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

更新时间:2023-04-15 21: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0)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17)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3)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31)

第1 页,共36 页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

研强化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一、简答题

1.什么是关联后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案】(1)关联后效的含义

关联后效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等。如Mc Collough首先报告了这种后效,她给被试呈现几秒钟由黑色和橙色垂直栅条组成的图形,随后呈现黑色和蓝绿色的水平条纹的图形,两种图形交替呈现4min后,呈现测试图形,测试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的黑白栅条组成。观察者报告在测试图形中垂直方向黑白栅条处出现淡蓝绿色后效,在水平方向黑白条纹处出现淡橙色后效。

(2)产生关联后效的原因

Mc 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补色的感觉,即后效。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2.什么是知觉?什么是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都有些什么证据。

【答案】(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后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以及知觉的恒常性。

(2)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含义

①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②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总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间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之间的对立。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林塞和诺曼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而将自上而下加工称为概念驱动加工。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②联系:自上而下(间接知觉)和自下而上(直接知觉)的加工同时并存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中。

第2 页,共36 页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的一体两面的过程。

(4)二者的实验证据

①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通常使用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研究便是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

②间接知觉的证据有不可能图形、特殊的三维图形和错觉图等。

3.怎样研究错误再认?

【答案】Roediger和Mc Dermott发展出了研究虚假记忆的聚合联想范式,也称DRM范式。

(1)实验材料

在Roediger和Mc Dermott的研究中,选用Deese研究中使用的6个词表。每一个词表包括12个单词,词表围绕某一个未曾呈现的词展开,这个词称为“关键诱饵”。

(2)实验程序

①学习阶段

a.在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听一系列的单词,单词由研究者大声读出。在朗读每个词表之前,朗读者提示被试是第几个词表。

b.在词表的单词全部呈现完毕后,提示被试开始回忆。指示被试先回忆最后呈现的几个单词,然后回忆其它的单词。要求被试写出他们确信呈现过的单词。

②再认阶段

再认词由学习过的词、关键诱饵、相关的未学习过的词(有关诱饵)、无关的未学习过的词(无关诱饵)组成。要求被试在4点量表上判断每个单词是否呈现过。再认测验的时间由被试自已掌握。

通过被试对单词的判断探究错误再认的规律。

4.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1岁和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1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2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2(高、低易感性)x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r4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

第3 页,共36 页

“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69%表现出顺从,28%表现出内化,9%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

(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两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建议:

①第一项研究的问题是年龄自变量变化范围过窄,选取的被试变量过于单一,只有两组被试即研究一岁儿童和两岁儿童并进行比较,代表性不够,不能揭示儿童语言发展是否与环境有关,其结论不能推广。因为儿童语言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本研究只选取了1岁和2岁这两个阅读早期的年龄段,缺少年龄更大的不同家庭经济环境儿章的数据支持,两组儿童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并不表明在语言发展的其他年龄段也存在差异。后续研究可以进行追踪或者添加更多年龄段儿童的数据,如进一步测试这两组儿童在3、4、5、6岁年龄段(或更高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研究比较,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②第二项研究的问题是研究结论外推的有效性。实验中的被试产生的是对无意识疏忽性行为的内化,并不能确认他们会对真实审问情境中的明确犯罪意图也产生内化。需要在接近真实的审问情境中检验被试对明确的犯罪意图指责产生内化的可能性。

(2)两项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关系:

①第一项研究的问题属于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研究一出现选择的交互作用问题(或者不同年龄段的成熟与语言测验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第二项研究属于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表明生态学效度存在问题,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②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前提,没有好的内部效度,也就谈不上外部效度。但是,内部效度高并不能保证外部效度一定高。

5.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第4 页,共3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m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