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8 17: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 陶器 第二讲 瓷器 第三讲 青铜器

第四讲 织绣 玉器 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 陶塑 第六讲 石雕 第七讲 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 古代壁画 第十讲 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 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 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 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 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 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 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 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 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 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 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 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 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 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 现代建筑

第一讲 陶器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 1、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 (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

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 (介绍《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讲 瓷器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

2、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各地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陶瓷艺术。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3、 几大名窑的产品特征。 4、 珍爱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及纹饰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或录像(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回答:不是。是瓷器。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讲 瓷器 (一)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与瓷有下列区别: 1、 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 烧制的温度不同

3、 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第五讲 陶塑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陶塑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讲述中国古代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形式风格。 2、着重介绍分析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及纹饰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或录像(秦兵马俑) 提问:这是陶器吗? 学生回答。

秦兵马俑属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三大类之一—陶塑 三、传授新课: 板书——第五讲 陶塑

在我国古代各种材质的小型雕塑作品中,以陶塑居多。我国古代的陶塑品主要是实用器物上的装饰或巫术活动中的偶像。 (一)仰韶文化时代: 1、赏析《少女头像》: 教师讲述。

提问:少女头像出现在原始时代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继续分析。

2、赏析《人头形彩陶瓶》: 教师讲述。

学生思考:陶塑人头配上类似兽皮花纹为装饰的陶器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 3、赏析《鹰鼎》: 教师小结。 (二)、秦汉时代: 1、赏析秦兵马俑 2、赏析西汉《杂技俑盘》

3、赏析东汉《说唱俑》(也称俳优俑) (三)、唐代: 1、赏析《猎奇胡俑》 2、赏析《女立俑》 3、赏析《男舞俑》

四、学生观看录象、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在中国古代,俑的功能是什么?简述其制作过程。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汉俑和唐俑在形式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八、下课礼仪:

第六讲 石雕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从感受形象入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 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 二.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 2. 揭示课题 三.

传授新课:

1. 雕塑的定义和分类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提问:什么是雕塑呢?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2.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学生尝试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3. 雕刻作品欣赏: (1)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a.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b.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 c.石麒麟 d.昭陵六骏 e.顺陵石狮

(2)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a.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b. 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c.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d.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 e. 大足宝顶山石刻养鸡女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石雕作品 五.分组讨论:

霍去病的纪念性石雕、石麒麟和昭陵六骏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异同? 六.课堂小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2.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3.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一件雕刻作品的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 八.下课礼仪

第七讲 彩塑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彩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彩塑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晋祠及清末“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2、赏评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3、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录像: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2、学生观看了解。

3、画面定格,揭示课题:第七讲 彩塑 三、传授新课: 1、概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彩塑?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2、分类:

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和伟大成就。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鸡冠花与水果》的艺术特色。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七、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时代背景。

2、揭示课题: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三、传授新课:

1、教师讲述“新国画运动”。

2、重点比较欣赏《鸡冠花与水果》和油画静物《瓶花》: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两位画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作品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2、赏析《贝叶工虫》: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教师分析欣赏。 3、赏析《小憩》: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教师提问:你欣赏《贝叶工虫》和《小憩》这两幅作品后有何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

5、赏析《江山如此多娇》: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6、赏析《长江万里图》: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7、赏析《茂林清暑图》: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李可染与张大千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8、赏析《札什伦布寺》:

教师提问:你看这幅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你喜欢林风眠的画吗?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八、下课礼仪:

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我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 2、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紫禁城的宏伟壮丽,分析其精神内涵。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3、了解其设计形式风格,体会其鲜明的民族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八、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紫禁城共有多少间房子?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有9999间半,为什么不是10000间呢?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

2、揭示课题: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三、传授新课: 1、教师概述紫禁城: (1) (2)

建造时间: 占地面积:

(3) (4)

建筑面积: 建筑布局:

2、分析欣赏午门: (1) (2) (3)

形状: 构造: 作用:

3、教师介绍“前朝后寝”的封建礼制: (1) (2)

外朝: 内廷:

4、分析欣赏太和殿: (1) (2) (3) (4)

作用: 面积: 构造: 色彩;

5、分析欣赏“后六宫”。 6、分析欣赏神武门。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特征? 六、课堂小结: 1、整体: 2、个体结构精巧: 3、灵活多变的空间: 4、色彩鲜明绚丽: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北京的宫殿建筑是怎样体现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的? 八、下课礼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