动毂扩能、东泰公司10万吨精密带钢镀膜生产线、中钒铸造公司100万件钒钛曲轴、福川公司5万吨汽车球墨铸铁后桥壳二期等项目建设。

※ 矿业:完成攀钢新白马矿业公司白马二期及后续扩能工程和矿业公司尖山采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攀西石墨公司中坝石墨项目,攀西钒钛磁铁矿整装勘察项目,红格钒钛磁铁矿区5000万吨原矿开采、攀昆集团800万吨选厂及2.74亿立方米尾矿库项目、一立公司240万吨球团项目、德胜400万吨球团项目、攀钢硫钴精矿生产线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川投电冶高钛渣项目、钢企公司球团提钒及直接还原铁、攀阳直接还原等项目建设。

第二节 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太阳能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设备制造、光伏材料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1-2个太阳能产业园区,形成产值达20亿元的太阳能产业。

——光热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依托市内提钒尾渣资源优势促进钒钛黑瓷产品在太阳能光热转换组件中的应用;制定城乡民用建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鼓励措施,促进建筑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在农村推广太阳能沼气和太阳能干燥装置。

——光伏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太阳能光伏企业,建成大型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大型非晶硅薄膜、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大力开发光伏应用产品;抓好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开发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形成开发与应用并举的太阳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生物产业。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建设优质咖啡基地;建设麻风树研发基地,为生物质能源打好基础。建设薯蓣种植基地,开发薯蓣皂素下延产品甾体激素药物中间体和药物原料、激素保健食品、畜牧饲料添加剂等。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3万亩柴胡、当归出口药材基地和2万亩何首乌种植基地,形成年加工何首乌茶1000吨的生产能力。建设优质咖啡、辣木基地。开发无患子种植及加工,生产皂苷粉及下延日化产品;木瓜酶系列保健食品;蔗糖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及糖钙混凝土外加剂、燃料酒精、生物复合肥系列产品。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扩大攀西葡萄酒品牌知名度。

专栏4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 太阳能产业:加快推进盐边10MWP、大唐公司10MWP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建设。 ※ 生物产业:建设10万亩菊叶薯蓣种植基地,形成薯蓣皂素5000吨、燃料酒精5万吨、生物肥料11万吨的规模;建设3万亩柴胡、当归和2万亩何首乌种植基地及深加工项目。

第五章 发展平台建设

第一节 园区建设

优化园区布局,合理有序地推进产业园区扩区调位,加快园区的规范整合,以园区集聚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完成钒钛产业园区(安宁、金河)扩园工作,争取将其打造为以钒钛新材料为主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为高新技术孵化、钒钛新材料深加工、太阳能产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把格里坪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以煤及煤化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产业集聚区;把白马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以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特色石材为主的产业集聚区;把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发展成为以含钒钛锻铸件、机械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投入,为企业入园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把握产业转移的最新趋势,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引进和吸纳更多更好的项目和企业落户园区。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集约利用土地,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节 产业集群培育

努力培育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培育壮大核心企业,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形成采选、钒钛深加工、特色钢铁、机械制造、废弃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等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攀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以上的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支持钢城集团公司多元快速发展,成为销售收入300亿元的大型企业;将攀煤、龙蟒、昆钢(攀枝花)等企业培育成“百亿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3户、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户、全市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130户。

第三节 技术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打造集“科研、检测”于一体,国内一流的公共技术平台。推动攀研院、攀枝花学院、市内其他企业研究团体等研究机构成为共用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与企业共同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鼓励集群建立技术联盟,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资本为纽带,项目为载体,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立企业联合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探索产学研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研发模式,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和成本。

推进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全市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和钢铁钒钛等优势产业各类基础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能耗物耗的降低。

第三篇 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现代特色精品农业,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家庭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农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迈上新台阶。

第六章 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第一节 种养殖业

蔬菜产业。重点发展早春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2015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设施大棚蔬菜8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

水果产业。重点抓好南亚热带水果商品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果树面积发展到33万亩,产量17万吨;其中实现芒果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7万吨;枇杷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0.7万吨;重点加强晚熟芒果、早春枇杷、软籽石榴等水果品种优化改造,提升品质;发展脐橙、葡萄等产业。

烤烟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2015年实现80万担优质烤烟生产能力,加快推进100万担优质烤烟基地建设。

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基地、木质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珍贵用采林基地。到2015年,建成2.33万公顷生物能源林基地,1.33万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3000公顷珍贵用材林基地。以发展优质核桃为重点,建设优质核桃基地面积30万亩,到2015年,干果种植面积达到2.87万公顷;建立和完善干果类深加工厂、合作组织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块菌为主的食用菌、林下蔬菜、柴胡、白芨等生产基地,2015年,块菌产量达到100吨,林下蔬菜面积达到670公顷,森林药材面积达到1400公顷,建成块菌等林下生物产品深加工厂,形成有攀枝花特色的林下资源产品。

畜牧水产业。推动畜牧水产业标准化养殖,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基地30个,年出栏200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基地5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羊基地15个,建设无公害优质肉鸡基地5个,2015年达到肉类总产量8.5万吨,禽蛋1.3万吨生产目标。规范二滩库区大水面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热带鱼养殖和生态流水养鱼,201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

第二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

高标准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基地强县建设,积极建设好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扶持培育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全市龙头企业达到65个,年收入上亿企业1-2个;加快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及协会组织覆盖全市所有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和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定单农业”、“合同农业”等多种有效经营管理形式。构建农产品贸易、综合批发市场,扩大冷库、仓储设施建设;建设好攀枝花农业信息网,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价体系,整合品牌资源,强化市场开拓,搭建销售平台,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第七章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现新增蓄水量8千万方,新增灌面20.5万亩,改善灌面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目标。推进以“金土地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推进土地规模开发,力争新增耕地10万亩,每年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培肥土地10万亩。推进以乡村干道、田间耕作道路、连接农业基地道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提高通村道路质量,保障农副产品运输。切实加强旱山村水利工程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0平方公里,河湖生态修复面积150平方公里。

专栏6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 民生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观音岩城乡供水工程、藤桥河引水工程、麻晃引水工程、山坪塘、小水窖整治工程。

※ 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城市堤防建设、中小河流域堤防建设、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建设,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开展山洪防治试点,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 骨干水源工程:大竹河水库、马鞍山水库、梅子箐水库扩建工程、彪水岩水库和悬麻箐水库工程。

第二节 农业科技创新

围绕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化引进、吸收先进的农牧业生物、工程技术,农牧业信息技术,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创新发展。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六大工程”,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建设攀西现代林业科技园,集成现代农业科技,使示范园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生态高效农业的样板和经济实体。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适用技术培训15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5000人。

第八章 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全域规划、全面建设、全程控制”的要求奋力推进,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现代新村建设为重点,争取提前实现2020年60%以上农户进住新村的目标。 全域规划。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理相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农村环境保护相结合,结合民族风格,借鉴外地经验特别是四川地震灾区农房重建经验,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市县域内各新村建设规划设计。

全面建设。新村建设从2010年起由低山河谷地区向中高山地区逐步逐年推进,10年内基本完成。城镇包括市区、县城、中心镇周边向外扩展,增强集聚功能,提高吸引能力。“十二五”期间“两县一区”每年各建成3-5个新村,东、西区按3年计划完成目标。

全程控制。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统一协调指挥,领导全程参与,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各方面大力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二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力争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乡镇和新农村配套建设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形成以产业布局规划为基础,基础设施规划为支撑,中心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为节点,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

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工业发展,通过工业自身的社会化集成系统机制,构建城乡区域发展的纽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链,在连接二、三产业上实现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大力改善交通,尽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强小城镇建设,支持在资源开发、旅游度假、加工制造、商贸流通等方面特色突出的重点城镇加快发展;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的新农村社区。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解决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使农村居民享有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快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探索农民以土地权益换社会保障途径,实现农民由土地保障向土地保障和制度保障、由家庭养老向家庭和社会养老相结合转变;统筹社会管理,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平安乡镇”建设。

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理顺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市场体系,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提高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以社会管理一体化为着力点,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制度,努力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创新人口户籍制度,推进一元管理,引导集中居住,完善相关政策,逐步解决依附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政策限制。

第三节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重点抓好二滩库区移民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努力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第四篇 倾力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战略为重点,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为首要任务,以扩大就业、富民增收为主要目的,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现代农业联动互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九章 全面打造特色旅游业

以建成全国著名冬季阳光度假目的地、面向大香格里拉的重要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实现旅游从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综合型产业转变。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5亿元以上,力争突破百亿元大关。

第一节 打造旅游精品 构建全方位发展格局

优化旅游总体布局,以阳光、运动、温泉、休闲为核心旅游元素,统筹规划“一心一轴两翼”旅游发展格局⑵。以红格休闲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带动休闲旅游项目开发,连线成片打造以精品景点为核心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开辟都市阳光休闲、百里生态长廊、阳光健康、阳光运动四大个性化旅游线路。以“阳光节”、“芒果节”为重点,打造国内著名的节庆品牌,加强对攀枝花旅游城市形象包装营销宣传,提高攀枝花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栏8 重点建设的旅游区

※ 打造以“阳光·健康·安全·和谐·美丽”为主的都市阳光休闲核心区。

※ 打造由红格旅游度假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百 灵山旅游区组成的百里生态长廊。

※ 打造以冬春疗养度假为主的仁和阳光康养旅游区。

※ 打造以“阳光·运动·休闲”为主的米易阳光运动旅游区。

第二节 推进旅游设施建设 营造和谐旅游环境

切实提高旅游景区的可入性,旅游交通的快捷、安全和舒适性,道路景观的优美性,配套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休息服务、医疗救护、通信网络、养老和旅游休闲、接待能力等基础服务设施。逐步推进二滩环湖路、弄黑公路、市区至大黑山旅游过江索道、大黑山西佛寺环山公路、西区金沙滨河休闲旅游区配套公路、攀莲镇—海塔—普威公路等旅游通道建设和桐子林车站升级改造、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重点培育2—3家旅游公司。充分利用我市亚热带水果、苴却石、钒钛等资源,开发、生产、促销旅游商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诚信服务建设,增强攀枝花旅游的亲和力。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整治力度,提高旅游行业文明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切实推进旅游经营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效能。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创建高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第十章 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

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20%以内,率先把攀枝花建成全省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

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网络建设。搞好各类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物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实现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多式联运,着力打造与周边城市之间组团发展的快速通道。

专栏10 建设的重要物流园区和网络基础设施

※ 总发综合物流园区、格里坪工业物流园区、金江工业物流园区、丙谷物流园区、密地物流园区、建成攀枝花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倮果散货物流中心、盐边县物流中心、白马综合物流中心。

※ 金江货运站、总发货运站、格里坪货运站、丙谷货运站、安宁园区货运站、马店河公路货运站、新九货运站。

※ 三大物流平台:交通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流通网络平台。

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出台和落实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形成10户以上国家A级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企业对资源和物流服务流程的整合能力。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入攀枝花市场,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节 金融保险业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攀商行跨区域发展,打造“千亿”银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攀枝花农商行组建并推动其发展,引导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保险体系并加快保险业的多元化发展。探索引进和组建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解决重点产业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培育1家担保能力在10亿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鼓励组建会员制、股份制担保公司,全市担保余额突破50亿元。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建设,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加快融资的证券化步伐,积极引导规范民间筹融资行为。

第三节 信息服务业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本地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第三方电子商务系统、广播电视网络支撑系统、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为重点,构建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宽带多媒体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争取成为国家“三网融合”⑶的第二批试点城市。推进行业信息化,加快信息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诊疗和网络图书、游戏、娱乐等信息增值服务。

发展各类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工程外包的社会化能力,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塑造辐射川滇、具有独特优势的信息服务业品牌,依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创建大型信息服务业品牌企业集团。

第十一章 重点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第一节 商贸流通业

以建设川滇交界、攀西区域内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布局合理、城乡同步、工贸并举的现代商贸业新体系。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5亿元以上。

建立完善商业网点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内商业网点布局,建立起主力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商业网点体系,建成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全力打造城市新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区、炳三区、炳草岗片区、大渡口片区、五十四片区、四十九片区、清香坪片区等综合商贸中心,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各种消费需求。 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依托攀枝花商贸流通业传统优势,坚持错位竞争,突出主打特色,在主城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大型商业广场、主题专业商厦、品牌旗舰店和精品专业店、专卖店,形成商业中心的核心企业群体,促进商业集群、集聚发展。

加快商贸流通经营手段和经营模式现代化步伐。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流通方式改造传统零售、餐饮服务业,支持区域内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品牌输出和扩张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提升批发贸易的结构和功能。依托现有批发贸易业的基础优势,在全市重点商务商贸区域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产品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和实力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形成一批业务特色鲜明、市场辐射半径大、自主增长能力强的大宗批发贸易企业,增强攀枝花商贸流通业规模效应和辐射能力。

第二节 房地产业

大力发展商务商业地产和住宅房产,提升房地产业的发展档次和品质。201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房地产业的住宅功能和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优化房地产业内部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形成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协调的住房供应体系;适当提高商务商业地产的比例,带动商贸、商务、餐饮、娱乐、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依托新区开发积极发展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等商务商业综合地产;依托旅游风景区重点发展旅游地产。

注重房地产开发与环境的协调。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实施高格调成片开发、控制好沿路开发、沿河开发、沿广场开发,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达到提升城市品位要求。着力经营城市用地,综合运用土地置换、储备土地等方式,实现土地增值,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繁荣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发展,加强对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房产信息系统和预警监测机制,引导房产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共同繁荣。

第三节 社区服务业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连锁化经营的餐饮娱乐、健康养生、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及家政、维修等社区服务业,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实现公益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吸纳更多失业人员就业。做好社区福利与公益、教育、文化、法律、离退人员与外来人员管理等服务。

第五篇 倾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以建成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布局,以建设城市新区为突破口,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

第十二章 科学规划城镇布局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第一节 城镇布局

按照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科学规划城镇布局,重点发展沿交通大通道的沿线城镇,形成“一心两轴四片”城镇空间布局⑷和科学合理的“五级”城镇体系⑸,根据区域发展需要,适时合理调整城市行政区划,推动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第二节 中心城区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是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协调城乡功能,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设施完善、功能匹配的城市中心区建设步伐。至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十二五”时期中心城区各片区建设重点:

江南片区。新区建设以炳三区、炳四区及干坝塘为主,渡口桥至五十一、炳一区、炳二区以旧城改造为主,在该区域或片区新建一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及商贸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

江北片区。该片区主要以旧城改造为主。加大居民居住集中的烂泥田、瓜子坪、马鹿箐、枣子坪等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服务职能。

城东片区。该片区是我市新型工业主要发展用地,应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开展建设。工业应主要集中在马店河、立柯组团发展;金江组团作为钒钛产业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用地。

城西片区。城西片区主要结合煤矿采空区搬迁和旧城改造需要,重点建设新庄至清香坪至大水井地段,改善该地段人居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城区原有工业企业搬迁和格里坪园区建设,适度进行格里坪组团开发建设。

第三节 城市新区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我市城市发展特点,推动城市建设从较分散的小组团布局方式向相对集中的片区布局方式转变,加快规划建设以行政办公区集中、高端服务业集聚、生态优美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新区以炳三、炳四、干坝塘为核心区,北连炳草岗、大渡口,南接仁和镇,拓宽攀枝花中心区发展空间。通过城市新区建设,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区建设初具规模。

第四节 创造优美宜居环境

按照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打造攀枝花独特的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形成四季花开,花团锦簇的景观格局,塑造阳光花园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森林建设和农村森林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塑造绿色森林城市形象;强化城市水环境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攀枝花市沿江环境整治,加快建设金沙江城市景观带,塑造山水园林城市形象。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人居环境。

第十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

第一节 基础设施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创造条件;加强城镇供排水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供水管网系统;完成并实施城区排水、排污管网规划;推进老城区排水、排污管网改造,搞好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城乡电网,协调发展输配电网;加快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统一、高效和技术先进电信基础网络,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推动物联网和数字攀枝花建设;搞好城市区域绿地绿廊、主干道网络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林荫道,充分利用沿江可利用土地建设金沙江绿色景观带,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大城区燃气管网系统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垃圾处理新方式,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率均达到100%,市域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第二节 公共设施

行政办公设施。为适应城市南向发展的战略,市行政中心应向南迁移,“十二五”期间适时开展行政中心启动建设工作。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商业网点设施。根据分级配置、与城市用地结构适应的原则,“十二五”时期现有商贸中心的职能将继续得到发挥,重点加强清香坪、大水井、仁和、金江等功能组团的商贸配套完善。

文化娱乐设施。在发挥现有文化设施基础上,强化金江、仁和、大水井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各片区配套建设区级文化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向居民提供多层次文化活动场所

。加快推进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前期工作,适时开始建设一批重要文化设施。

体育健身设施。完善城市、片区、居住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配套完善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市级体育公园、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红格体育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

教育科研设施。根据城镇发展,适时调整校点布局,新建小区做到学校和小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并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加快科普设施建设,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支撑。

医疗卫生设施。加强市级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巩固攀枝花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完善城市社区医院,方便市民就近就医。

第十四章 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一节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城乡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在坚持规划“刚性”要求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弹性”。加强完善城市功能和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专项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作用,及时开展城乡规划建设重大问题专题研究,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节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新体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增强条块管理互补性,消除管理盲区。按照行政管理与处罚适度分离原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高度重视社区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社区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抓手,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防灾减灾保障系统、管理考核指标系统,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轨道。

第三节 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实施形象建设工程,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实施长效管理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实施宣传教育工程,创建学习型城市,培养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实施社会共建工程,形成以执法管理部门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实施协同管理工程,形成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机制。创新执法方式,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推动执法与服务和谐统一,打造城市服务品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第六篇 大力推进交通建设 构建区域交通枢纽

以提升枢纽功能为核心,构建进出攀对外大通道为重点,完善城乡路网布局,协调优化运输方式,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市区形成“一环五射线”⑹交通格局;市域内建成半小时城市经济圈和一小时县域经济圈,与周边县域形成两小时经济合作圈,与邻近大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协作圈。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第十五章 对外大通道及市域运输体系建设

第一节 铁路及高速公路

铁路进出攀大通道:南北向铁路以成昆铁路新线(双线)为主,成昆铁路老线为辅;东西向铁路新建丽江—攀枝花—遵义铁路,推进我市对外铁路交通 “两纵一横”⑹的十字型大通道,全市对外干线铁路新增4个出口。

高速公路进出攀大通道:全面建成西向攀丽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开工建设攀枝花绕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东向攀枝花—宜宾沿江高速公路,形成对外高速公路“一纵一横”的十字型路网,新增高

速公路出口2个;同时,抓紧开展南向攀枝花—大理、西北向攀(枝花)丽(江)和西(昌)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连接线研究工作,构建以攀枝花为中心,辐射川西南、滇西北,连接西昌、昆明、宜宾、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城市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

第二节 干线公路和支线铁路

加快构建区域路网,初步形成“五纵四横” ⑹骨架路网,加快城市过境通道的研究和建设,逐步使干线公路绕避城区和较大的城镇。加快市域内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化建设,完善市域路网与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加快既有S214线、S216线、S310线、G108线等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提高现有国省道的通行能力、服务能力和抗灾害能力。新建S310红格复线,实施环湖路改造、米盐路改造,提高原有进出口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场站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加快红格南矿区矿运、白马矿区矿运专用线等支线铁路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尽快建设。

第三节 农村公路建设

在现有乡乡通、村村通公路基础上,实现乡与乡之间、乡与村之间通水泥路(油路),有条件村与村之间通水泥路(油路),并同步提高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抗灾害能力,更好地承担交通运输辐射功能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建设

水路运输。争取将金沙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中,形成黄金水道新起点,打造水陆空立体联运运输体系。利用金沙和银江水电枢纽发展城市水运网络,新建格里坪、金江、炳草岗等城市观光旅游码头,推动城市观光旅游业发展。

航空运输。加强攀枝花机场空管和安全设施改造和完善,积极开辟到国内大中城市和重要旅游景区的新航线,为市民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为攀枝花对外开放创造良好条件。 第十六章 城市路网及其他设施建设

第一节 城市快速通道建设

修建连接城市各片区快速通道,实现市区内快速通行。完善城市路网,适当增加次干路、支路数量,打通现有断头路,提高通行条件,减少冗余交通,发挥集散功能,扩大交通干线通行能力。

专栏15 城市路网重点建设项目

※ 炳草岗大桥二期工程、渡口大桥立交二期、金江—鱼塘立交连接线、仁和—鱼塘立交连接线、新密地大桥立交等城市立交系统、观音岩电站至钒钛园区城市快速通道;开展新庄—仁和镇、弄弄坪—攀枝花、渡金复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节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加大财政投入,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和首末站场,提高车辆档次,提高公交覆盖深度和密度,减少换乘次数,将城市公交延伸至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和近郊乡村,使乘坐公交变得方便舒适,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方便市民出行。着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研究和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城市停车场等其他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第七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县(区)经济

第十七章 壮大民营经济

按照“营造发展环境、扩大发展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的思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十二五”期间,力争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以上。

第一节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工业项目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国企改革,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从政策上、信息上、协调上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产业的引导;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企在境内外上市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联合,完善技术研发的鼓励政策,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民营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培育民营大企业大集团

因企制宜,引导和支持扩张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做大做强一批成长型好、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企业;鼓励有技术、资金、产品、品牌和市场等优势的民营企业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加快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十八章 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围绕全市打造百万人口的总体目标,各县(区)要按照“提速增效、民富县(区)强”的发展要求,立足于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拉动和招商引资为经济工作主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走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第一节 东 区

充分发挥东区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坚持“三二一”发展方针,依托东区的资源禀赋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都市型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综合实力强、生态环境优、生活质量高,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专栏16 东区发展重点

※ 城市建设:推进炳一区、大渡口片区旧城改造,加快炳二、炳三区建设,推进炳四区开发;推进炳三区—东区、攀枝花—弄弄坪、弄弄沟—大黑山、渡金复线东区段等城区骨干路网建设。

※ 服务业:密地物流园区、沙坝4S汽车产业带、攀枝花体育公园、二街坊和红星街特色商业街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商贸、金融、信息、教育、卫生“五大中心”。 ※ 工业:重点发展钒钛、机械、钒钛资源二期利用,培育生物和太阳能产业,加快推进钛材深加工、直接还原铁、含钒钛铸件,着力开发辖区高炉冶金渣、工业尾矿、表外矿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高粱坪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弄弄坪工业集中区建设。 ※ 城乡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二节 西 区

根据西区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承载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建设一个经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新西区。

专栏17 西区发展重点

※ 工业:着力打造煤及煤化工、钢铁及机械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平台建设,完善省级工业开发区的各项功能,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

※ 服务业:围绕构建西区“一核、两带、三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特色运动休闲基地和大香格里拉旅游通道上的特色过境旅游节点,继续支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餐饮娱乐、社区服务、信息通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建设格里坪物流园区;推进西区清香坪文化岛项目建设。

※ 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繁荣,强化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西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新格局,率先成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

※ 城市建设:全力推动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依托沿江快速通道、大水井通江连接线等一批交通干线的建设,拓展清香坪、大水井片区延伸至江边的发展空间,实现清香坪至河门口连片发展、整体打造、综合开发,不断壮大城区规模。

※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区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第三节 仁和区

充分利用土地广、环境优、交通畅等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新区开发为龙头,加快构建宜居生态新仁和。

专栏18 仁和区发展重点

※ 工业:依托四川省富邦刹车制动毂、东林汽车零部件、白云铸造、润莹齿轮、三圣矿用机械设备、攀西石墨等项目,大力发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制造加工业、钢铁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 服务业:以总发、金江物流园区为核心,推进渡仁西线汽车销售服务带、攀西药都、平地、大田农产品集散市场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承载能力,突出阳光、康养、休闲度假主题,重点建设岩神山——莲花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迤沙拉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点。

※ 农业: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片打造,加强城乡资源整合;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晚熟芒果、优质石榴、优质烤烟、畜产品、早市蔬菜、优质干果、酿酒葡萄等基地建设。

※ 城市建设:推进“北联南扩”战略,加快以干坝塘片区为重点的新城区建设,打造四十九片区商业中心,加快建设渡仁西线复线、炳仁线延长线,打造大河河道景观等城区靓点,加快房地产健康发展,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的新仁和。

※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节 米易县

依托米易的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把米易县打造成为全市特色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城乡统筹示范基地,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区域。 专栏19 米易县发展重点

※ 工业:以四川米易白马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大钒钛磁铁矿采选、钒钛及稀有金属、建材、能源、农产品深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培育特钢、机械制造、非金属矿采选加工、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构建工业支柱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发展格局,打造百亿级销售收入省级工业园区和高水平钒钛新材料基地。

※ 农业:以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省级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为契机,加快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烤烟、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加快马鞍山水库、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前进渠续建配套等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服务业:围绕建设最宜人居和最佳休闲度假县级城市目标,加强米易西部白坡山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推进南部新城休闲旅游度假核心区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建设;发挥米易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按照“拓展南北、打通东西”的总体思路,以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米会路、S214复线快速通道、米盐路、麻楠路和丙谷垭口片区、白马湾丘片区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乡村社三级路网,引进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倾力打造区域性物流网络节点。

※ 城乡发展:加快白马、湾丘、丙谷、普威等重点集镇和农村新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五节 盐边县

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丰富、生态较好的优势,利用好扩权强县的各项政策措施,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工业强县,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生态文明新盐边。

专栏20 盐边县发展重点

※ 工业:以新九、安宁、金河工业园区为依托,做大矿业经济,支持攀昆、龙蟒等企业,实现全流程钒钛产业,加快推进直接还原流程产业化,大力发展铸钢铸件、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等制造业,积极发展以钛材为重点的钒钛产品,发展海绵钛、钛锭、钒制品、煤炭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合金等产业链延伸产业,加快太阳能并网发电、钒电池、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

※ 服务业:加快发展特色创意产业。挖掘大笮文化,加快培育歌舞、影视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二滩鸟类湿地、格萨拉地质公园等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重点建设红格阳光运动休闲度假基地、二滩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等景区;加快攀西物流园区建设。

※ 农业:大力发展特色高值精品农业。大力打造绿色高值精品农业,重点发展牛羊畜牧业,芒果、脐橙、枇杷等特色水果,核桃、板栗等现代林产业以及设施蔬菜、优质烤烟、优质水产品;加快实施藤桥河引水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省级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等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和二滩水淹区政策,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

※ 城乡建设:加快建设特色生态文明村镇体系。全力推进成昆高铁大平地客运站-西攀高速安宁出口道路建设,县城和红格、渔门等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县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八篇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第十九章 深化体制改革

围绕破解制约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体制性瓶颈问题开展工作,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分开,逐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主体明确、职责清晰、统分结合、规范高效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行政绩效评估和奖惩体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深化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专家咨询评议制度和公示制度,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创新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机制,合理有效配置政府控制资源;完善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投资市场成长。

第二节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深化农村户籍制度、公共财政、公共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三节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

加快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改革,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机制;规范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健全征地工作程序;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招拍挂”出让土地的主体和运作程序;加快矿业企业用地改革,盘活企业废弃用地。继续深化资源价格体制改革,对垄断性、公益性城市公共产品,完善价格听证制度,规范监管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新机制;健全市场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监测体系、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农产品、重要商品与服务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制度;争取建立攀枝花市产权交易市场。

第四节 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加快对城市文体资源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竞争确定运营主体,盘活存量。分类推进其他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就业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加强政府调节,逐步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垄断行业分配制度改革及其监管;健全企业工资指导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价格指导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年薪分配与职工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维护职工权益。完善科学规范的公务员工资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和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第二十章 提升开放水平

以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为方向,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全方位、跨区域、开放性配置资源,加快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大通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第一节 深化招商引资工作

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确保完成1300亿元,力争实现1500亿元。

突出重点产业招商,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围绕工业“6+2”产业,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优势产业招商;扩大招商引资领域,鼓励投资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领域,扩大发展领域的开放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促进我市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外来投资促进机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法;灵活采取项目、产业链、网络、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强大产业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入驻,充分释放工业园区吸引外来投资的“洼地效应”,形成园区产业配套成链和多

攀枝花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元集聚发展的“聚合效应”。

第二节 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

按照“优势互补、产业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外区域合作,构建新时期对外区域合作的新格局。

实施跨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上游和四川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工业产业基础优势,主动融入川南经济区、昆明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与国内大中城市间的合作,密切与省内地区的合作;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

加强与周边市州的合作。依托成昆铁路、成昆高速、丽攀高速以及攀西区域内的交通干线,加强与周边十个市州在科技、人才、教育、医疗方面的协作,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旅游等方面合作,构建“两小时”经济协作圈。重点鼓励市内企业参与周边区域资源开发,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各县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州水电开发、现代物流方面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以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争议解决为重点的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政府间定期磋商、交流学习,促进区域全方位合作顺利实施。

第三节 发展对外贸易

培育壮大出口主体,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型企业。努力扩大出口规模,依托各产业园区发展出口产品企业,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和服务贸易规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钒钛产品、化工产品、冶金铸造产品出口,逐步提高出口产品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比重。

第九篇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围绕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流域四大战略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十一章 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通过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资源再生等途径,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体系和绿色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注重研究和解决这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第一节 突出循环利用

注重产业间的循环和产业内部循环,重点发展循环型工业,建立产业链条完整,资源开发合理,生产清洁环保,废物利用充分的攀枝花循环利用工业体系。

专栏21 循环经济重点领域

※ 工业循环利用:建设循环型企业,重点抓好攀钢、攀煤、钢城、龙蟒、川投等企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动冶金、化工、建材和焦化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准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鼓励企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要注重项目和产业间循环关联度,整合园区各种资源要素和能源要素,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促进资源链的横向耦合和产业循环关联,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实现园区内废物减排和最终零排放目标。

※ 农业循环利用:建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依托特色农业优势资源,推广立体种植、养殖循环产业链和种养一体化废物资源化循环产业链,培育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其他产业循环利用:围绕新型材料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o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