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51923112-5质量管理考试复习题(终极版)

更新时间:2024-03-25 15: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质量管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QFD的全称是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2、质量改进三部曲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朱兰博士 提出的,分别是: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3、在使用计量控制图时,一般是成对使用的,一个反映集中趋势的,另一个反映离中趋势,例如: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在分析这一对控制图时,我们应该先分析的控制图是:极差控制图 。

4、在使用因果分析图时,其中“5M1E”是指 人、机器 、材料 、工艺方法 、测量方法 和环境。

5、在KANO模型中把需求分成了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6、抽样检验存在着两类风险分别是生产方风险,使用方风险。

7、在测量系统分析中GR&R主要分析两个指标分别是 EV(设备变异),AV(测量员变异) 。

二、选择题

1、在下列质量奖中,设有个人奖的是 ( C ) A、Baldrige 奖 B、欧洲质量奖

C、戴明奖 D、我国国家质量奖

2、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划分,检验方式可以分为( A ) A、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 B、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C、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 D、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3、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T指”( A ) A、产品的公差范围 B、产品的标准差 C、质量数据分布中心 D、中心偏移量 4、排列图又叫( C )

A、鱼刺图 B、管理图 C、帕雷托图 D、矩阵图 5、单位缺陷数的英文简写是( A )

A、DPU B、DPO C、DOE D、DPMO 6、控制图中表明生产过程质量失控是( D ) A、所有样本点都在控制界限内 B、位于中心点两侧的样本点数相近 C、接近中心线的样本点较多

D、样本点程周期性变化 7、对于调整型抽样方案 ﹝ C ﹞

A、当pi=AQL时,采用加严检查 B、当pi=AQL时,采用放宽检查; C、当pi

A、数据范围的间隔 B、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C、数据的极差 D、组距 10、控制图的作用是﹝ A ﹞

第 1 页 共 9 页

A、区分工序波动是随机波动还是系统波动 B、判断工序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C、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D、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11、零缺陷的口号是由费根堡姆提出。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 ( F ) 12、质量和成本是统一的,但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 ( F ) 13、计量抽样方案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需预先假定分布律。 ( F ) 14、PDCA循环是由戴明提出的。休哈特博士提出,戴明完善 ( F ) 15、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 ( F ) 16、质量的变异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予以消除。 ( F ) 17、质量检验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力。 ( F ) 18、使用因果图可以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少数。 ( F )

19、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是指明示的需求和期望。 ( F )

20、在标准GB2828.1中7种检验水平反映了抽样方案的鉴别能力,而不是宽严程度。( T )

三、简答题

1、对质量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质量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一、符合性质量,判断依据是“标准”,即符合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品;

二、适用性质量,判断依据是顾客的要求,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三、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全面质量),判断依据是好的质量不仅要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符合性),即同时还必须满足顾客的要求(适用性),满足社会(环境、卫生)、员工方面的要求;

2、简述过程能力指数Cp与过程性能指数Pp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Cp表示过程能力对过程质量标准的满足程度。

过程性能指数(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用Pp、Ppk表示,它反映长期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

联系:两者都是反映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但两者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且过程性能指数一般小于过程能力指数;

区别:

(1)过程性能指数反映的是当前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不考虑过程的稳定与否。 (2)过程能力指数是在对过程的稳定性确认后计算的指标,因此它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质量状况。

3、什么是质量成本?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

分为四大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1)预防成本:指为预防缺陷和故障发生而支付的费用。

(2)鉴定成本:指为评定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测量、试验、检验以及数据分析等鉴定活动所耗费的费用。

(3)内部故障成本:又称为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之前由于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第 2 页 共 9 页

以及为处理故障所发生的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称为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交付使用后因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4、简述抽样检验方案的OC曲线的意义。

答:抽样特性是指一个抽样方案对产品质量高低的辨识能力,把接收概率L(p)与批不合格率p的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就叫抽样特性曲线,简称OC曲线。

OC曲线的意义:因为OC曲线是一条严格单调下降的曲线,故通过不同OC曲线下降的陡峭程度,可以看出抽样方案的宽严程度及双方承担的风险。

5、PDCA循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P):根据顾客需求来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方针、计划、标准、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2)、执行阶段(D):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3)、检查阶段(C):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及时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效果,找出问题,检查中也可能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存在的问题。

(4)、总结阶段(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特点:(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是一个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小环保大环;

(3)不断转动,逐步提高:PDCA不是一个停留在水平上的循环,而是一个不断转动、逐步

提升的循环。 (4)A阶段是关键。

6、简述6Sigma管理体系中DMAIC改进流程。

DMAIC是指由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步骤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

1、定义阶段,即识别、评估和选择正确的项目。 2、测量阶段

(1)测量业绩并描述过程:包括流程图分析、识别关键客户需求 、确定关键产品,特性和流程参数和识别并记录潜在的失效模式、影响和致命度。

(2)数据的收集 (3)验证测量系统 3、分析阶段

(1)收集并分析数据

(2)提出并验证关于波动源和因果关系的假设 (3)确定流程业绩的决定因素 4、改进阶段

改进是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在此阶段,可通过质量功能展开、试验设计、正交试验等手段来对关键问题进行调整和改善,此阶段需注意,应从小问题入手,对关键问题逐一解决,切不可操之过急,影响整个设计或管理的发展方向。

5、控制阶段

第 3 页 共 9 页

主要对关键因素进行长期控制并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结果。定期监测可能影响数据的变量和因素、制定计划时未曾预料的情况。在此阶段,要应用适当的质量原则和技术方法,关注改进对象数据,对关键变量进行控制,制定过程控制计划,修订标准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建立测量体系,监控工作流程,并制定一些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7、当加大抽样方案的样本量,OC曲线将会怎样变化?对接受概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N(批量)、Ac(接收数)固定,n(样本量)增加时,将会对OC曲线产生强烈影响。随着n的增加,OC曲线变得急剧倾斜,越来越陡峭。其结果是使AQL下的生产方风险α变化较小,而同时LTPD下的使用方风险β显著减小。

因此,大样本的抽样方案,对于区分优质批和劣质批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亦即使用方拒收良批和接收劣批的概率都比较小。

8、什么叫一个抽样方案,它的作用是什么?一个二次抽样方案如何完成抽样检验?

一次抽样是从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式,作用是从批量N中只抽取一个样本,检验这个样本后即作出是否接收的判断。一个抽样方案应该有哪些抽样方案的作用?周文慧

二次抽样方案检验程序:

抽取和检验样本量为n1的第一样本: 若d1≤Ac1,接收; 若d1≥R1,不接收; 若Ac1<d1<Re1,抽取和检验样本量为n2的第二个样本, 若d1+d2≤Ac2,接收; 若d1+d2≥Re2,不接收。

9、抽样检验中隐含那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实际抽样检验存在两类误判的风险:

生产方风险(α)——产品质量很好,不合格率满足要求,但却根据抽样方案拒收了该批产品。 使用方风险(β)——产品质量很差,不合格率很高,但却根据抽样方案接受了该批产品。 在选择抽样方案时,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协商,使这两种风险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护双方的利益。

10、抽样检查中,OC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α、β是什么含义?一般取什么值?

第 4 页 共 9 页

答:抽样特性是指一个抽样方案对产品质量高低的辨识能力,把接收概率L(p)与批不合格率p的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就叫抽样特性曲线,简称OC曲线。

α为第一类错误,是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而拒收,对生产者不利,又称为生产者风险。 β为第二类错误,是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而接受,对使用者不利,又称为使用者风险。 两都都是越小越好,一般规定α=0.05, β=0.10。

11、试述质量成本特征曲线分为几个区域?各自特点是什么?各应采取什么措施使质量

成本达到最佳水平?

质量成本特征曲线分为质量改进区,质量控制区、质量过剩区。 如图:

质量成本总额 最低成本点A Ⅲ区Ⅰ区 Ⅱ区质量改进区 损失成本>70% 预防成本<5% 质量控制区 损失成本≈50% 预防成本≈10% 质量过剩区 损失成本<40% 预防成本>50% Ⅰ区为质量改进区,这时损失成本>70%,预防成本<5%,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该加强质量管理中的预防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Ⅱ区为质量控制区 ,这时损失成本≈50%,预防成本≈10%,质量成本总额较低,为较理想的状态,企业质量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维持现有的质量水平。

Ⅲ区为质量过剩区 ,这时损失成本<40%,预防成本>50%,质量水平较高,超过了用户的需求,此时应当适当放宽质量标准,使质量水平回到质量控制区,获得较低的质量成本和合适的质量水平。

12、什么叫全面质量管理?

答: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特点:“三全一多样”:全员,全过程,全组织、管理方法多样。

四、计算与综述

1、质量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质量管理经过5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这段时期受家庭生产或手工业坊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

第 5 页 共 9 页

(2)质量检验阶段。为了保证产品的正确生产,独立的质量部门承担了质量控制职能。但是存在弱点,如这样的检验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完全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而且对成品百分百的检验,在经济上并不合理。

(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品的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采取措施消除产生波动的原因,使生产的各个环节控制在正常状态,从而更经济地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但是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其组织管理工作。

(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制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5)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国际标准组织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什么?分别如何理解?

答:八项原则和理解如下: (1) 以顾客为中心

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2) 领导作用

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训练、提供帮助并给予授权。

(3) 全员参与

划分技能等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资格评定。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员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和对过程的改进,让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己任。

(4) 过程方法

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过程。清楚地识别过程外部/内部的顾客和供方。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5)系统管理

建立并保持实用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识别体系中的过程,理解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的目标相联系。针对关键的目标测量其结果。

(6) 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配备资源,向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为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7)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业绩和市场份额。

(8) 互利的供方关系

适当地确定供方应满足的要求并将其文件化。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审和评价。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第 6 页 共 9 页

3、计算Cp和Cpk。

Cp=T/6σ=Tu-T1/6σ≈Tu-T1/6s Cpk=(1-k)Cp=T-2ε/6s

过程能力指数

Tu?TLT Cp??6?6?另外,单边上下线公式:

Tu——质量标准上限 Tl——质量标准下限

CP上?X?TLTu?X CP下?

3S3S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CPK?CP?1?K??T/2??T2??(1?) 3?6?T??M??........分布中心?对标准中心M的绝对偏移量

1(Tu?TL)-?2?2K??

1T(Tu-TL)2

4、作X?R控制图和P控制图。

控制图 X?R 中心线 X UCL和LCL X?A2R 相关公式及说明 X——各组平均值 X——总平均值 R D4R,D3R R——各组元素最大最小差 R——总样本平均值差 ni——样本大小数 P P P?3P(1?P)/ni

5、已知如下两种抽样检验方案的OC曲线图,试结合抽样方案两种风险谈谈这两种抽样方案。

第 7 页 共 9 页

OC曲线 接收概率L(p)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000.020.040.060.080.100.120.14抽样方案1抽样方案2产品不合格率

一个抽样方案对产品质量高低的辨识能力称为该抽样方案的抽样特性。把接收概率L(p)与批不合格率p的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种曲线就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OC曲线。使用抽样检验可能发生两类错误,也即两类风险:

生产方风险——产品质量很好,不合格率满足要求,但却根据抽样方案拒收了该批产品。 使用方风险——产品质量很差,不合格率很高,但却根据抽样方案接受了该批产品。 由于一般当N≥10n时,N对OC曲线影响不大,所以在图示两种抽样方案中,存在两种可能:

1、 当N,Ac固定,n增加时,OC曲线变得急剧陡峭,使得?和?显著减少,即大样本抽样方案,对区

分优劣批次的能力显著提高,反之当n减少时,使得?和?显著增大。如图中所示,抽样方案1的抽样量n应该大于抽样方案2的。

2、 当N,n固定,Ac变大时,OC曲线越趋平缓,接受概率变化越小,使得?和?显著增大;反之当Ac

变小时,OC曲线变得急剧陡峭,使得?和?显著减少。如图中所示,抽样方案1的抽样量Ac应该小于抽样方案2的。

因此总的来说,抽样方案1的?和?两个风险都比抽样方案2的要小。

在产品的不合格率较低时,如不合格率为0.01处,方案1的接收概率约为50%,而方案2的接收概率约为90%,意味着使用抽样方案1的生产方风险较大;在产品的不合格率较高时,如不合格率为0.04的位置,方案1的接收概率趋近于0,而方案2的接收概率约在60%左右,意味着使用抽样方案2的使用方风险非常高。

6、如下是什么图?如果要完整,应该配什么图?该图反映过程(工序)处于何种状态,为什么?

6、 质量特性值

UCL ●●●

●● ● ● ● ●● CL(x) LCL ●● ●● ● 上图为均值控制图,是用来监视、控制质量特性值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异的图,是通过判别和区

分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来调查分析制造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保持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的有效

第 8 页 共 9 页

工具。如果需要完整,还需要配极差控制图。

该图所有的点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点子并非随即排列,有连续7个点递减,表示工序不稳定。因此故该生产过程并非处于控制状态。产生该趋势的原因可能是工具逐渐磨损、维修水平逐渐降低、操作人员技能逐渐提高等。而拐点即为改善点。

第 9 页 共 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lu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