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更新时间:2023-07-27 06: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重庆理9

)高为4的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S、A、B、C、D

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ABCD的中心与顶点S之间的距离为

A

.4 B

.2

C.1

D

【答案】C

2.(浙江理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平面 平面 ,那么平面 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 ,那么平面 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C.如果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l,那么l 平面 D.如果平面 平面 ,那么平面 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

【答案】D

3.(四川理3)1,2,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B.C.

lll

l1 l2l1 l2

,,

l2 l3 l1//l3l2//l3 l1 l3

l2//l3//l3 l1l1

,2,3共面

ll

D.

l2

l3

共点

l1,l2,l3共面

者相交,C、D不一定 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

【答案】B

【解析】A答案还有异面或4.(陕西理5)某几何体的的体积是

8

A

2 3

8

B

3

2

C.8 2 D.3

【答案】A

5.(浙江理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答案】D

6.(山东理11)右图是长和宽分别相等的两个矩形.给定下列三个命题:①存在三棱柱, 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下图;②存在四棱柱,其正(主)视图、俯 视图如右图;③存在圆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其中真命 题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答案】A

7.(全国新课标理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

视图可以为

【答案】

D

8.(全国大纲理6)已知直二面角α ι β,点A∈α,AC⊥ι,C为垂足,B∈β,BD⊥ι,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

A

.3 B

. C

. D.1

【答案】C

9.(全国大纲理11)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 ,则圆N的面积为 A.7 B.9 C.11 D.13 【答案】D

10.(湖南理3)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99

12 18A.2 B.2

C.9 42 D.36 18

正视图

侧视图

【答案】B

俯视图 图1 daaaaa

11.(江西理8)已知1,2,3是三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1,2之间的距离为1,平面

a2

a3

之间的距离为”的

d2

.直线l与

a1a2

a3

分别相交于

p1

p2

p3

,那么“

PPP2P312

=

是“

d1 d2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12.(广东理7)如图1-3,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B

. C

. D

【答案】B

13.(北京理7)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8 B

. C.10

D

.【答案】C

14.(安徽理6)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48

(B)

(C)

(D)80

【答案】C

15.(辽宁理8)。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SB

(B)AB∥平面SCD

(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 (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 【答案】D

16.(辽宁理12)。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

AB=3, ASC BSC 30,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

(A)33

(B)2 (C)3

(D)1

【答案】C

17.(上海理17)设

A1,A2,A3,A4,A5

是空间中给定的5个不同的点,则使

MAM3A M M A1 MA2 4A50

成立的点M的个数为

A.0 B.1 C.5 D.10 【答案】B 二、填空题

18.(上海理7)若圆锥的侧面积为2 ,底面积为 ,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答案】

19.(四川理15)如图,半径为R的球O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是,求的表面积与改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 .

2

2 R【答案】

【解析】

2

2

S侧 2 r 4 S侧max

2

2

时,

R2r R r r r R

22,则4 R2 2 R2 2 R2

20.(辽宁理15)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2,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答案】

21.(天津理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m 3

【答案】6

22.(全国新课标理15)。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AB=6,

BC=O-ABCD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答案】23.(湖北理14)如图,直角坐标系xOy所在的平面为 ,直角坐标系xOy(其中y轴一与

'

'

'

y轴重合)所在的平面为 , xOx' 45 。

''P

(Ⅰ)已知平面内有一点2),则点P在平面 内的射影P的

坐标为 (2,2) ;

'2'2'(x 2y 2 0,则曲线C'在平面 内的 C

(Ⅱ)已知平面内的曲线的方程是

射影C的方程是 。

22

(x 1) y 1 【答案】

24.(福建理12)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3,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

形,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等于______。

三、解答题

25.(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

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A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

分14分。 证明:(1)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 AP,AD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 平面PCD,PD 平面PCD, 所以直线EF//平面PCD.

(2)连结DB,因为AB=AD,∠BAD=60°, 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 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

ABCD,BF 平面ABCD,平面PAD 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 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26.(安徽理17)如图,ABCDEFG为多面体,平面ABED与平面AGFD垂直,点O在线段AD上,OA 1,OD 2,△OAB,,△OAC,△ODE,△ODF都是正三角形。 (Ⅰ)证明直线BC∥EF;

(II)求棱锥F—OBED的体积。

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行的证明,多面体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I)(综合法) 证明:设G是线段DA与EB延长线的交点. 由于△OAB与△ODE都是正三角形,所以

= DE

OB∥2,OG=OD=2,

同理,设G 是线段DA与线段FC延长线的交点,有OG OD 2. 又由于G和G 都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所以G与G 重合.

1

= = DE= DF

OB在△GED和△GFD中,由∥2和OC∥2,可知B和C分别是GE和GF的

11

中点,所以BC是△GEF的中位线,故BC∥EF.

(向量法)

过点F作FQ AD,交AD于点Q,连QE,由平面ABED⊥平面ADFC,知FQ⊥平面

ABED,以Q为坐标原点,QE为x轴正向,QD为y轴正向,QF为z轴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E(,0,0),F(0,0,),B(

由条件知

333

, ,0),C(0, ,).2222

BC (

则有

33

,0,),EF ( 3,0,).22

所以 2,即得BC∥EF.

(II)解:由OB=1,OE=2,角形,故

EOB 60 ,知SEOB

2,而△OED是边长为2的正三

SOED 3.

所以

SOBED SEOB SOED

33

.2

过点F作FQ⊥AD,交AD于点Q,由平面ABED⊥平面ACFD知,FQ就是四棱锥F—OBED

的高,且FQ=,所以27.(北京理16)

VF OBED

13

FQ SOBED .3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A 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

AB 2, BAD 60 .

(Ⅰ)求证:BD 平面PAC;

(Ⅱ)若PA 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

证明:(Ⅰ)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 所以AC⊥BD.

又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BD.

所以BD⊥平面PAC. (Ⅱ)设AC∩BD=O. 因为∠BAD=60°,PA=PB=2, 所以BO=1,AO=CO=3.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

P(0,—,2),A(0,—,0),B(1,0,0),C(0,,0). 所以 (1,3, 2), (0,2,0). 设PB与AC所成角为 ,则

cos

622 2

4

.

(Ⅲ)由(Ⅱ)知 ( 1,,0). 设P(0,-3,t)(t>0), 则BP ( 1, 3,t)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m (x,y,z), 则 m 0, m 0

x 3y 0,

x 3y tz 0所以

6

x

3,z .

t 令y ,则

6

m (3,,)

t 所以

6

n ( 3,3,)

t 同理,平面PDC的法向量

因为平面PCB⊥平面PDC,

6

所以m n=0,即解得t

36

02t

6

所以PA=

28.(福建理20)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中,AB⊥AD,AB+AD=4,CD=2,

CDA 45 .

(I)求证:平面PAB⊥平面PAD; (II)设AB=AP.

(i)若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30 ,求线段AB的长;

(ii)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理 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根据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满分14分。 解法一:

(I)因为PA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PA AB,

又AB AD,PA

AD A,

所以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I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如图)

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点E,则CE AD. 在Rt CDE中,DE=CD cos45 1,

CE CD sin45 1,

设AB=AP=t,则B(t,0,0),P(0,0,t) 由AB+AD=4,得AD=4-t,

所以E(0,3 t,0),C(1,3 t,0),D(0,4 t,0),

CD ( 1,1,0),PD (0,4 t, t).

(i)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 (x,y,z),

x y 0,

(4 t)y tx 0.n CDn PD由,,得

取x t,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n {t,t,4 t},

又PB (t,0, t),故由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30 ,得

n PB21|,cos60 | ,|n| |PB|2

44t 或t 4AB .55 解得(舍去,因为AD 4 t 0),所以

(ii)假设在线段AD上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 设G(0,m,0)(其中0 m 4 t)

则GC (1,3 t m,0),GD (0,4 t m,0),GP (0, m,t),

222

(4 t m) m t|GC| |GD|由得,(2)

2

由(1)、(2)消去t,化简得m 3m 4 0(3)

由于方程(3)没有实数根,所以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到点P,C,D的距离都相等。

从而,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

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 解法二:

(I)同解法一。 (II)(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 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E, 则CE AD。

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点E,则CE AD. 在Rt CDE中,DE=CD cos45 1,

CE CD sin45 1,

设AB=AP=t,则B(t,0,0),P(0,0,t) 由AB+AD=4,得AD=4-t,

所以E(0,3 t,0),C(1,3 t,0),D(0,4 t,0),

CD ( 1,1,0),PD (0,4 t, t).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 (x,y,z),

x y 0,

(4 t)y tx 0.

由n CD,n PD,得

取x t,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n {t,t,4 t},

又PB (t,0, t),故由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30 ,得

n PB21|,cos60 | ,|n| |PB|2

4

t 或t 45解得(舍去,因为AD 4 t 0), 4AB .

5 所以

(ii)假设在线段AD上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 由GC=CD,得 GCD GDC 45 , 从而 CGD 90 ,即CG AD,

GD CD sin45

1,

设AB ,则AD=4- ,

AG AD GD 3 ,

GB

Rt

ABG在中, 1,

这与GB=GD矛盾。

所以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B,C,D的距离都相等,

从而,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 29.(广东理18)

如图5.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

,PA PD E,F分别是BC,PC的中点.

(1) 证明:AD 平面DEF;

(2) 求二面角P-AD-B的余弦值. 法一:(1)证明:取AD中点G,连接PG,BG,BD。

因PA=PD,有PG AD,在 ABD中,AB AD 1, DAB 60 ,有 ABD为等

边三角形,因此BG AD,BG PG G,所以AD 平面PBG AD PB,AD GB.

又PB//EF,得AD EF,而DE//GB得AD DE,又FE DE E,所以AD 平

面DEF。

(2) PG AD,BG AD,

PG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

Rt PAG中,PG2 PA2 AG2

74

Rt ABG中,BG=AB sin60 =

2

2

73 4

PG BG PB cos PGB 2PG BG22

2

2

法二:(1)取AD中点为G,因为PA PD,PG AD.

又AB AD, DAB 60 , ABD为等边三角形,因此,BG AD,从而AD 平面

PBG。

延长BG到O且使得PO OB,又PO 平面PBG,PO AD,AD OB G, 所以PO 平面ABCD。

以O为坐标原点,菱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直线OB,OP分别为x轴,z轴,平行于AD

的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11

P(0,0,m),G(n,0,0),则

A(n, ,0),D(n,,0).

22设

|GB| |AB|sin60

B(n

1n1mC(n E(n ,0),F( ,).22222422

nmAD (0,1,0),DE FE ( )

22 由于

得AD DE 0,AD FE 0,AD DE,AD FE,DE FE E

AD 平面DEF。

1 PA (n, , m),PB (n m)

2 (2

m2 2,解之得m 1,n

取平面ABD的法向量设平面PAD的法向量

n1 (0,0, 1),

n2 (a,b,c)

bb

PA n2 0, c 0,由PD n2 0, c 0,

22由 n2

cos n1,n2

30.(湖北理18)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1B1C1的各棱长都是4,E是BC的中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

(Ⅰ)当CF=1时,求证:EF⊥A1C;

(Ⅱ)设二面角C AF E的大小为 ,求tan 的最小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2分) 解法1:过E作EN AC于N,连结EF。 (I)如图1,连结NF、AC1,由直棱柱的性质知, 底面ABC 侧面A1C。

又度面ABC 侧面A,C=AC,且EN 底面ABC, 所以EN 侧面A1C,NF为EF在侧面A1C内的射影, 在Rt CNE中,CN CEcos60 =1,

CFCN1

CC1CA4,得NF//AC1, 则由

AC1 AC1,

NF A1C

由三垂线定理知

EF AC1.

(II)如图2,连结AF,过N作NM AF于M,连结ME。 由(I)知EN 侧面A1C,根据三垂线定理得EM AF, 所以 EMN是二面角C—AF—E的平面角,即 EMN , 设 FAC ,则0 45

在Rt

CNE中,NE EC sin60 在Rt AMN中,MN AN sina 3sina,

tan

NE .MN3sina

,2

0 45 , 0 sina

sina

故当

即当 45 2时,tan 达到最小值;

tan

,此时F与C1重合。

解法2:(I)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

A(0,0,0),BC(0,4,0),A1(0,0,4),EF(0,4,1),

于是则故

CA1 (0, 4,4),EF (

CA1 EF (0, 4,4) ( 0 4 4 0,

EF AC1.

(II)设CF ,(0 4),

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m (x,y,z), 则由(I)得F(0,4, )

AE AF (0,4, ),于是由m AE,m AF可得

3y 0, m AE 0,即

m AF 0, 4y z 0.

取m ,

,4).

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取侧面AC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m n|

cos

|m| |n|, 于是由 为锐角可得

tan

所以

1

由0 4,得

1

tan 34,即

,

故当 4,即点F与点C1重合时,tan

取得最小值3

31.(湖南理19)

如图5,在圆锥PO中,已知PO

O的直径AB 2,C是AB的中点,D为AC的

中点.

(Ⅰ)证明:平面POD 平面PAC; (Ⅱ)求二面角B PA C的余弦值。

解法1:连结OC,因为OA OC,D是AC的中点,所以AC OD. 又PO 底面⊙O,AC 底面⊙O,所以AC PO,

因为OD,PO是平面PO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 平面POD, 而AC 平面PAC,所以平面POD 平面PAC。

(II)在平面POD中,过O作OH PD于H,由(I)知,平面POD 平面PAC, 所以OH 平面PAC,又PA 面PAC,所以PA OH. 在平面PAO中,过O作OG PA于G, 连接HG, 则有PA 平面OGH,

从而PA HG,故 OGH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Rt ODA中,OD OA sin45

Rt POD中

,OH

Rt POA中,OG

OHRt OHG中,sin OGH OG5在

cos OGH 所以

5

5故二面角B—PA—C

的余弦值为

解法2:(I)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OB、OC、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1D( ,,0)

O(0,0,0),A( 1,0,0),B(1,0,0),C(0,1,0),P,22

n1 (x1,y1,z1)

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

则由所以设

n1 OD 0,n1 OP 0

,得

1 1

x y1 0, 122 0.1

z1 0,x1 y1,取y1 1,得n1 (1,1,0).

n2 (x2,y2,z2)

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则由

n2 PA 0,n2 PC 0

x22 0,

y2 2 0.

所以得

x2 2,y2 2.取z2 1,

n2 (因为所以

n1 n2 (1,1,0) ( 0,

n1 n2.

从而平面POD 平面PAC。

(II)因为y轴 平面P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

n3

(0,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