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

更新时间:2023-10-02 06: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

一、核武器与核事故

(一)核武器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

?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

1

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

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受到间接伤害。

?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服用预防药物,及时撤离沾染区,集中处理受染服装,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沾染区域。

进入人防工事后,应对人员或物品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遮盖暴露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三口”即领口、袖口、裤脚口。

洗消用过的水应排入指定的污水坑内。用过的棉球等垃圾应倒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随便乱倒乱丢。

④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一侧行动。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门窗,盖严棚布,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

2

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⑤安全区转移人员的防护方法:转移至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经专业人员检测合格后方可解除防护。人员应侧风站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服装一件一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在上风方向。

对服装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拂法、洗涤法。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

误食了沾染食物和水时,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照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规律是:距离放射源越远,受照射时间越短,“屏障”越多,伤害越少。

(四)核事故的防护

世界上有不少的核电站在运行,工业、医学方面有不少放射性物质(如X光拍片设备使用的钴、铯等)在使用,而世界上核事故也时有发生。所以,掌握核事故防护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在核设施(例如核电厂)内发生了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故。

在核电厂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时,可能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出现在空气中,弥漫于核电厂附近。这些放射性微尘和气体被吸入体内或落在人们身上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隐蔽的作用就是减少放射性微尘和气体与人接触的机会,使人尽量少受到伤害。

根据这个道理,核电厂周围的居民在听到事故警报后就应该:

?人员紧急隐蔽,通过多种“屏障”保护自己。尽快进入室内,因为在室外停留的时间越长,吸入和落到身上的放射性物质越多。听到警报,用湿口罩、毛巾、衣服等掩住口鼻。这样可以挡住大部分可能进入体内的放射性微尘。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用湿纸或衣服被褥等堵塞门窗的缝隙,熄灭火源。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注意事故动态。

?严格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远离放射源。撤离时,保持镇静,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在指定时间开始撤离到指定地点,避免盲目行动,增加受伤害的可能。对从沾染区撤出的人员,在接到专业人员发放放射性碘阻断药品预防时,应按时按量服用。

3

?选择好隐蔽地点。要选择密闭性比较好的房屋,最好是进入地下室。进入室内首先要关闭门窗,并且人不要停留在门窗附近。

(五)国外重大的核事故

?1957年10月7日,一场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施的一座生产钚的反应堆的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次辐射泄露可能已导致数十人患癌症而死亡。

?1979年3月28日,在宾夕法尼亚洲哈利斯堡附近的三里岛发生了美国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由于机械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造成核反应堆芯缺乏冷却剂,使放射性气体泄入大气中,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事故中没有人受伤,也没有过量辐射导致的严重后果发生。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

?1986年4月26日,发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露,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地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于本事故的核污染,损失逾20亿美元。专家们称,事故的后顾将延续一百年。

④1999年9月,日本东京城外核反应堆发生了一次重大核泄漏事故,造成2人死亡,50多人受到大量的危险辐射。

⑤2004年日本福井县美滨核电站涡流室内发生蒸汽泄露,造成5人死亡,7人受伤,灼伤者皮肤全黑。但没有造成核泄漏,目前核电站已关闭。

二、化学武器与化学事故

(一)化学武器

凡是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化学物质都叫毒剂。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武器和器材都叫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和飞机布洒器等。化学武器伤害途径多、杀伤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4

(二)军用毒剂种类、名称及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 种类 中毒途径 名称 主要中毒症状 防护与急救方法 穿戴防毒衣防毒面具;使用解磷针或阿托品进行急救。必要时辅以人工呼吸。 神沙林 吸入 瞳孔缩小、流泪出汗、呼吸困难,头痛肌颤全身经梭曼 渗透 痉挛死亡。 性 维埃克斯 误食 全身性 氢氰酸 氯化氰 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吸入 大,强烈抽筋死亡。 穿戴防毒面具;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进行急救。 窒息性 光气 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皮肤吸入 发紫,窒息。 穿戴防毒面具;撤离毒区,吸氧、保暖并保持安静。 糜吸入 芥子气 烂渗透 路易氏气 性 误食 皮肤红肿,起泡溃烂,眼结膜发炎,胸闷。 穿戴防毒衣防毒面具;用2%小苏打水洗眼、皮肤消毒。 失能性 毕兹 吸入 瞳孔散大,行动不稳,有幻觉,精神失常。 穿戴防毒面具;急救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等。

(三)敌使用化学武器判断

当发现飞机低飞,机翼下喷出烟雾物,飞机飞越地面、植物上有液滴或粉末。 当爆炸声音小而低沉,并产生烟雾云团,爆炸时弹片大、弹坑浅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或粉末沾染。

动植物和昆虫产生异常现象。禽畜有中毒症状,蜂蝶类飞行困难,植物叶子卷缩,花朵颜色变化。

人员有异常感觉。人体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灼烧感觉时。

5

(四)城市遭到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

城市一旦遭到化学武器的袭击,应迅速进入人防工事内。不能进入人防工事的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离开染毒区后应及时清洗毒液。 1、及时穿戴防护服。

2、迅速进入人防工事,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并撤离染毒区。

3、对中毒人员及时进行抢救。

4、用防护器材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进行防护,免受毒剂伤害。

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制式防护器材和简便器材,制式防护器材有防毒面具、防毒衣等;简便防护器材有口罩、毛巾、围巾、风镜、雨衣、雨靴、大衣、毛毯等呼吸道、皮肤防护物品。

5、对呼吸道的防护:一旦判明遭到化学武器袭击后,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利用浸水、浸碘和包有泥土颗粒的口罩、纱布、毛巾、手帕等自制的简便器材防护呼吸道。 6、对皮肤的防护:除可利用制式防毒衣外,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地域时,可穿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也可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毯子等日用品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的丛林地时,可利用雨衣、油布等用品对全身进行防护。

7、对眼睛的防护: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以利用自制的简易防毒眼镜、防风眼镜等对眼睛进行防护。用塑料薄膜贴在眼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8、对物资的防护:物资、器材和食物应尽量放入地下仓库或人防工程;露天堆放的物品采用玻璃纤维塑料布和棉帆布掩盖,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9、对水源的防护:尽可能在人防工事挖水井、修水池,并利用一切容器储备清水,以备地面水源遭染毒时使用;地面水井应加密封,防止染毒。

10、对皮肤的消毒:对皮肤消毒可按吸、消、洗的顺序。吸:取出防护盒的纱布,叠成尖角轻轻地吸掉皮肤上的毒剂滴液,不要来回擦,用过的纱布要密封或掩埋。消:摇匀消毒液,用纱布浸上消毒液对染毒部位由外向里擦拭,重复消毒2—3次。洗:用纱布或毛巾浸上净水,把消毒部位擦净;没有水时,也可用纱布或纸擦拭。

6

11、对服装的消毒:主要有割除法、擦拭法、洗涤法、煮沸法和自然消毒法。 12、中毒人员的自救互救:误食中毒、催吐导泻、洗胃,加快毒剂排泄,防止继续中毒。染毒人员用清水或皂水冲洗染毒部位,或用酒精棉球擦拭染毒部位,针对不同毒剂使用相对应的抗毒药物,再送到医院处理。 (五)化学事故的防护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泄露、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 化工企业、储气站等都是存放有大量的化学物质的场所,所以,掌握化学事故的防护对我们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如何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

?了解你所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危险化学品引起的伤害:刺激眼睛,流泪致盲;灼伤皮肤,溃疡糜烂;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麻痹神经,头晕昏迷;燃烧爆炸,物毁人亡。

?妥善保管你身边的化学危险物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乘船、乘车不携带;居室内不存放,特别是不要存放塑料桶装汽油、农药。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香蕉水、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碳、农药、油漆、煤油、液氯等。

?灭鼠药品要标明,谨防误食。 ④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二、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呼吸道防护:可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自制的简单防毒口罩,情况紧急时可用口罩、毛巾浸肥皂水、苏打水等捂住口鼻,在呼吸阻力不大时迅速离开毒区。 ?眼睛的防护:可用防毒面具、防毒眼罩或简易防毒眼镜等来进行防护。 ?皮肤的防护:可通过穿防毒衣、防毒靴、戴防毒手套等来阻挡,也可利用雨衣、雨披、套鞋等进行简易防护。

7

④消化道的防护:不得不在工作场所喝水、吃东西、吸烟,工作后要换区工作服,洗手洗脸。

⑤撤离:向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⑥洗消:对有毒的衣物及时进行洗涤消毒处理。 ⑦医治:中毒人员及时到医院救治。 三、常见化学危害的急救

硫化氢的急救措施: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心跳及呼吸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术,眼睛用生理盐水或1—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医疗措施:重度中毒者给予高压氧舱治疗,糖皮质激素及能量药物应用,地塞米松10—30毫克或氢化考的松200—600毫克配10%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辅酶Q10及谷胱甘肽0.2肌肉注射。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

?当发现人员中毒,应立即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和裤带,松开衣服。 ?当中毒者意识不清时,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应做人工呼吸。 ?当中毒者处于昏迷状态时,适量灌服浓茶、咖啡等,不能让其入睡。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用热水袋或摩擦方式使其温暖。

④立即呼叫救护车,拨打“120”电话,送中毒者去医院,途中给病人吸氧,继续人工呼吸,重度患者应做高压氧治疗。

三、生物武器与传染病

(一)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动、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是指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其主要特点: ?致病性强。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

?污染面积大,危害时间长。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

8

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

?使用方法简单,难以防治。生物战剂可通过气溶胶、牲畜、植物、信件等多种不同形式释放传播。投放带菌的昆虫、动物还易与当地原有种类相混,不易发现。 ④有一定的局限性。生物战剂易受气象、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烈日、雨雪、大风均能影响生物战剂作用的发挥。 (二)生物武器的使用方法

利用飞机投放带菌昆虫、动物、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将生物战剂装入炮弹、炸弹、导弹内施放。如炭疽等。 (三)敌使用生物武器的判断

一是当发现飞机低飞,投放物品时;二是动植物和昆虫产生异常现象时,如不应该出现在当地的生物却出现了。 (四)生物武器的伤害途径

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等而得病。

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致病。 接触——生物战剂直接侵入人体皮肤、粘膜、伤口等生病。 叮咬——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五)对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 ?免疫接种

对遭到生物战剂袭击地区的人员应主动及时报告污染特征,采集样品松卫生防疫部门鉴定以便有针对性的作免疫接种。 ?加强个人防护

主要是防止生物战剂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体内,防护的方法类似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戴:戴防毒面具、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戴手套,穿塑料衣,防疫服、帽、胶

9

鞋、防蚊罩、塑料鞋套等。

扎:扎好领口、袖口、裤口。

涂:在身体的暴露部位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皮肤防护特别要保护好伤口。 服:直接接触生物战剂的人员按人防公告或卫生防疫人员指示,服高效、长效预防药。

用:要尽量利用有完善“三防”设施的人防工程。

?隔离染病人员,做好灭菌消毒、杀虫、灭鼠并掩埋等消灭传染媒介的工作。 ④转移疏散:根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及时向上风方向或高处转移,为防止人体表面遭到污染区的昆虫叮咬,应使用各种防护器材。

⑤药物预防:对生物武器最有效的防护是免疫接种,要根据统一安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六)传染病及其防护

传染病(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侵入其他健康人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7、不吃不洁食物和生水。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