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山

更新时间:2024-05-10 1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教案

学 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1301班 授课教师:傅旖玲

授课时间:第9周星期一第一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1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2月第3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 褶皱山 P7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3)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史有规律可循、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3. 利用褶皱的地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述法、讨论法

1

【教具】“中国五岳”、各类褶皱山图片。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五岳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教师提问]没错,看来同学们都知道,那大家去过吗? [学生回答]有。/没有。

[教师讲述]没去过也没关系,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五岳的风光。 [展示图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承转]当我们在欣赏这些山岳风景的时候,除了感受它们的奇特美丽与雄伟壮观之外,有没有去思考过,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学生思考时,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了解山地的形成。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3页,将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大声地朗读出来。 [板书]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学生朗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教师讲述]没错,所以山地非常重要。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山地有哪些类型呢? [学生回答]火山、褶皱山、断块山、??

[教师总结]对,山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承转]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种,褶皱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3页褶皱山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看书的同时,教师书写板书: [板书]一、褶皱山

2

1. 概念

[承转]同学们看完了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褶皱山的奥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褶皱山,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跟着老师的演示,一起来感受褶皱山的形成。

[演示指导]我们把这本书看成是岩层,我们都知道,地壳处于不断地运动中,那地壳在运动的过程中呢,会产生强大的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波状弯曲,就像这样,这样的一个弯曲叫做褶曲。那么,很多个褶曲组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什么?

[出示图片]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学生回答]褶皱。

[教师讲述]没错,叫做褶皱。所以,我们说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所以,当地表岩层受到构造作用力,会形成弯曲的褶皱构造,这样形成的山就叫做褶皱山。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句话划起来。

[承转]刚刚同学们都已经阅读过课本了,现在老师想提问一下,褶曲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呢?

[板书]2. 褶曲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回答?好,这位同学。 [学生回答]背斜和向斜。

[教师讲述]请坐。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就是背斜和向斜。 [板书] 背斜 向斜

[教师提问] 那么,什么是背斜,什么是向斜呢? [承转] 看来同学们并不是很明白,请看这幅图。

[分析指导] 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部分,就是背斜,从形态上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岩层是向上拱起的;而右边的部分,就是向斜,向斜的岩层是向下弯曲的。所以,岩层向上拱起的就是背斜,向下弯曲的就是向斜。

[教师讲述]所以,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就是向斜。 [板书]背斜:

向斜:

[承转]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一下,背斜和向斜会形成怎样的地貌呢? [板书]3. 地貌 内力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内力+外力作用:

3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那在褶皱山的形成过程中,它受到的内力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地壳运动。

[教师提问]是什么方向上的地壳运动呢? [学生回答]水平方向。

[教师总结]没错,褶皱山受到的内力作用,是水平挤压力。

[分析指导]像刚刚我们用课本模拟的情况一样,黑板上这幅图,就是在只有内力的作用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而形成的地貌,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背斜的部分发育成了山岭,向斜发育成了谷地。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它们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板书]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承转]但是,我们知道,地貌的形成,不仅会受到内力作用,还会受到外力作用,比如? [学生回答]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教师提问]所以,如果再加上这些外力的作用,背斜和向斜的地貌情况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回答]会。

教师利用板图进行演示。

[分析指导]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是这样的,现在老师给这个地貌施加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到张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就容易被侵蚀成谷地;相反,向斜的顶部由于受到挤压力,不易被侵蚀,并且这里位于槽部,物质容易在这里堆积下来,所以,反而会发育成为山岭。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有了外力的作用,就有可能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情况。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出示图片]向斜山

[承转]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是一座褶皱山,请问下同学们,它是背斜山还是向斜山呢?

[学生回答]背斜山/向斜山。

[教师讲述]老师听到有不同的意见。如果只从形态上去判断的话,我们很容易会把它判断

4

为背斜山。但是,只从形态上判断并不完全准确,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呢?

[学生回答]岩层新老关系。

[教师讲述]没错,应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去判断。

[承转]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74页的图4.9,在这幅图上标有序号①到⑦,代表的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那同学们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下面的岩层是比较老的呢?

[分析指导]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岩层是一层层叠加在一起的,也就说明地表物质是一层层堆积下来的。那么,在沉积的过程中,最先沉积下来的岩层就在最下面,后面沉积的岩层,会叠在老的岩层上面,所以,就出现了下老上新的特点。

[教师提问]现在,老师在岩层这里画出背斜和向斜的对称轴,以及一条水平线,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在这幅图中,我们如何利用这条水平线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看哪个组讨论得又快又好!

背斜: [学生讨论时板书] 4. 判断方法:岩层新老关系 向斜:

[承转]同学们,讨论好了吗?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讨论出来的结果。 [教师提问]我们先看背斜的部分,在这条水平线上有好几个岩层,位于中间部分的是第几岩层?

[学生回答]第三。

[教师提问]那位于两边的依次是第几岩层呢? [学生回答]第四和第五。

[教师提问]没错,所以,背斜的岩层,中间的是比较老还是比较新呢? [学生回答]比较老。 [教师提问]而两边的? [学生回答]比较新。

[教师讲述]没错,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请坐。

[教师总结]所以,背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我们可以记为“中间老、两翼新”。 [板书]中间老、两翼新

[承转]那么,向斜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哪个小组代表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好,请这位同学。

[学生回答]在向斜部分的水平线上,中间的是第6岩层,两边的依次是第5和第4岩层,

5

所以中间的比较新,两边的比较老。

[教师讲述]好,请坐。同学们,这位同学讲解得对吗?

[学生回答]没错,他讲解得非常正确。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与背斜正好是相反的,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中间新、两翼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可以记为“中间新、两翼老”。 [板书]中间新、两翼老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口诀记在课本上,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只要记住这两句口诀,就可以轻松准确地判断出背斜和向斜了。

[分析指导]我们现在再回过头看刚刚这幅图,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画出它的岩层分界线,并判断出它的岩层新老关系。好,请这位同学。

学生在图上画出岩层分界线。

[教师提问]那请这位同学为大家分析一下,它的岩层新老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在图上画出水平线,判断出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位同学判断出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同意吗? [学生回答]同意。

[教师总结]没错,这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它为向斜山。

[承转]刚刚我们学习了褶皱山的判断方法,那通过刚刚的学习,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我们从岩层关系图可以看到,受到外力作用之后的岩层,它们的新老关系有变化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讲述]对,是不会变化的,岩层的新老关系,在被侵蚀前和侵蚀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外力作用不会改变岩层的新老关系。

[教师提问]由于地貌形态的形成不仅受到内力作用,还会受到外力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只从外貌形态上去判断背斜和向斜,最根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岩层新老关系。

[教师总结]没错,就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这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好好理解掌握。

[板书]岩层新老关系标上重点符号。

[承转]正如课本中的第三段所说,褶皱山的规模可大可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我们知道地壳时很坚硬的,那它时如

6

何发生褶皱而形成如此高大的山系的呢?在最后一段,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可以用一种理论来解释,那就是,板块构造学说。

[出示图片]图4.10 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

[分析指导] 我们来看图4.10,这幅图给我们展示了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同学们一起来说说分别有哪些板块,我们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是?

[学生回答]美洲,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南极洲。

[教师讲述]对,就是这六大板块。现在,我们看看图例,有两个图例,红色的线条代表生长边界,绿色的线条代表消亡边界。

[教师提问]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呢? [学生回答]答案不一。

[教师讲述]老师听到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了,看来预习得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分析指导]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们知道,板块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如果两个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发生张裂,然后形成裂谷或者是发育成海洋。这样就形成了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上的箭头方向是相反的,两个板块发生背离运动。相反,消亡边界上的箭头方向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两个板块往同一方向运动,所以它们会碰撞挤压,褶皱隆起,进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教师总结]这就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同学们简单理解一下就可以。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不理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跟其他同学们一起探讨交流。

四、总结新课(4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地的形成中的褶皱山,学习了褶皱山的概念、所形成的地貌,还有判断地貌的方法、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其中褶皱山的概念与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是重点,判断方法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同学们在课后要好好复习巩固。

[教师讲述]趁热打铁,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快速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好,开始!

[板书] 褶曲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貌 内力作用 内力+外力

7

[教师讲述]好,时间到!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 学生共同回答出表格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看来同学们都学习得很不错,记得又快又准!给自己点掌声!请大家把这个表格画到课本上,并且在课后补充完成,方便复习。

五、复习巩固(4分钟)

[教师讲述]刚刚已经检验过了,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了,现在,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以前后桌为一组,对74页活动题的三道练习题进行讨论,待会儿各组派一位代表来回答。

[教师讲述]好,讨论结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三道练习题。

[教师提问]首先是第一题,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 [学生回答]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教师提问]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乙地的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老、两翼新,所以它是背斜。甲地的岩层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所以它是向斜。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请坐。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同学们记下来了吗。 [学生回答]记下了。

[教师提问]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题,为什么甲地发育成为山岭、而乙地发育成为谷地呢?有请第二组的代表。

[学生回答]因为乙地是背斜,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而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所以发育成为山岭。

[教师总结]好,请坐。这位同学回答的是正确的,乙地是背斜,受到张力而被侵蚀成为了谷地,甲地发育成山岭,一方面就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那样,是因为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同时,也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刚刚也跟同学们说过,就是地表物质容易在槽部堆积下来,所以甲地发育成山岭的原因是有两个的。同学们要做好笔记。

[教师提问]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题,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呢?为什么?有请第三组的代表来回答。

[学生回答]要选择乙地。因为乙地的背斜,这样的话水会往两边流,不会流到隧道上。 [教师讲述]好,请坐。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位同学说要选择乙地,你们同意吗? [学生回答]同意。

8

[教师提问]没错,要选择乙地,看来大家都判断对了。那他说明的理由大家也同意吗? [学生回答]同意。/不同意。

[教师总结]老师听到有不同的意见。其实,他的回答是正确的,但不够完整。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会流向两侧,利于保持隧道干燥;另一方面,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不易发生塌方。这两点条件都表明背斜处有利于修建地下隧道。同学们理解了吗?

[学生回答]理解了。

[承转]接着,老师要在这里拓展一个知识点,就是背斜和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 [板书]实践意义 向斜:

[教师讲述]刚刚通过练习题,我们知道了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现在,老师要告诉同学们,背斜还是石油、天然气的埋藏区,并且呢,它的顶部适宜建采石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隧道;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采石场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答案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这是为什么。

[教师讲述]背斜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同时,天然气密度最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所以,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埋藏区。

[承转]那在背斜的顶部建采石场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并且背斜不利于地下水储存,所以便于施工

[承转]了解了背斜的实践意义,接着我们来看向斜。

[教师讲述]刚刚我们说了,背斜的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往两翼流,那么向斜的构造刚好相反,它有利于两翼的水往中间汇集,下渗而形成地下水,所以呢,向斜是良好的出水构造,常常有“自流井”分布,我们一般打井的话,就可以选择在向斜槽部打。

[板书]“自流井”

同时,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那么岩层中的矿石就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所以,岩层中含有的矿产层,例如煤、铁矿等,往往会被搬运到向斜处堆积下来,所以我们在确定钻矿位置的时候,就应该选在向斜处。

[板书]钻矿位置

9

[教师总结]这些就是背斜和向斜的现实意义,大家在课后好好理解一下,以后在生活中也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原理。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教师提问]学完了褶皱山的基本知识,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在刚上课时,我们欣赏了“五岳”的风光,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五座山中,哪座山属于褶皱山呢?

[学生思考]无法说出确定的答案。

[承转]请同学们在课后查找相关图片进行思考分析,我们在下一节课揭晓答案! [课后作业]同时,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节课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找出中国和世界的褶皱山脉分别有哪些,下节课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好,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

1. 概念:挤压作用、波状弯曲 背斜 2. 褶曲

向斜

内力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3. 地貌

内力+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4. 判断方法:岩层新老关系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5. 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背斜:隧道;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采石场 实践意义 向斜:“自流井”;钻矿位置

【课后分析】??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l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