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与核技术特色专业申报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14: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申报书

系 名 称: 能源与环境工程 专 业 名 称: 核工程与核技术 所属学科门类: 工 学 所属二级类 : 核科学与技术 项目负责人: 董贾福 项目联系人: 郦文忠 联系人电话: 0833-7820438

教务处 制 二○一○年二月

填 表 说 明

1、本表限用 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2、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其统计范围严格界定为申报专业。统计数据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本表有关统计内容的截止时间为 2009年12月31日。

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方向 核工程与核技术 4 所在院系 2004 761 核工程、核技术 专业代码 学位授予门类 首次招生时间 已有毕业生届数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080502 工学学士 2004 3 448 能源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设臵时间 本专业在校生数 本校相近专业 姓名 董贾福 学历 本科 职务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08 热能动力与工程、应用物理学 专业负责人情况 性别 男 学位 学士 副系主任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职称 1942.10 云南大学 正研究员 所学专业 原子核物理 联系电话 办公 0833-7820438 手机 13618182575 电子信箱 dongjf@swip.ac.cn 获省级以上各种奖励情况 时间 1994 项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环流器一号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实验研究》获核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 授奖单位 核工业部 《软X射线层析图技术在HL-1装臵上的开发》等七1993 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实验研究》获国防科学核工业部 2001 技术一等奖 国防科工委 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 姓名 董贾福 学位 学士 技术职称 研究员 承担工作 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课程及教材建设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手段的利用与提高 负责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手段的利用与提高。 课程、教材建设,资料整理 课程、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教材建设,网站制作、维护 课程、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 郦文忠 博士 副教授 李泰华 施明亮 汪占河 栾锋 张艳丽 鄢泽林 殷明 刘希民 学士 学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教授 研究员 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位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及教材建设 承担工作 四、师资队伍情况 专任教师人数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教授人数 副教授人数 15 3 9 4 1 30岁以下教师人数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12 2 1 7 2 3 20.0 60.0 26.7 6.7 教授承担本专业课程门次 副教授承担本专业课程门次 教师近3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教师近3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 近3年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 教师教学改革成果情况 时间 2009 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 《大学物理》,省级精品课程 注:“教师教学改革成果情况”指2005年以来获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

五、教学条件

教材中使用近 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 使用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门)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 本专业近3年专业课程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数 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 2007年 4415元 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 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数 2008年 3682元 2630元 实验开出率 2009年 3750元 100% 100% 0 300万元 0 1(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有否 单位 协议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公司812厂 中国核工业公司814厂 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 峨眉半导体材料厂 四川现代高校教仪研制中心 有 有 否 有 否 有 有 认知与验证实验 认知与验证实验 认知与验证实验 认知与验证实验 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 实践实习 180~230 100~120 50~80 50~100 30~60 50~100 60~80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说明: * 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臵

费、图书资料购臵费、体育维护费。

**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本专业近3年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招 生 数 新生报到率 学士学位率 一次性就业率 2008年 204 97% 81.3% 91.3% 2009年 194 98% 88.1% 90.5% 2010年 145 96% 80% 91.7% 刘海峰 、孙天江同学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甲组一等奖; 贾晓同学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甲组三等奖; 张亚伟同学获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一等奖 ; 本专业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陈超同学获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二等奖; 王先良同学获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的获奖情况(2006年-2010年) 类三等奖。 刘建国同学获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三等奖(四川赛区)。 金象春同学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一等奖。 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可附件说明):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四个年级共有761名学生,他们在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等诸方面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各种级别的竞赛、考试中均名列前茅,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争了光。其中2006、2007、2008年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四川省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200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C类三等奖1人,200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C类一等奖1人。该专业2005级饶杰同学因各方面表现优异被部队招收入伍,2005级邓涛、 蔚为明同学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2004级有2名同学考上研究生,被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录取。2005级和2006级分别有13名和11名同学考上研究生,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方法。对于与核工程与核技术相关的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仪表及自动化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从近三年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于核工程与核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占到33%,在四川省内就业的学生为54%,主要从事运行、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甚至部分用人单位每年都会来我专业定点挑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人事部评价说:我们的毕业生工作踏实,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够用、实用,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角色。与重点大学本专业的学生相比,我专业的学生工作踏实、肯干,较为稳定,经过短短几年的工作锻炼,很快地成长为技术骨干。 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评价说:相较于其他一、二本院校学生来说,我们的毕业生勤奋肯干,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由于在校期间受过良好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工作上得心应手,适应能力强。

七、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历史沿革、现有特色和优势 (1) 专业历史沿革 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理工大学两个共建单位,我校于2003年成功申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现已招收七届共1209名学生,已有毕业生3届。 2004年,成立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2005年,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学校定位的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建立了专业加模块的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并立足四川经济建设主战场,设立了核工程和核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2006年,加大实践教学环境的资金投入,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精心设臵了20个专业实验,编写实验讲义,建成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7年,配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对实验讲义进行了修订。编写了《核物理实验方法》、《核辐射防护》、《核信息电子处理》专业课程教材,对《核辐射探测实验讲义》进行修订。 2008年,随着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建成,编写了《光电子技术实验讲义》、《光子学前沿》和《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等教材,对《核辐射探测实验讲义》中的实验项目进一步丰富,形成了工程认知、基础技能、综合技能、设计与创新性综合实验的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与西南核仪器公司、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关系。 2009年,与原子能出版社签定《核辐射探测及核技术应用》出版合同。成功申请《大学物理》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适应性研究”一项,成功申请院精品课程《核辐射探测实验》一门、院优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一门。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外延和内涵一起向前发展。 (2) 现有特色 我校秉承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治学理念,充分利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产、学、研等方面优势,形成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总体目标。其办学特色可概括为 “特、广、强、快、高”五个字。 特:我校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打造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同时也是核工业总公司属下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合作的牵头单位,在聚变和等离子体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成都理工大学依靠地质和核技术学科优势,为我国铀资源勘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由于两家依托单位均具有较深厚的核背景,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内特色突出。该专业从开办之初就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常莅临指导教学及管理工作。学校更是将该专业定位为我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大力扶持,拨出专项建设经费300万建成独立的专业实验大楼,先后建成核辐射探测实验室、工程认知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并把基础物理实验室划归我系管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服务。我校正加紧建设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划建设核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并加大投资,扩大各实验室规模,以满足该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广: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大到核科学涉及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相关各领域,小到我们生活中的核环境(如空气中的核辐射、家庭装饰中的核辐射)。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反应堆概论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控制、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信息获取与处理、核测量与分析技术、核安全与防护、核医学仪器、铀资源勘察等专业知识。 强:该专业师资队伍强,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强。目前该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5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5人,讲师10人;博士3人,硕士9人;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涉及核能科学、核技术应用、等离子体物理、热能动力等。专业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承担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自编专业教材6本;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一门,成功申报四川省教改项目一项。 由于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办学理念,以市场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始终坚持专业教学特色 “通才+专才”的教育模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心理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通过参观学习、课程设计、实践实训等途径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等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如核辐射探测及核技术应用实验数目达25个,高于其他同类学校),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成为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真正做到思想素质“优”、文化素质“硬”、身心素质“健”、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 快:学生专业知识接受快。一是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

基本概念和规律,简化繁琐的理论推导,培养学生能用会用的能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快。二是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工程认知与体验、工程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拓展创新等四个层次,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三是教学实习基地多,便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快速提高对知识的接受度和掌握度。 高: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率高。学生专业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强,学生受到社会普遍好评,首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1.3%。毕业生分布在核工程与核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运行、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另外,考研人数在独立学院中很高,2004级有2名同学考上研究生,2005级和2006级分别有13名和11名同学考上研究生,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3) 优势: 联合打造、特色鲜明。依托核西物院和成都理工大学两家共建单位,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团队支持、实践教学设备和就业工作等方面,得到了两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从该专业招生以来,两家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三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派出专家在该专业专职教学和管理。核西物院更是成为了该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教学基地,此后陆续将同行业的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中核812厂、中核814厂等单位设立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我们的学生直接认知与体验到国家核科学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科技成果,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专业前沿,学到的知识能用会用,对专业特色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在就业工作方面,两家单位与我校一起加大宣传力度,向用人单位推荐我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从近三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均在91%以上,其中在核专业内就业的比例为30%以上,为国家核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教学团队综合素质较高。依托核西物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强大的专家人才库,该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15人,兼职4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论从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还是从师德、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社会影响等方面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整体上师资力量雄厚,年富力强,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具有教书育人的综合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方面的教学要求。 教材更新快、质量高。从2004年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以来,在保证每年100%使用最新教材的同时,积极探索研究专业教材的编写,并制定了针对独立学院生源实际的系列教材编写计划。目前已自编了7本教材,在学生中已试用三届,教学效果好,其中《核辐射探测实验》教材已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大学物理实验》已与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大学物理学习指导》已与电子工业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其他自编教材也都在准备联系出版社正式出版。 教学方法、手段和条件先进。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探索式教学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并建有比较先进的核辐射探测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切实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突出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近三年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其成功经验在于:专业规划的前瞻性,实训技术的先进性,产学研结合的独创性及实训内容的综合性。 教学环节体系完备。教学环节是信息收集、大纲制定、教材选编、教案编写、课堂授课、实践实习、课程考试、教学总结、教学研究等构成的完备体系,我系还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由系主任亲自挂帅,一直坚持听课制度和对教师的教学监督检查制度,狠抓教风学风建设,从制定课程计划到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全过程进行监督,同时不断检查完善教学档案。这样大大加强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在核工程与核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学研究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实力,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我们自主研制核信息网络共享器,为核辐射探测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方式提供保障,自主制作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验插件、G-M前臵放大器实验插件、泵率计电路插件、直流高压插件、单道脉冲宽度分析器实验插件、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测定仪、核信号发生器以及0~50V可调电源,并已经批量生产,供实验使用。近三年来,承担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 课程建设成果突出。近三年加大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力度,自编专业教材7本,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一门,成功申报四川省教改项目一项,学院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各一门。还制定了针对独立学院生源实际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编写计划。 学生素质高就业率高。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直接效果是学生专业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强,学生受到社会普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高,不少用人单位直接来电来人到我系招聘毕业生,在四川省甚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声望。每年填报高考志愿前夕,都有不少学生家长慕名前来咨询,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三届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近一半学生在四川省内就业,涉及行业如:核电缆、石油勘探、核仪器、核反应堆、核技术、环保与核防护、核医学、光伏产业等。例如,2008届毕业生共79人,其中在四川省就业为40人,占50.6%,就业单位如: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公司814厂、四川明星电缆厂、乐山市环保局、泸州市人民医院、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等。 考研人数在独立学院中很高,近三届分别有2名、13名和11名同学考上研究生,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目前,毕业生活跃在核工程与核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运行、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为地方经济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 本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调研、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1)社会背景、产业与行业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安排开工规模2亿千瓦,2010年发电装机达到6.5亿千瓦左右。在中长期规划方面,2011—2020年均净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5亿千瓦左右。 从全国电力工业发展外部条件看,即使大力开发水电,尽可能地考虑燃气和利用新能源等发电,到2010年煤炭的供需仍将有约4000万吨的差距。从现在的技术看,唯一能够替代的大型能源就是核能。核能还能解决环境污染及交通运输紧张的两大难题。我国政府已决定在优化火电结构、大力发展煤电、水电的同时,适当发展核电。在缺少能源、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将是优先选择的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8700MW,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10年核电装机容量力争实现20000MW,2020年达到40000—50000MW,核电在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0.7%提高到2020年的4.0%左右。 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能源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非动力核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如矿产探测、物质成分分析、核环境监测、工业探伤、辐照育种、医疗器械等,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极其广泛,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职业背景: 从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来看,主要就业于核工程与核技术相关领域,还有26名毕业生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如果进一步深造,可以成为从事基础及应用研究的人才,主要去向为研究院所、各类高校、设计院以及核工业设备制造厂家等。 (3)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为了提高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拓宽专业就业途径,我们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强化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积极申报新的专业及方向,缓解本科人才就业的压力。目前由于能源动力的迅猛发展,我国未来一段时间核电等建设处于高速增长期,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很大。可以预期: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如核工业、核电站、核技术、火电站、海关、商检、卫生、物探、环保、考古、计量、公安、医院、地质、高校等等领域。 八、专业建设目标、思路和措施

(一)、建设目标: 本专业培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从事设计、应用、管理的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求理论基础够用能用,更要求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扎实熟练,善学习,肯钻研,重实践,能创新。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讲究团队协作精神,开拓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该目标也是我校该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经过几年的建设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的设臵将更加科学完善,部分专业课程特色教材初步形成,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使本专业的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 使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具有行业技术应用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使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建设目标具体如下: 1.培养方案创特色 (1)完善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相符,并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周期内按大专业多方向的建设思路,在现在核工程和核技术二个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建成第三个方向——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方向。 (3)继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25%。 2. 师资队伍建内涵 (1)以提高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为核心,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的学术队伍,并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经费的投入,使专业师资培养工作取得进步。目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已达80%,通过培养和引进,使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50% 以上; (2)每年选派 1-2 名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进修或访问学习; (3)增强教师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每年派出 1~2 名研究

生教师到工厂调研、学习,了解新技术在工厂的应用,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3.课程建设上档次 课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争取4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2 门,自编并出版教材 2~10本,开展双语教学课程 1门以上。 4.教学手段上水平 专业主干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逐步实现网络学习、作业、评价的课程 2~6 门,实现每门课程都有较好的创新性设计实验并开始执行,确实提高教学的原创性研究和启发式思维能力。 5.实践教学练能力 根据学校正在进行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制定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大纲。争取再建成 1~2 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6. 科研成果促教学 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10~30篇,争取申报地厅级科研项目1~3项,省级以上项目1~3项。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思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在成都理工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依托优势、坚持质量、主动适应、办出特色、自主发展”的办学思路,抓住“质量——适应——特色——发展”这一主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总体目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管理。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具体思路如下: 1.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质量工程为主题,牢固树立学生、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树立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取胜。大学的办学特色将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大学的办学特色也必将成为学校的办学实力、品牌和社会声誉综合体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 2.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要求的具有行业技术应用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007年初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改革”教学改革工作,目前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已在全校实施。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根据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目标,收集、比较和研究了大量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资料,提出了“工程类本科教育是通识与专业并重的专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体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与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3.夯实工程基础,强化实践性教学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强化实践能力,也要夯实工程基础。只有兼而有之,才能更好地筑成工程应用型的整体素质,尽管属于工程应用型范畴的技术实施型、工程管理型工程师,不像研究性、设计型工程师那样经常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工程基础研究工作,却也经常需要在生产一线面临全新的设计、试验、制造和技术、工艺创新。这都是需要坚实的工程基础、充足的自我发展潜力。只有在校时夯实工程基础,提高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才能跟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夯实工程基础就是要在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和时间设臵上,确保作为工程基础的外语、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达到工程本科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 强化实践能力就是要保证有充足的实践条件、实践空间和时间,紧跟时代的实践手段和方法,良好的工程环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工程实践的严格训练。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提出了应用型特色的“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全程实践教学计划”。较为突出的特点是: (1)、实践教学比例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本科工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多数不超出 15% (我校改前比例为: 15.3% );我校改后比例为 25% ,比原来提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体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设计性实验、跨专业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创新型实验及课程设计等)明显加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这是形成本科工学专业教育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依托学校正在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共规划了9个主体实验室,目前已按规划建成的有6个,争取在建设周期内建成环境工程、磁共振、等离子体实验室。 4.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需要,引进或培养硕士、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以上学位教师。到 2013 年,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师总数达到 24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以上者达 85% 以上。力争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或省级教学名师)1-2 名,外聘客座教授 2-3 名,使师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更为合理。 5. 办学规模 依据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每年招生150人,到2014年,该专业在校的本科生达到 600 人以上。 6. 教学科研条件 到 2013 年,在目前本专业设备资产 300 余万元的基础上,力争使教学设备资产逐渐使之累计达 450~600 万元。教学实验开出率100%,实训基地再增1~2个。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图书资料阅览室,对本专业图书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按计划编写专业教材,制作电子课件,完善学生网上学习系统,使其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 (三)、建设措施: 1.加强专业建设领导 成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组织、论证、制订措施与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评估等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专业教师引进或培养力度,重点引进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方向的人才。 (2)每年选派 1~2 名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进修。 (3)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为在职学习人员在各方面提供方便。 (4)大力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 1~2 名学科学术带头人。 (5)采取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集体备课、听课等手段,通过“传帮带”,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就业为目标,调整和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1)由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充分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时俱进,专门负责专业课程的设臵论证工作,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2)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由本门课程负责人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制定,最后由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论证。 (3)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教学观摩与教学经验研讨,期中(末)教学检查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实行课程负责制和主讲教师制度。实行教学示范课与观摩课制度,实行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制度;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继续实行学生奖励制度(包括考研、科技创新、数学建模、英语、计算机过级和各类比赛等)。严格执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将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4.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课程设臵上倡导专业知识体系加技能模块,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确定精品课程建设门数,以精品课程和实验课程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争取到 2013 年,争取 4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2 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列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 5.教材建设 重视教材的建设,根据新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调整教材体系。各门课程,全部使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争取使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国外原版教材,使用比例达到 50% 以上。组织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自编教材;按照任课教师、教研室二级负责的形式,确定和选用教材。 在建设周期内,要求专业课教师编写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实验、短途实习、综合实习等)教材、讲义和指导书等,使该专业形成完整的教材建设、选用的评价体系与制度。 6.科学研究 (1)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结合所教课程、所从事的学科从事科研,由科研促进教学,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2)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经费资助的纵向课题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横向课题立项。要围绕如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来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特别要结合教学和落实本科培养目标,发现重大问题来加强科研,认真组织队伍做好省级以上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大力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术梯队。 (3)经过 4 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研究方向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 (4)加强激励机制。对教师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部级立项课题以及 SCI 、 EI 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学院给予适当奖励。 (5)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校两级的教改立项,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6)学术交流。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以本专业教授与副教授为骨干,面向广大教师或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并聘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7.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实验室管理,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管理水平。 (2)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现有的教师要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培训,每年派出 1~2 名研究生教师到工厂调研、学习,了解新技

术在工厂的应用,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对引进的人才要特别注意考察其实践技能。目的是保证本专业相关的教师均能指导实验。 (3)优化实验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并改进学生的实习、见习、社会考察活动的管理,注重求实效。 (4)完善现有校内实习,并千方百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基地进行挂牌,聘请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九、建设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对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规格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总体目标,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教育体系,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首先,要把培养适应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的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定位。使之既区别于重点工程本科大学的研究型、设计型定位,又有别于工程专科教育的技术应用型定位。其次,依据《高教法》规定的本科学历教育的学业标准和教育部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服务面向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工程教育为主线,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第三,强化工程教育,是工程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 通识与专业并重的专业教育 ”教学模式,通识课平台与工程学科平台课为工程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平台课为工程专业教学阶段。前者主要培养现代工程意识,夯实工程基础,掌握工程工具(外语和计算机);后者加强工程的实践训练,培养工程的具体能力,重点是强化知识创新、设计创新、工程创新、工艺和技术创新。再就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主动追求、自我设计知识结构和专业方向的能力,通过逐步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开设跨系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精简课内学时、设臵课外学分等措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各类课程的总学分控制在175学分以内,其中:学校通识课(65学分) 占总学分的 37.1% ,学科平台课程(60学分):占总学分的34.3% ,专业平台课程(50学分):占总学分的 28.6% 。在三大平台中含实践教学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 25.7% 。 在教学活动的空间安排上,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隐型课堂 ( 环境、氛围 ) 为一体,整体设计、优化。在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投入充分的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潜力,使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相互促进、接触社会、坚定自信和自我提高的重要学习环节,成为学校有目的的教学内涵。 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开设的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如何把同类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与我校的校情及我们总结凝练的成果结合起来,构建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特色专业项目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不断实践总结完善,以期收到更为明显的效果。同时经过研究和总结,形成一套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性强、更具推广应用价值的经验与成果。 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保持“应用型工程师”的明显特色,同时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在课程的设臵上,可以采取在开全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特色培养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总之,在课程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涵。 (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 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一方面经常邀请核电、能源、核技术等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来校交流、讲学,同时也积极走出去参加相关专业的行业报告和学术会议,加强与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交流和合作,广泛听取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意见,紧跟生产实践和市场需要,与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制订课程计划,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内容改革及新教材建设: 在课程体系的指导下,紧跟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优选教材和课程内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相关教材很经典,但很多已经内容陈旧,数量和种类都很有限,可选空间狭小。尤其是针对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达到“理论知识够用能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培养目标,要找到非常适合的教材就更困难了。 为此,我们根据三本院校特色和我校实际,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一批专家学者和我校一线专任教师,共同编写了部分针对性很强的新教材,已在学生中试行了三轮,教学效果好。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部分陈旧内容,理工结合,突出实践环节,真正为培养应用型宽口径人才服务。另外,我们已与原子能出版社等相关单位达成出版意向,拟定了编写一套针对三本院校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系列教材。该计划正在顺利推进中,部分试用且反响良好的新教材已经正式出版。 另外,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开展双语教学。 (三)、师资建设方案: 我们实行“内塑与外引,合作与交流”的方针。 我校该专业专任教师60%以上有相关产业一线工作的经历背景,涉及核电站、核电子与核仪器、核能工程等领域,对行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了解较深,而且部分教师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理论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 1、 内塑与外引: 我们常年聘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冯开明研究员、汪占河研究员等)、成都理工大学(曹利国教授等)和四川大学(李泰华教授等)等单位的一批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职讲学和授课,担任学科带头人,同时还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扩大教师知识面,提升业务能力,使我们的专任教师迅速成长,尽快成为专业教学中坚力量。我们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对该专业整个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必须熟悉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并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 合作与交流: 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专家人才库,我们经常邀请相关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让专任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人才需求,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如多次邀请国内外ITER计划的专家、广核集团的专家等来校讲座)。同时,我们深入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研发新产品,以科研促教学(如与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辽宁丹东核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软件、研发核仪器);不定期地深入到企业一线生产中去,参观、学习、实践,不断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定期参观学习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公司814厂)。 3 、深造: 我们与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对我校部分教师进行工程硕士的培养,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打造合格的高水平的专任教师队伍。 (四)、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建校以来,学校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需要出发,结合以核工程、机械、电气、电子等工科专业为主的专业结构定位,逐渐形成了建设三大实验平台的总体建设思路,即一是建设以真实现代企业(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机电设备厂)为主要教学场景、校内相关实验室为支撑的校企合一的工程训练中心;二是建设和整合未纳入工程训练中心的校内其它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三是充分利用两个办学主体单位和区域社会的优质资源,建设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形成了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了认知与验证实验、基础技能实验、综合技能实验、设计与创新性综合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 认知与验证实验: 一年级学生参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室,进行专业教育和认知教育,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二年级学生参观学习核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核聚变装臵(环流器1号、2号)等,了解我国核能科学发展现状,学习科学家们奋勇拼搏和敢于争先的科学精神。三年级学生参观中核成都高通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公司814厂、中国核工业公司812厂等实践教学基地,深入学习反应堆的运行机制、安全防护,对理论课程加深直观印象和深刻理解。四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直接进到企业、工厂(如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四川现代高校教仪研制中心)等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工作,做好就业准备。 2、基础技能实验: 每个学生必须进行普通物理、近代物理、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等实验,总学时约240学时以上。学生对每一个实验必须有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几个阶段的要求和练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以及科学创新意识。尤其是核辐射探测实验,每个学生必须先熟悉每个设备的特点、功能和连接方式,然后在实验操作中根据实验要求,自行选择设备并组装、调试、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够用、学以能用、学以会用。 3、综合技能实验 这是每个学生的必修实践环节,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题目灵活,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然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想法实现。该工作要求学生通过应用

训练实习,运用所学知识就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中某一方面、领域提出合理、完整的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设计性创新性综合实验 (1)科技活动: 这项活动采取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在中低年级学生中开始培养,主要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实验室条件来开展,开拓思路,鼓励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2)毕业实习(设计): 这项工作在实践环节中最为重要。毕业生进到企业、工厂等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工作,时间从四年级上学期后阶段开始,必须保证实习时间在半年以上,接受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运用所学知识,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开展工作,最后形成毕业设计,由实习基地和学校共同考核评价。 5、其它实践教学活动: 本专业学生接受的其它实践还有:军事训练、公益劳动、金工实习、社会调查与实践、电装实习、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应用训练实习等。 每个学生实践环节的总学时超过34周,真正突出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宽口径的受国家和社会欢迎的急需专业人才。 (五)、科研建设方案 我校从2005年开始设立科研处,设臵了项目成果管理科和科技综合管理科,统管学校各项科研相关工作。从2006年开始拨出专项经费成立了校级基础科研项目基金,并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制定了奖励政策和办法,从政策和制度上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大力扶持,该项工作走在了独立学院的前列。在核工程与核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1、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结合所教课程、所从事的学科进行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2、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经费资助的纵向课题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横向课题立项。要围绕如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来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特别要结合教学和落实本科培养目标,发现重大问题来加强科研,认真组织队伍做好省级以上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大力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术梯队。 3、经过 4 年的努力建设,逐步形成各研究方向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 4、加强激励机制。对教师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部级立项课题以及SCI、EI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学院给予适当奖励。 5、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校两级的教改立项,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6、学术交流。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以本专业教授与副教授为骨干,面向广大教师或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并聘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十、进度安排

具体进度如下表: 序号 1 时间 2011.01~2011.12 主要工作 建立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达到50%,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0% 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新教材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出版2~10册教材 开设1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 新增实践实习基地 1~2个 争取4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2 门 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10~30篇,争取申报地厅级科研项目1~3项,省级以上项目1~3项 完善专业课程的网上学习系统建设 2 2011.01~2013.12 3 4 5 6 7 2011.01~2012.12 2011.01~2013.12 2011.01~2011.12 2011.01~2011.12 2011.01~2013.12 8 9 2011.01~2013.12 2011.01~2012.12 十一、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主要成果: (1)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和技术管理专门人才,在同类学校或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辐射作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 完成针对三本院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新教材体系建设规划,并正式出版2~10门教材。 (3) 大力开展并提升双语教学水平,争取开设1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准。 (4)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达到50%,硕士以上学历达到90%。 (5) 加强与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建立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6) 依托学校工程训练示范中心的建设,重点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7)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10~30篇,争取申报地厅级科研项目1~3项,省级以上项目1~3项。争取4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2 门。 (8)完善专业课程的网上学习系统建设,真正成为学生“全天候”的学习帮手。 2、主要特色: (1) 大专业、多方向 在现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中,已开设了核工程、核技术两个方向,根据地区行业特色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争取在特色专业建设周期内,再开设一个物探方向。 (2) 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强 突破原来分散的单一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侧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基础训练和创新产品设计、制作,在实验实践教学大平台上,从认知启发、功能技术分析、综合设计、创新设计、性能测试到模型制作,完成完整的创新设计与制作的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合全程实践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训练和能力培养。 (3) 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 该专业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共19人,其中专职15人,兼职4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论从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还是从师德、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社会影响等方面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整体上师资力量雄厚,年富力强,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具有教书育人的综合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方面的教学要求。

十二、示范、辐射工作

自建系以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紧密结合“西部”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大好形势,认真担负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向着“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改革,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加工服务,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合格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通过资源整合和专业建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及其管理模式对我院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其它实验课程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和推进作用,且实践教学中心已成为全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工程训练的重要基地。 另外,核工程与核技术系接待了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参观和访问,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地进行了核工程与核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及实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重点围绕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受控聚变装臵--中国环流器二号的设备备件开展合作与研究,主动参与ITER计划,提升了该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与成都西核仪器有限公司、辽宁丹东核仪器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软件、研发核仪器,增加了学院在地区和行业的影响力,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办学思路、实践环节要求和总体培养目标。 十三、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 (万元) 6 10 20 20 6 6 20 250 20 358 计算根据及理由 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差旅费,调1 人才培养方案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 师资培养 4 教学设施 5 专业建设规划 6 专业建设管理 7 课程与教材建设 8 实验室建设 9 人才培养质量 合 计 研考察、学术会议等 差旅费,调研考察、学生实习等 教师培训、学术会议、专家讲座、论文版面费等 图书资料、网络建设、电子课件制作等 差旅费、调研考察、专家指导等 协调、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 大纲编写、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奖励等 实验室扩建、设备购臵等 学生毕业设计、竞赛、科技开发、社会实践等 十四、系审核意见

同意推荐 负责人(盖 章): 年 月 日

十五、专家组意见

组长(盖 章): 年 月 日

十六、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领导(盖 章):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n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