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张铁路-站场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05: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工程概况 ........................................................................................................ 2 2.1 工程简介............................................................................................. 2 2.2主要工程数量 ..................................................................................... 2 2.3自然状况.............................................................................................. 2 3 临时工程 ....................................................................................................... 4 3.1临时工程规划原则 ............................................................................. 4 3.2临时工程设置 ..................................................................................... 5 4 施工组织设计............................................................................................... 6 4.1 总体施工方案 .................................................................................... 6 4.2施工准备工作 ................................................................................... 10 5主要工程的施工工艺 ................................................................................. 20 5.1地基处理............................................................................................ 20 5.2 路基填筑............................................................................................ 26 5.3路堑开挖 土质、软质岩路堑施工工艺及方法 ............................. 30 5.4路基基床施工工艺及方法 ............................................................... 32 5.5路基过渡段施工 ............................................................................... 36 5.6路基支挡工程施工 ........................................................................... 39 5.7路基相关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 41 6路基变形监测.............................................................................................. 44 6.1 路基处理变形监测 ........................................................................... 44 6.2路堑边坡变形监测 ............................................................................ 51 7特殊天气施工措施 ..................................................................................... 53 7.1 雨季施工措施 .................................................................................. 53 7.2夜间施工措施 ................................................................................... 54 7.3 低温施工措施 .................................................................................. 54 8 质量、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 ................................................................ 55 8.1 质量管理目标和保证措施 .............................................................. 55 8.2 安全保证措施 .................................................................................. 60 8.3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 ............................................................... 67 8.4文明施工............................................................................................ 70

1

兴和北站站场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DK098+272-DK105+710)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基础〔2010〕2553号)。

1.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1〕369号)。

1.1.3 《铁道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1709号)。

1.1.4 《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1.1.5 《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 1.1.6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1.1.7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1.8 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1.1.9 设计阶段与地方相关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及纪要。

1.2编制原则

1、本着经济合理、质量一流的原则,按照招标文件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信息化管理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争创优质工程。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前,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上规范、从管理上落实、在方案里体现,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发包人指令,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通过立体把关,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4、按照客货共线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施工工艺。 5、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采用高速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充

1

分应用“四新”成果,配备精干高效的技术骨干力量和专业化的施工作业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6、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1.1 工程简介

兴和北站站场位于兴和县新城区北面,施工里程为DK98+600~DK100+400,中心里程为DK99+390,主要工程数量有路基土石挖方18.7万方,路基土石填方48.8万方; 2.1.2工程范围

DK98+600~DK100+400段兴和北站站场路基位于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ZHZQ-Ⅲ标段内。路基主要工点类型有:路堤、路堑坡面防护等。地基处理类型有地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冲击(振动)碾压、水泥土挤密桩等,同时采用设沉降观测设施的措施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沉降,保证路基纵向刚度均匀性变化。支挡防护的主要形式有:混凝土挡土墙。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底层采用A、B组填料、非冻胀性A、B组填料填筑。

2.2主要工程数量

兴和北站站场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有路基土石挖方18.7万方,路基土石填方48.8万方;

2.3自然状况

2.3.1 地形地貌

本段线路位于怀安-乌兰察布低中山丘陵区(大尖山至黄旗海以东,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其中大尖山隧道越岭地段山势陡峻,基岩裸露,向大里程方向,地形起伏趋缓,山体多成缓丘状,并有丘间宽谷、小型山间盆地相间)主要为山前坡洪积区,局部地段有冲沟。线路两侧多为耕地,植被发育。

2.3.2 气象和气候特征

本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属中温带亚干旱蒙东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

2

旱多风、沙尘频发;夏季短促而温热、昼热夜凉,日温差大;秋季较短;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全年降水量小,且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大,霜冻期长。年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33.8℃,最冷月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雨量352.6mm,年平均蒸发量1971.4mm;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土壤冻结深度1.91m.

2.3.3 工程地质特征

DK98+630~Dk00+400段为湿陷性黄土路基,DK100+060~DK100+270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等级为Ⅱ级中等严重,其他段落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等级为Ⅰ级轻微。

2.3.4 水文地质特征

勘测期间未见地表水,钻孔揭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2.2~14.4m之间,沿线地下水水质较好,一般对普通混凝土无侵蚀性。 2.3.5 地震参数

本区段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2.4 施工条件

2.4.1 交通运输条件

本线东端张家口至乌兰察布段有张集线,乌兰察布地区有集二线和集通线与既有京包线交汇。工程施工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将主要材料运至项目附近的车站,再用汽车运至工地。

沿线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高速公路有京藏高速,国道有G110线、G208线。其中G110线与本线相伴而行,可以做为施工材料运输的主干道。其他各级省道、县道、乡村公路可作为施工运输辅助及支线道路。沿线地区道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公路运输条件。

2.4.2 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碎石:张呼铁路沿线石料资源较为丰富,石料材质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玄武岩、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张家口东南方向流平寺、怀安县左卫镇、兴和县前海窝子、怀安西坪山、卓资大湾子等地区。

3

砂:沿线主要河流有西洋河、南洋河、霸王河、大黑河等河流,沿线大部分地区可采砂源的天然砂贮量普遍不足,且材质较差,不宜在本项目的建设中使用。沿线材质较好的砂源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万全县地区,形成可用天然砂源集中于线路的一端的情况,导致天然砂平均运输距离较远。且砂贮量不能满足张呼铁路的建设需要。为保证本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对材料要求较高的桥梁梁部使用天然砂,其他工程用砂采用机制砂以解决天然砂源贮量不足的问题。 2.4.3 沿线水、电、燃料等资源可利用情况

⑴沿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兴和至集宁,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1~15m之间,局部地段大于30m,沿线地下水水质较好,一般对普通混凝土无侵蚀性,局部有侵蚀性,施工时应加强侵蚀性验证。一般地区施工用水考虑就近打井取水解决。

在线路经过的市区范围内,施工用水考虑引接自来水。

⑵结合工程具体位置及电源情况,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引地方电源。 ⑶本段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 2.5 工程重难点

兴和北站站场路基填挖地段分布不均,填方数量大,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影响较小。本标段正线路基不良地质较多,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路基工程须严格控制地基和路堤的工后沉降。

3 临时工程

3.1临时工程规划原则

临时工程修建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本着满足需求、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不妨碍交通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

2、临时工程建设尽量利用已有设施,按照节约资金、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利施工的原则进行。

3、对沿线建筑、管线等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护。

4、临时工程设施主要有施工便道、供电线路、电源、通讯联络、施工用水、污水处理场、生活生产垃圾站、生产、生活用房、料库等。

4

3.2临时工程设置

3.2.1 施工生活驻地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结合施工任务划分,计划布置施工营地一处,做为兴和北站站场路基施工作业队生活场地。新建办公和生活房屋采用双层彩色钢板房。 3.2.2 施工生产临时设施

3.2.2.1、试验室

中心试验室由局指挥部统一负责建设,项目经理部设立试验室工作组。 3.2.2.2、施工便道

施工范围内,人烟稀少、既有道路缺乏,公路运输条件困难。地形沟壑繁多,无既有平行公路,线路距离公路较远,根据现场调查,施工便道分段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的方式引入红线内,在红线内分段拉通纵向施工便道,具体便道设计及修筑计划如下:

3.2.2.2.1便道设计标准

临时便道技术标准 表-1

项 目 设计行车速度 路面宽度 间距 错车道 最小曲线半径 路面结构 最大纵坡 路面宽 长度 技术标准 40Km/h 新建4.0m,引入3.5m 200~500米 ≥6.5米 ≥15米 30米 泥结碎石 14% ⑴便道向外侧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便道两侧设置纵向排水沟;面层采用泥结碎石。

⑵新修施工便道

便道平面尺寸:纵向新建便道面宽4m,向外侧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便道两侧设置纵向排水沟;基层50cm山皮土,面层20cm采用碎石土,泥结碎石路面。

⑶危险路段和进入施工现场入口设置警示牌。施工期间加强对新建、改建便道以

5

及原有村镇道路的养护和维修,保持路况良好。 3.2.2.2.2便道修筑

首先清除表面腐殖土30cm,然后采用山皮土填筑。便道施工采用机械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以上,以确保路堤稳定。 3.2.2.3、施工用电

结合工程具体位置及电源情况,施工用电可就近接引地方电源。 3.2.2.4、施工用水

沿线地下水水质较好,一般地区施工用水考虑就近打井取水解决。。 3.2.2.5、施工临时通讯规划

沿线经过地区人员稀少,多为深沟峡谷,部分地段无线信号覆盖良好,施工中可采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外联络。

4 施工组织设计 4.1 总体施工方案

4.1.1 施工安排原则

建立路基工程结构物的新理念,从结构物的技术高度看待路基工程,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看待路基和附属工程的相互关系。

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保证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保证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保证路基均匀或不均匀沉降及其沉降值得到持续正确的检查。

为满足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要求,施工采用机械化。选用大型土石方挖掘、运输及重型振动压实机械(过渡段选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配合)。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集中拌和施工,不良地质路基地段、高填方路堤段要先期安排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位移等观测工作,以检验和完善设计。

特殊路基、不良地质路基施工前,要求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核对,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请修改完善设计文件。根据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工期及环保要求,编制各段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合理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路基土方工程在施工准备完成后即可开工,其完成工期满足该区段总体工程进度

6

的要求。

路基土方统一调配并尽量利用路堑挖方、取土、弃土场统筹考虑以节约用地。施组安排充分利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统筹进行土方调配,做到既保证质量和工期又经济合理。

受沉降控制的路基填筑工期,必须预留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对有软土地层的特殊不良地质地段,在施工准备完成后尽早开工,尽量避开雨季,并严格按照设计的加固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合理组织施工,以保证路基质量。

采用优质合格填料,构件集中预制,实现工场化、标准化加工生产。采用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施工设备,实现机械化施工。

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路堑边坡变形监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 4.1.2 施工组织

4.1.2.1路基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分部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分部、架子队、施工工班三级管理模式。 4.1.2.2职能划分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职责划分:

项目经理:⑴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组织指挥和管理,对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期负总责,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⑵组织实施综合管理方针,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⑶组织策划、建立、实施和保持项目部综合管理体系,确保综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⑷批准发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⑸批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管理目标;⑹提供管理体系运行所必要的资源配备;⑺确保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时进行内部沟通。项目副经理:⑴贯彻实施综合管理方针和目标;⑵协助项目经理抓好现场管理,对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⑶组织协调产品实现过程中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⑷有效组织施工生产,确保实现项目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实现优质服务。

总工程师:⑴贯彻实施综合管理方针和目标;⑵对本区段施工技术、计划合同和工程质量负技术责任,对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⑶组织贯彻

7

技术规范、施工规范、质量标准,跟踪有关科技信息,推进科技创新与开发;⑷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解决施工中重大技术难题;⑸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审批处理方案;⑹负责安全规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总监:⑴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工作;⑵ 负责本区段工程的施工安全、检察、检查、指导等职责,对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⑶ 组织贯彻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施工规范;⑷ 参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解决施工中重大技术难题;⑸ 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审核处理方案。⑹负责项目部环保工作,组织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工程技术部:⑴负责本区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及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及调度工作;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⑶负责本标段施工技术调查、图纸审核、现场核对、技术交底、变更设计、技术创新、施工资料、技术总结、竣工文件编制等工作,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⑷负责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成果和工法进行研究、引进、吸收、推广和应。

安质部:⑴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安全管理办法、纠正和预防措施;⑵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现场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质量的检查评比与考核;⑶组织编制项目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并实施;⑷负责职工质量教育培训,进行技术交底,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⑻负责项目部环保工作,组织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监督检查。⑸负责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综合部:⑴负责《文件控制程序》等三个程序的制定、修改、实施;⑵负责项目日常生活管理,文件管理,保密资料管理;⑶外来人员的接待及对外协调工作;⑷负责协助发包单位做好征地拆迁;⑸与地方公安部门做好路地联防;⑹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管理与实施。

合同成本部:⑴负责《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制定、修改和实施;⑵负责施工计划制定、实施管理,按期上报各种报表,做好计划保障、调整工作;⑶负责工程对外合同的保管,完善内部合同管理;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

财务部:⑴负责工程验工计价工作;⑵负责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8

物资设备部:⑴负责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及制定本标段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办法,检查指导和考核施工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⑵负责本工程项目全部施工机械设备的采购及管理工作;⑶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参与设备的安装、检验、验证、标识及记录。

测量队:负责本区段的控制测量,对施工队的施工放样,进行指导和复测,对完工项目负责贯通测量,负责测量仪器的维护保养和校核,负责测量计算资料的复核、整理和归档。

架子队:⑴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⑵组织开展全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⑶接受各种检查和内审,提供体系运行情况的相关资料。 4.1.3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路基工程施工计划工期13个月,即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其中:路基工程14个月,路基附属工程施工15个月。具体工期安排如下:

清表: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 路堑挖方:2014年6月10日~2014年8月30日 路基地基处理:2014年6月15日~2015年9月15日 路基填筑:2014年6月30日~2015年10月31日 附属工程:2014年9月1日~2015年7月31日 4.1.4 资源配置

4-1-4路基施工劳动力安排一览表 工种 技术员 安全员 测量员 质检员 试验员 其它 合计

路基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附表

表4-1-5机械设备配置表

人数 2 2 3 2 2 15 26

9

序号 1 设备名称 挖掘机(≥1m3) 规格型号 UH171 数量 额定国别制造功率产地 年份 (kw) 日本 2009 用于生产施工备注 能力 部位 6 3 4 1.3m3 路基 良好 路基 32 履带式推土机 tY220 3 装载机(≥2.0m3) 自卸汽车(≥15t) 压路机(≥18t) ZL50 徐州 2009 135kw 徐州 2011 济南 2010 日本 2011 徐州 2007 上海 2010 洛阳 2008 天津 2007 徐州 2011 济南 2012 良好 2.8 m 路基 20t 20t 18t 路基 良好 路基 良好 路基 良好 斯太尔 20 ZY200 10 YZ30 DA50 2 1 1 2 2 2 4 5 6 压路机(50t) 路基 良好 25t 路基 良好 7 冲击式压路机 CYT25 8 9 10 平地机 洒水车(≥5m3) 发电机 PY190 400KW 路基 良好 8m3 路基 良好 路基 良好 4.2施工准备工作

4.2.1 技术准备

为优质高效的建好呼准鄂铁路工程,所有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标,并认真的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施工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工程施工专项培训班,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4.2.2 审核图纸

接到图纸以后,由项目部分部总工程师组织技术部门进行图纸的会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并形成图纸审查报告。 4.2.3 施工调查

对路基附近的地形、地貌、跨越本桥的河流和电力、电缆、管道的线路进行调查,

10

并和设计图纸进行比较;对当地的生产物资供应、通信设施、风俗习惯以及修建临时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进行调查。施工调查完毕后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对影响本路段施工的电力、电缆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三电拆迁部门,确保及时拆迁,以免影响施工。 4.2.4 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材料及半成品计划,并组织物资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前期的周转材料及半成品进场,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所有工程主体用原材料必须坚持先检后用的原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平行检验的基础上,经检验合格后的的原材料才可以使用。 4.2.5 主要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

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技术先进、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配套合理、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为配合施工,对施工中的所有设备在开工前进行彻底的检验,达不到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的设备坚决更换,以确保成品满足设计要求。技术设备准备,主要包括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准备,满足现场施工的各种试验设备仪器仪表准备。 4.2.6施工测量

4.2.6.1 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确保测量控制及测量放线的质量,配备以下测量设备:

表4-2-1 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名 称 GPS测量仪(动态) 全站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50m钢卷尺 其他器具 数量 1 1 1 10 6 单位 精度要求 备 注 台套 台套 台套 把 套 ±20mm 1秒级 S3级 测量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严格按有关规定之要求执行。 4.2.6.2人员配置

11

项目部设置测量队,队长1名,测量员6名,负责整个项目的控制测量任务。施工队配备测量人员10人,负责施工测量工作。

总工程师

外业组 内业组 测量工程师 图4-2-1测量组织机构图

4.2.6.3控制测量

开工前将设计院交付的控制桩按照《铁路测量技术规程》及监理的要求进行复测、加密,经计算达到要求的精度后,再书面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为保证本管段的测量精度,每三个月对控制网复测一次,并上报书面报告。 4.2.6.4施工测量

路基中线、高程测量误差应符合现行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测量实行“双检制”。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应测设护桩并作记录。边桩应根据贯通后的中线、高程测设,在地形、地质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的地面线。 4.2.7 施工试验 4.2.7.1人员配置

试验室主任负责项目部整体试验工作,做好试验人员的工作分配,资料的复核、仪器的购置和校正、试验工作的检查等,试验员负责进行原材料取样分析、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做好各种施工材料的检验,现场各种试验检测工作。资料员做好试验资料的搜集、整理、签证归档工作。 4.2.7.2原材料试验、检验

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按照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对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试验,确认填料类别,按规定填写土工试验报告,经审查签证

12

后方可使用。对需要改良的特殊沿途岩土,除进行常规试验外,尚需进行专门的鉴别试验,以确认其种类和处理方法。

土工合成材料、固化剂、级配碎石等原材料运抵现场后,必须逐批逐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货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

表4-2-2 路基工程主要试验仪器设备配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K30 150*150 BKJ-Ⅲ FG-Ⅲ 10.0kg 63.5kg DYE-2000 FX-101-3 HZF-B6000 YP20002 100*200*300mm 1-50L BYS-80 CA-3 150*150*150mm 0-10mm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个 台 台 个 个 个 台 台 台 套 套 个 数量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备注 1 平板载荷试验仪 2 灌砂桶 3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 4 液塑限测定仪 5 轻型动力触探仪 6 重型动力触探仪 7 数字式压力试验机 8 电热鼓风干燥箱 9 电子天平 10 电子天平 11 坍落度筒 12 容积升 13 游标卡尺 14 回弹仪 15 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 16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17 泥浆三件套 18 混凝土试模 19 百分表

13

20 土壤筛 21 压碎值测定仪 22 新标准方孔砂石筛、石子筛 0.074-60m 0-75mm 个 台 套 1 1 1 4.2.8 内业资料

4.2.8.1内业资料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管理部具体组织实施。工程管理部及下属各施工单位分别设置专职资料员1人,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资料员必须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耐心,无特殊原因,整个项目施工期间,不允许调离岗位。 4.2.8.2内业资料的管理要求

项目开工前,由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的分类,以便确定资料填报的分类别管理。对于具体的资料填报格式,凡是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没有明确的,均由施工技术部负责统一填报格式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以便于保证资料填报正确、完整。

施工技术、测量、试验资料的填报分别由施工技术、测量、试验人员填报,资料填写采用适宜长久保存的炭素墨水,书写字体采用仿宋或楷书(人员签名除外),纸面干燥、整洁、清晰,易于辨认。各种技术、测量、试验资料要求签字齐全。工程各种资料统一按照A4幅面设置,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印刷发放使用。

各种资料的填报要求与工程同步进行,由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随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完成归档,按要求移交项目施工技术部归档保存。工程竣工后,由项目工程部组织集中编排归档,在业主要求的期限内进行移交。 4.2.8.3资料的归档管理细则

⑴、案卷组成:案卷封面、卷脊、卷内目录、卷内文件齐全; ⑵、卷内文件材料,按照文字资料在前,图样在后的原则; ⑶、案卷题名:

a、桥梁标明结构、部位的名称;

b、编制单位在正式向业主移交前应填写具体的施工单位,正式向业主移交时再填写成项目经理部。

14

c、案卷的装订、组卷要按照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具体要求实施。 ⑷、内业资料的移交

按照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具体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移交程序。 4.2.9 施工程序 4.2.9.1征地拆迁

由项目部拆迁办会同指挥部拆迁人员,加强与地方土管部门的联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有关文件的要求及用地设计图做好永久性用地的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作,项目队提交临时用地计划书汇总到项目部拆迁部,与地方土管部门共同做好临时用地的征用。 4.2.9.2场地清理

原地面测量完毕后,即可进行场地清理工作。人工配合机械将路基范围内的杂草、树木、树根、垃圾、淤泥、表层腐植土等清理干净,运至弃土场。 4.2.9.3测量放线

由测量班放出线路中线和边线,每20m一点,用竹签或小木桩标示;

路堤施工中,每两层土测放一次线路中边桩,填土宽度每边比设计值加宽50cm; 路堑施工中,每下挖1m测放一次线路中边桩,开挖宽度每边比设计值减小30cm,分层开挖完成后刷坡一次。到分级台阶处必须放线一次。 4.2.9.4现场核对

⑴开工必须对全线路基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核对,首先用动力触探仪每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个点进行核对,然后用地质雷达进行核对,与设计地质资料比较,对不符之处进行修正,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

⑵核对施工范围内的水文、气象等情况

⑶调查核对级配填料,收集级配填料的拌合场地等有关资料。

⑷核对土石类别及分布,调查施工环境条件及取、弃土困难地段的填料来源、弃土位置和运土条件。

⑸当地可利用的资源和设施

⑹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线运营情况、路基情况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

15

⑺核对原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对比。 4.2.9.5开工报告

严格按照业主下发的《工程部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做好开工之前的各项工作,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好所有开工报告所需的资料,装订成册,逐级上报审批。 4.2.9.6工程实施

开工报告审批后,立即组织进场人员、设备、机具展开施工,施工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施工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过程中各级人员按照本岗位的岗位职责展开工作,确保每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4.2.9.7施工自检

以施工质量自控为基础,充分发挥以质检工程师为骨干的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落实自检、互检、专业检的“三检”制度,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必须完整详实的记录自检资料。 4.2.9.8报验签证

⑴检验批

检验批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质检员严格按照《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并进行评定、签字齐全,由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分项工程负责人审核签认。向监理单位申报验收,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质检工程师等进行验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上签署意见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个别检验批的个别验收指标必须在设计院人员到场的情况下进行验收,经设计人员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质检员必须加强过程旁站,使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严格自检,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⑵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验收在检验批的基础上进行,同一个分项工程的所有检验批完成后,将分项工程的检验批验收资料文件整理齐全、验收合格后,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签认后,向监理工程师申报,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签认。

16

⑶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验收在所含分项的基础上进行,同一个分部工程的所有分项完成后,将分部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验收资料文件完整,并且验收合格后,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表,项目负责人签认后,向监理工程师申报,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签认。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并签认。

⑷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单位工程的验收在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验收的基本条件是所含分部工程全部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验收记录完整齐全,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齐全,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规定。单位工程的验收由设计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通过后,由各方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注明年月日。验收后经参加验收的各方共同商定,由设计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4.2.9.9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

严格按铁路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检验批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专职质量检查员验收,分项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验收,分部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验收。

17

返 工 不合格 或 返 修 根据图纸、 规 范 、方 案、 交 底施工 施工单位自检 合格 报监理工程师 自检内容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专职质量检查员 组织 检 验 批 验 收 不合格 检验批验收 合格 填写验收结论 分项工程完成 监理工程师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下一工序施工 形成 分 项 工 程 验 收 报监理工程师 整 改 同一分部工程中的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不合格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 组织 形成 分项工程验收 合格 填写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分部工程完成 分 部 工 程 验 收 报监理工程师 整 改 项目负责人 技术 、质 量负责人 组织 形成 不合格 分部工程验收 合格 填写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同一单位工程中的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工程完成 施工单位自检 合格 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不合格 不合格 整改 单 位 工 程 验 收 整 改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组织 形成 单位工程验收 合格 填写验收结论 移交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图4-2-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程序

18

4.2.10取弃土场位置

根据现场调查本着就近、合理原则设置弃土场,取弃土场按要求做好挡护、排水工程,进行必要的绿化栽种工作,确保满足环保要求。 4.2.11填料指标

换填所用的填料种类、质量、使用范围均符合设计要求。换填地基的的深度和范围均符合设计要求。

路堤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设计需换填时,其换填后的地基压实质量(除块石类混合料外)均按下表采用双指标控制。

表4-2-3 路基基床的压实标准 填料类细粒土、黏砂细砂、中砂、别 砾石类 层土、粉砂土 粗砂、砾砂 位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Ⅰ级 Ⅱ级 压实指标 压实系数Kh - 0.91 - - - - 碎石类 Ⅰ级 块石类、 混合料 Ⅱ级 Ⅰ级 Ⅱ级 表地基系数K30 层 相对密度Dr - 0.9 - - 孔隙率n(%) - - 压实系数Kh 0.91 0.89 地基系数- 1.0 1.5 1.2 - 0.75 - - - - 28 33 - - - - - 1.5 - 28 - 1.2 - 33 - 1.2 - 33 - - - - - - - - - - - 0.9 底K30(Mpa/cm) 层 相对密度Dr - 孔隙率n(%) - 0.8 1.0 0.8 1.2 1.0 - 0.75 0.7 - - - - 33 - 35 1.0 1.5 1.2 - 35 - - - - 注:Kh为重型击实试验的压实系数。K30为30cm直径荷载板试验得出的地基系数。 4.2.12 土石方调配方案

根据经济运距、运输机具、沿线弃土场的分布情况等资料进行路基土石方的纵向远运调配。

调配步骤如下:

(1)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2)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3)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4)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 (5)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

19

5主要工程的施工工艺

5.1地基处理

本段路基地基处理类型有强夯、强夯置换、冲击(振动)碾压、水泥土挤密桩等。 5.1.1 强夯施工工艺及方法 5.1.1.1工艺流程

清理整平场地确定夯点位置、测量高程起重机就位测量夯前顶标高按设计控制标准和要求,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1.1.2施工方法 1.主要施工机具 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作业条件

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在规定的间隔

将场地表层松土

20

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3.操作工艺

3.1 强夯技术参数选定

强夯前应通过试夯选定施工技术参数,试夯区平面尺寸不宜小于20m×20m。在试夯区夯击前,应选点进行原位测试,并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土性数据,留待试夯后,仍在此处附近进行测试并取土样进行对比分析,如符合设计要求,即可按试夯时的有关技术参数,确定正式强夯的技术参数。否则,应对有关技术参数适当调整或补夯确定。一般强夯技术参数的选择下表。

强夯技术参数表 项次 1 项目 锤重和落距 施工技术参数 锤重G与落距h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锤重一般10-40t;落距一般不宜小于8m,多采用8-25m等几种 锤重G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一般取600-5000KJ,单击夯击能应2 夯击能和平均夯击能 根据现场确定。夯击能的总和(由锤重、落距、夯击坑数和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算得)除以施工面积称为平均夯击能,一般对砂质土取500—1000KN/m。夯击能过小,加固效果差;夯击能过大,对于饱和粘土,会破坏土体形成橡皮土,降低强度 夯击点布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布置。对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便于施工,可按梅花形或正方形网格布置(图1);对于办公3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楼、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夯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这样保证了横向承重墙及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墙基下都有夯点;对工业厂房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单夯点;夯击点间距一般为夯锤直径的3倍,一般为5-15m,第一遍夯点的间距宜大,以便夯击能向深部传递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为2-5遍,前2-3遍为“点夯”4 夯击遍数及击数 最后一遍为“满夯”(即锤印彼此搭接)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的粘松的表土层,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增加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以使土体竖向压缩量最大而侧向移动最小,或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小于试夯确定的数值为准,一般软土控制瞬时沉降量为5-8cm,废渣填石2

21

地基控制的最后两击下沉量之差为2-4cm。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一般为3-10击,开始两遍夯击数宜多些,随后各遍击数逐渐减小,最后一遍只夯1-3击 通常待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时5 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 间间隔1-4周,对粘土或冲积土常为3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在5m以下,含水量较少的碎石类填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间隔1-2d,或采用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 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放6 强夯加固范围 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对于重要工程应比设计地基长(L)、宽(B)各大出一个加固深度(H)、即(L+H)×(B+H) 加固影响深度H(m)与夯锤重、落距、夯击次数、锤底单位压力、地基土7 加固影响深度 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有密切关系,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缺少试夯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二预估,也可按修正的梅那氏(法)公式估算 3.2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单击夯击能 (KN.M)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8000 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 5.0~6.0 6.0~7.0 7.0~8.0 8.0~9.0 9.0~9.5 9.5~10.0 10.0~10.5 粉土、粘性土、湿陷 性黄土等细颗粒土 4.0~5.0 5.0~6.0 6.0~7.0 7.0~8.0 8.0~8.5 8.5~9.0 9.0~9.5 3.3 强夯顺序 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其次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的宜采用小夯锤夯击为佳。 3.4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坑底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浇混凝土垫层封闭。 3.5 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并做好现场记录。

22

3.6 雨季施工时,夯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坑回填土时,宜用推土机稍加压实,并稍高于附近地面,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过多,夯击出现橡皮土现象。

3.7 冬季施工,如地面有积雪,必须清除。如有冻土层,应先将冻土层击碎,并适当增加击数。

3.8 强夯结束,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检测,检测点数一般不少于3个。

5.1.2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及方法 5.1.2.1工艺流程

场地整平填料整平

标高测量标高测量

第一遍夯点放样继续填料施工

满夯

第一遍夯点施工

夯坑补

继续夯击施工整平

标高测量

完成一个墩体

场地整平碾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墩体压

质量验收

5.1.2.2施工方法

1、施工设备准备

①、夯锤:圆形,重量16T,设3个排气孔,孔径为300mm。

②、起重机械:选用3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③、自动脱钩装置: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④、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 2、人员安排

强夯置换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需求不是很大。

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2名。 3、施工步骤

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厚度为1.0~2.0m的砂石施工垫层;

②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23

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⑤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⑥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⑦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1.3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区段部分软弱地基处理部分采用冲击碾压法。 5.1.3.1设计要求

⑴冲击碾压采用冲击型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牵引机械选用QCY360型。 ⑵现场施工时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对土基的压实度要求为:填方路段地基0-50厘米范围内压实度大于90%,挖方段地基0-50厘米压实度大于95%。

⑶冲击压实和振动碾压的加固范围超过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1/3,且不小于3.0m,为了避免结构物遭到损坏,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严格控制冲击碾压的范围。在距离结构物3-5m、暗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2m时,禁止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

⑷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冲击压实技术:①地面以下23m范围内存在软土夹层;②粉土地基;③地层含水量大于60%地层;④附近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危房或古建筑50m范围的路堤段);⑤各种已有复合地基加固的地基;⑥已设置路肩挡墙地段。

⑸冲击压实及振动碾压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1.3.2施工方法

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选定工艺参数后再全面展开冲击碾压。冲击式压路机控制在8km/h的行驶速度,由路基外向内环形行走进行冲击碾压。

①路堤和路堑各选择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对基底层面进行冲击碾压试验,碾压遍数为24遍。通过现场试验与检测情况进一步总结碾压速度、遍数、含水量等相

24

关参数和经验后再全面施工。

场地清理、平整 测放碾压轨迹线 碾压设备就位 第一条碾压带碾压5遍 第二条碾压带碾压5遍 平地机整平、光轮压路机碾压 ≤1cm 压实度检测 夯后基底检测 合格 处理面平整,压路机静压密实 >1cm 不合格

图5-1-2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流程图

②测量放样碾压范围,靠近结构物3m的范围用石灰洒出,不能冲击碾压,以免对结构物造成破坏。冲击碾压完成检测合格后,用平地机将基面整平。

③碾压前,先检测待压实土体的含水量,如小于最佳碾压含水量,用洒水车洒水,如有积水或过湿时,经排水晾晒至合适含水量后再进行碾压。碾压时,轮缘重叠30~40cm,冲击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缘,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补强。

④冲击碾压采用YCT25型冲击压路机,牵引机械选用QCY360型,冲击压路机与牵引机械一体,冲击压路机冲碾轮的冲击势能不小于25KJ。 5.1.4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工艺及方法

处理区段地基土的含水量宜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土的含水率低于12%时,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处理应在地基处理前4~6d完成,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渗入处理范围的土层中。

成孔工艺:桩机就位,使沉管尖对准桩位,调平扩桩机架,使桩管保持垂直。采用锤击打桩机将与桩孔同直径钢管打入土中拔管成孔,桩管顶设桩帽,下端作成60°角度

25

锥形活动桩尖,施工前在桩架或钢管上标出控制深度标记,以便施工中进行钢管深度观测。成孔顺序为先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以免因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坍孔。成孔后清底夯实、夯平,夯实次数不小于8击,成孔后进行孔中心位移、垂直度、孔径、孔深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或用盖板盖住孔口防止杂物落入。 水泥土拌制与运输:土料选用取土场黄土,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土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采用厂拌,采用运输车覆盖运输。根据室内土工试验严格控制水泥土含水量,若含水量大采用分摊晾干,若含水量小采用洒水润湿。

水泥土回填夯实:水泥土分层回填夯实,逐层以量斗定量向桩孔内下料,每层回填虚铺厚度250~300mm,采用电动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分层夯实,落锤高度不小于2m,每层夯实不小于10锤。桩顶高出设计标高150mm,挖土时将高出部分铲除。采用锤击夹杆夯实机夯填,锤径28cm,锤重1800N,落距50~60cm,每分钟夯击次数为42~45次。 注意事项:水泥土桩尽可能打一孔填一孔,打孔时采用间隔打法;水泥土要配比准确,干湿适度,严格控制虚铺厚度。机械夯实时落锤高度及锤击次数等严格按要求施工,以免出现夹层、松散等情况,确保桩身质量。

5.2 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指路堤本体填筑,路堤本体是路堤基床底面以下至地面以上部分。本区段A组和B组填料缺乏,路基填料主要靠远运。

路基填筑施工前先进行地表处理及地基加固处理。土质地基地段,路基填筑前均进行地基应力条件分析。路基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法填筑施工。填筑前,先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满足压实要求的各项工艺参数,再推广到大面积施工。 5.2.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5-2-1。

26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 施施工 工准准备 备 填料区段填料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测签不合格 检测签证路基整修 5.2.2 填土路基施工方法 5.2.2.1施工准备

⑴测量放样,恢复中线并放出边线;搞好地质调查和土质试验;做好路基防排水措施;组织人员和机械上场;确定施工顺序及土方调配方案。

⑵清表

开工前必须对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路基范围内各类现有障碍物和设施的位置及场地清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并将结果通知监理工程师核查。

在复核设计及路基放样无误后,根据现场地面实际条件及土质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根据填筑施工的需要,分期分批进行,原则上是全面清表、分段弃方。 场地清理包括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将路基填筑基底范围内30cm厚种植土及非适用性土清理挖除,直至地基土满足要求为止。对不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土体,挖除后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⑶试验段施工

在路堤填筑施工前,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区段(长度不小于200m)作为试验段。根据本合同段的实际情况,对填土的填筑,做填筑试验施工。现场压实试验进行到能有效地使用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作好记录,记录压实设备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

27

图5-2-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合格,填筑下一层

材料的含水量等,找出机型、层厚、压实遍数同设计规定指标的规律曲线,并找出K30值与压实系数Kh、孔隙率n、EVd、EV2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试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使用的依据。施工中,填筑松铺厚度不大于试验确定值的90%。 5.2.2.2施工方法

⑴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进行分层平起法填筑。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且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后每层厚度约25cm。施工时在路肩位置竖立标尺杆,以控制摊铺厚度,每层填筑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根据车厢容积和松铺厚度计算卸土间距,由专人指挥卸车。如地面有坡度,从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开工,及早完成,留足其充分的沉降时间,但必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当高填方路堤采用挡墙支护时,墙背回填待墙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或符合设计规定后进行。

既有线路基帮宽时,应沿旧路堤边坡挖成向内侧倾斜的台阶,填料选择与旧路堤相同或渗水性材料。

⑵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作业区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以避免路基左右侧沉降不均。若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尽量减少不同填料层数,每种填料厚度不得少于50cm。每一填筑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以保证雨天路基填筑面不积水。路拱在第一层全断面填筑时设置完毕,第二层开始则均厚填筑。

⑶为了确保边坡压实与路堤全断面一致,边坡两侧要各超填0.4~0.5m,待路基防护施工前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每层路基填筑压实的坡率。

⑷摊铺整平:填筑段在卸土的同时,采用平地机整平,注意每层按要求设置路拱。推土机完成一个区段的推平后,采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平地机行驶路线从两侧纵向行驶,逐步向路基中心刮平,同时用人工配合填平凹坑,以保证压实质量。

⑸洒水或晾晒:路堤填筑时,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对于细粒土、粘砂土,碾压前控制填料含水量不超过试验段填筑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

当含水量较低时,在土场加水闷料,以保证填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 当含水量超过规定值时,在路堤填料上用铧犁、旋耕犁翻晒,并适当减小填层松

28

铺厚度,降低填料的含水量,使填料含水量始终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的范围内,以保证最佳压实效果。

在必要条件下,可用生石灰对土体进行改良来降低含水量,从而加快填筑速度。 ⑹碾压夯实

根据分层施工图和不同的填料情况,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填土压实作业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路机激振力30~60t。

碾压顺序由两边向中间进退式碾压,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横向接头重叠0.5m以上或三分之一轮宽左右,前后相邻两区段重叠1m以上。

根据填料种类、填土厚度和密实度标准,按试验段取得的数据控制压实遍数。先静压2遍,后振动压,一般情况下的振动压实遍数:路床表层6~8遍,路床底层5~6遍,路基本体4~5遍。

对边坡附近的压实,先利用推土机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压到路肩不发生滑坡,然后再利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外轮缘距离超填路基的边线保持50cm左右,以保证压路机的安全。对压路机不宜碾压的地方,采用小型打夯机具夯实。

⑺检测签证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要保证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在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等符合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灌砂法和K30荷载板进行细粒土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的测定,粗粒土和碎石类土采用K30荷载板和核子密度仪进行地基系数和孔隙率的检测,达到规范及设计标准后方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⑻路基整修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进行修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每20m设一桩,进行水平标高测量,计算修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平碾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基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对于细粒土边坡,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整修拍实。整修后的边坡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圆顺,做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压实密度合格。

29

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达到技术标准要求。路基、路基填筑段及路床面每层整修时,应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修筑路拱,设置路拱4%横向排水坡,以便路基面排水。

5.3路堑开挖 土质、软质岩路堑施工工艺及方法

5.3.1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土质、软质岩路堑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自卸车运输。 土质、软质岩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对 临时排水设施进行周密规划,避免积水冲刷边坡、浸泡边坡坡脚,并于路堑开挖施工前完成所有临时截、排水设施的施工,保持边坡的稳定。

地形平缓的浅路堑采取全断面纵向开挖方法;当路堑长度较短,挖深较大时,采取横向分台阶开挖方法;路堑较长且深度较大时,采取纵向分层分台阶开挖方法;当地形起伏,且路堑长度大、开挖深,采取纵横向分台阶结合的开挖方法。

路堑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纵向开挖坡度不小于4%,在每一开挖层路基两侧设临时排水沟,以便及时将路堑开挖中的渗水和雨水排出开挖面,保持开挖层面不被水浸泡。

边坡防护、边坡平台及其上截水沟的施工与开挖紧密衔接,开挖一段,防护一段。 施工工艺流程:土质与软质岩路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1。

30

否 预加固 测量放样 山体稳定检查 是 堑顶水沟施作 机械开挖运输 开挖至距换填顶面30cm 低于设计采用的地 质资料 检查设计,必要时变更设计 与设计资料一致 与设计资料一致 开挖至换填标高 修整开挖底面 基床施工(地基处理) 图5-3-1 土质与软质岩路堑施工工艺流程图 检查基床范围地基条件 5.3.2工艺要点

⑴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作好截水沟,并做好防渗工作,保证边坡稳定。

⑵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边坡位置,防止边坡部位超挖和欠挖;边坡部位预留不小于30cm土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边坡修整,并紧跟开挖进行;施工中及时测量,开挖至边坡平台时,预留不小于30cm保护土层,待人工施做平台及其上截水沟时开挖,表面做成向外侧4%的排水坡。

⑶防护紧跟开挖,随挖随护。刷坡修整随时检查堑坡坡度,避免二次刷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坡面坑穴、凹槽中的杂物清理后,嵌补平整。

⑷当开挖接近路堑换填底面设计标高时,及时测量开挖面标高,预留30cm,对基床范围内的地基进行检测,检测土质和压实标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要求,则继

31

续开挖至基床底层顶面按设计要求同相邻路基段同步填筑基床表层;若地基条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则按设计进行处理。

⑸路堑弃土运至弃土场后,用推土机推平后,大致碾压平整,使之整齐、美观、稳定,周围砌筑防护设施,确保弃土堆周围及其上排水畅通,不对周围的建筑物、水源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 5.3.3质量控制与要求

⑴路堑开挖过程严禁掏底开挖,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⑵路堑基床换填宽度、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个点。刷坡修整随时检查堑坡坡度,路堑边坡坡率不得陡于设计值。

5.4路基基床施工工艺及方法

基床底层施工前,根据使用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进行压实工艺试验。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法填筑施工。第一层采用后退法填筑。基床按横断面全宽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填筑直至设计标高。

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填料采用自卸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粗平、平整,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填筑施工前,按室内试验确定的原始填料配合比,选择代表性区段进行填筑压实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压实施工工艺参数。 5.4.1 填料生产工艺及方法

A、B组填料生产来源于取土场及碎石场,石料需进行筛分作为A、B组填料;石料优先采用弃碴中合格石料,不满足要求时采用外购或自己加工。

A、B组填料选用优质的填料料源,基床以下路堤最大粒径按150mm控制,基床底层最大粒径按100mm控制。

⑴生产工艺流程

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5-4-1。 ⑵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料源分选: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对进场石料料源进行相应分选。当粒径及级配不满足填料要求时,经填料生产场破碎或筛分后,再用于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

将料源粒径大于900mm的进行二次解小,用皮带输送机将混和料输入破碎机破碎,再经孔径为150mm(100mm)的振动筛筛分,使其生产填料的粒径全部小于

32

150mm(100mm),振动筛下填料分别隔离堆放。

堆放料时用装载机在振动筛出料口处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料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以保证成品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

对破碎筛分出的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

<900mm混砟

填料料源分选 >900mm混砟 石料解小 破 碎 机 过φ150(100)mm振动筛 >150(100)mm石料

填 料 检 验 组填料) 出料(A、B

⑶质量控制与要求

正常情况下,每生产5000m3抽检一次颗粒级配,以分析评价级配的波动情况,并进行颗粒密度试验,为检测填筑施工的压实质量提供标准参数。 5.4.2基床底层

路堤基床底层与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基本相同,在正式施工前都要通过试验段进行工艺试验,确定各种施工参数,指导路基底层正式施工,不同之处和注意要点如下:

⑴验收基床以下路堤,对路堤表面进行整修,测定标高、平整度、横坡、中线、边线,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⑵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图5-4-1 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33

⑶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层厚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 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⑷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

⑸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其粒径符合D15<4D85。

⑹摊铺整平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立即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

⑺松软土地段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测量边桩侧向位移,指导控制填土速率。 ⑻填至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

⑼填至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

⑽基床底层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路基本体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5.4.3 基床表层底土工膜铺设施工方法及工艺

(1)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4-2。

34

材料进场 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

检验 检验 垫层施工 检验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退货 铺设复合土工膜 不合格 检验 上覆隔离层施工

路基填筑 检验 不合格 图5-4-2 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①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测量放样。

②对原地面进行平整、碾压,无植物根系和浮土,原地面平整、夯压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做好路基两侧的排水,处理完毕检验合格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③当填筑高度达到设计铺设复合土工膜的高程时,在检验合格的填层面上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定出铺设复合土工膜的位置。

④铺设前对每批产品的性能经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中心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不小于三组,合格后方可铺设。施工质量符合各种国家行业标准《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5

2)、施工方法

①在测定范围内进行铺设。铺设复合土工膜前按要求铺好砂垫层于路基上,铺设宽度按设计要求设置。铺设时不容许有皱褶,尽量拉紧。铺实后用U形铁钉或竹钉加以固定。铺设时砂垫层表面平整,不得有坚硬凸出物,铺好后及时填砂覆盖,避免接受阳光长时间的暴晒。

②复合土工膜铺开后,及时填筑填料,待上覆土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只有当上覆土层厚度大于0.6m后,方能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③每幅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0.3m,当采用粘接或焊接方式时,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cm。

5.5路基过渡段施工

本区段过渡段主要有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做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为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原则上过渡段与相邻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不能同时施工的困难地段,可采取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过渡段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过渡段填筑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有:

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过渡段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分别采用推土机推料、平地机配合人工进行整平,基床表层采用平地机摊铺。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配合小型压路机和冲击夯进行压实。采用小型机械的情况下填料虚铺厚度不应超过20cm,压实遍数根据试验确定。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施工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片石填充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压实。

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对称均匀分层同步填筑施工;桥台后、横向结构物后、横向结构物顶部以及刚性过渡段两侧路基一定范围内不能用大型机械施工的部位,均

36

采用小型设备配合人工进行施工。 5.5.1 桥台与路堤过渡段施工工艺及方法

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A组土填筑。过渡段与路基同时施工,紧靠桥台处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充分压实。其压实标准在基床厚度范围满足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其下分层填筑,压实度满足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30Mpa/m及孔隙率小于31%的要求。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5-1。

砌筑渗水墙 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 桥台后背墙绘填筑线 路桥过渡段填筑 埋设底层透水管 基 底 处 理 基 坑 回 填 碾压或夯实 不合格 检测压实质量 合格 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 填筑基床表层 过渡段施工结束

图5-5-1 桥路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5.5.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及方法

37

⑴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涵、箱涵等)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纵向底宽5.0m,纵向坡度1:2.0;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标准与相邻的基床表层相同,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土分层填筑,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K30≥150Mpa/m,孔隙率n<28%标准。

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5-2。

基坑回填 结构物后背墙绘填筑线 涵顶距路肩高度h>1m 与路基同步摊铺 合格 碾压或夯实 检测压实质量 填筑至涵洞顶面 过渡段顶面以上路基填筑 不合格 不 合格 基底处理 涵顶距路肩高度h≤1m 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 碾压或夯实 合格 检测压实质量 填筑至基床表层底 图5-5-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⑶工艺要点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横向结构物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

②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

③将填料生产场拌和好的混和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

④涵背两侧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 5.5.3 过渡段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

38

⑴过渡段施工填料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按要求选择填料。

⑵对填料及时进行检测,检验填料粒径、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填料符合标准要求。

⑶在每一层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

5.6路基支挡工程施工

施工前,首先作好上方的截、排水及防渗设施。挡墙采用由下向上分段浇筑,一般按沉降缝为界分段开挖,及时浇筑墙身,片石采用坚硬、不易风化的片石;采用立模分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送,泵送入模。混凝土挡土墙采用C30片石混凝土,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小于MU50,片石直径厚度大于15cm,片石与混凝土的比例为2:5。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6-1。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l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