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6 知能优化演练 人教新课标版

更新时间:2023-12-04 0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6 知能优化演练 人教新

课标版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眼在“登临意”三字,词人登上赏心亭,目的是抒发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词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登临意”。

2.请简要分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两句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吴钩看了”和“栏杆拍遍”是两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这两个动作一方面表现辛弃疾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

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典。反用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茭白)羹、鲈鱼脍,遂弃官南归的典故,表现自己不学张翰秋风思归,耻于归隐,反衬自己胸怀复国之雄心壮志!

4.本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请就作者的词风和情感对本词进行简要赏析,可以结合上下片进行分析。清人刘体仁言“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请分析本词结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词慷慨沉郁,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痛苦。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通过天高水长、浩渺辽阔的无边秋色和日暮渲染的苍茫悲凉气氛,表达他孤寂悲苦的心境;下片通过典故,借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为国效力的决心。结句风流悲壮,与上片“无人会”相呼应。表现自恨抱负不能实现,知己稀少,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二、语言运用

5.在横线上补写出一句话,使语意连贯。

苏大胡子另一面却是柔肠寸断,悱恻缠绵,悼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掩不尽的泪水滴到今天,把一帮子婉约派比下去了。辛弃疾亦然,“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新明快,颇有闲气。而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哪里输得须眉半分?这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结论性的话。上文有两个豪放派的词人写婉约写得“悱恻缠绵”,而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写豪放也写得不让“须眉”。

答案:人是复杂的,此一时彼一时也,心境不同,风格异变也很正常。

6.(2010年高考重庆卷)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为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hónɡ) 水龙吟(yín) ..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 ..B.拍遍(piàn) 倩何人(qìnɡ) ..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 ..C.元嘉(jiā) 永遇乐(lè) ..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 ..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 ..

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 ..

解析:选B。B.“遍”“脍”读音错,分别读“biàn”“k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赢得 舞榭歌台 金戈铁马 有志者事竞成

B.纶巾 寻常巷陌 玉簪螺髻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寒暄 毛骨耸然 献愁供恨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什物 如火如茶 栏杆拍遍 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选B。A项,竞—竟;C项,耸—悚;D项,茶—荼。 3.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断鸿:失群的孤雁 ..B.休说鲈鱼堪脍 脍:烤熟的肉 .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指英雄遗风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可堪:怎能忍受 ..

解析:选B。“脍”指把鱼、肉切细。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选C。“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②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

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断鸿声里 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③人道寄奴曾住 ④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6~8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下列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的目的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解析:选B。“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是作者的心里话,“他”应该改为“我”,否则会使人误解为提出正确战略意图的是韩侂胄。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承“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来,可见与眼前所见之吴国遗迹有关,再联系孙权的雄才大略,就不难发现这几个词的象征意义。

答案:“舞榭歌台”是吴国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8.简要赏析这首词借古讽今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作者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那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青玉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这首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梁启超的这句话,一定要结合《青玉案 元夕》的表现手法。这首词是借“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达词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的。这也就是梁启超“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怀抱”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说词人具有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10.关于这首词,后人有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之争,你认为是婉约还是豪放?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理解题。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词坛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但豪放派词人未必不写婉约风格的词,就像婉约派词人柳永有豪放词《望海潮》、李清照有豪放词《渔家傲》一样。对辛弃疾的这首词,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怀角度分析。

答案: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其余能自圆其说亦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

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作者的遭遇和当时的背景,可知作者并非在纯粹地写 “桃李”和“荠菜花”。而是与作者的自身遭遇密切相关,因此,所谓“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里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四、语用创新

13.(原创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许多人认为他们的水平,然后又突然,他就在这里,我觉得光部分的期望。”大概没人能想到,这句颇具后现代诗歌风范的话,居然就是辛弃疾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白话文版。据《扬子晚报》报道,这是一位网友突发奇想,使用某翻译软件将宋词《青玉案 元夕》进行“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日文→越南文→简体中文”演化的结果。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首词在从繁体中文向英文翻译时,“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中的“宝马”,居然被译成了“BMW”!而译到最后,还出现了“圣保罗”和“移动电话”!就这样,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宋代的辛弃疾生活出现了“新契机”:不仅有望赴巴西一游,还开上了宝马,用起了手机。

很显然,这是个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而那位突发奇想的网友,也被斥为“无聊”和“有病”。对此,相关翻译软件的负责人表示,“不建议用机器翻译诗歌”。因为机器翻译的结

果好坏,往往取决于两种语言之间在词汇、语法甚至文化上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公战秦琼式笑话,从“辛弃疾开宝马”看文化差异。

14.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在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时,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某高校的一位学生去看望五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①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家父”改为“令尊” ②“久仰”改为“久违”(③“鼻祖”改为“大家”) 15.(2010年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干的几点要求:一是扩写对象是陶渊明所见的“南山”,而不是任写一座“南山”,更不是对陶渊明的诗句进行扩写;二是扩写后的内容要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悠然”之情;三是要展开合理想象;四是语言要有文采,也就是说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五是要在规定的100字内进行写作,但又不能字数太少,至少应在80字以上。考生在明确了上述几点要求后,再动笔答题,才能做到符合题干要求,而不致南辕北辙。

答案:示例:南山苍莽绵延,直到天边。山之巅,几缕如丝带般优柔的轻云飘荡着,给山增添了几许灵动与绰约;山腰上,一片苍翠中隐约透出几点秋叶的暗红;山脚下,田园里劳作了一天的农人正荷锄沿秋草满径的小道悠然归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wt.html

Top