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24-04-13 0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2 一、总 则 ................................................................. 2 二、技术责任制 .............................................................. 2 三、施工技术具体工作制度 ..................................................... 3 3.1 施工技术调查制度 ........................................................ 3 3.2 施工测量制度............................................................ 4 3.3 测量复核制度............................................................ 4 3.4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 5 3.5 设计文件审核制度 ........................................................ 6 3.6 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 6 3.7 施组、方案管理制度 ...................................................... 8 3.8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 9 3.9 质量计划编制........................................................... 10 3.10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制度 .................................................. 10 3.11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 11 3.12 技术资料签字制度 ...................................................... 12 3.13 技术资料数据复核制度 .................................................. 12 3.14 技术工作台账制度 ...................................................... 13 3.15 技术交底制度.......................................................... 13 3.16 施工计划与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 13 3.17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 14 3.18 保密制度 ............................................................. 14 3.19 工程调度管理制度 ...................................................... 14 3.20 技术人员考核制度 ...................................................... 14 3.21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14 3.22 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制度 .............................................. 19 3.23 技术总结制度.......................................................... 20 3.24 竣工文件编制制度 ...................................................... 20 3.25 技术工作交接制度 ...................................................... 20 3.26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 ...................................................... 20 3.27 工程数量收方、计价资料管理制度 ........................................ 21 3.28 工程试验管理制度 ...................................................... 21 3.29 隐蔽工程旁站制度 ...................................................... 25 3.30 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 26 3.31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 27 四、施工技术管理奖惩办法 .................................................... 27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一、总 则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做好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验、保修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针对本合同段工程特点,采取先进技术、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质量、环保措施;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和秩序,文明施工,确保安全、质量、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取得经济效益;面向现场,加强现场检测和施工过程控制;通过计划、调度系统随时掌握工程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收方计量和验工计价,变更设计和调概索赔工作,充分扩大经济收入来源;开展“双革”,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认真进行科技攻关;加强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收集科技情报和信息,编制好工程技术总结,建立技术档案,进行工法的开发和推广;积极参与职工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的技术素质。经研究决定制定本办法,希望项目部全体施工技术人员遵照执行。 二、技术责任制

1、项目部总工程师

⑴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和科技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项目部的全体技术人员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规则、工艺标准和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进行施工。直接领导项目部工程部、安质部和试验室的工作。

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督促其实施。

⑶组织技术人员审核设计文件、现场调查、交接桩、贯通测量。

⑷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负责审批作业指导书。 ⑸组织项目的技术交底。

⑹依照项目合同工期及公司下达的年度施工计划,指导编制本项目的周、月、季作业计划;复核工程部编报的施工技术方案;审批临时工程设计、临时工程项目的数量;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⑺组织施工过程中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技术交底、测量、检查(隐蔽和分部、分项工程等)。

⑻领导工程试验工作;组织计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督促开展工程试验工作。 ⑼领导变更设计、调概索赔工作。

⑽参与工程竣工检查,组织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工作,参加工程验交工作;组织编写工程技术总结、工法开发工作,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

⑾组织处理一般工程事故和参与人身伤亡事故的调查。 ⑿参加项目部经济活动分析会。 2、项目部工程部

⑴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技术日常工作;直接领导工区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⑵参加施工技术调查;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提出完善和变更意见;提出施工安排和队伍部署意见。

⑶负责工程交接桩、补桩和中线、水平的复测贯通以及施工中的测量放样、测量复核;工程数量计算,工程尺寸复核,断面尺寸测量,标高、中线位置复测,设立临时水准点,做好竣工测量工作。

⑷编制综合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实施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充实、完善;编制创优计划;参加设计技术交底,负责对项目部技术主管及

相关业务部门的技术交底;编制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工艺细则及其工艺设施的设计,向工区交底并组织实施;认真做好各种施工记录,及时办理签认手续。

⑸编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并贯彻执行。

⑹提供调概索赔资料数据;每月、季按时收方,提供计价资料。

⑺负责编制年、季、月、周作业计划,主要原材料、机具设备申请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临时工程修建计划,重点临时工程设计;检查、督促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⑻认真填写工程日志、工程大事记;参与工程自检和初验,注意资料积累。 ⑼按照上级部署,编制雨季防洪防汛、冬季防寒防冻等防灾措施。

⑽负责设计文件、标准图、通用图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资料的管理、复制、分发、保管等。

⑾及时上报调度报表和调度分析资料。

⑿负责竣工文件的编制和参加工程验交工作;提供工程总结资料。 3、项目部技术主管

⑴参加设计文件审查,复核有关尺寸、标高,参加交接桩和复测贯通测量,对主要桩橛绘制平面示意图并交测量工和领工员负责保管。

⑵负责工地的施工技术交底;指导并督促工区执行操作规程、工艺标准,贯彻执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落实经理部下达的工程创优计划。

⑶负责所管项目的测量工作,指导领工员的技术业务工作。 ⑷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⑸按时提报验工计价和质量评比资料;参与经济核算工作,签署已完工程的数量、质量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工料核算和单机核算。

⑹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工程日志,及时向项目部作出报告,通知监理工程师、专职质检人员做好检查签证。

⑺负责编制本项目的竣工文件,参加工程验交,提报工程技术总结资料和工法总结资料。 ⑻按时提报周、月、季施工建议计划,深入工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合同工期和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的实现。

⑼定时收方计量,积累原始资料,提供调概索赔的依据。 ⑽根据工程内容特点,编写有新颖先进施工办法的工法资料。 ⑾根据工程重点确定组织QC小组,开展攻关活动。 三、施工技术具体工作制度 3.1 施工技术调查制度

1、施工技术调查是工程开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文件(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取得更详实的现场实际资料,作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责任成本预算的依据。进一步开展部署施工队伍,安排资源投入的时间、地点及数量、选择施工方法、编制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安全措施、审核设计文件及提出改善设计建议等一系列施工技术工作。

2、施工调查前查阅已掌握的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进行人员的分工,提出进一步需掌握的资料目录,安排行程、交通、生活;拟定调查提纲。施工调查以现场踏勘为主。

3、现场收集资料完成后,写出书面施工技术调查报告,作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调查报告内容组成:

⑴工程概况:工程位置;工程规模、工程量及投资;技术条件和标准;工程所在地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民俗、交通、物资供应等情况;工程主要特点、难点;工期等(附平面概图)。

⑵施工组织设计意见:任务分工、施工队伍安排;施工方法;重点工程安排和施工方法分述;技术及质量措施;资源配置及投入时间;大小临时工程;过渡方案;环保措施;进度计划等(附场地布置和进度简图)。 3.2 施工测量制度

⑴测量工作按时、正确地完成,满足施工需要。

⑵施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工程开工前交接桩、施工复测、建立重要建筑物的控制网、工序各部位的施工放样、定时的对控制网进行复核、竣工测量。

⑶工程部配专职技术员分别负责各工区的测量,工程部长负责组织交接桩、复测、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工作的实施,报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测量成果资料(书)。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由专职技术员负责组织实施并协同技术主管复核。工程部长每月或不定期对重点工程项目组织进行复测及抽查。

⑷测量的内外业执行两人复核制,重要部位放样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路线复核测设,以确保准确。

⑸测量记录要齐全、规范化、保存完整、要有可追溯性。测量记录采用公司统一的记录簿,在现场用铅笔逐项记录测量数据。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如有错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记录本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等事项完备清楚并签字。记录数据及时检核,保证录入计算资料的数据核对无误。

⑹工程复测、重要建筑的控制测量和竣工测量成果要形成书面文件,测量成果书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必须有计算者、复核者签字,项目部总工程师签认后上报项目部。

⑺竣工测量由总工程师组织,各工区具体落实,按竣工测量规范要求,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完成。

3.3 测量复核制度

施工测量是工程施工的灵魂工作,在工程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施工测量作业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从交接桩到施工复测,到施工放样测量,再到竣工测量,无一不体现施工测量准确的重要性。测量复核是避免测量工作中出现偏差、错误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正确性,体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并执行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汇编》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施工测量复核管理制度。

1、工程测量中,所有测量工作均应符合现行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测量工作必须有正规、完整、准确的测量原始记录。

2、在设计院交接桩后,应对所交的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详细的复核测量。在工程测量时,应有两组不同人员、不同的测量仪器进行相互复核。执行测量资料检算制,所得内业资料即网点平差和其它数据均应由两组人员独立进行计算,及时校核。最后将两组人员计算一致的资料和复测结论交总工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3、在现场所使用的所有测量导线点、水准点,必须经由测量工程师复测,计算准确无误,并交于现场技术员后方可使用。

4、施工放样测量 1)测量和复测人员均应在熟悉设计图纸、构筑物各部分尺寸和图纸相关说明的情况下,进行结构物、路基放样和复测工作。

2)现场工程细部测量,由主管技术员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标要求进行施测。测量人员在测量完毕后,填写测量记录和检查证,并将签认的相关测量资料书面上报测量工程师,由测量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抽检复核,并有复测签认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3)一般的测量放样,测量人员在测量完毕后,将签认的测量资料交由质检工程师抽检复核,并有复测签认记录。

4)对重要结构物的中线、水平测量,测量人员宜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路线独立测设,相互复核,再交由测量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进行复核,并有复测签认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5)对水准标高测量复核由一个水准点开始,标高放样完毕后,闭合到另一水准点,并应满足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5、测量事故处理

1)没有经过测量而施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警告批评,并停止作业,处理后方可施工。 2)在测量工作时,未经过复核测量而私自进行下道工序者,予以批评。

3)未经过复核测量,强行进行施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重警告。并予以200~2000元的经济处罚。

4) 因测量错误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造成经济损失的10—30%给以处罚,其中测量人员占罚款的40%,复核人员占罚款的30%,总工及工程部长各占罚款的15%;

5)凡对测量事故隐瞒不报,拖延处理或处理不当及未经总工程师同意的,予以重罚。 6、特别重大的测量错误按公司有关文件处罚,并上报公司处理。 3.4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⑴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水准尺、塔尺、各种钢尺、皮卷尺等及一些辅助仪器。

⑵项目部专设一名技术员负责外业测量。各作业工区技术主管负责测量仪器的保管、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非正常损坏或丢失,由责任者写出书面情况报告,专职技术员、工程部长、项目部总工程师等按公司文件规定进行罚款并处罚。

⑶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定期检定,严禁使用末经检定和超出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技术员负责进行定期送有国家法定资质的单位检定,并定期将仪器台帐及检定证书复印件报公司技术中心。

⑷测量仪器设备的购置:根据工程需要,属固资范围的由项目部工程部提出计划,上报公司技术中心列计划,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置;不属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项目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购买。每台仪器要建立“测量仪器履历簿”一式二本,一本随仪器存放在箱内保管,另一本放在管理人员处。

⑸项目部工程部指定专人按有关规定和图表建立测量仪器台帐和签发制度。测量仪器保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双方按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⑹所有测量设备按国家法定的检定周期进行计量检定,到期需要检定时,送具有国家法定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保证在使用的全过程中测量设备都处在检定有效期内。

⑺检测检定结果及时上报公司技术中心和其它上级管理部门,自留一份备用。 ⑻项目部需使用仪器时,向公司技术中心提出测量仪器配置计划,经公司技术中心领导批准后,到公司技术中心办理测量仪器交接手续,使用单位测量仪器管理人员及时建立“测量仪器台帐”,记录其主要性能、使用程度、出厂日期、仪器编号、价值及附件、以及各台仪器校正、检定情况、并将操作人员名单、台帐及概况报公司技术中心。

⑼测量设备避免在雨雪冰雹及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作业,作业完毕后及时除潮除湿,把仪器擦拭干净。平时放置仪器的地方,一定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仪器锈蚀或霉变。

⑽每台测量设备在测量现场由专职技术员使用,其他人不得私自操作仪器。严禁将仪器交给不会使用的人员和其它人员使用。

⑾每次测量完毕,专职技术员负责装箱前的检查,对照清单,对设备及附件一一清点,避免丢失。

⑿操作仪器时,动作要轻柔,在架设仪器的过程中,踩稳脚架时,必须手扶仪器,用力均匀把脚架踩稳,以免在踩脚架时,震坏仪器,棱镜架设时,在移动的过程中严禁用脚踢动。

各类电缆接头插口要正确,接插时要用力均衡,“该插拔的不能拧,该拧的不能插拔”,切不可鲁莽行事,仪器箱不允许踩踏,坐人;打开仪器箱,取出仪器后,马上合上箱盖,防止灰尘侵入。

⒀当仪器发生偏差或故障时,在工地无法校正和检修时,须报请公司技术中心批准后送修,不得私自将仪器自行拆开。经过修理的仪器必须填写“测量仪器设备维修检验记录”。做到“修前有检查,修后有记录”,修理费由项目部承担。

⒁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看护仪器,绝对禁止旁人接触,以免仪器受到意外损坏,保证仪器安全。

⒂禁止将仪器长时间的放置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阳光下作业须打伞。

⒃在外业工作中,测站之间搬移,不论距离远近,必需将仪器卸下后装箱搬迁,装箱时要仔细核对装箱清单,避免设备遗失,同时检查仪器的制动解除情况,防止制动没有解除损坏仪器,搬迁时必须检查系带是否有脱落现象,以免在搬迁的过程中摔坏仪器。

⒄测量仪器异地搬运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仪器比较熟悉的),乘车时架腿可以放在后备箱,但全站仪主机,对中杆、棱镜和水准仪等必须抱在手上,防止震动。

⒅从公司调用和向公司返还测量仪器时必须与公司技术中心办理交接手续。 ⒆收到调拔的测量仪器,在一月内发现测量仪器有损坏情况,必须以书面形式将有关问题上报公司技术中心。 3.5 设计文件审核制度

1、设计文件审核工作在开工前系统、全面地完成,施工过程中随着掌握情况的深入对其中重点部位重新审核。

2、审核工作与施工技术调查、施工复测相结合,对所管辖工程逐项审核设计文件,审核的同时比较施工方案,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创造条件。审核工作完成后对设计文件(图)进行标识,加盖“已审核”章确认有效性。不存在问题只须审核人签字,标注日期,对发现的问题在图上简要注明情况并填写“图纸会审记录”。

3、对于存在问题的设计文件(图)及时上报项目部,并积极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修正,确认的修正意见要在原设计图上用红笔修改,加盖“订正”章相应标识,如有新图代替,原图加盖“作废”章。

4、开工前设计文件审核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施工过程中由项目部工程部长组织审核工作。项目部工程部长要经常深入现场结合设计文件,分门别类对有差、错、碰、漏问题的部分提出改善设计、变更设计的书面资料,并按程序逐级报批。

5、设计文件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文件,是工程实施的依据,属受控文件,因此项目部工程部对设计文件要建立收发、保管、借阅台帐。

6、工程部必须建立图纸会审记录,没有经过审核和复核的图纸严禁使用。 3.6 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项目部的技术资料管理,提高资料管理水平,做到资料管理规范、准确、及时,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3.6.1技术资料范围

1.施工设计文件(含设计变更文件),施工技术会议纪要、协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上级单位的有关技术文件及内业资料的有关规定。

2.国家、行业及地方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细则、规定、标准、设计图纸、技术手册、科技情报资料。

3.施工调查资料。

4.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专项技术措施、工艺设施设计、作业指导书、工法、科研成果,施工操作技术细则及要求。

5.开(复)工报告,技术交底,特殊工序检查资料,各种施工过程控制记录、施工测量资料、工程日志,资料管理目录、台帐,项目工程技术总结,竣工文件,工序验收及竣工交验资料。

6.其它技术资料(含文字、图纸、照片、录音、录像及电子版资料存储器)。 3.6.2资料管理要求

资料管理员负责对工程部日常资料的统一管理工作。 3.6.2.1技术资料管理要求

1、资料管理员要建立专门的资料收发、借阅登记台帐,对技术文件及资料归类编号管理。

2、对技术文件的有效性要进行标识。标识的依据是建设、设计单位的书面通知、设计文件审核结果、上级单位的文件、书面通知及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等。需保存作为参考的无效技术文件要有作废标识,并注明作废的日期和依据。

3、对受控文件建立台帐,说明其受控状态及修订状态,对设计文件及规范的有效性要进行标识。

4、工程部整理全套设计文件一份,供项目部相关业务部门借阅使用,施工蓝图封存备用,任何人均不得使用和借阅,设计文件份数不足时,经工程部负责人批准后复印分发。

5、严格借阅手续,控制使用范围。设计文件及技术资料做到保密性强、不流失、不损坏、不得私自复制,严格遵守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否则将视情形轻重进行罚款或赔偿。 3.6.2.2标准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各类施工技术书籍管理

1、项目部根据工程所需标准图、技术规范、标准,由资料管理员统计后统一购买并建立标准图、技术规范、标准清单。

2、资料管理员要及时掌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标准设计图以及国家、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设计动态,及时以文件、电报或网络等形式向公司所属各单位通报标准、规范的颁发、修改和作废情况。

3、项目部资料管理员要定期检查所属各工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使用情况。同时定期将本项目所使用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目录上报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核查。 3.6.2.3检验批资料管理要求

1、项目部各作业工区负责日常检验批资料的整理、报检和签字工作,检验批资料由技术员填写,技术主管整理后向工程部长上报,做到工点完工,施工原始资料齐全,工程竣工一个月内竣工文件编制成型。及时向公司、项目部上报合格的竣工文件。

2、项目部资料管理员每月25日对各作业工区的资料进行检查,对签字齐全的资料进行统一归档,作为今后计量和竣工文件编制的依据。

3、对因检验批资料整理不及时,影响了计量等相关工作的工区,项目部将对相关责任人罚款600-800元;对资料整理规范、及时的工区项目部将对相关负责人奖励800-1000元,保证资料整理与现场施工同步,确保资料归档及时。 3.6.2.4技术资料保管、使用要求

1、资料管理员要熟悉和掌握本单位技术资料情况,各类技术资料均按专业分类立卷,并编制卷内目录,补充资料要与原设计配套,设计变更要在原图上注明。技术资料收发、借阅、使用要履行签字手续。

2、项目部针对拥有的技术资料建立以下目录(数量较大时应建立分级目录): 1) 建设单位及监理方技术文件目录; 2) 设计文件目录;

3) 局、公司技术管理文件目录; 4) 项目部技术管理文件目录;

5) 规范、标准及标准图目录; 6) 施组、方案、专项措施目录; 7) 测量仪器及标定证书目录; 8) 变更设计目录; 9) 技术交底目录; 10) 工程日志本目录; 11) 测量记录本目录;

12) 竣工文件需要的技术资料目录; 13) 其他各类技术资料目录。 3、机密文件的管理

1) 文件资料的机密范围依据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明确。 2) 机密文件要作明确标识,单独清点核对编号。

3) 机密文件的分发传递过程要密封包装,邮递严格挂号登记。

4) 严格借阅手续,控制使用范围,只能在专用资料室内借阅,不得带出。 5) 机密文件不得复制。

6) 机密文件要单独存放在专用箱柜内,钥匙由专人保管,节假日房间和箱柜要加封。 4、工程竣工移交后,按科技档案管理规定,清理设计文件及各项资料,分别按留用、归档、上交、销毁等方式予以处理。

1) 按照国家、行业及企业的相关规定,凡对施工技术有指导意义的文件资料整理成册,交局、子(分)公司档案部门归档。供今后工程查阅。

2) 未作废的标准图交回分公司技术资料室供今后工程使用。

3) 已标识作废的使用磨损严重的设计文件和标准图以及其它剩余无保留价值、不归档的设计文件,登记造册报子(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可就地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参与人员签字齐全。

3.7 施组、方案管理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中铁上海二司工[2011]158号附件《中铁上海工程局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编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组织生产部门、施工队伍有关负责人,认真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全盘考虑,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进行方案比选,并写出施工调查报告。

2、对于单项重点工程编制实施性施组,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如桩基工程作业、路基工程、现浇梁张拉等。

3、按工期及项目部要求,工程开工后及时上报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提交开工报告。施组在报项目部之前,先报公司技术中心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负责具体编制,总体施组初步编制后,要会同生产领导、施工队伍共同审定。

5、作业指导书由工程部长负责组织编写,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

6、施组经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保障实现各项预定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因外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实际与施组不符要及时作相应的修订,修订后的施组报公司技术中心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否则不得擅自更改施组。

7、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主要包括: (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 (2)工程概况: ①项目概况;

②本标段(管段)施工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

③项目相关单位及联系方式; ④工程造价、合同工期;

⑤本标段(管段)工程设计概况(附主要图示、主要工程数量表、构造物表)及主要设计标准。

⑥自然条件,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沟渠涵塘表、管线表、特殊地段表等。

⑦施工条件,含交通、通讯、水、电、物资、机械情况等。 (3)工程特点与重难点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4)管理目标,含安全、质量、工期、创优规划、文明施工等。 (5)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

(6)项目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含管理机构、安全、质量、环保管理体系框图及职责分工表。

(7)施工进度安排。应分析确定关键线路、主要工序作业时间,说明主要节点控制工期,分段落、分专业编制工期计划,要用横道图、网络图、斜率图反映工期安排。

(8)施工准备

①临时工程建设(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驻地建设(分析配置规模、确定标准、绘制平面布置图等)、搅拌站或其他类型的拌合站(分析应用段落、确定规模及场地大小、料仓布置等)、临时便道(标准、工程量)、临时便桥或栈桥(形式、标准、孔跨布置、工程量表等)、临时施工场地(地点、用途、规模、标准)、施工用水(来源、布设、用量分析等)、施工用电(用量分析、配置地点及标准型号、数量)、工地通信(主要反映采用方式)、征地拆迁(分地点段落、数量及计划拆迁时间,需列表反映)。

②工程试验,含管理体系、试验规划、机构、人员、仪器设备配置表。 ③工程测量,含管理体系、人员设备配置、控制测量成果、测量要求等。 ④技术准备。

(9)资源配置:包括主要劳动力计划表、主要物资及周转材料计划表、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资金使用计划表、土石方调配表(如有)。

(10)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①对于单一专业的标段,可将分部分项工程详细方案一并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再另行编制专项方案;若其中有复杂单项工程,则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主要思路,预留方案接口(另行编制专项方案),并明确编制计划与审批权限。

②对于综合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可说明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思路,列表明确专项方案的编制计划及审批权限。

(11)过渡方案等重点工艺设施设计:说明主要步骤及对应技术方案的思路,可另行编制专项方案。

(12)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界定,需要列表分析并制定对应管理措施。 (13)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识别,需列表说明。

(14)应急预案。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急预案重点是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理流程、联系人员及方式、注意事项等,具体应急预案应列表反映、单独编制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15)技术保障措施,含工期、安全、质量、冬雨期施工、文明施工、保护地下管线、周围构筑物、水土保持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措施等。

(16)工程保修及回访安排。 3.8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开工报告提报准备

1)建设项目的开工:是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永久性工程第一次开始施工的时间;单项工程建筑物的开工,一般是指工程正式破土,作为桥墩的正式钻孔、打桩等也视为开工。工程项目或项目中的单项工程,都应在正式开工之前办理开工报告报批手续。

2)工程项目开工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承包合同已签订;

②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

③复测及技术交底工作均已完成,施工桩橛完备; ④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⑤征地、拆迁进度满足开工要求,其它需报批的评估手续办理完毕,“三通一平”工作满足开工要求(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及临时房屋、运输便道等能满足开工需要);

⑥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法定机构标定和验收合格,或与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办理了委托。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到位,满足过程控制要求。

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 ⑧监理工程师已经到位;

⑨环境保护专项方案已经编制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审批。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制、检查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施工技术标准符合规定要求。

2.开工报告的报批程序及要求

1)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已具备开工条件时,总体工程开工报告由项目部工程部填写,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开工。开工报告于开工前10天提报开工报告单。

2)单位工程具备施工条件时,开工报告于开工前7天提报开工报告单。项目分部填写开工报告,并附必需的复测资料、施工组织设计、工艺细则等技术资料并报项目部工程部,工程部整理后报监理单位同意审批后,方可施工。

3)复工报告比照开工报告程序进行。

4)开工报告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填写所用表格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3.9 质量计划编制

1、及时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求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按规定程序发放和管理。

2、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负责具体编制。

3、按照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质量计划编制完后,上报公司技术中心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审批手续应齐全。

4、质量计划中特殊工序要界定准确,作业指导书编制齐全。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对涉及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设备资源能力进行鉴定。

5、质量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切实采取跟踪检查的形式进行控制,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要求。

3.10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制度

1、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准备

1)审核设计资料、施工图、施工规范、验标和合同承诺,详细掌握设计要求、施工工序、施工要点和业主要求。

2)熟悉、明确每项工程的每道施工工序和每道工序的安全、质量标准、要求以及操作方法、检测标准。

3)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交底,通过考试等形式掌握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以验证能否完成工艺要求。

4)熟悉、掌握各种工程材料的特性、使用条件和范围,为施工工艺设计做好准备。 5)掌握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条件,明确每道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

6)学习、掌握新工艺、既有施工工法和成熟的施工经验,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工艺流程中每道工序的具体内容、顺序和组合方式;二是绘制工艺流程图,以图解的形式表示施工的整个过程和质量控制流程。

1)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

施工方法的选择决定工艺流程设计质量的关键。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应逐个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从中筛选一个最好的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在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时,应符合以下三大原则:

2)先进性:指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可行。具体包括基建投资、施工成本、消耗定额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内容,应选择物料损耗小、循环量少,能量消耗少和回收利用好的施工方法。

3)可靠性:指所选择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是否成熟可靠。应当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或成功的施工工艺、工法。

4)结合现场实际:不能单纯从技术上考虑,应从现场具体情况出发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3、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定的步骤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应按步骤逐步解决以下问题:

1)确定整个流程的组成。工艺流程反映了施工全过程。应确定采用多少道工序来构成全过程,确定每道工序的具体任务,以及每道工序之间如何连接。

2)确定每道工序的组成。应采用哪些机械设备来完成这一工序过程,明确每台设备的作用和它的主要工艺参数。

3)确定操作条件。为使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正确地起到预定作用,应当确定每道工序和每台机械设备的操作条件。

4)确定质量控制方案。为了正确实现并保持每道工序和每台机械设备的操作条件,及实现每道工序之间正确联系,需要确定正确控制方案,选用合适的控制方法。

5)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地确定每道工序的效率,充分利用既有资源,降低能耗。 6)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再遵照各项规定,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制订出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

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定的具体步骤: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工序分解→确定分工序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要求→工序的科学合理衔接→施工工艺流程线路的比选、确定→检验、收集质量信息→总结分析、改进完善→推广应用→再总结完善。

4、施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审批

1)施工工艺流程由工程部技术人员负责设计,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及时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每工序开工前施工人员掌握其流程关系及施工要点。

2)重点工程、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工程等的施工工艺流程由专业工程师负责设计,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再报经理部工程部和经理部总工及集团公司审批。 3.11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编制目的

通过对安全技术交底,提高经理部安全技术水平,促进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提高经理部安全防护能力,使现场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交底基本要求

1)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 2)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3)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隐含危险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明确,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4)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5)应将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项目队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 6)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交底和现场交底相结合。 7)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 3、交底内容

1)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 2)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 3)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5)发生事故后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4、交底的实施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向承担施工的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2)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单元)工程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经理部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3.12 技术资料签字制度

1、施组及专项方案均需要由编制人,审核人,复核人,批准人签字。并进行留底。 2、收文、发文等均需要收发人签字。

3、计划及统计资料均需要由编制人,审核人,复核人,批准人签字。 4、对于上报业主、监理、公司的文件均需要进行逐层签字确认。

5、技术交底等文件均需要由编制人,审核人,复核人,批准人及接受人签字。 3.13 技术资料数据复核制度

1.基本要求

外业测量及重要的结构有计算、设计、编纂工作的技术资料,应有第二人复核或检算,以确保数据及资料的准确无误;文整后的文件资料还应进行仔细校对,避免文整错误产生。

测量记录因现场作业条件所限,应在返回室内后核对记录,避免错误产生。 2. 测量复核

施工测量是工程施工的灵魂工作,在工程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施工测量作业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从交接桩到施工复测,到施工放样测量,再到竣工测量,无一不体现施工测量准确的重要性。测量复核是避免测量工作中出现偏差、错误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正确性,体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场所使用的所有测量导线点、水准点,必须经由测量工程师复测,计算准确无误,并交于现场技术员后方可使用。

3.检算复核.

对重要的检算须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尤其是重要变更,重点工序、关键部位的检算。在没有通过复核是不可对外使用。

4.资料复核

对编写的技术资料须进行复核,主要是检验批,技术(安全)交底、方案等对施工起指

导作用的技术资料,需对技术资料中数据、图样、文字、术语、引用规范重要部分进行仔细核对。在复核通过方可进行现场实施。 3.14 技术工作台账制度

1、建立技术工作台帐,将细化技术管理,健全资料管理,根据具体内容编制相关工作台账,如收方台账、交底台账、设计变更台账等。

2、技术台账的编制应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汇总编制,如技术交底台帐应按单位工程项目依交底时间顺序依次编号,以便于建立台帐和归整。台帐内容主要应有“交底时间、工程部位、内容摘要、交底人、接收人”等。

3、技术工作台账需要及时准确的更新,确保技术管理跟上施工进度。 3.15 技术交底制度

1、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其它服务生产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本工程综合性技术交底,以会议宣讲和书面形式交清设计意图和主要标准、施工安排部署、技术措施、工程特点、难点和特殊要求等,主管技术人员接到交底书后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及时上报工程部后方可实施。

2、技术交底前,交底人员要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图),熟知交底内容,交底内容要具体、齐全,做到交全、交清、交深、交透、图文并茂。如:结构尺寸、安全、质量及特殊工艺等。

3、技术主管对施工图纸要进行细化,对作业人员执行技术交底复核制,不得将设计文件、标准图、施工文件不加标注和修订简单复印分发,对原图和资料分解,重新组合并附加解释。对可能疏忽的细节要特别说明,提出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克服通病的措施,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当面交接,待被交底人完全了解后,双方签字生效,无签字,按无交底处罚。

4、综合性施工技术交底及有些单位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要有专项安全、质量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分年、季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防洪措施。

5、建立工程范围内的技术交底书,内容主要是:交底日期、工程部位、内容摘要、交底人、接收人、审核人,交底资料字迹工整清楚,用绘图工具进行绘图,严禁随手涂画。

6、技术交底书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技术方案,上报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涉及到变更设计的技术交底,在工区实施后按实际情况进行收方。收方时项目部各工区现场负责人、工程部、安质部、工经部、工区负责人等参加方可进行,参加人员均需签字后方可生效。

7、每月22日由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对现场进行收方,收方单由各工区技术主管填写(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在24日前上报工程部长审核,工程部在25日前将审核后的收方单交工经部进行计量。

3.16 施工计划与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1、施工计划管理制度 ⑴计划管理的原则

根据合同工期及业主分阶段工期目标,保证合同工期按期或提前完成。 ⑵计划编制时间 ①年度计划

项目部年度目标计划及在建工程剩余工程量,于每年的12月1日前报总工程师,经汇总后下达年度计划。项目部根据计划要求执行。

②季度计划

项目部计划分别于12月1日、3月1日、6月1日、9月1日前报总工程师,经审核平衡后,于下季度开始前下达各项目部。项目部根据计划要求,安排施工队伍的执行计划。

③月计划

项目部分别于每月18日前将下月施工建议计划上报总工程师,经审核平衡后于下月开

始前下达。项目部月计划在每月25日前下达各作业工区,各作业工区根据计划执行(附:主要材料用量统计表)。

④其它计划

项目部在确保完成月计划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对各作业工区在每周六之前下达下周施工计划并通报本周完成情况,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措施(附:主要材料用量统计表)。

⑶加强计划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计划人员必须深入现场,切忌走马观花,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做好完成任务台帐,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各作业工区月、周计划由各工区技术主管编制后上报工程部,经工程部长审核,项目部长批准后下发各工区执行。

②计划上报人员要熟悉计算机应用,利用网络传输资料,提高办事效率,并按统一的格式编制。

3.17 变更设计管理制度

变更设计分开工前和施工期间两种,项目经理为变更设计的第一责任人,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进行实施,各技术主管呈报资料。工程中标后,拿到技术设计阶段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向设计院提出变更和合理化建议,便于施工和提高企业效益。施工期间,工程部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按变更要求提报变更,施工技术员负责原始资料的积累和呈报,工程部指定专人掌握变更动态、收集、管理、建立变更设计台帐、妥善保管各类变更资料,作为竣工文件编制和工程结算依据。 3.18 保密制度

1、工程部的施工文件、图纸由资料员管理,用完后及时放回文件柜,无关人员不得翻阅;

2、未经同意不得使用工程部电脑或由电脑中拷贝文件。

3、工程部建立专门的设计文件收发登记簿、借阅登记簿,对设计文件归类编号管理。控制使用范围,做到保密性强,不流失,不损坏,不私自复制,严格管理制度,有违反者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以罚款。 3.19 工程调度管理制度

1、调度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掌握工程进展情况。重点工程必须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上下联系畅通,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项目部领导。

报表制度:建立重点工程旬报、重点控制工程月报、年报制度。在每年的3、6、9、12月份报表中,要根据施工实际进行季、半年、年度施工情况分析。 3.20 技术人员考核制度

项目部对所有技术人员按每季进行考核,考核总分100分,由四块组成,同事无记名打分占20%,领导班子打分占20%,技术内部打分30%,协作队伍打分30%,每发生一次技术过失,在总分中扣除5分,考评从德,能,勤,技四个方面入手,考核为前三名的进行奖励,一次性奖金依次为1500、1000、600元,季度考核作为年度技术评优的参考。 3.21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决议与质量认证,与贯标工作同步,做好QC小组活动的开展,成立一个QC小组,改进工作质量,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认真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多出精品、样板工程,一次成优。 3.21.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生产的持续有效运行,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3.2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部员工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3.21.3.职责

3.1 项目部总工程师是QC质量管理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QC小组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搞好本部门的QC质量管理活动。 3.21.4.术语

3.21.4.1 QC: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的简称。

3.21.4.2 QC小组: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项目部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施工质量、降低消耗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组织。

3.21.4.3 PDCA: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3.21.4.4 4M1E: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ment)。 3.21.5.制度描述

3.21.5.1 QC活动年度计划的制定

3.21.5.1.1 项目部根据公司的要求通知各部门编制“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各部门按项目部通知要求的时间,编制“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

3.21.5.1.2 计划的内容:

a、 QC活动各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时间; b、 小组成员的调整和职责分配; c、 需要项目部协调的事项; d、 需要资金。

3.21.5.1.3 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按公司的要求和根据各部门编制的“部门QC活动年度计划”编制项目部“项目部QC活动年度计划”,向公司进行申报。

3.21.5.2 QC小组组建程序

由部门或部门间根据需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或主攻方向共同协商,组建QC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填写“QC小组注册登记表”和“QC课题评审表”报项目部总工程师注册。

3.21.5.2.1 QC小组注册 3.21.5.2.1.1 “QC小组注册登记表”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编上注册号登记注册。 3.21.5.2.1.2 项目部应每年对QC小组进行重新注册。

3.21.5.2.1.3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以上的QC小组,应取消其注册资格。 3.21.5.2.2 QC课题审批程序

3.21.5.2.2.1 QC小组在选择好课题后,开展活动之前,填写“QC课题评审表”,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

3.21.5.2.2.2 项目部按“5.2 QC活动的审批”中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3.21.5.2.2.3 QC课题获得批准后,QC小组应立刻开展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时,应及时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汇报,总工程师应予以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可更改或取消课题计划。

3.21.5.2.3 注册号

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编制 3.21.5.3 QC小组成员

3.21.5.3.1 QC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部门组成。

3.21.5.3.2 QC小组组长职责:

3.21.5.3.2.1 领导QC小组有效的开展工作; 3.21.5.3.2.2 负责办理QC小组的注册登记手续; 3.21.5.3.2.3 负责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

3.21.5.3.2.4 负责领导QC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 3.21.5.3.2.5 负责QC活动记录的保管工作; 3.21.5.3.2.6 负责QC小组成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3.21.5.3.2.7 负责QC小组的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3.21.5.3.3 QC小组成员的职责

3.21.5.3.3.1 负责依据QC活动计划按时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3.21.5.3.3.2 负责向本岗位周围员工宣传质量管理的意义,发动和发现周围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3.21.5.4 QC小组的类型

为了便于对QC小组活动的领导,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本工程QC小组采用“攻关型”。

攻关型: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3.21.5.5 QC小组活动的程序

QC小组活动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QC活动程序图 1选择课题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现状调查 A 3设定目标 9制定巩固措施 P 4分析原因 目标未达到 目标达到 C 5确定主要原因 8检查效果 D 6制定对策 7按对策实施 3.21.5.5.1 选择课题 3.21.5.5.1.1 项目部根据实际需要下达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攻关性的课题。 3.21.5.5.1.2 QC小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自身观察发现的问题中选题。 3.21.5.5.2 现状调查 3.21.5.5.2.1 收集数据,对选择课题的相关数据到现场进行客观、真实、可比性和时效性的收集。

3.21.5.5.2.2 采用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3.21.5.5.3 设定目标

3.21.5.5.3.1 设定目标要与课题相对应,要用具体的数值来表达需达到的目标。课题目标即要有挑战性,又要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3.21.5.5.3.2 设定目标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可以用文字和图表分析说明。

3.21.5.5.4分析原因

运用人、机、料、法、环、测等统计技术,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层层展开,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

3.21.5.5.5 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在诸多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3.21.5.5.6 制定对策

3.21.5.5.6.1 针对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和选用合适的对策。分析研究实施对策要有有效性和时效性。

3.21.5.6.6.2 编制实施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实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3.21.5.5.7 检查效果

在所有要因都得到解决或改进后,应对新的生产或经营状况进行数据收集,并与实施前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预定目标。

3.21.5.5.7.1 完成预定目标,说明已解决问题,进行下一步骤,巩固取得的成果。 3.21.5.5.7.2 未达到预定目标,应从要因和对策是否准确中进行分析和研究。返回到5.6.4分析原因处重新开始进行PDCA循环。

3.21.5.5.8 制定巩固措施 3.21.5.5.8.1 把“实施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工艺参数、规章制度等)初步纳入到有关制度或操作规程中。

3.21.5.5.8.2 经常检查是否按照有效措施更改的方法进行工作。 3.21.5.5.8.3 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 3.21.5.5.9 总结及今后打算

3.21.5.5.9.1 通过此次QC活动,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其它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那些活动中发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3.21.5.5.9.2 总结活动过程中,那些是成功的,那些是不成功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措施。

3.21.5.5.9.3 总结通过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 3.21.5.6 评审和验收

3.21.5.6.1由QC课题小组将完整的QC活动资料报项目部总工,项目部总工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该课题进行真实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评审。

3.21.5.6.2 评审内容

3.21.5.6.2.1 QC成果所展示的活动全过程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

3.21.5.6.2.2 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做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以及所用的数据是否完整、正确、有效。

3.21.5.6.2.3 统计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恰当。

3.21.5.6.3 验收:根据评审结果,项目部按综合评分进行统计,80分以上为合格QC成果,并做出验收结论。

3.21.5.7 评比和激励

3.21.5.7.1 获得验收合格的QC课题,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初步选择出优秀的课题,报公司批准后,参加公司举办的QC成果发布。

3.21.5.7.2 每年1月份,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上一年度验收合格的QC课题进行评比。

3.21.5.7.3 评比标准:课题的符合性(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和统计技术使用是否准

确)、有效性(问题是否完全解决,解决了百分之几等)、创新性和效果(经济效果和无形效果)等。

3.21.5.7.4评比设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 3.21.5.8 检查考核

3.21.5.8.1 各部门应严格按计划进行QC活动并保存相关记录。项目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QC活动的检查。

3.21.5.8.2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的QC小组,应取消其注册资格。 3.21.6 质量记录

3.21.6.1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3.21.6.2 “QC课题评审表”

QC小组注册登记表

小组名称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项目部意见: 队长: 日期: 小组类型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注册号 学历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职务 总工程师意见: 签名: 日期:

QC成果评审表

QC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序评审号 项目 评审内容 分值 得分 1 1) 所选课题是否与公司方针目标相结合,或是小组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现状是否清楚的了解,数据充分,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选题 症结所在; 3) 现状已为制定目标提供了依据。 4) 目标设定不要过多,并有量化的目标值和依据。 1) 是否针对问题的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是否明确; 2) 原因分析是否直接可以采取对策; 原因3) 是否对所有末端因素都进行了要因确认,要因是否在末端因分析 素中选取;并且是用数据客观的证明要因; 4) 统计技术运用正确、适宜。 15 2 25 1) 是否对要因逐条制定了对策; 2) 对策是否案5W1H的原则制定,每条对策是否在实施后都已对策 检查其完成(达到目标)及有无效果; 与 3 3) 大部分的对策是由本小组成员实施的,遇到困难能努力克实施 服; 4) 统计技术运用正确、适宜。 1) 活动前后对比,检查其改进是否有效果,是否达到制定的目标; 2) 取得的成果计算真实,无夸大; 3) 是否对无形效果进行了描述; 效果 4) 改进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是否已纳入有关制度和规程,并持续实施; 5) 改进后的效果是否能持续和巩固在良好的水平。 特点 1) 课题是否具体务实; 2) 活动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 25 4 25 5 10 总体评价 评委: 日期:

总得分 3.22 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制度

1、质量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

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的管理,工程部长具体落实过程控制,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工作,收集整理等。所有技术人员编制的资料要符合质量信用评价的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和安全质量、环保等措施及机构;工程验收资料:自检资料、检验批;工程测量资料、仪器设备、专业人员资质管理;过程控制资料:隐蔽工程检查资料、工程日志。

2、质量信用评价的奖罚办法

针对质量信用评价的内容,对技术人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每人负责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分工的同时注意协作,工作中必须注意相关资料的统一协调。质量信用评价采取同奖同罚,即若检查方有奖励则对负责人进行奖励,若检查方有罚款则对责任人进行罚款,罚款金额待适时制定,由总工程师及工程部长按责任分工进行分解。另外,在项目部和业主评价检查中,排名前三名予以奖励,排名后三名予以罚款,否则不奖不罚,所有技术人员均参与考评。

3.23 技术总结制度

1、概述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工程技术总结,科研课题、“四新”项目的负责人,在课题或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撰写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

2、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1)简述本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或标段)、建设规模,采用的技术标准,主体结构类型、主要施工方案和工艺;开工、竣工日期,变更设计情况,工程质量自检情况(或验收的评定情况)。本工程竣工后对国家和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意义等。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的推广应用情况。 3)技术创新项目及运用效果。

4)施工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难题的解决实施情况。

5)施工中存在的技术失误、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6)水泥混凝土路面和路基防护施工中进行质量监控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原材料的试验检验方法、配合比、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厚度、平整度等)。

7)推广应用的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以及在质量控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8)本工程在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体会。 9)本工程实现施工过程无质量事故的经验和方法。

10)对本工程的项目的分项或分部工程进行专题技术总结。 3.24 竣工文件编制制度

1、项目部工程部具体执行竣工文件编制制度,指导督促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按时填写有关检查证和验算资料,收集有关施工原始资料,做好施工记录。平时各项施工技术要做好施工日志,每天一次记录在标准的工程日志簿上,内容包括时间、天气、施工部位、形象进度、工程大事记等,记录要详细、完整、清晰。所有资料在竣工验收前组织人员进行文整。

2、项目部工程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检验批资料的编制情况。 3、竣工文件编写及绘制,按建设单位关于“竣工文件编制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编写和绘制。

4、竣工文件要紧跟施工进度情况进行编制、汇总、整理。单位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必须完成竣工文件的编制,重点工程或有特殊情况的也不得超过两个月。

5、工程完工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写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总结。 6、对每项竣工文件资料情况进行公布,对存在问题的下书面通知责令整改,对完成好的进行奖励。

3.25 技术工作交接制度

1.所有技术人员在休假前将工作交接完毕后方可离岗。 2.施工技术人员若有调动,将工作交接完毕并经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离岗。交接不清的不得离岗,财务部门不能转工资关系,不予结算当月工资,接收人对接收负责。 3.26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

1、施工日志是重要的工程施工技术履历档案,按单位工程分别单独填写,并纳入竣工文件。不得几项工程混合或交叉填写。

2、施工日志由现场技术主管按规定内容逐日连续填写,不得隔日、跳日或断日填写(不必每天一页,可以一页记录几天内容);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要采用蓝黑或碳素墨汁笔书写,不得使用其它墨汁书写或电脑打印;“记录”栏要连续填写,不得出现空白行、段和页;对需要补充的内容在“备注”栏中书写。

3、施工日志记录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着重记录与工程质量形成过程有关的内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朔性。与工程施工和质量形成无关的内容不得写入其中。

4、施工日志填写内容:

在首页上单独描述本工程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设计概括、主要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开工及竣工日期等。按施工先后顺序如实记录工程形成的全过程:

(1)施工期内每日气候、施工方法、劳力布置、机械配置、施工操作、施工进度和工程地质变化情况。

(2)相关工作记录,如现场取样、检测、测量、技术交底等,并与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核对,防止差、错、漏、缺、误记现象,确保相关资料的一致性。

(3)工序检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情况及检查验收结论。 (4)每日使用的主要材料规格、数量及检测结果。

(5)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变更设计、主要工程材料代用等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记录。

(6)施工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处理改进情况记录。 (7)停工及原因(停工期间重要事件应记录)。

(8)上级人员检查时提出的有关质量要求、发现的问题及相关指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9)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情况 (10)其他与工程施工和质量形成有关的情况。

施工日志中记录的问题必须有纠正和验证记录,做到问题闭合。 3.27 工程数量收方、计价资料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工程数量收方、计价资料,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避免经济损失。本工程项目繁杂,工程数量较大,为规范工程数量收方、提供计价资料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收方单采用统一格式,一律用微机打印。

2、收方工程数量的计算要详细、准确,计算过程要规范、齐全,凡无计算过程的工程项目,工程部将不予复核、签认。

3、分项工程数量收方计算时要与设计对照,超出设计的部分要详细说明原因及办理有关签认手续,如实际收方数量大于设计数量的工程项目,而在设计文件审核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并提出数量变更的,一律按设计工程数量收方计价。

4、所有收方资料均应有齐全、合法的签认手续,否则工程部将无法复核。 5、项目队应建立工程数量收方台帐,在上报收方、计价资料的同时,要附带收方台帐,以便工程部核查,核查无误后返还项目队保存。 3.28 工程试验管理制度

工程试验是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制及检验的必要技术手段。在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必须以工程试验的结论为依据。要切实加强工程试验工作,发挥试验工作在工程质量监督和检验中的作用。

3.28.1试验室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试验工作日志制度、委托试验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程序、测试数据检验制度、检测报告审批制度、检测工作质量保证制度、试验资料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试验工作是施工技术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试验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试验工作专业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3.28.2试验室主要职责

3.28.2.1对砼、砂浆及其原材料性能进行鉴定,对水质进行初步检验,并负责或督促工地取样送检,参加工地砂、石料场的选择和质量复验。

3.28.2.2选定砼、砂浆等配合比,做好施工控制,对施工现场因施工失控而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有权予以制止。负责地基和路基填料试验,抽查路基及地基的压实质量。

3.28.2.3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安排有关试验工作,组织项目队试验人员交流经验,学习业务和试验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3.28.2.4协助工地料库做好有关材料的验收、保管,并注意了解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储存数量和质量情况。

3.28.2.5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及事故分析工作。

3.28.2.6负责试验有关的原始资料的及时积累、整理和保管,并及时提出试验报告。 3.28.2.7参加有关试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3.28.2.8对砼、砂浆检查试件,路基密实度,水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3.28.2.9提出仪器设备申请、维修、检定及年度用款计划。 3.28.3仪器设备管理

3.28.3.1试验仪器设备要做到“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精心保养,定期检定”,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室内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保管、使用、保养,多人操作的仪器设备除明确负责人外,并制定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和交接制。

3.28.3.2试验室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建立台帐,做到帐物相符,主要试验机具要建立履历书,及时记录机具的使用、检定、修理、发生故障等情况,机具调动时履历书要随机移交。仪器设备档案由试验室统一保管,不得外借,不得损坏或丢失。

3.28.3.3计量仪器设备要按规定周期由具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检定校正,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凡经拆迁重新安装者,均应重新检定。建立计量器具一览表,检定后给予“合格证”、“准用证”、“停用证”明确标识。仪器设备在检定期内失准、损坏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修复后必须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仪器的检定周期按该仪器设备检定规程的规定执行,无检定规程的可按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检定方法和周期执行,一般不超过一年。

3.28.3.4对有辐射源、有毒源的设备及试剂要单独存放,并在醒目位置挂上相应标记,制定管理细则,妥善保管。

3.28.4检测管理制度

3.28.4.1检测之前必须严格检查仪器、器具、所用材料及试验用水、电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有关记录。

3.28.4.2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质量负责人要经常监督并抽查。 3.28.4.3对重要的和较复杂的检测项目,一般不得少于2人,除仪器对数据能自动记录外,要由检测人员读数,记录人员复诵,以防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差错。

3.28.4.4检验中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求完整无缺、字迹清楚。

3.28.4.5检验人员要根据误差分析理论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利擅自舍取数据,所有测试数据的原始记录,要如实记录所要求达到的有效精度,试验数据在计算时按有关标准进

行取位。原始记录要由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3.28.4.6检测工作完成后,由检测人员填写检测报告,报告要依据充分、结果准确、结论合理并按规定格式填写,由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后送技术负责人审批。

3.28.4.7测试时要对测试数据实行自检、专检和抽检,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避免产生差错。

3.28.4.8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停止检测工作: ⑴同一试样两测量结果超过允许的平行误差;⑵对试验数据怀疑;⑶数据离散性太大。待分析原因,确认采取措施后经技术负责人同意方能继续开始测试,并将以上情况如实记录备查。

3.28.4.9因外界干扰(如停水、停电)而中断试验,凡影响测试质量者,检测工作必须重新开始。

3.28.4.10因检测工作失误造成在检测过程中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检测数据者,所有数据作废,重新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报告以第二次检测数为准。

3.28.4.11室内要设置消防设备,建立防火、防触电等制度,对易燃品、配电设备等要设隔离防护设施,妥善保管。要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及防护,加强安全教育,并经常检查安全操作情况,及时清除不安全因素。试验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28.5现场试验主要工作内容 3.28.5.1原材料的检验

⑴开工伊始,试验室要参加工程主要材料料源的调查和质量鉴定工作,协助选定料源,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例外放行。

⑵试验室要督促物资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详细台帐,协助物资部门做好原材料试验状态标识和保管工作。

⑶试验室要根据原材料类别分别建立台帐,必须详细注明材料进场和检验时间,对本试验室无能力进行的试验项目,必须注明抽样、送检和收到试验报告时间。对合格(不合格)原材料要有允许(不允许)使用通知单,由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发。

⑷对一些随时间延长易发生质变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等)要经常巡库检查,对时间较长或对其质量有怀疑的材料,要及时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复验,确定其质量状况,将复检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⑸对一些无法复验或易随时间变质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化学物品等),无论自检还是抽样送检,试验室均要保留样品,以便以后发生质量争议时备用,备样样品应分类管理,并且明显详细标识,包装要封闭符合其储存要求,并定人负责,要建立留样样品登记单。样品保留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对留样样品进行处理。

⑹原材料试验检验报告单要分类存放,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其编号和进场检验台帐、原材料放行(禁用)通知书及样品登记单要一一对应。

⑺试验室负责人要每个月对原材料进场、检验台帐、原材料放行(禁用)通知书和样品登记单进行一次清点检查,并做好记录。

3.28.5.2施工前有关检测工作 除了原材料检验外,施工前还要做好有关检测工作,砼理论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填料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常规试验、石灰土等改良土的配合比等试验项目。

⑴砼配合比必须按现行的有关规范进行设计、试配,不允许使用经验配合比。

⑵设计砼配合比时所用材料必须是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材料,设计前所用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

⑶在砼理论配合比设计前应认真查阅设计文件,了解砼施工工艺情况和可能影响到砼质量的不利因素并作好记录。

⑷砼理论配合比设计时,要据施工队伍砼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本单位的砼强度标准

差,来确定设计时的砼配制强度,并考虑施工工艺和影响砼质量的不利因素。

⑸砼理论配合比设计要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同等级、同材料、技术指标要求相同的配合比至少进行三种水灰比的设计,以确定既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的理论配合比。

⑹在砼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和最后发放试验报告时,均要有人仔细复验,最后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复核签字,交施工部门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使用。发放理论配合比报告单时应办理登记手续。

⑺砂浆配合比设计比照砼配合比设计原理执行。

⑻填料的物理、力学及化学常规试验包括:颗粒级配、液限、塑限、相对密实度、有机质含量、击实试验等。

⑼施工前试验室要根据工程所用填料进行前期可行性试验,经试验确定可行后方可用于施工。

⑽试验用填料要按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试验样品必须逐一登记,必须详细注明取样地点、里程、深度,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包装方法等情况,并对其层次、颜色、气味等外观情况进行描述。

⑾填料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常规试验要根据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在每个试验过程中要有人员负责校核,出具试验报告必须经试验技术负责人复核后方可发放。

⑿试验部门要会同施工技术部门,以出具的填料试验报告为依据,确定填料采取地点、铺填厚度及压实遍数。

⒀重点工程、重要结构或部位施工前有关试验,包括: ① C50及以上砼配合比设计; ② 有特殊要求(如抗渗、抗冻、抗腐蚀,掺外加剂或掺特殊外加剂、喷射砼、大体积砼等)的砼配合比;

③ 特殊路基填料或改良土的有关试验; ④ 砼修补、加固工程的有关试验; ⑤ 重点工程或工程数量大的工程(如隧道衬砌砼和喷射砼和高速公路路基等)。 3.28.5.3施工过程中的检验

⑴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是整个质量中最关键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内容: ① 原材料的质量复验;

② 砼、砂浆拌和物的技术指标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③ 砼、砂浆检查试件的检验; ④ 路基压实密度的检测;

⑤ 路基填料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指标的复查复验。 ⑵砼理论配合比发放后,要在施工前测定砂、石含水量(掺粉煤灰时要测定其含水量),根据材料含水量,将砼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再计算出每盘各组成材料用量,然后以砼施工配料单的形式通知砼生产单位。砼施工配料单必须经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方可生效使用。砼施工配料单必须详细说明工程部位、设计等级、报告日期等,应注明施工中注意事项(特别是外加剂使用)。配料单应与砼理论配合比编号一一对应,并建立发放登记制度。

⑶砼施工配合比和施工配料单发放之后,在开盘前,试验室必须派人督促施工单位竖立施工配料牌,并检查所用原材料与砼理论配合比的所用材料是否一致,各组成材料质量是否正常,搅拌用水和外加剂溶液配制等是否符合标准,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等。确认全部正常后,方能同意开盘生产。

⑷砼拌和物生产过程中对材料含水量的测定频率及拌和物坍落度的测定频率应按有

关规范标准进行,并做好详细记录。现场试验人员要视情况对配合比适当调整,调整后的配合比需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字。如遇到下列情况,要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必要时需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① 材料品种、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② 对外加剂质量产生怀疑;

③ 拌和物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④ 拌和物发生较明显离析、泌水等异常现象; ⑤ 砼凝结时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⑸砼理论配合比应视气温变化情况、已施工完砼检查试件强度统计标准差变化情况等,做必要的调整或重新试配。

⑹砼检查试件的检验是试验室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评定最后成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工作中必须按有关规范和标准操作,不允许弄虚作假。

⑺砼检查试件试样的抽取,必须要有代表性,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成型、编号、养护,并予以登记。

⑻砼检查试件试样的抽取组数除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设计要求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如放张、拆模、吊装等情况增加取样次数,并注意是否有要求与构件同条件养护。

⑼除有特别注明外,砼检查试件必须以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温度作为该构件验收强度等级。

⑽对检查试件强度应分等级、分部位及配合比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强度波动曲线,分析数据特征。

⑾砂浆配合比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检查试件等工作,参照砼配合比施工控制要求办理。

⑿在施工中如发生取土点的改变或者填料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时,要及时对现取土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

⒀路基填筑的压实密度的检测,要根据工程类别,严格按相应行业标准进行检验,检验所用仪器设备也按相应的要求配置,不得混用。

⒁施工过程中所检验的项目如果发生不合格现象要及时报告,不得隐瞒,要积极配合有关技术部门查找原因。

3.28.6资料及报表

3.28.6.1各种试验原始记录是检查分析有关工程质量的依据,又是竣工验交的重要凭证,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要按《竣工文件编制制度》的规定提出完整齐全的资料,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做到工程完、资料清,除验交时已交出的外,一般试验资料保管期为工程验交后五年。

3.28.6.2试验资料及各种报表必须认真复核,经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章,加盖公章后有效。

3.28.6.3各种试验管理报表要及时填写,逐级上报。

3.28.6.4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试验资料和报表,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规定办理,试验室做好相应工作。

3.29 隐蔽工程旁站制度

1、隐蔽工程定义

隐蔽工程是指地基、基础、钢筋、防水层等需要覆盖、掩盖的工程。由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后,如果发生质量问题,还得重新覆盖和掩盖,会造成返工等非常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当事人双方的损失,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顺利完成,施工单位在隐蔽工程隐蔽以前,应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检查,经三方检查合格后,

方可进行隐蔽工程。

2、编制目的

通过对隐蔽工程旁站制度的制定,提高现场人员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意识,提高隐蔽工程施工质量。

3、人员职责

1)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施工队长、工程部长、主管技术员、领工员、班组长、质检工程师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一级检查一级,切实把好关键工序质量关,加强对隐蔽工程检查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使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对隐蔽工程,特别是桩基、承台、工程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各工序施工必须坚持技术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旁站制度。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旁站人员在旁站过程中,发现施工协作队伍有违反施工规范、验标等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队伍立即整改,发现其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及工程安全问题或隐患时,应及时向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报告。

4)隐蔽工程施工时,旁站人员、质检人员要到岗,要经过现场检测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5)核查现场材料、构配件、砼等的质量出厂证明和检测报告等。

6)旁站人员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中执行施工方案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7)旁站人员认真做好旁站记录,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旁站情况。

8)旁站人员在旁站结束后,旁站人员、协作队伍负责人、项目队长、质检工程师均应在旁站记录上签字。

9)旁站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隐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旁站。 3.30 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一、编制目的

1.为了更好的贯彻质量管理,达到验收标准要求。

2.立足现场,监督技术(安全)交底在施工工程中的落实。

3.通过对定期的检查考核制度,工程技术人员加深对施工方案、交底的认识,深入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文件,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中得到解决。

二、具体细则

1.成立以项目总工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检查考核小组,主要针对技术(安全)交底、方案在现场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并记录在册,保留影像资料。

3.每月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对现场桩位进行检查复核。

4.不定期检查,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不定期在现场巡回检查,针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特殊过程应着重检查,务必按照项目部下发的技术(安全)交底、方案施工。

5.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凡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在未出处理结果暂停施工。

6.对两次检查均出现问题的工序、部位,对其暂停施工,架子队负责人必须出具书面检讨及承诺,同时在问题改正后方可施工。

7.对检查中出现的测量问题须组织人员多次复核确认,并及时改正。 8.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力度及频率。

3.31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1、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质量事故及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凡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管辖区域的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凡现场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3、发生伤亡、重伤事故现场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

4、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安全监察局、公安、检察院、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若违反本制度,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长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及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资料和调查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施工技术管理奖惩办法

(一)在施工中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有独到见解的施工技术方案 项目部将给予奖励如下:

1、所编制的施工方案设计被公司采纳作为科技成果推广的,项目部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3000元。

2、所编写的施工方案被集团公司作为科技成果推广的,项目部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

优化施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技术方案,项目部将按所节约成本的1%给予奖励。 (二)技术工作中出现过失的处理 1、对因技术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处理

⑴、施工中因技术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况给于处理如下:

首先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让本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出深刻地反思和检讨,找出事物的原因所在,以避免再犯同样的过失;其次,对责任人进行罚款,罚款金额如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以上重大损失的,取消全年的技术津贴;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的,取消6个月技术津贴;直接经济损失0.5-1万元的,取消3个月技术津贴。另外,对当事人进行警告或降级使用,取消年度所有评优资格。态度恶劣的立即上报公司,交由公司另行处理。

⑵、对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及时对责任人进行思想教育,让本人认识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带来的损失、影响有多大,让本人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刻反省。

2、对因技术服务不到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的处理

⑴、因施工进度较快,技术工作较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造成的服务不到位,要及时进行人员增补,组织突击拼抢,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不与罚款。

⑵、因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态度不端正或管理力度不强,导致技术工作堆积的,及时调整技术人员结构,并根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视当事人的认识及态度进行500-1000元罚款。

3、对因工作不及时,导致上报的资料、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未完成的处理。对无故上报资料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罚款责任人100元;年度次数累计3次以上,取消全年技术津贴和当年评优资格。

4、设计图纸或设计文件等机密资料外泄的处理

⑴、对因工作失误外泄设计图纸及文件资料的情况,对责任人进行思想教育,让本人认识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带来的损失、影响有多大,让本人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刻反

省。对当事人取消6个月技术津贴处罚。

(三)变更设计奖励办法

对变更设计有功人员除按公司有关文件进行奖励外,将视其贡献大小,报请项目部领导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每季度考核一次。对不积极参与变更设计造成单位效益流失者,将取消所有评选资格。

(四)材料计划管理奖罚办法

在设计图纸下达一周内,根据预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试验配合比及工程数量提出材料计划,材料计划必须按分工号、分项工程,分类别规格、数量进行编制,力求其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及变更设计情况及时调整材料计划。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工程结束时对材料计划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材料计划提报准确、及时,工程竣工达到工完料尽的予以奖励,否则将视效益流失大小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竣工文件编制奖罚办法

1、竣工文件编制成立编制小组,由1名技术主管担任组长,按要求时间完成的,对编制负责人奖励3000元,其它人员酌情给与1500-2000元,否则给予同等处罚。

2、竣工文件得到项目部认可一次通过的,对主要负责人奖励2000元,对其他参加编制人员奖励800-1000元。

五、本办法之下发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七日

主题词:施工技术 管理办法 抄 报:公司司办、工程部、安质部 抄 送:项目部各部门 2013年5月17日印发 打 字: 校对: 共印 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n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