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导学案 学生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5 19: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滨海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万春花 审核人:李如超

考点透析:鉴赏诗歌语言,品味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2、反复诵读,品味鉴赏诗歌的语 言。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语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收集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 识。 “五看”:看题2、“五看”文本,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发现的越多越好) 目,看作者,看 注释,看景语, 看情语 3、注音,释义 ?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归来头白戍边( ) 千村万落生荆杞( )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字音、字义梳理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 去时里正与裹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山东二百州: 禾生陇亩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 信知生男恶: 生女犹得嫁比邻: 4、翻译下面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引导学习】 1、人物提示导入 2、初读,品文本 ?示范朗读,核准字音、节奏 ?自由朗读,感受诗意、诗情,思考:

1

朗读感知 滨海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2、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1、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抓住这件事的几 【探究研习】 朗读赏析 从不同角度品读语言,挖掘各种情感。 提示:修辞、多感官、多角度、动静、虚实、对比、句式选择、极富表现力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圈画出你感触深的语句,试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语言进行赏析,深究其中蕴含的情感: 读经典,品诗人,触摸圣哲灵魂 ?名人评价 ?诗句解读 2

滨海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大家谈:读完全诗,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个诗人?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深读文本 比较提升 【拓展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哭声直上干云霄( )(2)去时里正与裹头( ) (3)况复秦兵耐苦战( )(4)役夫敢申恨( ) 2、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烧杀抢掠,百姓惨遭屠戮,血流成河,而叛贼却衣冠簪缨,住进去朝廷。 试将李白《古风·其十九》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 【提升阅读】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解读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就是杜甫,一生忠君爱国,“穷”善天下。在时代忧患中,他的眼睛始终是往下看,他看到的是国家的残败,百姓的苦难,他忧心忡忡,歌声凄苦。当很多人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抛洒怜悯之泪时,他却为石豪村一对生离死别的老农唱一曲悲歌。读他的诗我们泪洒衣襟;读他的诗,我们肝肠如火。他始终以他的行动践行着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规范。从盛世青年时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到乱世垂暮时的“戎马关山北,评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一生忠爱缠绵,用他的生命来写他的诗篇。他的律诗以开阔的意象抒写深广的社会现实和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不绝的回响。杜甫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从平民到圣人的超越。 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为杜甫写的传记中这样评价这位诗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一个一生身居下位的官员,一个并无多少政治建树的“腐儒”,一个平民中的平民,一个生前并无诗名的诗人,何以在他的身后留下如此炫目的光彩。宋代的黄山谷有一首诗写杜甫画像,里面有一句写得非常好,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说杜甫即使在喝醉的时候,他对天下的忧虑都聚集在他的眉间。后人评黄山谷这一首诗说“状尽子美平生矣”,杜甫被历史定格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和杜甫同时代的经历唐王朝由盛而衰历史巨变的诗人有很多,为何只有他一直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记录着时代的苦难,为百姓的疾苦呐喊?

3

滨海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青少年时期高远理想与高尚道德的追求是杜甫一生能够忠君爱民,先忧天下的根本原因。 杜甫在二十五岁之前基本过的是一种书斋生活,他徜徉于古代三四千年的历史,与圣贤、忠臣、孝子为友;他有着引以为豪的家世,那宣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的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个为报父仇而杀身的十三岁的孝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杜甫从小就有不同俗辈的抱负,“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 青年时期的杜甫漫游齐赵和吴越,二十五岁时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伟,富有哲理,让我们看到了杜甫远大的胸襟抱负。他这时所咏的《房兵曹胡马》和《画鹰》也都是自身的写照。“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撅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系凡乌,毛血洒平芜!(《画鹰》)早年的这些诗句,展示出他不平风的气度,表明他内心充满着盛唐的浪漫精神。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时期这种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及儒家的道德修养使杜甫无论面对怎样的纷纭乱世和潦倒生活始终保持着“正视现实的热情和突入时代的勇气”。 杜甫是用他的生命,用他一生的实践、行为,来丰富、充实着儒家的内涵——忧患意识与仁爱之心。 杜甫始终自以为是儒家的信徒。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的境界则远高于此,不光是不得志,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在大声呵斥“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诸将》),还在为皇帝担忧。“八月秋高风怒的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室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 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当他到鄜县去探亲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最小的儿子已经饿死,他当然非常悲痛,但是与此同时,他马上又想到了普天下还有很多比我更贫困的人,他们那些失业之徒。他还想到在边疆前线戍守的那些将士,他们遭受的痛苦比我更加厉害。所以他就把关怀之心从家庭扩展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去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告的穷人。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杜甫所以是诗人之首,是因为杜甫的确有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门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进死亡。透过这些血泪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学习反思: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