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论文模板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9: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论文

(设计名称:测量实时温湿度) 课 程 课 程 号 学生姓名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16542108x0

刘 佳 李 金 富

学 号 201211672222 201211672212 所在学院 所在班级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

信息学院 物联网1122 陈海生

2015年 1 月 10 日

一、设计(研究)内容概要和目的

简要描述你所做项目实现的内容或者描述你所研究STM32某个机制。

实现内容和目的:

温湿度是生活中重要的参数。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与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装换为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m32mini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用串口方式显示传感器实时记录的温度。实现对温度的采集以达到对温度的有效预知。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设计过程

清楚描述设计过程,包括流程图,附主要程序段。特别提醒是:评估一下所设计或者研究内容创新点。这需要参考文献,文献上是否有相关的设计或者研究。搜索文献方法是通过上海大图书馆网页,进入中文期刊网,查阅是否已经存在相关文献。如果没有,证明你从事工作意义——填补了空白。

设计中的难点是什么?关键技术是什么?这些都是设计过程中描述的东西。

首先先熟悉传感器DHT11的工作原理:DHT11传感器内含一个NTC测温和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并与一个8位的高性能单片机相连接,在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DHT11传感器进行过校准,以程序的形式校准系数储存在0TP内存中。

采用单线制的串行接口:串行接口 (单线双向)

DATA用于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 通讯时间4ms左右,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具体格式在下面说明,当前小数 部分用于以后扩展,现读出为零.操作流程如下: 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 数据格式: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

+8bi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 +8bit校验和

数据传送正确时校验和数据等于“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 +8bi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所得结果的末8位。

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 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 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 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 转换到低速模式。

总线为低电平,说明DHT11发送响应信号,DHT11发送响应信号后,再把总线拉 高80us,准备发送数据,每一bit数据都以50us低电平时隙开始,高电平的长短定

了数据位是0还是1.格式见下面图示.如果读取响应信号为高电平,则DHT11没有 响应,请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常.当最后一bit数据传送完毕后,DHT11拉低总线 50us,随后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进入空闲状态。 数字0信号表示方法如图4所示

数字1信号表示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设计流程

根据DHT11时序分析:先主机发出一个起始信号(主机拉低总线最少18ms,然后再拉高总线20—40us)此时主机为输出模式,然后传感器响应(DHT11拉低总线80us,再拉高80us)此时主机为输入模式,接着数据传送开始,最后为结束信号(主机拉高总线)。

在新建此项目之前先配置工程文件,为项目做准备。相关配置文件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其中#include \,#include \为dht11驱动文件,然后进行工程的搭建以及编写主函数

三、系统测试结果

最后如何证明你所做是可行的?需要一个测试结果

通过上面的工作之后,系统正常运行,并且能正常捕获周围温度和湿度且能按照预期的效果进行输出。测试结果如下: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就是你参考哪些文献。第一是为了引用别人的成果;第二是对比自己研究成果。 五、附录

附关键代码段和电路图

提示:论文应当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电子版,一个是纸质版。电子版应当包含最详细的内容,包括项目文件。纸质版只要包含上面描述的“一、二、三、四”,“五”部分可以根据实际精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n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