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09 1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资料

一、填空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高尔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神曲》但 丁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巴尔扎克成名作 ——《朱安党人》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派鼻祖 其代表作品《变形记》

批判骑士制度,骑士精神的作家作品——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西方启蒙思想三大旗帜:自由、平等、博爱 被誉为“文坛上林肯”——马克吐温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德瑞拉市长、木尔小姐 《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爱斯美拉达 卡西莫多 菲比斯 《巨人传》主要人物——高康大 胖大官儿 约翰修士 别誉为“戏剧中的荷马”——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二希”文明指: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

《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马尼罗夫、科罗潘奇卡、罗士特来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 外国文学包括:欧美文学、亚非文学。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它是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次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为主要形式。这次运动的主导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解放思想。主要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2、湖畔派:18世纪末到19世纪出现在英国的位诗人组成的,他们是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由于三人都曾在英国西部的昆布兰湖区住过,他们的是大多都描写那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所以被称为“湖畔派“

3、现代派文学: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4、三一律:它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所遵循的一个原则:一部戏的故事要发生在一个地点;长度不超过一昼夜;故事只有一条线索,这就是“三个一”。三一律对戏剧创作规范化是有贡献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束缚。其代表作品如:高乃依的《熙德》、拉辛《安德洛马克》。 5、自然派:是19世纪40年代初在俄罗斯形成的以别林斯基美学思想为指导、以果戈理创作为方向、以反农奴制为共同思想基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包括一大批具有各种世界观的作家。他们力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代表作家有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等。

三、简答

1、简述批判现实主义特点?

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多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为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③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反映生活。 ④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⑤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2、莎士比亚创作时期及各时期的特点?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

特点:莎士比亚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人文主义会实现。创作基调明朗而乐观,充满和谐欢畅的气氛。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和悲喜剧时期。

特点: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创作重心从早期对人文主义的赞美转向对社会黑暗的罪恶的揭露批判,写出了大量的揭露社会矛盾,带有沉郁愤激色彩的悲剧。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特点:以神话般的传奇方式,描写人间的悲欢离合。作品风格转向清丽俊秀,呈现出高妙远逸、超脱飘渺的特征。

3、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一、堂吉诃德是一个骑士文学、骑士精神的受害者。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二、堂吉诃德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体现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

三、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

总结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4、达尔杜弗人物形象分析?

达尔杜弗是莫里哀《伪君子》里面的人物。达尔杜弗达尔杜弗的形象特征:是个典型的宗教骗子。主要的特征是表里不一和伪善。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质。达尔杜弗的伪善、凶狠、贪婪无耻的表现,生动地表现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宗教伪善的危害性。例如他对奥尔贡说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而自己却贪吃贪睡,不肯错过任何享受的机会。剧本不但层层剥下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且指出了他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即霸占奥尔贡的妻子、财产,把奥尔贡赶出家门。达尔杜弗的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切中时弊,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教会以及打着宗教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的“圣体会”。达尔杜弗在欧洲已成为伪善者的同名词。

5、古典主义特点?

①主张国家的统一,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主明君。抨击和嘲讽腐朽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

②崇尚理性,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人情欲。 ③摹仿古代文学,追求艺术完美,恪守“三一律”

5、为什么拉斯蒂涅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中刻画得最成功的典型之一。他是法国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累累罪恶,而影响他思想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现实环境对拉斯蒂涅的影响

巴尔扎克从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的描写,紧扣着环境表现人物,环境的变化促成人物发展典型人物又使环境具有典型特征,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样,巴尔扎克的创作就较好地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的根本原则。 人生三课对拉斯蒂涅的影响: (1)第一个转折。

拉斯蒂涅找到了远亲鲍赛昂夫人作为他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然而,世道变了,高贵的门第只能帮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痛心于自己失败的鲍赛昂夫人教给他的完全是资产阶级的教诲:“您越没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您心狠手辣,人家就怕你。高傲的鲍赛昂夫人,尽管通晓上流社会的奥秘,但由于情场失意不得不出走巴黎,远避乡郊。她的衰败过程,对于拉斯蒂涅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2)第二个转折。

拉斯蒂涅的另一个 “教师”是伏脱冷。这个在逃苦役犯对社会本质看得入木三分。他先以自己的复杂经历去打动拉斯蒂涅,指教拉斯蒂涅要“对什么都不服从”。他以鹰犬一样锐利的目光透视拉斯蒂涅的心灵,劝诫他要出人头地,不能只靠求学,要想别的办法,要有野心。这两个领路人都对拉斯蒂涅分析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象。金钱的力量招引他走以牙还牙,以不道德对不道德,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 (3)第三个转折

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他亲眼见到高老头是怎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财产后遭遗弃。高老头含恨而死之日,正是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蹁跹起舞之时。当他奄奄一息地躺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不停的呼唤女儿的名字,可是两个女儿一个也不来。

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伏脱冷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四、论述题

1、安拉·卡列尼娜人物形象?

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一>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芜草丛中的奇葩,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一经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剧内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惊人美丽的头。

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便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面对社会,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她曾对渥伦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渥伦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渥伦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她渴望渥伦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当作朋友和知已,而非情妇。但她没有意识到更不知如何才能争取到这种平等与恒久的爱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被操纵在渥伦斯基的手里,甚至在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吓得浑身发抖。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源于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渥伦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安娜形象:对于安娜这样一个19世纪贵妇来说,爱情是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唯一道路,否则她只能是卡列宁的附属品,安于做一个没有爱情的贤妻良母。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她张扬生命的唯一途径,她的一切人生价值都寄托在此。赋予她新生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但又带着浓厚的旧有传统烙印,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的、渥伦斯基的压力都承受住了,但她无法战胜自己,当渥伦斯基对她冷淡时,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强烈的悔罪意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语。神权、夫权、爱情的幻灭共同置安娜于死地。

安娜形象意义: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形象能象安娜那样反叛自己的出身,简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屠格涅夫按传统道德标准塑造理想女性,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恪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巴尔扎克把欧也妮送上了归于传统的道路。而安娜是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

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安娜是女性觉醒和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哈姆雷特人文主义形象分析?

1、快乐的王子: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父母相亲相爱,父王贤明。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忧郁的王子、装疯的王子:父亲惨死,母亲改嫁叔父夺位让哈姆雷特变得忧郁。面对强大的敌人,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以及查出真相。加上对母亲的失望是他自己得了厌女症,以装疯来发泄自己的潜意识。

3、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4、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一拖再拖,恋母情结,杀死叔父等于杀死自己以及敌人过于强大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nn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