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精、适用)

更新时间:2024-06-28 18: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声现象

1 . 声源、声波的定义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管乐器的声源是管内空气柱。 声波: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声波。

2.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开着的音箱前,烛焰会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和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 鼓面实验

音叉实验 6.声的介质: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 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液、气体,如空气、水、大地、木头、钢铁等 7.声速:

声速的定义: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声速。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A 一般的 V气<V液<V固

B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C 15℃时, V空=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快。 8. 振动频率

① 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Hz=1次/秒

② 声音按频率范围分为: 超声: 频率>2000Hz

猫和狗能听到次声,地震为次声;也能听到超声,人不能。 蝙蝠和海豚可以听到100000Hz以上的超声。 声音(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Hz

次声: 频率<20Hz 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次声,人不能。

1

转换法

③ 次声和超声不能为人耳所感知,人能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 次声和超声各有特征,有不同的用途和危害。

④ 人能听到的声音为20Hz~2000Hz,人敏感的声音为1000~3000Hz,人最敏感的声音为2000Hz。 9.乐音

① 乐音的定义: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②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③ 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振动快频率快,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一般来说,儿童音调比成人高,女性音调比男性高。

④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也叫音量。

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响度还和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⑤ 音色: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也叫音品。

⑥ 示波器:不同的声源发出不同的声音,示波器显示不同的波形。 10.噪声

① 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杂乱无章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来自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如:铁皮刮水泥地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② 控制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来看,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隔声(植树)、吸声三个环节;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③ 分贝

A 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B 零分贝是听觉的声音强弱下限;零分贝相当于频率为1000Hz的声音强度。

2

C

0dB―――――听觉下限 主观感觉 10dB――――-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 极静 20dB~30dB――理想的睡眠环境 安静 30dB~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安静 70dB―――――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相当于大声说话) 较吵 90dB―――――听力严重影响,耳聋、头痛、高血压等 很吵 150dB――――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丧失听力 无法忍受 ④ 噪声、废气、污水、有毒固体废弃物――――――四大污染源 11.回声

① 回声的定义: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② 回声测距

S 声源 障碍物 S=vt/2 v―――声速

S―――声源与障碍的距离

t―――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即在声源与障碍物间往返的

时间

③ 听到回声的条件 t≥0.1s ,可以听到回声

④ 混响:t<0.1s,产生混响,听不到回声(间隔短,听觉分不出) 12.共鸣

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子上,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把橡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他停止振动,这时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这类现象叫共鸣。

13. 超声波特点及用途:

(1)特点:频率很高、反射性强、在水中可以传播很远、定位精度高、穿透性强。 (2)超声波的运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①传递信息

声呐:确定鱼群、潜艇位置或海水深度,(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很远)

3

B超 倒车雷达

金属探伤(超声波探测仪):探查金属内部裂纹、气泡、等缺陷,(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性和穿透性强)

②传递能量: 洁牙、碎石、超声波加湿器、清洗、消毒 ③超声波声源:蝙蝠、海豚、声呐

14.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能量损失小、不易阻挡(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次声波声源:大象、水母、自然灾害(火山爆发、海啸、地震、雷暴、龙卷风、泥石流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用途:传递位置和传递能量

①传递位置:检测灾害、探测气象(如海水温度)、探测核爆炸(强度和位置) ②传递能量:次生武器、刺激植物生长。

4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即利用感温液热胀冷缩的性质使感温液体积发生变化来显示温度)

2. 温度计刻度常以摄氏度来标注,符号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 实验室常用的是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包括感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三部分,感温泡里装有感温液(水银、酒精或煤油)。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温度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感温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晶体: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钼铅矿、石英、巴西石、岩盐、黄铁矿等),常见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没有固定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