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作业 

更新时间:2023-11-22 21: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 2008 至2009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题 目 西府曲子研究综述 科 目 音乐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方法 姓 名 吕 博 学 号 2007500068 专 业 音乐学 入学年月 2008年9月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西府曲子研究综述

( 吕博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高师硕士班 2007500068 )

摘要:对于西府曲子的相关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由微转盛,并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曲目编录阶段、曲目收集整理阶段、考察研究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综合叙述及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西府曲子研究的脉络。

关键词: 西府曲子1 综述

西府曲子是陕西说唱艺术中陕西曲子的一个分支,其流行于陕西关中[1]西部的凤翔、岐山、宝鸡一带,因凤翔县在历史上曾称西府而得名。其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唱词、简洁方便的演出形式、满腔满嗓的秦韵秦风以及在民间礼仪民俗活动中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功用,现已成为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1983年,陕西省文化厅组织艺术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曾对西府曲子的曲目、曲词进行了收录,1985年中国曲协专门在凤翔召开西府曲子研讨会,对西府曲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到本世纪初,各地曲子班都已濒临消亡状态,急待进行扶持保护。挖掘西府曲子悠久的承传史,整理记录西府曲子的艺术成果,是对陕西关中西部民间音乐的弘扬,也是对中国曲艺史、音乐史、戏曲史的丰富和完善。而对于西府曲子的相关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更也由微转盛,并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曲目编录阶段、曲目收集整理阶段、考察研究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综合叙述及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西府曲子研究的脉络。

一、 曲目编录阶段

明清时期为中国曲艺发展的繁荣时期,各种曲艺争奇斗艳、百花齐放。文人学士也积极的参与到创词、谱曲、收录等工作中,西府曲子也不例外。康海、王九思、王敬一、郑筱斋就是其中佼佼者。明朝正德年间康海、王九思均为关中人(武

[1]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

功、户县),他们在家乡“每相聚氵片东户杜间,挟声伎酣歌,制乐造歌曲,自比俳优,以寄其拂郁。”(《明史·康海传》)他们尤其重视向家乡民间乐工学习歌弹技艺,并组织乡民举行大规模的秋神报赛活动,他们著有散曲集《氵片东乐府》和《碧山乐府》①。清朝光绪时举人西府凤翔县郑筱斋不断创编新曲、新词,丰富西府曲子的唱段。著名段子《八仙板》就为其所著②。清时王敬一集几十年之精力,从光绪乙未至宣统己酉,广为收集关中地区流行的曲词,编辑出版了第一部陕西2曲子[1]书目集成——《羽衣新谱》,书共分五卷,收入曲词书目二百四十二段(本),涉及的调名达135个。《氵片东乐府》和《碧山乐府》现在已看不到谱本,只能从史料中见其记载。《羽衣新谱》现在可见谱本是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曲改进处

创作研究会油印李文贤藏本,出版日期无考。

这三本曲集为研究整理陕西曲子作出巨大贡献,但甚为可惜的是三本曲集收录的是曲目、曲词,没有音调的记录,没有关于曲子的理论研究,而且没有西府曲子的具体属指。只能从地域概念和流传曲目映射较少内容。

二、曲目收集整理阶段

自明清后到1980年间,西府曲子依然广为流传,曲子艺人们不断丰富曲目、唱词,但比起明清时期的全盛阶段已有下降。这个阶段没有正式出版刊印的的曲子集,曲子班社、村落自行收集整理的曲本和音乐工作者的整理、记录少之又少,到现在难窥一斑。

到1980年全国发起各地方音乐、美术的资料收集整理时期,由凤翔县文化馆收集整理的《西府曲子》一集成形。此集以西府曲子著名艺人郑文显、黄应明、王思温、张德明、王广成、赵笃等作为唱奏范例,由马耀堂、沈笃信、王万福记谱(简谱)。此集从西府曲子的平弦、月弦、曲牌三个组成部分入手,每部分以单独的曲牌配唱词为整理单位,可连接使用的曲牌、唱词在每个单位都有文字注明,并且部分曲牌所对应的曲目名称也有文字注明。此集共列有曲牌152个,唱词215段之多。平弦部分所列曲牌45个,唱词130段。月弦部分所列曲牌79个,唱词85段,曲牌部分列曲牌28个,由于曲牌部分所列是西府曲子的伴奏曲牌,故无唱词。此集部分内容被《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收录。此集在笔

[1] 陕西曲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对陕西境内西府曲子、东府曲子、绿林小曲、安康曲子、商洛曲子等曲子音乐的总称。

者收集的1980年至今的关于西府曲子曲集的曲本中,无论从曲牌、唱词的收集数量还是曲调记录的质量都是最好的。由此也可看出当时收集整理西府曲子的深厚力度和田野工作的繁冗艰辛。

西府曲子有着口传心授的特点,每个曲子艺人对同一个曲目曲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但基本框架不变。《西府曲子》一集大力度的记录了曲调曲牌,可从其细致完整的记录得见西府曲子的基本音乐特征。在陕西戏曲、曲艺中有个特性音微降si(↓7),这个音的音高有一定的游体性,介于降si和本位si之间。而在《西府曲子》一集中特性音↓7都标成7

,其中不排除有滑音7的出现,但

有↓7出现的地方就会使得音调产生变化而对西府曲子的曲调面貌产生影响。还有西府曲子唱词是以凤翔县方言为基础,其唱词和衬词衬句的准确性也有待商榷。最遗憾的是此集只在第一页对西府曲子的基本形态、历史脉络、社会功能作出简要描述, 没有详尽的考察研究资料。但是《西府曲子》一集对西府曲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资料证据和研究意义。

三、考察研究阶段

自1980年《西府曲子》一集出版到1998年期间,在正式刊物发表的关于西府曲子的考察研究文章很少,除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原作哲先生对陕西曲子

[1]的研究文章和宝鸡市文化馆书记及凤翔县文化馆马耀堂先生对西府曲子研究

的未发表文章,只有在描述宝鸡民间民俗的文章或者总述陕西音乐的文章中才有一提。这一直接研究文献匮乏的阶段到1999年原作哲先生《“西曲”与陕西曲子(上)(下)》(后简称《西曲》)两文和牛冬梅《凤翔西府曲子考察》(后简称《凤考》)一文在《交响》的相继发表才告破。

《西曲》一文是以对“西调”(或称西曲、西腔)源流、繁荣原因、流播渠道的考察。以及对清代俗曲集中一些有关“西”的曲牌与现今陕西曲子中相关曲牌的对比研究,来论证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京津地区的西调曲牌是从秦地传入的陕西曲子里的一些曲牌唱调,是对陕西曲子面貌的总论。其中兼有对西府曲子的研究。

《凤考》一文是截止到现在直接以西府曲子为考察对象,用文献法、田野工

作等研究方法为据作出专门研究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之一。文章从西府曲子的文

化形态、音乐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入手,对西府曲子的历史源流、传唱地区、传承方式、演出方式、乐队组成、特色乐器、曲牌分析、艺人组成、社会功能等作出了初步的考察与研究。最后也从曲种本身发展限制、艺人水平、社会冲击三方面解释了西府曲子发展的危机,引出了西府曲子生存空间、与姐妹艺术的源头 等问题。纵观整篇文章,虽然从多角度描述了西府曲子,但由于每部分的篇幅相对较少的论述,还是不能细致明确的对西府曲子的发展过程、现今面貌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这一阶段有别于以上曲目创编整理两个阶段,是以学科研究理论配合调查对西府曲子进行研究的阶段。自1980年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升温及民族音乐研究理论稳步发展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曲艺艺术的研究整理及创编,西府曲子的整理及研究工作已经是起步很晚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府曲子在2006年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社会媒体对其投入了大量的关注, 也引起学者和西府曲子爱好者对西府曲子研究工作的力度。2006年至今虽然正式刊物及报纸的研究文献依然不多,但网络上各种角度、各种篇幅的文章屡见不鲜。相对于前三个阶段的研究资料可谓繁荣。其中代表作有《西府曲子略考》③一文,作者为凤翔县横水镇文化站邰潇玮。文章以简洁有据的笔调论证了西府曲子的源头及发展脉络。此文也被多家网站转载,而出处却无从可考。

综上三个发展阶段可看到西府曲子经历了明清及民国的繁荣,建国后的低迷,到现在传承无人、发展限制而濒临曲种消亡的被保护阶段。而关于西府曲子的研究也有以下特点:1、研究资料单一稀少。曲目唱词集、曲牌曲调集的曲集形式资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发掘整理出的资料很少,犹显珍贵。2、研究文献的稀少。针对西府曲子这一民间重要曲艺形式已进入被保护状态下,发表或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献也寥寥无几。3、研究文献的论据缺乏。现在能查阅到关于西府曲子的研究文献,基本限定在考察、略论等概述性质的研究,对于西府曲子的全貌描述不详尽,且论据稀少。就渊源而言,正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在《相声溯源》一书中的慨叹:“相声的可证之史较短,可溯之源却很长”。④西府曲子的源头问题也类同此理,存在着证史短,源流长的特点。可《凤考》、《西府曲子》和一些为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论证简单,少有论据,基本以口头资料为主。4、研究文献理论层次不一且研究角度单一。不能从相关学科中提炼理论依据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