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3-04-13 03: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编码】23000607
【适用专业】护理
【课时】54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繁殖方式及速度。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掌握常见细菌形
1
态与结构检查法。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掌握皮肤癣菌和主要致深部感染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熟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了解真菌毒素的医学意义。
6、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复制周期与传播方式、感染类型和致病机理。熟悉病毒的形态、大小、测量方法、分类原则。了解亚病毒的概念、病毒变异规律及变异机理。熟悉引起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毒传播方式、致病特点、感染类型及免疫性。
7、熟悉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及无菌等的概念。
8、掌握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微生物形态学常用检查方法。
2.掌握微生物学检测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送检。
3.熟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法。了解病毒培养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感染接种、发病情况观察、解剖及鉴定。
5.熟悉消毒及灭菌的方法。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6.熟悉常用血清学实验技术。掌握其结果判断。
2
【教学时间安排】
课程学时分配如下:
3
【教学内容要点】
【理论要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与现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微生物学的进展及其展望。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进展。
自学内容: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2.掌握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4.熟悉病毒的基本形态、熟悉病毒的培养与复制过程。
5.熟悉真菌的结构、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
6.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7.了解病毒的异常增殖、了解病毒的分类。
8.了解真菌的形态、培养特点。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
4
生长繁殖与培养。
2.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异常增殖。
3.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自学内容:
1.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分类。
2.病毒的培养、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的分类。
3.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第三章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致病机制。
2.熟悉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
4.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
5.掌握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其特点。
6.掌握病毒的致病机制。
7.掌握真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特点。
8.了解真菌在机会感染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细菌的致病机制。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4.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
(1)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途径:粘膜、血液、皮肤、胎盘、产道和哺乳等
5.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其特点。
6.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7.真菌的致病性及其特点。
5
8.细菌性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
自学内容:细菌性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目的要求]
1.熟悉抗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
2.掌握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免疫的特点。
3.掌握干扰素的概念、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制和抗病毒作用特点
[教学内容]
1.抗感染免疫力的来源。
2.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免疫的特点。
3.干扰素的概念、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制和抗病毒作用特点。
4.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免疫具体过程。
自学内容: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免疫具体过程。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熟悉DNA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基因与基因的转录。
3.熟悉遗传、变异、基因型、表型、基因型变异及表型变异等概念。
4.熟悉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5.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因子
6.掌握细菌基因型变异(遗传性变异)的机制
7.熟悉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及遗传、变异、基因型、表型、基因型变异及表型变异等概念。
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毒力、耐药性、菌落、抗原性等变异现象。
3.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1)细菌染色体;(2)质粒;(3)噬菌体;(4)
6
转位因子。
4.细菌变异的机制:(1)细菌的突变;(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5.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
自学内容: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微生态学和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微生态平衡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3.熟悉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理作用及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
4.了解机会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
[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1)概念、分布及特点;(2)生理作用。
2.微生态平衡与失调:(1)微生态平衡;(2)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3)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3.机会性感染的特点和易感因素、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
4.医院内感染: 基本概念、分类、主要微生物及其特点、预防和控制
自学内容: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第七章消毒与灭菌
[目的要求]
1.无菌操作和防腐,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
2.熟悉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方法和指标。
[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无菌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原理、应用范围。
3.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名称、作用对象、使用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消毒灭
7
菌效果的因素。
自学内容:
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名称、作用对象、使用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菌、病毒、真菌的检查程序。
2.熟悉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3.掌握病毒的分离与方法。
4. 熟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5. 了解病原性真菌的检查与鉴定。
6. 了解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教学内容]
1.病原菌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
2.病原菌检测的方法:(1)形态结构检查;(2)分离培养鉴定;(3)抗原检测;(4)其他检测法。
3.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
4.病毒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
5.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般程序。
6.病毒分离培养方法:(1)动物接种;(2)鸡胚培养;(3)细胞培养。
7.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的指标:(1)细胞病变效应;(2)红细胞吸附;(3)干扰现象。
8.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1)中和试验;(2)血凝抑制试验。
自学内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真菌学诊断和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8
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的耐药性。
2.掌握细菌药性产生的机制。
3.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教学内容]
1.细菌耐药性分类:(1)固有耐药性概念;(2)获得耐药性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细菌药性产生的机制:(1)产生钝化酶的机制;(2)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的机制;(3)胞壁通透性改变的机制;(4)抗生素外排增加的机制。
3.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自学内容: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第十章化脓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属的分布、形态培养,致病性和致病菌株的鉴定。
2.掌握链球菌属的分布、形态、培养和致病性,抗链“0”试验。
3.熟悉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
4.熟悉淋病奈瑟菌的形态,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5.熟悉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培养和抵抗力。了解标本采集和送检的注意事项和所致疾病。
6.掌握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抗原结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球菌概述。
2.葡萄球菌属:
(1)分布、形态与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结构、分类、抵抗力。
(2)耐药菌株问题。
(3)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凝固酶与致病性的关系。
9
(4)肠毒素与食物中毒。
(5)葡萄球菌所致疾病。
(6)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7)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3.链球菌属:
(1)分布、形态与培养特性。
(2)分类(根据溶血性能、抗原结构)、抵抗力。
(3)脂磷壁酸、M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溶血毒素O与 S、致热外毒素与致病力的关系。
(4)临床所致疾病,多种急性与慢性感染、链球菌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关系。
(5)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4.肺炎链球菌:形态与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变异性,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
5.奈瑟菌属:(1)概述;(2)脑膜炎奈瑟菌:形态与培养特性。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3)淋病奈瑟菌:形态与培养特性。抵抗力。传染方式,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
6.铜绿假单胞菌:
(1)生物学特性,抵抗力,抗原结构(主要掌握OEP的定义及特点)。
(2)致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卫生检验上的意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致病性。
3.掌握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反应及意义。其它沙门菌的致病性。
4.掌握志贺菌属的致病性。
5.了解伤寒带菌者及慢性痢疾在疾病传播上的意义。
6.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分型,致病性,免疫性及预防。
7.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
10
[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一般通性、分类。
2.大肠埃希菌:
(1)主要生物学特征;(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3)所致疾病;(4)微生物学检查法;(5)大肠埃希菌在卫生检验上的意义。
3.沙门菌属:(1)培养与生化特点;(2)致病性,伤寒、副伤寒致病过程;食物中毒;败血症感染;(3)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4)微生物学检查法;(5)肥达反应及其意义;(6)防治措施。
4.志贺菌属:(1)致病物质(菌毛、内毒素、外毒素);(2)临床各种急慢性菌痢类型;(3)慢性痢疾在传播上的意义;(4)微生物学检查法。
5. 菌的一般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弧菌的种类。
6.霍乱弧菌:(1)形态与培养特点;(2)分型,致病性;(3)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4)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7.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预防原则。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厌氧性细菌的种类、感染特点;厌氧芽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别要点,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其特异性防治;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
2、熟悉:厌氧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艰难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
[教学内容]
1.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及培养。
2.厌氧芽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别要点重点。。
3.厌氧芽孢杆菌属:
(1)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致病条件、致病机制、所致疾病与症状及其特异性防治,抗毒素和类毒素的使用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气性坏疽的发病机理及致病特点,肠毒素
11
与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防治原则。
(3)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肉毒中毒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注意肉毒中毒与婴儿肉毒病、其它食物中毒的区别。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防治原则。
4.无芽孢厌氧菌的分类及生物学性状。
5.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和感染特点。
6.无芽孢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自学内容:艰难梭菌。
第十三章呼吸道感染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与变态反应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性及锡克实验原理和结果判定;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组和致病性;棒状杆菌属的分类和分布;了解其他的呼吸道致病性细菌。
[教学内容]
1.分枝杆菌属概述与分类。
2.结核分枝杆菌:(1)生物学特性;(2) 结核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与抗酸染色、超敏反应的关系;(3)结核杆菌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变异性;(4)致病性机理和特异性防治。
3.麻风分枝杆菌致病特点与微生物学诊断。
4.非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以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和区别。
5.棒状杆菌概述、白喉杆菌与类白喉杆菌的主要区别。
6.白喉杆菌::(1) 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染色和培养特性与鉴别诊断的关系;(2) 致病性:白喉外毒素致病机理;(3) 检查与诊断:白喉杆菌微生物学检查、锡克试验原理及其意义、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自学内容:嗜肺军团菌, 百日咳鲍特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12
第十四章动物源性细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2.熟悉:布氏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炭疽芽孢杆菌的免疫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炭疽芽孢杆菌与其他需氧芽孢杆菌的区别。
3.了解:布氏菌属的防治原则;鼠疫耶氏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动物源性细菌的概念。
2.炭疽杆菌:(1)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培养特点;(2)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诊断与防治:、标本处理及防治原则;(4)炭疽杆菌和类炭疽杆菌的主要区别。
3.布氏杆菌、鼠疫杆菌:(1)生物学特性;(2)致病性与免疫性;(3)诊断与防治。
第十五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目的要求]
了解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放线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放线菌属的分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诊断与治疗。
第十六章螺旋体
[目的要求]
1. 明确螺旋体的基本特征,熟悉可引起人类疾病的螺旋体。明确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的主要性状及传播媒介。
2. 掌握其致病性和所致疾病。
3. 熟悉主要螺旋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原则。
[教学内容]
1.钩端螺旋体:钩体病。(1)形态染色;(2)培养特性;(3)微生物检测原则;
13
(4)致病性;(5)免疫性;(6)防治原则。
2.梅毒螺旋体—人类梅毒病原体,STD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1)形态染色;(2)微生物检查;(3)传播方式;(4)临床分期;(5)与传染性的关系;(6)防治原则。
3.疏螺旋体:(1)形态染色特征;(2)类型。
自学内容: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第十七章支原体和脲原体
[目的要求]
1.明确主要支原体的一般特点及培养特性。
2.支原体与L型细菌区别。
3. 熟悉支原体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教学内容]
1.支原体形态培养特性。
2.支原体培养特性。
3.支原体致病性。
4.支原体免疫性。
5.肺炎支原体、溶脲支原体。
自学内容: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的致病性。
第十八章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1. 掌握立克次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2. 熟悉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3. 掌握外-斐氏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立克次体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传播媒介、致病机理。
2.外-斐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自学内容: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衣原体
14
[目的要求]
1.熟悉主要衣原体的一般特点及培养特性。
2.了解衣原体的传播方式和发育周期。
3.了解衣原体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教学内容]
1. 衣原体形态。
2.衣原体培养特性。
3.衣原体发育周期:原体→原体被吞如细胞胞浆→原体发育成始体→始体增殖成初期包涵体→始体分化为无数原体形成包涵体→细胞破裂释放出原体。
4.沙眼衣原体的传播方式:眼→眼及眼→手→眼;性接触传播;所致疾病:沙眼,包涵体结膜炎和泌尿生殖道炎。
自学内容:主要致病性衣原体的致病性。
第二十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目的要求]
1.了解呼吸道感染病毒种类。
2.流感病毒:掌握其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与变异和致病性的关系。熟悉流感病毒分型和分亚型的依据。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的两种形式与机理。了解培养特性和防治原则,熟悉致病性、免疫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3. 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熟悉SARS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与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培养特性和防治原则。
4.副粘病毒:了解其共性。熟悉麻疹病毒的形态结构、血凝与溶血、细胞融合等特性,了解培养特性,掌握致病性、免疫性与特异性预防。熟悉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5.其他呼吸道病毒:了解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熟悉其致病性。熟悉风疹病毒的致病性(特别是垂直传播与先天畸形的关系)与特异性预防。熟悉鼻病毒的主要特性与致病性。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的种类。
2.流行性感冒病毒:
15
(1)生物学性状
(2)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核心、包膜(内层,外层:脂质双层膜)、两种刺突、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及其功能。
(3)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
(4)型与亚型的分类依据。
(5)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的概念和意义。
(6)培养特性: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
(7)致病性与免疫性。
(8)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所致疾病。
(9)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
(10)防治原则:接种疫苗、药物治疗。
3.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病毒的形态、致病性、防治原则。普通感冒与SARS。
4.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大小、核酸不分节段,胞膜刺突蛋白不同。
5.麻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结构:刺突为H和F蛋白;培养特性: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和临床表现;麻疹晚期神经中枢系统并发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免疫力情况:恢复靠细胞免疫,感染后免疫力牢固。
(3)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紧急预防。
自学内容:
1.腮腺炎病毒。
(1)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并发;
(2)防治原则:疫苗接种:MMR三联疫苗。
2.呼吸道合胞病毒:致病性。
3.腺病毒:病毒的形态、传播途径和所致疾病。
4.风疹病毒:病毒的形态、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二十一章肠道感染病毒
16
[目的要求]
1.熟悉肠道病毒种类与共同特性。
2.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型、致病性、免疫性与特异性预防、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3.了解柯萨基病毒与ECHO病毒的分组与分型,熟悉其致病性。
4.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和致病性。
5.了解新肠道病毒的型别与致病性。
[教学内容]
1.肠道病毒的主要种类和共同特性:
(1)肠道病毒的主要种类;
(2)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2.脊髓灰质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结构、血清型、培养特性、抵抗力。
(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免疫性。
(3)特异预防方法:疫苗的种类、预防方法、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效果。
(4)微生物学检查原则: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
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1)生物学性状:柯萨奇A和B组的分组依据和包括型别;抵抗力;对新生乳鼠感染的敏感性。
(2)致病性:感染途径、疾病种类。柯萨奇B组是引起人心肌炎的主要病原。
(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原则。
4.人类轮状病毒:
(1)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特点、型别、抵抗力。
(2)致病性和免疫性。
(3)病毒检查方法。
5.其它肠道感染病毒的种类和致病性。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人类肝炎病毒的型别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17
2.掌握HAV的特点、致病性和免疫性,熟悉其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和免疫预防方法。
3.掌握HBV的生物学性状、传播方式、免疫性和致病特点,熟悉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免疫预防方法。
4.了解HCV、HDV、HEV的主要性状、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
1.人类肝炎病毒的型别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2.甲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结构、血清型、培养特性、病毒感染的模型、抵抗力。
(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免疫性、致病特点。
(3)免疫预防方法: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疫苗)。
(4)微生物学检查原则:检测甲型肝炎的抗原和抗体。
3.乙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病毒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基因结构及复制方式、抗原抗体系统组成及其意义、抵抗力。
(2)致病性:感染途径、感染特点、致病机制。
(3)微生物学检查:乙肝抗原抗体检测及其结果分析;HBV的DNA检测和PCR 检测。
4.丙型肝炎病毒:
(1)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特点、抵抗力。
(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免疫特点。
(3)微生物学检查:检查病毒RNA、检查抗体。
5.丁型肝炎病毒:
(1)形态和复制特点。
(2)检查原则。
6.戊型肝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感染的动物模型、抵抗力。
(2)致病性:传播途径、感染特点。
(3)诊断方法:免疫电镜和电镜检查、检测抗一HEV IgM的方法。
自学内容:庚型肝炎病毒(HGV)、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
18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目的要求]
1.了解虫媒病毒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其共同特性。
2.了解人类出血热病毒分类及我国常见种类。
3.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媒介,储存宿主)、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熟悉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4.掌握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和免疫性。熟悉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5.了解新疆出血热病毒的流行特点和特异性预防原则。
[教学内容]
1.虫媒病毒的概念和种类、共同特性。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病毒抗原性,感染动物种类。
(2)致病性和免疫性:流行环节、感染过程和二次病毒血症、感染免疫力。
(3)预防原则:一般预防和特异性特异。
3.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
4.人类出血热病毒分类及我国常见种类。
5.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流行病学特点:季节性、地区性、动物宿主、传染源与传播途。
(3)致病性与免疫性。
(4)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6.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与共同特点。
2.单纯疱疹病毒(HSV):掌握生物学性状与致病特点,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19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熟悉生物学性状和致病特点。
4.巨细胞病毒(CMV):熟悉培养特性、致病特点——潜伏部位、传播途径及其特点,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5.EB病毒:熟悉特异性抗原种类,掌握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6.了解HHV-6、7、8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1.疱疹病毒的特点(形态结构、培养、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表现)。
2.单纯疱疹病毒:2种血清型、致病性、传播、原发感染、隐伏与再发感染、先天性感染、防治原则。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血清型、致病性、防治原则。
4.巨细胞病毒: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3)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接触感染、输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4)微生物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
5.EB病毒:
(1)EB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2)传播。
(3)致病性:传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的肿瘤。
自学内容:HHV-6、7、8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十五章反转录病毒
[目的要求]
1.了解反转录病毒的命名与分类。
2.掌握反转录病毒的特性。
3.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4.了解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20
正在阅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04-13
厨房台面选什么材质好?04-22
小数加减法(2)04-19
雾之景作文500字07-01
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03-14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09-07
2019年郑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如何报名)11-29
国际经济学第13章 国际收支05-2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免疫学
- 病原
- 微生物
- 课程
- 标准
- 实验九:利用Simulink仿真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
- (整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
-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看谁算得巧知识点总结教案
-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 我与地坛
- 沈阳师范大学毕业生实习手册
- 钢筋混凝土屋面施工组织方案
- 计算机网络试卷Word版
- Matlab曲线拟合SSE等含义
- 各种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 大断面隧道设计与施工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泌尿外科护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 内蒙古阿拉善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 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的
-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完整版)速卖通考试题
-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6篇叙事类+点评-全
- 工程师质量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