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理会计学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17: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会计学》作业

备注:计算练习题请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

第一章 总论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1)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是指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企业未来的总目标和经营方针,对利润、销售、成本及资金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2)决策职能

决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会计工作作为管理的胡机组成部分,必定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会计的决策职能,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的决策目标,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有关的历史信息和对的预测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评价决策方案的指标并作出正确的财务评价,以选出最优的行动方案。 (3)规划职能

管理会计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预算来实现其规划职能。 (4)控制职能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际经营活动按预期计划进行,以求最终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5)评价职能

管理会计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来实现其评价职能。 2. 管理会计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大致可分为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及责任会计三部分,预测决策会计以预测经济前景和作出经营决策为核心,具体包括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规划控制会计是在决策目标和经营方针已明确的前提下,为实施决策方案而进行的有关规划和控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它包括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责任会计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将全面预算中确定的指标各个内部管理层次(即责任中心)进行分解,以明确各个责任中心的责权利。通过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以调

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重要内容,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基本方法贯穿姑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责任会计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领域之中。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么? 答:两者之间联系,目标一致,基本信息来源相同; 两者之间的区别:

(1)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财务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者服务。

(2)管理会计不受公认的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限制和约束;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并以此为准绳,严格按照有关会计程序处理日常经济业务,不能发生偏差。

(3)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评价;财务会计侧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事后反映和监督,而且要求其职能的实现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4)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固定,严格遵循凭证、账簿、报表的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和报告,其计算方法简便。

(5)管理会计的会计报告无固定的强调指出时间,内容不确定,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财务会计要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格式统一,内容确定,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6)对会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不同

管理会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果断的应变能力,大量重要工作由复合型高级人才来承担;财务会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以及对法规制度的理解能力,要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1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 固定成本概念、特性及及其进一步分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性:⑴ 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⑵ 单位固定成本(a / x)在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的分类

⑴ 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经营能力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⑵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3. 变动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成本总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性

⑴ 变动成本总额(bx)的正比例变动性 ⑵ 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⑴ 技术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部分成本。 ⑵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4. .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类: (1)阶梯式混合成本 (2)标准式混合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5. 什么是相关范围?

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

6.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什么是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专用名词,在这种方法下,间接成本要按其成本动因来进行分配。

成本动因是指那些产生间接成本的原因。

计算练习题:教材第50页1-9

答:1.(1)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或固定总成本(相关范围内) (2)变动成本总额 (3)单位产品固定成本 (4)标准式混合成本 (5)阶梯式混合成本

(6)变动总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外的情况

2. (1)变动成本法:产品单位成本=5元/件,则

第一年净利润=15*20000-5*20000-180000-25000=-5000(元)亏损5000元 第二年净利润=15*30000-5*30000-180000-25000=95000(元)盈利9500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产品单位成本=(5*30000+180000)/30000=11元/件

第一年净利润=15*20000-11*20000-25000=55000(元)盈利55000元 第二年产品单位成本=(5*24000+180000)/24000=12.5元/件

第二年净利润=15*30000-11*10000-12.5*20000-2500=65000(元)盈利65000元

(2)两种方法确定的净利润发生差异是因为两种方法对于生产环节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而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作为产品成本处理。 3. (1)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各季度收益如下:产品单位成本=10元/件 第一季度: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二季度: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三季度:0-200000/4-8000/4=-52000(元),亏损52000元;

第四季度500000*20-500000*10-200000/4-8000/4=4948000(元),盈利494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2)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各季度收益如下: 第一季度: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00000*10+200000/4=1050000(元);

第二季度: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20000*10+200000/4=1250000(元); 第三季度:0-8000/4=-2000(元),亏损2000元 产品成本=130000*10+200000/4=1350000(元);

第四季度:产品成本=150000*10+200000/4=1550000(元)

500000*20-1050000-1250000-1350000-1550000-8000/4=4798000(元),盈利4798000(元); 则全年总盈利4792000元

4.采用高低点法进行物料用品费用分解的结果为:a=17 000元;b=4元/工时。所以,v=17 000+4x。

5.a=28.4;b=2.04444。所以,Y=28.4+2.04444x。

6.(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为15元/件;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为11 元/件。

(2)完全成本法下当年利润为10000元,变动成本法下当年利润为6000元。 7.(1)完全成本法:

1997年单位成本=(5*30000+180000)/30000=11(元/件) 损益:320000-11*20000-35000=65000(元)

1998年单位成本=(5*20000+180000)/20000=14(元/件) 损益:480000-11*10000-14*20000-35000=55000(元) (2)变动成本法:

1997年损益:320000-5*20000-180000-35000=5000(元) 1998年损益:480000-5*30000-180000-35000=115000(元)

(3)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1997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少60000元,1998年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比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多60000元,究其原因在于:1997年的销售数量少于产量,使得期末存货增加了10000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这10000件存货的成本中吸收了6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这10000件存货在1998年被销售,这60000元由1998年的损益来负担,1997年的损益只负担了当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中的120000元。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产品存货不会负担固定制造成本,也就是说本期发生的180000元固定成本将全部由本期的收入负担。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中,1997年转销的全部成本就比完全成本法多60000元,从而使得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少了60000元,1998年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多了60000元。

8. (1)在变动成本法下:

(5?3?5?5%)?140000?150000?65000?30000 第一年的利润=

(5?3?5?5%)?160000?150000?65000?65000 第二年的利润=

在完全成本法下:

150000(5?3?)?140000?5?140000?5%?65000?56471170000第一年的利润=

第二年的利润=

5?160000?(3?150000150000)?30000?(3?)?130000?5?160000?5%?65000?49244170000140000

(2)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利润减去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56471?30000?26471。

150000?30000?26471170000这是由于第一年期末存货吸收的成本为

第二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减去第二年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为

49244?65000??15756,这是由于第二年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比第

二年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少15元。

(3)经过调整之后,“本年利润”账户第一年末的余额应为56471元;第二年末的余额应为49244元。库存产成品价值:第一年为116471元;第二年为40714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9.(1)利润=50000台X 1600元/台-50000台X 1700元/台=-500万元。

(2) 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5〔1600-(1600+50)/10〕-(1250+200)=525万元;

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5(1600-1050)―(1600+1250+50+50+100)=-300

(万元)。

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525万元。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的50%,没有在销货成本中列支,却转化成了隐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这种增产不增销的方式,仅仅依靠增加存货的办法就能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这会助长盲目生产,必然误导决策。以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真实利润为-300万元,企业要想真正扭亏为盈,应通过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来实现。

第三章 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产品)的核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步: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 第二步:把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第三步:选择作业动因,将各作业库成本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

单,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

3.如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3.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4.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练习题(教材66页)1. 2.

1.现行成本法下的成本:甲产品为7.5元/件;乙产品为7元/件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甲产品为7.3125元/件;乙产品为7.75元/件 2.(1)生产准备成本分配率为每次4000元;材料搬运成本分配率为每次200元;用电成本为每机器小时0.5元。

(2)无绳电话单位成本为20.8元/台;常规电话单位成本为8.88元/台。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对成本按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即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以及利润等有关因素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2.什么是边际贡献?如何计算?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差额。边际贡献通常可分为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cm=p-b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Tcm=px-bx=cm.x

3.什么是保本点、保利点?如何测算?

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点、损益两平点,是指使企业处于不盈不亏、不赔不赚、利润为零的业务量点。

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具体计算方法见单一品种条件下保本点的确定方法和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的确定方法。

4.什么是安全边际?什么是保本作业率?如何计算?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销售量(额)超过保本销售量(额)后的差额。 安全边际量=实际(预计)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预计)销售量(额) 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 5.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保利点及安全边际的影响如何?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1.保本、保利点随价格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 2.保本、保利点的变动与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呈同向变动关系。 3.保本、保利点的变动与固定成本变动呈同向变动关系。

4.在各产品的售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边际贡献率较高的产品在全部产品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便可提高综合边际贡献率,从而使综合保本销售量和综合保本销售额降低;相反,若减少边际贡献率较高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销售比重,则会降低综合边际贡献率,从而使综合保本销售量和综合保本销售额提高。 5. 在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目标利润的变动不会改变保本电,只会影响保利点,即保利点会随目标利润呈同向变动关系。 6.什么是敏感性分析?

利润敏感性分析,是指针对影响利润的各有关因素发生变动时,就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 7.什么是营业杠杆?

营业杠杆系数又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变动率的倍数,或指利润变动率与产销变动率的比值。 练习题1-9

1、销售价格为50元/件。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价格+(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量 =30+(8000+4000)/600=50

2、(1)保本点=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30000/(5-2)=10000 (2)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28000-10000=18000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单价=18000*5=90000

(3)税前利润=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5*28000-2*28000-30000 =54000 (4)销量=(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60000+36000)/(6-2)=24000

3. (1)保本销售量=30000/(6-2)=7500(元)

边际贡献率=(6-2)/6*100%=66.67%保本销售额=30000/66.67%=45000(元) 安全边际量=20000-7500=12500(件)安全边际额=12500*6=75000(元) 预计利润=6*20000-2*20000-30000=50000(元)

(2)设销售X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则

(6-2)*X-30000=50000(1+10%),则X=21250(件)

所以,需要销售21250件产品,可使税前利润比提价后的税前利润再增加10%。 (3)销售量=(60000+30000+6000)/(6-2)=24000(件) 4.(1)①50,10000;②700,21000;③30,-1 000。 (2)①32000,6000;②70000,60%;③30%,10000。

5.A产品保本销售量为1600件,保本销售额为72000元;B产品保本销售量为1000件,保本销售额为88000元;综合保本销售额为160000元。

A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60000-12000)/(50+70)*50+12000=32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60000-32000=28000(元) A产品保本销售量=32000/(45-25)=1600(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1600*45=72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量=28000/(88-60)=100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额=1000*88=88000(元)

企业的综合保本销售额=72000+88000=160000(元)

6.综合保本销售额为180000元;甲、乙、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分别为54000元、54000元、72000元;其保本销售量分别为540件、450件、450件;全部产品税前利润为5100元。 600*(100-80)=12000 500*(120-90)=15000 500*(160-112)=24000 100*600=60000

120*500=60000 160*500=80000

60000+60000+80000=200000

(12000/60000)*(60000/200000)+(15000/60000)*(60000/200000)+(24000/80000)+(80000/200000)=0.06+0.075+0.12=25.5%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综合边际贡献率=20%×30%+25%×30%+30%×40%=25.5% 所以 ,综合保本销售额=45900/25.5%=180 000 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180 000×30%=54 000 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54 000/100 =540 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180 000×30%=54 000 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54 000/120 =450 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180 000×40%=72 000 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72 000/160 =450 件 全部产品盈利额=∑安全边际*单位边际贡

=(600-540)*20+(500-450)*30+(500-450)*48=5100 7.(1) 保本开工率=6000/7000=85.71%

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两年-保本销售量=7000-6000=1000 保本销售量=固总/(售价-变本)=120000/(50-30)=6000 安全边际率=安量/实量=1000/7000=14.29% 边贡率=(售价-变本)/售价=(50-30)/50=0.4 销率=安率*边贡率=14.29%*0.4=5.72% (2)由销售利润率公式导出:

销售量=6000*(50-30)/(50-30-16%*50)=10000

8. (1)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20000*60/(60-36)=50000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24*1000-20000=4000 营业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利润=24000/4000=6

(2)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边际贡献=20000*90%*66/(60*110%-36*112%)=46262

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25.68*1000*95%-18000=6396 (3)利润对价格敏感度(S1)=1%×px/ E0 =1%×60×1000/4000=15% 利润对变动成本敏感度(S2)=1%×bx/ E0 =1%×36×1000/4000=9% 利润对产销量敏感度(S3)=1%×(p-b)x/ E0 =1%×(60-36)×1000/4000=6% 利润对固定成本敏感度(S4)=1%×a/ E0 =1%×20000/4000=5% 目标利润变动率=(8000-4000)/4000=100% S1=15%,S2=9%,S3=6%,S4=5%,则:

价格变动率:R1= R0 /S1×1%=100%/15%×1%=6.67% 变动后的价格=60(1+6.67%)=64 元/件 变动后的单位变动成本=36(1-11.1%)=32 元/件 变动后的产销量=1000(1+16.7%)=1167 件 变动后的固定成本=20 000(1-20%)=16 000元

(4)①控制销售价格,使其不低于56元/件;②控制单位变动成本,使其不高于40元/件;③控制销售量,使其不低于833件;④控制固定成本,使其不高于24 000元。

9. (1) DOL即营业杠杆系数=100000/20000=5; (2) 利润=20000*(1+20%*5)-8000=32000; (3) 设销售量的增长率为X, 20000*(1+X*5)-8000=40000 X=0.28

增加销售量500*28%=140(件)。

第五章 经营决策

一:概念:

1.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能够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分析时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成本。

2.增量成本、增量成本是因实施某项行动方案而发生的成本增加额,如果不实施该方案,增量成本是可以避免的。

3.机会成本、是指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而实行本方案时,该项失去的潜在的收益。

4.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在以后决策中不能改变的成本。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在决策分析时,只考虑受决策方案影响的那些收入和成本,而对于其他所有的因素不予考虑。 2.什么是最优分析法?

最优分析法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和分配企业的各种有限资源,并且从多种可行的方案中找出能够使资源充分发挥潜力,使价值指标最大化(如利润)或者最小化(如成本)的方案。 练习题1-7

1、A,B两种产品的最高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10 000件;边际贡献总额分别12万元和9万元。所以,选择生产A产品可以多获得利润3万元。

本类问题也可以选用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指标来进行计算。A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20-16)元/件÷(1/3)小时/件=12元/d,时;B产品单位资源边际贡献=(30-21)元/件÷l小时/件=9元/d,时;每小时边际贡献,两种产品相差3元(12元/小时-9元/d,日'-J)。所以,10000 d、H,-j\生产产品A比生产产品B多创造边际贡献30 000元(3元/d、R,-j\小时)。

2、若停止C产品生产,销售收入减少15万元,变动成本减少12万元(其中,销售成本减少10.5万元,销售费用减少1.5万元),边际贡献减少3万元。 所以,如果停止C产品生产会使企业利润减少30 000元。

3、(1)在方案三中,如果选择停止一种产品生产,则应选择停止生产A产品。因为这种产品的边际贡献为10 000元,是三种产品中最少的。 (2)比较4个方案的优劣。

方案一: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0000元,企业的利润变为3万元(4万元-1万元)。

方案二: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0 000元;增加B产品产量可增加边际贡献3万元(9万元X 1/3),再减去转来的专属固定成本3万元。最终边

际贡献减少额为献3万元(9万元×1/3),再减去转来的专属固定成本3万元。最终边际1万元,使得企业的利润由4万元下降到3万元。 方案三:停产A产品之后,边际贡献减少1万元。 生产D产品的边际贡献为1.6万元。其计算过程如下:

收入 6万元(30元/件X 2 000件) 减:变动成本2.4万元 专属成本2万元 边际贡献1.6万元

所以,停止生产A产品并增加生产D产品,会增加边际贡献0.6万元,利润将会上升为4.6万元(4万元+0.6万元)。

方案四:与去年情况相同。

所以,方案三(即停止A产品生产并增加D产品的生产)为最优方案;方案四次之;

方案一和方案二结果相同,是最差的方案。 4、应选择自制零部件

选择自制零部件,该零件的变动成本为:2.96元,其中: 直接材料: 0.9 元 直接人工: 1.6

变动制造费: 0.46 [ 02.X(3000+500+1100)/2000] 因而这种方案可以节约成本400元,[10000X(3-2.96)]. 5、差别收入为:

10 000件/月×12月X 1.80元/件=21.6万元 差别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专属成本。 变动成本为:

(0.5+0.9+0.2)万元/万件×12万件=19.2万元 专属成本为:

(10 000—6 500)万元=0.35万元 差别边际贡献为:2.05万元。

6、应选择修复后出售,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损失3万元。

答案:

直接出售损益:20 000X0.9-36 000=-18 000 修复后出售: 20 000X3.5-36 000-22 000=12 000 应选择修复后出售,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损失30 000元。 7、设A产品X件,B产品为Y件,依束条件可得方程: 2X+Y≤500 1.5X+2Y≤380 目标函数:Smax=3X+2Y

依约束条件,解得角点,得出产品最优生产组合为(208,84),即生产A产品208件,生产B产品84件,

Smax=3X+2Y =3X208+2X84=624+168=792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

1.什么是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和使用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所付出的代价。 2.什么是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3.什么是净现值法?如何运用?

净现值法是指利用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的投资决策方法。 净现值(记作NPV)是指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入量总现值减去现金流出量总现值的余额,即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总现值超过原始投资额现值的金额。

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项目的投资报酬率高于我们设定的资金成本(折现率),一般可以投资;如果净现值小于零,说明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设定的资金成本(折现率),不宜投资。

4.什么是内含报酬率法?如何运用?

内含报酬率(IRR)又称为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于项目的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即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将内含报酬率与企业要求的报酬率作比较,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要求的报酬率时,方案可行。

5.比较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

(1)对同一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对同一投资方案,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2)对相互独立的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对独立投资方案,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3)对互斥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

一般情况下,对独立投资方案,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对于互斥项目,情况就不一定了。 6.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有哪些方法?

(1)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是分析新旧设备在现时投资上的差量和使用期间每年净现金流量的差量,并将后者按一定折现率折算成现值之和,与前者进行比较,从而作出方案决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2)平均年成本法

平均年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新旧设备平均每年使用成本的高低来评价设备更新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7.长期投资决策风险分析有哪些方法?其思路如何? (1)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风险调整贴现率=无风险贴现率+风险报酬率*风险程度 (2)肯定当量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贴现率计算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 肯定当量系数=肯定的现金流量/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 练习题1-20

1.50000元÷(S/A,10%,5)=8189.87元; 50 000元÷[(S/A,1096,6)-1]=7445.35元。

答:每年末应存入8189.87元,每年初存入7445.35元。 2.1.2万元×(P/A,i,10)=10万元,i=3.48%。

3. (1)若现在一次付清应付=20000*(P/A,10%,5)*(P/S,10%,4)=51882.33(元)

(2)设备价值=20000*(S/A,10%,5)=20000*6.1051=122102(元) 4.设在年利率为i时,两种选择的结果一样,则 2500(S/P,i,6)=5000 得(S/P,i,6)=2 查表:当i=12%时,(S/P,12%,6)=1.9738 当i=13%时,(S/P,13%,6)=2.082

则i=12.2%,即在年利率为12.2%时,两种选择没有区别 5.年投资额:(180000+15000)/2+40000=137500

年平均利润:(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5=40000 年平均报酬率:40000/137500=29.09%〉20%,方案可行

6.A方案的会汁收益率为12.6%,B方案的会计收益率为15.6%,C方案的会计收益率为5%。B方案最优。

7. 原始投资回报率=年经营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10+100/10)/100=20% 所以该方案的原始投资回收率为20%

8.解: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第一次出现正值的年份-1)+该年初尚未收回的投资/该年净现金流量 =3-1+(100000-90000)/30000 =2.33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3-1+21487/22539=2.95年 9.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66年,不应借款购买该设备。 10. 解:投资的现值=150+100*0.8929+50*0.7972 =279.15万元 经营现金流量现值

=30*0.7972+40*0.7118+50*0.6335+80*0.5674+120*0.5066+150*0.4523+100*0.4039

=23.92+28.47+31.68+45.39+60.79+67.85+40.39 =298.49万元

投资净现值=298.49-279.15>0, 此项目可行.

11.解:(1) 方案甲的净现值

=-12+3X0.8929+4X0.7972+5X0.7118+4.2X0.6355+5.5X0.5674+6X0.5066 =6.2 559 万

方案甲的净现值率=6.2559/12=0.521 方案甲的净现值指数=净现值率+1=1.521

方案甲的净现值为62559.,净现值率为0.521, 现值指数为1.521 用插值法计算内部收益率为27.03%;

同理,解得方案乙的净现值为1.9811万,净现值率为0.137; 现值指数为1.137,内部收益率为17.27%. 方案甲较优.

12.A方案的净现值为88384元,内含报酬率为28.69%,外部收益率为20.48%; B方案的净现值为92952元,内含报酬率为31.45%,外部收益率为20.84%。B方案更优。

13.农业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431元,内含报酬率为9.96%,现值指数为0.999; 矿业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42757元,内含报酬率为16.63%,现值指数为1.134。农业投资方案不可行,而矿业投资方案可行。

14.乙方案的投资额不能超过121800元,年现金净流量不能低于41051元,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不能低于3.53年,内部收益率不低于30%。 15.差量净现值为7183.24元,宜继续使用旧设备。 16.差量净现值为1345.72元,售旧换新的方案可行。

17.出售减出租的差量净现值为4448.60元,故出售的方案较为有利。 18.(1)新设备平均年成本为7483.89元,大于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674.79元,所以宜继续使用旧设备。

(2)变现价值6000元大于应计价值5916.82元,可以更换旧设备。 19.风险调整贴现率为8.8%。

20.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A方案的净现值为1066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1005 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1256元。三个方案的优先次序为C>A>B。使用肯定当量法,A方案的净现值为-389元,B方案的净现值为15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1022元。三个方案的优先次序为C>B>A。

第七章 全面预算

一、什么是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表示未来一段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及其成果,通常表现为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附表。 二、全面预算的基本体系。 1.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核心;

2.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考虑所需要的销售费用; 3.根据生产预算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 4.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是有关预算的汇总;

5.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全部预算的综合反映。 三、怎么编制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其他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销售预算的主要内容是销量、单价和销售收入。在销售预算的正表下,通常还富有预计现金收入计算,为编制现今年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其中,销量是根据市场预测或销货合同以及企业生产能力来确定的;单价是由价格决策确定的。销售预算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分品种、月份、销售区域、推销员来编制。

四、什么是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概率预算?

弹性预算是指用数量形式反映的,按未来一定时期可以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一般是间隔5%或10%)分贝确定的,具有伸缩性的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而言的。

弹性预算仍然属于确定性预算,实际上构成预算的各种变量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估计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及在这个范围内有关数值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各种可能性的大小加权平均计算,确定有关变量在预算期内的期望值,从而形成所谓的概率预算。

所谓滚动预算是指预算的编制不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始终保持12个月,即每过一个月就在原预算基础上自动延伸一个月,从而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地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 练习题:教材1-7

1. (1)上年11月份的销售总额=4000/20%=20000(元) 12月份的销售总额=18000/50%=36000(元)

等于说在预算初期的时候,11月未收回20%(1-50%-30%),12月未收回50%(1-50%)。

(2)该公司预算年度第一季度的分月销售收入及预计现金收入如表7—46所示。 表7—46

月份 项目 预计销售(件) 0 预计单价(元/件) 预计销售金额(元) 50 50000 1 1002 3 合计 1500 50 75000 2000 50 100000 4500 50 225000 预计现金收入(元) 期初应收账款 14800 7200 22000 1月份销售收2500入 2月份销售收入 3月份销售收入 现金收入合计 0 15000 10000 50000 37500 22500 60000 39800 50000 50000 59700 82500 182000

2.三季度的分月生产预算确定为:7月份2900件,8月份4200件,9月份5900件。

3.第一季度每月购入材料的预算如表7-47所示。 表7-47

月份 1月 2月 3月

项目 甲材料 乙材料 70800 88500 53200 66500 41600 52000 4.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为90%时,各指标的弹性预算数值分别为:销售收入13500 元,销售成本9900元,销售毛利3600元,经营费用3000元,营业利润600元,所得税180元,净利420元。

5.(1)费达公司4个季度的现金预算编制如表7—48所示。

月份 项目 现金流入: 销售收入 发行股票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收入 可用的现金总计 现金流出: 销售成本 支付股利 费用支出 上交税金 资本性支出 现金流出合计 现金多余或短缺 现金余额 季初 季末 3月31日 140 140 87 40 23 150 (10) 35 25 6月30日 9月30日 12月31日 150 150 99 21 120 30 25 55 145 25 5 175 90 25 30 145 30 55 85 160 160 104 23 128 255 (95) 85 (10) 合计 595 25 5 625 380 40 92 30 128 670 (45) 35 (10) 注:销售成本包括一项50 000元的折旧(非现金)项目的调整。

(2)评语:如果要避免在年末出现现金不足,在第四季度要进行额外的资金筹措。

赤字是由于资本项目支出过于沉重,而在前一季度中为此只筹措了部分资金。一

笔10万元的短期贷款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或者是采取银行透支也会使现金账面临时出现借方余额。

6.该企业预计损益概率预算如下:三种可能销量预计损益条件值分别为41000 元、18870元和10940元。企业损益期望值为28349元。

7.(1)销售预算:全年预计销量12000件,预计销售收入960000元。 现金收入预算:各季度现金收入数额分别为146000元、208000元、288000元、272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6000元。

(2)生产预算:各季度预计生产量分别为2100件、3100件、3900件、2920件。

(3)直接材料预算:各季度预计采购量分别为4600件、6250件、7408件、5592件;各季度预计采购金额分别为23000元、32600元、37040元、27960元。 现金支出预算:各季度预计现金支出分别为21200元、26840元、34376元、33408元;年末应付账款余额为16776元。

(4)直接人工预算:各季度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52500元、77500元、97500元、73000元。

(5)制造费用预算:各季度制造费用预算分别为61000元、71000元、79000元、69200元;各季度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预算分别为53500元、63500元、71500元、61700元。

(6)产品成本预算:生产成本合计数为700886元,存货成本合计数为53645元,销货成本合计数为699720元。

(7)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各季度销售及管理费用合计数分别为31000元、36000元、41000元、36000元。

(8)现金预算:各季度现金期初余额分别为24000元、20000元、20000元、22749元;各季度收入现金分别为146000元、208000元、288000元、272000元;各季度现金不足或现金多余分别为-42200元、10160元、49624元、76641元;各季度现金期末余额分别为20000元、20000元、22749元、25143元。 (9)预计损益表:全年销售收入为960000元,销售产品变动成本为600000元,利息支出为6333元,税前利润为109667元。

(10)预计资产负债表:资产合计数为265643元,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265643元

第八章 标准成本系统

1.什么是标准成本系统?它包括哪些内容?

标准成本:是指以在产品涉及阶段所选定的最优设计和工艺方案位基础,根据料、工、费的合理损耗,在企业现有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应该发生的成本。

2.简述标准成本系统的运作程序。 (一)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二)计算某种产品的标准成本 (三)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四)计算成本差异 (五)分析成本差异 (六)提出成本控制报告

3.成本差异的概念,及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的含义。

实际发生的成本数额与预定的成本标准成本出现差额,这种差额就叫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节约额称为有利差异,一般用F表示;而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超支额称为不利差异,用U表示。

4.什么是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双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 (1)双差异计算法是把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成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 能量差异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脱离设计生产能力而产生的差异。

(2)三差异计算法是把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成耗费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即将双差异计算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率差异两部分。

练习题:教材254页1-7

1、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2*(1200-1*1000)=400元(U)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1200*(1800/1200-2)=-600元(F)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00元(F)

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800*(2400/800-4) =-800元(F)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4*(800-1*500)=1200元(U)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800+1200=400元(U)

3.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450元,预算差异为+50元,能量差异为+400 元,效率差异为+2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200元。 (一)双差异计算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额

= 2450-2400=5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产能标准总工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2400/1200x(1200-1000)=40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50+400=450元(U) (二)三差异计算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额

=2450-2400=5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产能标准总工时- 实际工时)=2400/1200x(1200-1100)=20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2400/1200x(1100-1000)=20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 =50+200+200=450元(U) 4.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发生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预算额 =实际发生额-实际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90000-40320)-9200*(50000/10000) =3680元(U)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9200-10000)*5=-4000元(F)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3680-4000=-320元(F)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额=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40000*9800/10000=392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额= 40320-39200=1120元(U)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产能标准总工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40000/10000*(9800-10000)=-800元(F)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1120-800=320元(U)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40000/10000)*(9200-10000)=-3200元(F)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利用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产能标准总工时- 实际工时) =4X(9800-9200)=2400元(U)

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为-80元,价格差异为-224元,用量差异为+114元,直接 人工成本差异为-88元,工资率差异为+72元,人工效率差异为-16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2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36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6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488元,耗费差异为+88元,能量差异为+4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6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560元。

6.产品成本差异为+2800元,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为+1600元,价格差异为 -7200元,用量差异为+8 800元,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为+200元,工资率差异为 +1800元,人工效率差异为-16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l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23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300元,耗费差异为-2500元,能量差异为+22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80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3000元。

7.(1)各项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1000元,用量差异为-200元,直接 人工工资率差异为-600元,人工效率差异为-9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72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45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50元,能量差异为-35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150元,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200元。

第九章 责任会计

1.什么是责任中心?如何分类?

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由专人承担责任和行使权利的成本、利润或投资所发生的单位。责任中心一般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2.什么是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即只考核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而不形成或不考核其收入的责任单位。 3.什么是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不仅能对费用成本负责,而且能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即利润中心的活动不仅会影响成本的高低、费用的大小,而且会影响收入的多少和利润的大小。

4.什么是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对投资负责的责任中心,其特点是既要对成本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 5.什么是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内部结算和进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计价标准。 教材练习题:1-8

1、(1) 销售利润=营业利润/销售收入 ;(2) 投资周转率=销售收入/营业资产 ;(3)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营业资产

甲工厂:

营业资产=30000/15%=200000(元) 销售利润率=30000/600000*100%=5% 投资周转率=600000/200000=3(次) 乙工厂:

销售收入=300000*2=600000(元) 营业利润=600000*5%=30000(元)

投资报酬率=30000/300000*100%=10% 丙工厂:

销售利润率=30000/500000*100%=6% 投资周转率=500000/90000=5.5(次) 投资报酬率=30000/90000*100%=33.33% 丁工厂:

销售收入=20000/4%=500000(元) 营业资产=20000/20%=100000(元) 投资周转率=500000/100000=5(次)

2.(1)A公司为2.5次;B公司为1.67次;C公司为1.25次。 (2)A公司为500万元;B公司为417.5万元;C公司为187.5万元。 (3)A公司为50万元;B公司为62.625万元;C公司为37.5万元。 3.该分公司有利差异分别是:销售收入10000元,贡献毛益12000元,税前利润12400元。业绩是好的。

4.选择定价为9元/件、1l元/件、13元/件,乙分厂都要向甲分厂让利,乙分厂不同意;选择定价为17元/件,甲分厂向乙分厂让利,甲分厂亦不乐意。所以,选择定价为15元/件较为适宜。

5.I部门的责任利润为3000元,Ⅱ部门的边际贡献为6000元。

6.(1)因为自制成本50 000元>外购成本27500元,所以从整体利益考虑,企业没必要自制。

(2)如果装配车间对甲半成品的年需要量超过4000件,企业有必要自制。 7.A车间为58.60元/件;B车间为111.40元/件;C车间为133.20元/件。 8.A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为16.67%,剩余收益为50000元;B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为20%,剩余收益为55000元;C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为15%,剩余收益为0。其名次排列见表8—17。 表8—17

名次 一 二 三 指标 投资报酬率 剩余收益 边际贡献 B B A

A A B,C C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