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探究

更新时间:2024-05-25 01: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并传承下

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由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我国古天文观测、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古代建筑、民族服饰、生活习惯、风土民情、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最新的《考试大纲》、《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高中地理必学、必考内容。在近三年的地理高考真题中,2015年北京文综地理卷第11题的“城市牵挂”、2015年文综新课标II第1-3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2016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1—2题的“我国山水画”、2016年天津文综地理卷第14题的“妈祖文化”、 2017年全国文综卷Ⅲ第1--3题的“剪纸”等均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地理知识的考查。

【时事背景】

1.2017年8月7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立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书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揭牌展示。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2017年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日,来自全国8省份近2万名苗族同胞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共同欢庆苗族最盛大的活动“赶秋节”。这是去年11月“苗族赶秋”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国内首次在立秋这天进行集中赶秋展演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l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