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概论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3-12-09 16: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服务业概论 第一章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服务与服务业概述

一、

服务的含义阐述1

历史上,可概括出两类服务定义

(1) 统计定义:最常见的一种定义方式,是通过排他性的方式来说明“服务”,是将一切

不属产品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定义为“服务”。

缺点:不适于进行理论分析,无特定内涵,无表示事物质的规定性,缺乏

逻辑的严谨性。 (2) 本质定义:从服务的本质出发来进行定义,即通过性质来定义,指出具有某些性质

特征的交易品就是服务。如非实物性就被认为是服务的本质之一。

服务的含义阐述2

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服务含义

1. 提供某种帮助或使用价值,使接受者改善福利

2. 有交换价值的无形交易品,使用价值可瞬间的、重复使用的、可变的 3. 有目的的活动结果,可得报酬,也可不的报酬

国内外至今对于“服务”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权威观点。《辞海》解释为“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

或者说,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只为他人提供非工农业产品的效用或有益活动,,称之为“服务”。

ISO9000对服务的定义:

服务时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者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

服务的含义阐述3

本教材定义中的三要点:

1. 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

2. 是交易对象,反映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3. 是运动形态的客观使用价值,不表现为静态的客观对象

本教材定义“服务”:

是一个经济主体使另一个经济主体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含义阐述4 “服务”与“劳务”区别

1. 服务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劳务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能力提

供给他人驱使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表现。 2.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服务生产的特点是服务生产者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其劳动

对象则由消费者来提供或指定;劳务生产者仅具备有劳动者。

二、服务的特性 1.无形性

一是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农业产品比,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 二是有些服务的使用价值或效果,往往在短期内不易感受到。

品质有不确定的风险。“物化服务”

2.即时性

一是不可分离性。生产和消费同时。

二是不可储存性。对于需求的波动更为敏感。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的出现,此特征性在发生变化。 3..异质性

同一种服务,收到提供服务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原因一:服务提供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原因二:由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顾客本身的因素。 4.结合性

服务和商品才在一定的代替性和统一性。 代替性表现在服务可以代替商品(到餐饮就餐),商品也可以代替部分服务(自动售货机);

综合性表现在服务与物质生产结合 5. 知识性

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

五个特性要辩证地认识

三、服务的本质1 服务的本质

(1)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 (2) 服务产品是社会产品 服务的本质 2

1. 服务必须产生效用和价值,无论是有形产品(运输业移动产品)或不涉及有形产品(教育行业的授课);

2. 服务不是实物,但却经常依赖实物产品表现出来,产品是一种未经包装的服务,产品计入服务后,就成为服务的一部分;

3. 虽然服务就自身而言是无形的,但是服务过程可以被识别出来,客户可以观察到服务活动被逐步执行而完成。

四、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服务业概念

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服务业生产基本特征

以服务形式提供满足社会生产需要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

流通 部门 服务 部门 国家统计局,将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

服务业分类简表 第一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层次 物资供销与仓储业 第二 为生产、生活服务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层次 的部门 业、公共事业、居民服务、旅游业、资讯信息服务业、各类技术服务业 第三 为提高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层次 素质服务的部门 体育、社会福利 第四 为社会公共需要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层次 服务的部门 警察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1975)中,

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

1. 生产者服务:指那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服务,为生产者提供

信息。其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预期其他服务的投入。

如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经济法展的“黏合剂”和“引擎”,已成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和增长最快的部门。 2. 消费者服务(个人服务):指那些从吃喝娱乐的与个人消费相

关的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是劳动密集性行业,在促

进消费、吸纳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流通服务业(分销售或分配服务):指通讯、运输业,以及商

业的批发和零售业。 4. 社会服务:指那些与人民消费直接相关的服务,由最终需求

所推动。如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等。

依据 服务 业的 功能 分为 四类

生产服务业:相当于生产者服务 生活性服务业:相当于消费者服务 流通服务业

知识服务业

社会综合服务业

1.

依据 服务 业的 经济 性质 分为 五类

2. 3. 4. 5.

五、服务业概念的延伸

1. 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 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六、我国的服务业 服务业占GDP32.8%

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0%左右

第二节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由低往高发展 劳务→服务→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成长背景

1. 分工细化(价值链基础上的企业资源外包,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收入要高

于其他服务业,如信息技术服务)

2. 新技术的产生(技术信息半导体设计和环境保护服务) 3. 对基础服务需求的增加(如专利代办、技术中介等)

4. 对知识的需求增加(主要源自于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进步及创新可能带来

的利益,对知识中间投入的需求增加) 5. 经济全球化

6. 政府相关政策(政府干预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对企

业行为的约束和控制,如审计、项目评估等;二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些新问题,如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环境服务)

7. 管制与保护的解除(公共事业服务的市场化运营)

现代服务业的创立模式

创始型??????通过企业家创新精神建立。由个人离开原企业、研究院所或

大学成立新企业。

公共服务市场化??指政府、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市场化。国家实验室、高等教

育机构、孵化器和科技园、大学研发企业。

服务功能外部化??原因有三:一是母公司不再需要这些功能;二是内部交易成

本高于外部;三是外部市场产生服务的需求。

重新定位型????原先处在制造业部门或其他领域的企业通过重新定位而成

如IT业。

拆分重组性????拆分成更专业化的企业,如四大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业务的

独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一)现代服务业两大类

补充性服务业 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信

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开发、建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 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如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

询等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

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

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本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办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

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会展服务等,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

(国内最为广泛接受的“现代服务业”定义,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二、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标准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比

三大特性

1. 高技术性 2. 知识性 3. 新兴性

三大特性是对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实际的服务行业,它可能同时具有三大特性。如旅游业只有知识性,缺乏高技术性和新兴性。

界定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标准有二:一是同时具备三大特征的严格标准;二是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

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服务业的七大特征

(1) 产业性质上的特征(产出无具体的形态、中间消耗性具有经验性商品而非

搜寻性商品为三个最重要的产业特征)

(2) 市场结构与一般产业有区别(主要依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产出是一种差

异化极强的无形产品,可代替性较差,具有垄断竞争甚至寡头垄断的性质。)

(3) 处于企业战略活动的高级环节(是企业价值链中增值最大、最具竞争优势、

最具战略性的环节)

(4) 使用的生产要素和产出性质具有特殊性(生产要素是人为资本、技术资本

和知识资本,产出中有密集的知识要素)

(5) 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和集聚性(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向大城市集聚,人口

规模和密度也有影响)

(6) 对契约和法律的依赖性很强(以契约为纽带提供服务) (7) 声誉机制对服务价格起主要作用(声誉机制:资质证明)

第三节 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分类

门类 I—运输、储藏和电信业 J—金融 64邮政与电信业 65金融媒介(不包括保险和养恤基金) 66保险和养恤基金(不包括福利等强制型保险) 67金融辅助活动 70房地产活动 K—不动产、租赁和商业活动 72计算机和相关活动 73研究与发展 74其他商业活动 M—教育 N—医疗与社会工作 O—其他社会、公共、个人服务活动 Q—域外组织和活动 行业大类 银行业 1.金融业 2.经纪业 保险业 证券业 其他金融辅助活动 房地产经纪业 保险经纪业 期货经纪业 体育经济业 3.法律服务业 4.信息咨询业 法律服务业 电信业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计算机服务业 软件业 咨询服务业 会议服务业 行业名称 80教育 85医疗和社会工作 91未另列明的成员组织的活动 92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 99域外组织和活动 大类 第二章 现代服务业兴起的基本理论

目录

?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理论溯源 ? 第二节 服务业的理论演变(增加) ? 第三节 服务经济理论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理论溯源

一、

马克思的服务论及其启示

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规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设计服务:区分标准后,具体判定服务劳动的性质)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主要观点有四:

关于服务的性质

定义 :服务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实用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但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在这取得了“服务”因为劳动不是活动,而是提供服务的。 含义 :(1)服务是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可入市场交换;(2)指出服务于其他商品形式上的差别,商品是实物,而服务为各种活动形式。 结论 :服务劳动可能是生产劳动,也可能是非生产劳动 服务劳动从属分工体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应被理解为社会劳动的总体或整体分成各种劳动方式,表现为各种特殊劳动方式的整体、而服务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具有工农业劳动所不具有的种种特点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与斯密等人截然相反,他逻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辑了服务劳动从属分工体系、而且将随生产方式的革命而不断提高并加强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服务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认为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在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上升,在造成剩余价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大批劳动力便从工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他们和被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所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起,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后备军。

某些服务产生于制度落后

马克思任认为:不能简单从“有用”这个概念出发来论证生产劳动生还是非产劳动。事实上,有些“有用”劳动或活劳动乃是由于社会存缺陷而成为“必要”的。如士兵。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论述的指导意义有三:

? 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既然服务是一种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就要充分地评价、预

测服务业的生产、流通、分配活动对国民经济全局的影响程度,并仔细地权衡各地区服务业不同产品结构对区域间经济来往、相互制约的影响

? 服务劳动从属分工

马克思所阐明的服务业与社会分工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一般性规律,因此,我们

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当自觉遵照这些规律确立有关服务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地完善服务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作用。

? 发展趋势

面对服务业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迅速增长的形势,面对我国加入WTO的现实,我们应当及

时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特别是要把服务贸易作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二、 西方经济学家的服务观

亚当? 斯密???? 工商业是生产性劳动,服务不创造价值,是非生产性活动。如家仆、

牧师、律师、演员、歌手、舞蹈家等。

约翰? 希克斯??? 将人们 直接生产的各种服务(如家仆的劳动、音乐家的歌声)纳入生

产范围,认为人类的直接服务是服务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同时进行。生产定义扩大化,被人们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从价值传向效用。

英国杰文斯??

19世纪70年代服务经济被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总体中考察,人们不再

奥地利门格尔?? 仅从劳动性质角度考察服务经济的具体功能,而总国民收入分配、国民经法国瓦拉尔??? 济核算、产业结构变动等多个角度进行多层次分析 英国马歇尔???

萨伊??????? 在《政治经济学》中最早详细论证服务问题,采用主观效用价值论,

否定斯密观点,肯定了服务劳动属于生产性劳动,把服务劳动成果统称为无形产品

希尔???????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什么是服务”成为学者讨论的首要问题之一。

希尔从服务生产入手,从变化入手,抓住服务的本质,强调服务生产和服务产品的区别,定义;“一项服务生产活动,及生产者的活动会改善替他一些经济单位状况。这种改善可以采取消费单位所拥有的一种商品或一些商品的物质变化形式,另一方面,改善也可以关系到某个人获一批人的肉体或精神状态。不论哪种,服务生产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者不是对其商品或本人价值的增加,而是对其他某一经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此定义缺点:过与抽象。

20 世纪80????? 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GDP中普遍超过60%,理论研究不断深年代中后期 化,争论也相当激烈。本质上,仍然是古典经济学家关于服务的生

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延续

世纪90年代??? 20

对服务业的研究明显减少

三、 我国理论界的讨论

20世纪30—40年代??斯大林提出的“国民收入”理论开始关于生产劳动

和非生产劳动的性质和划分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界就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性质和划分问

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有别于斯大林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推动理论突破的动力是国民经济统计问题。1985年

国家统计局就开始使用CPN指标,8月发布第三产业统计数据。理论讨论集中在论证服务的价值创造问题,对服务的特点和真正内涵研究不多

20世纪90年代????又一次深入探讨服务业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

我国理论界的讨论:服务是否创造价值主要观点

1.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全面肯定服务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把它纳入“社

会劳动”的范畴。“社会劳动”包括了服务业所有部门的劳动,还把物化劳动也包括在其中。争议较大。

2.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 并非服务业中所有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那些为物

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具有生产性的服务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那些非生产性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

3.有用劳动创造价值 在商品社会中,一切创造社会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同时就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判断服务业中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服务业中绝大部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4.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创造价值

如:第一,纯粹的商业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第二,

可供消费的服务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第三,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的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第四,金融业务活动的劳动创造价值;第五,国家公务员的劳动不创造价值

5.具体分析论 要看它是否是从事商品生产所耗费的抽象劳动。

第三节 服务经济理论

一、

(一)索罗斯的五个阶段理论

1.传统社会 特征:原始状态,生产力水品低下,生产扩张

主要靠人口和土地的增长,集中于农业。

2.起飞准备阶段(转型期) 特征:突出特点是占劳动人口大多数的农业劳

动向工业、交通、贸易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3.起飞阶段(较长) 特征:起飞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农业和社会、

交通基础设施相当重要,农业生产率的和成熟阶段 (更长)

增长是起飞成功的关键。成熟阶段依靠技术进步达到高度物质文明。

4.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征:大部分人的衣食住行完全得到满足,人

口高度城市化,就业劳动力高度“白领化”,物质财富高度发达,资源分配社会福利化配置。

5.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特征:享受生活,追求个性化发展。

(二)贝尔的三个理论阶段

1.前工业社会 特征:农业社会,生产率低,剩余劳动多而素

质低下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大家庭。有较高的服务业成分主要为个人和家庭服务。

2.工业社会 特征:商品生产社会,由机器统治的社会,一

个技术化或工业理论化的世界。服务业是与商品生产有关的服务业,如商业。

3.后工业社会 特征:(1)是服务社会;(2)知识、科学和技

术占主要地位;(3)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有突出的重要性;(4)价值体系和社会控制方式变化。服务以知识型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

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致为: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交通通讯及公共设施→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休闲性服务和集体服务业。

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

二、 现代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

现代经济增长特征:人均产值持续增长、人口加速增长、生产结构和

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互动

结构变化:一是工业化过程;二是城市化过程;三是需求结构的变化。

现代经济增长实际就是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它是一场工业革命,又是一场农业革命和以交通通讯为主要代表的服务业革命。

三、 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 1. 产业服务化理论

代表人物Shelp和Riddle认为服务是围绕商品生产展开的。 服务体现为中间性服务和互补性服务,指(1)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2)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一部分的流通和金融服务;(3)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4)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协调和需要的服务。

工业和服务关系上认为(1)商品与服务是互补的(2)生产者服务是服务业增长最强劲和最主要的部分;(3)在新的社会制度结构(城市化)中对企业的“高级服务”是不可避免的。

2. 服务业产业化论

美国“经济危机”、英国“非工业化”、日本“产业空心化”。经济学

家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提高现代经济的生产率,改变服务业的生产率滞后困境最为重要,主张对服务业进行现代化和产业化改造。

服务产业化要求(1)将服务的生产、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标准化;

(2)对于一些所谓“社会基础成本”的服务业,在提高他们的效率的同时要削减它们的重要性,如政府部门、公共医疗等;(3)服务产业化和提高服务业效率的基础是新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都发展。

“服务产业化”和“产业服务化”现象都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工业与服务业实

际上是相互渗透的,既有“产业的服务化”,也有“服务的产业化”,都表现为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四、 服务业与就业

(一) 就业结构演进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结论 1. 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工业化国家

农业就业比重在20%—30%间。

2. 尽管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在发达国家普遍比发展中国家

高,但就个别国家来说情况有很大差异

3. 交通业的劳动比重与一个经济的开放程度和交通技术有

4.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程度最密切的是商业和金融业 5. 劳动力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转移可能不是平均收

入差别的结果而是边际收入差异的结果。

(二) 服务业吸收就业的特点: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研究成果

结论

1. 服务业与工业在工资和经济波动上有差异

? 在工资收入差异上,服务业的劳动收入远小于工业。 ? 服务业的产出都远比工业稳定,但生产率比工业更为波

2. “服务经济”对产业组织和劳动力有影响

? 企业组织由大企业、垄断性经营转向中、小企业为主经

营;大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重新合二为一;大企业重要性降低。

? 公益机构在经济中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工作中的“个性化”

第三章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现状

? 第一节、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新增) ? 第二节、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发展 ? 第三节、我国的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办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

? 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服务业的新服务业态。如搜索等

? 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而形成的新服务业态,如现代物流服务等

? 传统与现代交叉融合形成的新服务业态,如电子商服务等

第二节、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发展

一、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 现代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GDP和就业的贡献方面。两个

“70%指标”;一是在GDP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70%;二是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生产者服务的比重占到70%左右。

? 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通讯和商务服务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快的部门。因为,

一是生产者服务业与制成品相关的行业,能实现对商品的深度利用,很多方面难以与商品生产单独分离;二是许多生产者服务的产出在循环过程中进入了其他服务部门,成为替他部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氛围,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

成互动的机制。对于都市经济,其拉动作用明显。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1.重要性日渐凸显

配第克拉克定理: 库茨涅兹研究

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加大,上英语课纳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

2.开放,服务贸易全球化

现代服务业开放是大势所趋,现代服务贸易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

项新内容。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则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前提。到2010年,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将“平分秋色”

3.信息比较优势日益突出

现代服务业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日益突出。信息比较优势是指由国

家或地区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上的差异及一国或地区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操纵和控制力为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

4.发展中国家取得显著成效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发展中国家纷

纷对本国服务业予以扶持。如印度的软件业。

二、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

现代服务业作为专门独立化从事服务活动的部门,发展依赖于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服务活动的泛化或服务化(必要条件)

二是服务活动脱离其依附的部门而独立化(充分条件)

在假定服务活动泛化的前提条件下,服务业发展存在着一个规律性的趋势 服务“内部化”

服务“内部化”是指生产者的自我服务方式,无需进行市场交易

服务“外部化”

服务“外部化”是指由专门机构向消费者或生产者提供服务,或消

费者和生产者有偿使用由专门机构提供的服务,要进行市场交易的购买。

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的赖以形成的基础性条件

1.“服务化”趋势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及制造业高度发展所

呈现的“服务化”趋势,带来的服务活动泛化乃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2. 专业化 市场化 社会专业化程度以及相关的市场化程度的不

断提高,使大量服务由内部服务化转变为外部服务化,带来服务活动独立化;

3. 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其网络化,改造了服务

活动的部分属性,促进了服务活动泛化与独立化。

三、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主要动因

主要动因

世界经济结构演化 发达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结构变化的革命;18世纪

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服务业革命,使资源从农业转向工业,进而又从工业转向服务业

互联网的建立 互联网的建立放大了发达国家的扩散效应系数。互

联网从技术角度降低了企业所有权的控制成本及

其交易费用,进而放大了跨国企业的活动半径,也扩大了对非生产型企业的跨国渗透能力。

内涵与价值被挖掘 服务业的内涵与价值被挖掘的结果

第三节、我国的现代服务业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 现状(略) 2. 有利条件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

化和扩展以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化,将带动生产者服务业在一些中心

城市的发展;

(2) 市场改革的演化和竞争程度的提高将加快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 (3) 现代服务业领域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

(4) 许多城市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的重要措施,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积极营造环境,出台优惠政策,

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5) 健康发展的信息产业。 (6) 竞争加剧的服务贸易

(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开放难点与相应对策

1.开放难点

(1)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内部结构不合理。

(2)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 (3)我国现代服务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4)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混乱,企业信用度差。 2.相应对策

(1)要协调好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

一方面,从产业发展顺序看,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

前要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到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并逐步实现制造业先进生产要素季现在服务业进城,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

(2)坚持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方向

放松市场准入条件,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准许新市场主体如非国

有成分进入。提高开放程度,承接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直接投资等方式向中国转移。

(3)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最重要的是强化服务业的

规范服务和诚信服务意识。

加快相关行业服务标准制定,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等。

三、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与意见

1.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是要用心的发展观来指导战略研究

二是要着眼于战略性和全局性

三是要进一步突出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是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2. 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

(1)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收入水平(基础环境)

——打破现代服务行业的国家垄断(宏观环境)

——放松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管制,加大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政策环境) ——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提高现代服务业自身水准(活力)

——推进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动力) ——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2)加快现代服务业的改革与重组进程,尤其是要加快重要服务部门的所

有制改革;

(3)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4)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6)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人才优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c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